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第二章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第二章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第二章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6.8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地震工程学概论地震工程学概论地震工程学概论地震工程学概论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
2、分析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 工程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简介工程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简介工程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简介工程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简介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
3、基础抗震2.1 2.1 2.1 2.1 地震破坏作用地震破坏作用地震破坏作用地震破坏作用 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分为两种类型:分为两种类型: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一
4、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为此要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此要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此要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为此要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
5、地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震灾害的。震灾害的。震灾害的。震灾害的。场地的地震动作用场地的地震动作用场地的地震动作用场地的地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
6、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2.2 2.2 2.2 2.2 建筑地段的选择建筑地段的选择建筑地段的选择建筑地段的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
7、大。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由重灾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由重灾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由重灾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由重灾”地段划分地段划分地段划分地段划分 地段类别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8、等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暗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险地段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
9、表错位的部位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水边地的地下水边地的地下水边地的地下水边地的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也水位较高,土质也水位较高,土质也水位较高,土质也较松软,容易在地较松软,容易在地较松软,容易在地较松软,容易在地震时产生土壤滑动震时产生土壤滑动震时产生土壤滑动震时产生土壤滑动或地层液化。或地层液化。或地层液化。或地层液化。山坡地在地震山坡地在地震山坡地在地震山坡地在地震时会产生土壤滑动时会产生土壤滑动时会产生土壤滑动时会产生土壤滑
10、动 用另外的土石用另外的土石用另外的土石用另外的土石來填补地基,常有來填补地基,常有來填补地基,常有來填补地基,常有土壤密实度不足情土壤密实度不足情土壤密实度不足情土壤密实度不足情形,导致建筑物在形,导致建筑物在形,导致建筑物在形,导致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倾斜、地震时产生倾斜、地震时产生倾斜、地震时产生倾斜、沉陷。沉陷。沉陷。沉陷。冲积地的土质冲积地的土质冲积地的土质冲积地的土质松软,地震时容易松软,地震时容易松软,地震时容易松软,地震时容易塌陷,如果此处有塌陷,如果此处有塌陷,如果此处有塌陷,如果此处有地下水层,还容易地下水层,还容易地下水层,还容易地下水层,还容易发生液化。发生液化。发生液化
11、。发生液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临近悬崖,临近悬崖,临近悬崖,临近悬崖,容易滑落容易滑落容易滑落容易滑落 谷地或低地,这里的建筑物容易谷地或低地,这里的建筑物容易谷地或低地,这里的建筑物容易谷地或低地,这里的建筑物容易在地震发生时,受土石崩塌破坏。在地震发生时,受土石崩塌破坏。在地震发生时,受土石崩塌破坏。在地震发生时,受土石崩塌破坏。萨尔瓦多地震引发了泥石流,数百户人家萨尔瓦多地震引发了泥石流,数百户人家萨尔瓦多地震引发了泥石流
12、,数百户人家萨尔瓦多地震引发了泥石流,数百户人家被埋在泥石里,估计有被埋在泥石里,估计有被埋在泥石里,估计有被埋在泥石里,估计有12001200多人遇难多人遇难多人遇难多人遇难地裂地裂地裂地裂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地段选择地段选择地段选择地段选择1.1.1.1.选择有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2.2.2.2.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13、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3.3.3.3.不在危险地段建设。不在危险地段建设。不在危险地段建设。不在危险地段建设。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1994199419941994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某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某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某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某村坐落于山梁上,山梁长村坐落于山梁上,山梁长村坐落于山梁上,山梁长村坐落于山梁上,山梁长150m150m150m150m,顶部最宽顶部最宽顶部最宽顶部最宽15m15m15m15m,最窄,最窄,最窄,最窄5m5m5
14、m5m,高,高,高,高60m.60m.60m.60m.距距距距震中震中震中震中18km18km18km18km。突出端部的最大加速度为突出端部的最大加速度为突出端部的最大加速度为突出端部的最大加速度为0.632g,0.632g,0.632g,0.632g,鞍部为鞍部为鞍部为鞍部为0.257g0.257g0.257g0.257g,大山根部为,大山根部为,大山根部为,大山根部为0.431g0.431g0.431g0.431g。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9 9度度度度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8 8度度度度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烈度为7 7度度度度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
15、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1.1.1.1.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2.2.2.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3.3.
16、3.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4.4.4.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 显减小显减小显减小显减小;5.5.5.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17、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放大系数-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动参数的增大幅度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动参数的增大幅度-附加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0.6 0.5 0.4 0.3 0.5 0.4 0.3 0.2 0.4 0.3 0.2 0.1 0.3 0.2 0.1 0岩质地层岩质地层非岩质地层非岩质地层突出地形突出地形突出
18、地形突出地形的高度的高度的高度的高度(m)(m)局部突出局部突出局部突出局部突出台地边缘台地边缘台地边缘台地边缘的侧向平的侧向平的侧向平的侧向平均坡降均坡降均坡降均坡降(H/L)(H/L)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幅度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幅度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幅度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幅度 0.3 0.6 1.0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与地下断
19、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活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活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
20、活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活动有关。动有关。动有关。动有关。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建设时应避开。建设时应避开。建设时应避开。建设时应避开。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主要在高烈度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主要在高烈度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
21、表错位的地段主要在高烈度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主要在高烈度区,全新世以来经常活动的断裂上面。区,全新世以来经常活动的断裂上面。区,全新世以来经常活动的断裂上面。区,全新世以来经常活动的断裂上面。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发震断裂的影响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场地内存在
22、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1.1.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面建筑的影响:面建筑的影响:面建筑的影响:1 1 1 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 8 8 8度;度;度;度;2 2 2 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非全新世活动断裂;)非全新世活动断裂;)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
23、 3 3 3)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 8 8度和度和度和度和9 9 9 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厚度分别大于厚度分别大于厚度分别大于60m60m60m60m和和和和90m90m90m90m。2.2.2.2.对不符合本条对不符合本条对不符合本条对不符合本条1 1 1 1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
24、小于下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距离不宜小于下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距离不宜小于下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距离不宜小于下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_ 300m 500m 专门研究专门研究 9 _ 200m 300m 专门研究专门研究 8 丁丁 丙丙 乙乙 甲甲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烈度烈度烈度烈度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m)(m)(m)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
25、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2.3 2.3 2.3 2.3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 建筑场地建筑场地建筑场地建筑场地指建筑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指建筑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指建筑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指建筑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建筑场地按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划分为建筑场地按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划分为建筑场地按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划分为建筑场地按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划分为4 4 4 4类。类。类。类。建筑场地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结构 抗震 设计 原理 第二 场地 地基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