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三、《爱莲说》58.docx
《(新出炉)三、《爱莲说》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三、《爱莲说》58.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爱莲说周敦颐【2014年考查单篇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甚:副词,很。 晋陶渊明独爱菊。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自从唐朝以来,世人( 都 )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予:我。之:助词,用于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益:更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谓:认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矣: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赏析评点第1段: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的特质。将莲花人格化,赋予莲花美好高贵的品格。第2段:与
3、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唾弃。以菊、牡丹衬托莲,形成对照,突出主旨。选自周敦颐集卷三。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蕃( fn )多。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浔( xn )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附近 )人,东晋诗人。独只。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淤( y )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 污秽 )。濯( zhu )清涟( lin )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
4、涟,水波。妖,艳丽。中通外直(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 xi )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噫( y )叹词,表示感慨。鲜( xin )少。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一、内容主旨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二、结构图解爱莲说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君子者( 清高坚守 )托
5、物言志菊隐逸者( 孤独避世 )鲜正衬牡丹富贵者( 昏庸逐利 )众反衬三、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文章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花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2.对比、反衬。文中几次以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花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3.文章以一个“爱”字贯串全文,结构严谨。4.语言优美简练,骈散相间。1.朝代称呼。【李唐】古人会在朝代前冠以帝王姓氏来称呼某个朝代。如: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此外,对朝代比较常见的一种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出炉 5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