《古典诗词鉴赏》PPT课件.ppt
《《古典诗词鉴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鉴赏 第一部分:诗词鉴赏理论 第二部分:诗词鉴赏实践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 n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n n吴建民著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人民文学出版社n n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n n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n n中国文学史诗词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诗词鉴赏理论诗词鉴赏理论n n一、诗言志与诗缘情一、诗言志与诗缘情 n n尚书尚书 尧典:诗言志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歌永言,声依永声依永,律和声。律和声。n n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n n陆机文赋
2、: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n n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期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期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戌,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或负戈外戌,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
3、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以骋其情?二、二、兴观群怨兴观群怨n n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n n“兴”,朱熹释为“感发意志。”意思是说,“兴”,就是以比兴手法抒发感情,影响和激发读者的意志。审美作用n n“观”,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这里已经把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的作用说得清清楚楚。认识作用n n“群”,孔安国注曰:“群居相切磋。”意即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思想感情,切磋探讨,培养良好的
4、道德观念。教育作用n n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n n“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就是批评时政,针砭时弊,指责当政者的过失,抒发对时弊的怨愤情绪。批判作用三、三、“以意逆志以意逆志”n n“以意逆志以意逆志”出自孟子出自孟子 万章中孟子和弟子的万章中孟子和弟子的对话对话n n孟子的弟子咸丘蒙,引北山的诗句向孟子发问:孟子的弟子咸丘蒙,引北山的诗句向孟子发问:“诗云: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叟之非臣如,而舜既为天子矣,敢
5、问瞽叟之非臣如何?何?”孟子对弟子的发问解释说:孟子对弟子的发问解释说:“是诗也,是诗也,非是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非是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王事,我独贤劳也。”孟子说: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n n是说如果你要正确理解诗的话是说如果你要正确理解诗的话,你不要抓住诗的文你不要抓住诗的文饰来妨害对诗的本质的理解饰来妨害对诗的本质的理解,不要机械地抓住诗的不要机械地抓住诗的表面的语言来妨害对诗人本心的理解。表面的语言来妨害对诗人本心的理解。四、四、“
6、知人论世知人论世”n n孟子孟子 万章:万章: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人,诵其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n n孟子认为了解古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为人孟子认为了解古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为人(知人)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论世)。(知人)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论世)。n n“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从外部来探讨作品,了解作家、了是从外部来探讨作品,了
7、解作家、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这是正确研究作品的前提。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这是正确研究作品的前提。“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从内部来探讨作品,通过体验达到与是从内部来探讨作品,通过体验达到与作家心灵的契合,从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意旨。作家心灵的契合,从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意旨。五、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五、崇尚自然、反对人为n n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n n梓庆销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n n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
8、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六、六、言不尽意言不尽意与与得意忘言得意忘言n n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
9、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n n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n n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七、七、“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说n n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提出了迹后,提出了“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说。n n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10、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故述往事,思来者。思来者。n“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并总结前人创作规律概括出来的,理论内涵有两层:一是提出了创作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宣泄功能;二是提出了创作活动的目的是以立言追求不朽的人生价值。八、风骨说八、风骨说n n文心雕龙风
11、骨: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n n张少康:风骨是指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在张少康:风骨是指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的体现。具体地说,风是指作家的思想感作品中的体现。具体地说,风是指作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特征;骨是指作品中客观内容所表情、精神气质特征;骨是指作品中客观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力量,是语言文辞所依附的
12、枝现出来的一种思想力量,是语言文辞所依附的枝干。干。n n王运熙:风是作者、感情、气质、性格等特征呈王运熙:风是作者、感情、气质、性格等特征呈现于作品的外部风貌,骨的涵义是指运用的语言现于作品的外部风貌,骨的涵义是指运用的语言精要、劲健、峻直。风和骨原是两个概念,分别精要、劲健、峻直。风和骨原是两个概念,分别指文章风貌的鲜明生动和刚健有力;二者结合被指文章风貌的鲜明生动和刚健有力;二者结合被当作一个统一的美学要求提出,其主要特征是文当作一个统一的美学要求提出,其主要特征是文风的爽朗刚健。风的爽朗刚健。n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n风骨是对作品精
13、神风貌美的一种要求,辞采华丽是对作品形式美的一种要求,二者中风骨居于主导地位,辞采只起辅助作用。九、六观说九、六观说n n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n n一观位体,是要考察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它所一观位体,是要考察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它所包含的情理是否相互契合;包含的情理是否相互契合;n n二观置辞,是要考察文辞运用是否能够充分的表二观置辞,是要考察文辞运用是否能够
14、充分的表达内容;达内容;n n三观通变,是要考察文学作品在继承和革新方面,三观通变,是要考察文学作品在继承和革新方面,是否做到有通有变;是否做到有通有变;n n四观奇正,要考察作品内容是否纯正,形式是否四观奇正,要考察作品内容是否纯正,形式是否华美,以及两者的关系安排是否妥当;华美,以及两者的关系安排是否妥当;n n五观事义,要考察文学作品种所描写的客观内容五观事义,要考察文学作品种所描写的客观内容与作家主观情志是否协调统一;与作家主观情志是否协调统一;n n六观宫商,要考察文学作品的声律,是否做到有六观宫商,要考察文学作品的声律,是否做到有和、韵之美。和、韵之美。十、钟嵘的十、钟嵘的“自然英
15、旨自然英旨”说(说(“直寻直寻”说)说)n n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内涵:n n(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n n(2)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n n“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范畴里基本是一个意思。十一、滋味说十一、滋味说n n钟嵘更为自觉、明确地把“以味论诗”作为文学批评的理论主张
16、。他把“滋味”看作是诗的审美内容,指出诗歌应该有“滋味”。n n“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n n“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n n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诗之至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滋味”的作品。十二:十二:“兴
17、寄兴寄”和和“风骨风骨”说:说:n n陈子昂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n n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n n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
18、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十三、讽喻说十三、讽喻说n n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n n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n n不过强调的重点
19、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所谓“为时”“为事”就是主张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十四、韵味说十四、韵味说n n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酸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n n司空图韵味说的提出,解决了诗歌的表层题材和深层意味之间的关系问题.韵味说把诗歌分成了韵、味和致、旨两个层次,韵味
20、的实现要求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努力追求诗歌的醇美,接受者在阅读诗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地领悟和创造,韵味的实现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n n含蓄n n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绿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n n原出司空图诗品含蓄,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十五、十五、“诗穷而后工诗穷而后工”说说 n n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
21、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n n“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欧阳修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十六、十六、“词别是一家词别是一家”说:说:n n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
22、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那么词和诗究竟有什幺本质区别呢?李清照认为主要在于:n n其一,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总的说来是词在音律上远比诗律严格,她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n n其二,词要以内容和文辞的铺叙、典重、情致、故实作为审美标准。铺叙指描写细腻、词意浑成,而
23、又层层深入的表现方法;典重指不纤巧、不轻佻,沉着、典雅的艺术风格;情致指含蓄深远的情致风韵;故实指贴切、自然的用事(用典)。n n这些,成为婉约派词在理论上的典型代表。论词一文中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词的审美规律的观点。尽管有些观点可能比较偏激,比较保守,但它是现存词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的论著。十七、十七、“别材别材”、“别趣别趣”说说n n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说。n n所谓“别材”就是说诗歌创作者的对于诗歌创作所具有的一种特别的才能,这种才能不是文字、议论和才学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 诗词 鉴赏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