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x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PPT课件.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讲人:程彦鸿欢迎报考我校自考测量世界测量世界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想象力和精彩
2、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一、短暂的历史一、短暂的历史1、教育心理学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二、发展阶段二、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1903-20世纪50年代)2、过渡时期(20世纪30-50年代)3、发展时期(20世纪50-80年代)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人
3、类的特征与学习、教育目标分类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教育过程3)加涅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条件4)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5)安德森坚持行为主义观点,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三、现状和趋势三、现状和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的过程,重视较复杂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与个别指导问题。4、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第三节一、教育心理学的常用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
4、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 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有目的地整理分析教学经验,从中提炼 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4、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 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5、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研究。6、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 的研究法。第二章一、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理学的主题。心理学必然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应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二、学校教育对
5、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1、从心理学讲,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 织或认知结构。2、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 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三、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三、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基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过程。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四、教学与课四、教学与课1、教学: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2、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
6、间内,教师 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五、弊端及改革五、弊端及改革1、学校教育与学生心理、社会现实脱节。2、不利于学生修改健康正常发展。3、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热情和动机。4、学校气氛沉闷,学生心理压抑第二节一、学生与群体心理特征一、学生与群体心理特征1、学生群体的分类学生群体的分类1)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 种学生群体组织。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有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2)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 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
7、表类型: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特点:特点: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社会测量法(美,莫雷若)、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 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 后果。二、教师心理二、教师心理、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 关系人员、学者与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 (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
8、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将自己的期望传达给学生,这种期望对学生产 生激励效应,从而使学生具有积极反应和良好的成果回报。(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 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由于他热诚地渴求,竟使他亲手雕刻的一个美丽少女的雕像变 成了活人。)三、教师管理学生的误区三、教师管理学生的误区、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过高做人奖励和惩罚的作用、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四、课堂上的四、课堂上的“讲台效应讲台效应”指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全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个听讲者却可能感受到讲课的老师在专门乍着自己。这咱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
9、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使学生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主要的、基本的心理特征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六、合格老师的心理品质六、合格老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它是教师的基本功。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3)要有耐心和信心4)乐观、活泼的性格5)公正不自私七、优秀教
10、师的品质与技能七、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这是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2、理解学生品质包括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教师要理解学生,虚心是前提。虚心:虚心:是在人际关系中,坦率和包容地对别人的言行持一种善于公开接受的态度,不抵制,也不 因先人之见而评判它们。3、与学生的有效交际4、理解自己自知是优秀教师的一种必要品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一切真正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八、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八、学生心目中的教师 理想的/最欢迎的九、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九、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十、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十、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1、课堂师生交
11、往的特点:正式性、代际性、一对多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3、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4、课堂上促进师生交流的技巧5、课堂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课堂结构障碍第三章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旨在实现“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这种发展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教育是发展的生命力,也是确保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1、学习的四个层
12、面:学习的四个层面:1)自尊 2)生活技能培训 3)学习怎样学习 4)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与艺术能力2、学习的三重目的:学习的三重目的:1)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2)培养综合概念技能3)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包含三个基本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生存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1、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2)应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是把信心、活力、诚实与技术结合起来第二节一、教师的责任一、
13、教师的责任 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 除了具备各科知识、能力外,中小学教师职业最重要的 专业特征就是要“懂孩子、爱孩子”,“会教书”,“会育人”。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1、专业化要求教师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主客观条件,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 的有利环境。2、专业化要求在思想与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为人师表。3、人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第三节一、有关概念与研究背景一、有关概念与研究背景1、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 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变
14、化的过程。2、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 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3、(美)泰勒是学习目标之父。主要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研究。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1、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聚合功能激励作用=效价期望激励:激励:指积极性、努力程度。效价:效价:指目标对满足需要的价值。期望:期望:是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判断、估量。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价值性标准1)客观价值:客观价值:指目标在客观上的实际意义或作用2)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指目标对于心理满足或其他主观意愿的意义。2、可能性标准可能性标准3、低耗
15、性标准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就高性标准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行为的条件3、评定行为的标准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1、对象与行为的表述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2、条件的表述 条件:条件: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因素3、标准的表述表述方式表述方式 :1)按正确次序 2)至少80%正确 3)精确度2MM4)在5分钟内 5)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分为认知理论、情感理论、心因动作教学目的1、认知的教学目标:
16、认知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的教学目标:情感的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1)整个身体的运动2)协调细致的动作3)非语言交流4)言语行为第四章一、发展的概念一、发展的概念 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 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成熟:成熟: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强烈的内部过程的变化而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1、头头尾梯度:尾梯度:是指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 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
17、脚部,这个进展方 向称为头尾梯度。2、近末梢梯度:近末梢梯度:是指发展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三、发展的一般趋势三、发展的一般趋势1、综合的分化(发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2、平衡化3、概念化4、社会化(认生现象:婴儿在六个月前后表现出一种畏惧陌生人而哭泣的现象)5、个性化四、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四、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环境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成熟与学习1)卡迈克尔做的蝾螈游泳行为实验,是表示成熟在发展中的优势的经典性例子。2)希尔加德认为:在发展中,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是无效的。典型例子:典型例子:印刻:印刻:洛伦茨的实验表明,使鸟
18、类发生尾随行为的经验,那只是在孵化后极短时期内才有可能。如果在这个极短时期内,人或狗等不是真正双亲的对象一旦被“印刻”,以后即使面对母鸟,也不会发生尾随行为。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獐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5、主观能动因素主观能动因素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
19、特征。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部有不同程度的相同/相似。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4、稳定性与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第二节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1、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即是组织。2、调节环境的倾向,即是适应。同化: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
20、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图式-体化的过 程。即是把新事物嵌入原来图式的认知过程中。顺化:顺化:当遇见的刺激不能与儿童原有的图式配合时,儿童就会求助于顺化。顺 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儿童改造原来的某种图式,使新遇见的事物或事件 得以在某种方式上适合于这个。二是他创造或选取某种新图式,使新事 物或事件能嵌入其中。同化说明成长,是量的变化;顺化说明发展,是质的变化。二、认知发展的分期二、认知发展的分期1、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出生至2岁岁 能用语词处理象征性表象2、思想准备阶段思想准备阶段2-7岁岁 开始以语言或符号代表他们交经验的事物。3、思维阶段思维阶段7-11岁岁 从具体经验或事物中获得印象作
21、合乎逻辑的思考。4、抽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岁 青少年在认知上开始进入成人的的抽象思维期。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基本万分是天生的,不必通过学习来获得。但它要经过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加以构造。杰罗姆杰罗姆布鲁纳的观点(与皮亚杰的观点一致):布鲁纳的观点(与皮亚杰的观点一致):1)动作性的(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事件;2)映象性(通过感知方面的心理映象来表现)的事件;3)象征性(通过表现出远隔和任意的设计特性来表现)的事件。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教育意义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教育意义1、意义意义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他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22、。2)课程专家根据他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据他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1)智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 越缺乏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 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最 充分的教学活动。第三节一、艾里克森论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一、艾里克森论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1、艾里克森的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研究的原理为基础。他强调心理社会性的 发展阶段。2、他认为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
23、个由一些要素所组成的基本进程表。二、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二、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2、自主对羞怯、怀疑,2-3岁。3、主动观内疚,4-5岁。4、勤奋对自卑,6-11岁。5、同恶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三、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三、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1、社会与教育对个人人格的影响是终身的事。2、“好的开始为成功的一半”正好说明培养信赖等健全人格的重要性。第四节一、道德发展的由来一、道德发展的由来1、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24、。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分期二、道德发展的分期 柯尔柏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 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而进行的。1、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1)水平水平A:前习俗阶段前习俗阶段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货币,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体会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水平:习俗阶段)水平:习俗阶段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地权力控制的定向)水平:后习俗阶段)水平:后习俗阶段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三、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三、柯尔柏格
25、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他的观察与研究:、他的观察与研究:)儿童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便拴已度过的某一阶段、其道德发展论的启示:、其道德发展论的启示:)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发展的特征而实施)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第五章一、什么是学习一、什么是学习、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广义: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 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教育 心理学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