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本原理.ppt
《经济法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基本原理.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经济法基本原理课程介绍课程作用: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经济领域的基本法律知识、树立社和掌握经济领域的基本法律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能够从容应对工作和生会主义法制观念,能够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活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成为又懂经济、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成为又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一、规范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二、规范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合同法、担保法、证券法、会计法
2、三、规范经济组织产权方面的法律:商标法、专利法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第二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第四节 经济仲裁第五节 经济诉讼第六节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1.1 1.1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不同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经济法应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这个“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和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三种。(1 1)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经
3、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所谓的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国家对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非生产部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进行的组织、计划、指挥、调节和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2 2)经济法调整经济协作关系)经济法调整经济协作关系所谓经济协作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基于平等、等价有偿的原则而发生的经济关系。(3 3)经济法调整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所谓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1.1.2 1.1.2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概念(1 1)经济法的词源)经济法的词源1755年
4、,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他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1842年,法国的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在他的公有法典一书中再一次使用了经济法一词。1865年,法国小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薄鲁东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文中又一次使用了“经济法”一词。1906年德国学者奥特在世界经济年鉴上,首先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也仅是用来说明与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并未寓以任何严格的理论含义。1916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赫德曼在经济学字典中阐释了经济法的词义。(2 2)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概念从经济法的内容下定义,认为“经济法是规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法律的通称。如土地法、森林法、公司
5、法等都属于经济法。”从经济法的作用下定义,认为“经济法就是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从经济法的结构和体系下定义,认为“经济法是各种经济法规的总称。它是一种范围相当广泛的带有综合性的法律。”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下定义,认为“我国经济法是国家为调整社会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3 1.1.3 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的渊源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3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5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2)地
6、方政府规章:省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6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这里仅(这里仅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其他级别的法院和检察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其他级别的法院和检察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渊源)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渊源)7国际条约或协定1.在我国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A 宪法 B 法律 C 部门规章 D 行政法规2.下列各项属于法的渊源有()A 宪法 B 某单位有关工作纪律的规定C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 D 会计法3.法的渊源是指()A 法的表现形式 B 法的历史来源 C 法的演变过程 D 法的制定机关 1.2 经济法的
7、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产生现代意义的经济法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这是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这是因为:首先,经济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经济法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经济法的发展经济法的发展经济法自20世纪初从德国产生后,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各国纷纷进行经济立法。目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立法体系正朝着更加完善和日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法,实质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的。我国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法可依的局面已有了
8、很大的改变。1.3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当事人根据经济法的规定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内容、客体就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然人。国家。2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9、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或承担的经济义务。(2)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种类经济权利。经济义务。(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依据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要求的内容不同,一般可将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分为如下几种:首先是财物。其次是完成一定工作。再次是履行一定劳务。最后是智力成果。3 3)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1)经济法律事实的概念经济法律事实是指凡是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经济法律事实的分类根据经济客观事实是否与经济主体的意志有关,经济法律事
10、实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1.4经济仲裁经济仲裁经济仲裁的概念经济仲裁的概念经济仲裁是指经济纠纷的当事人,依据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共同选定某一仲裁机构并由其依法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特征:灵活方便;自愿性;约束性;范围有限性 适用范围 平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继承纠纷和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争议、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不属于仲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不属于仲裁法所规
11、定的仲裁的范围裁法所规定的仲裁的范围。经济仲裁的原则经济仲裁的原则(1)自愿原则:选择方式自愿,选择机构自愿(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一裁终局原则。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4)开庭不公开进行(5)独立仲裁制度:仲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6)人民法院监督原则经济仲裁协议经济仲裁协议(1)经济仲裁协议的概念当事人就纠纷提请仲裁机构裁决的意思表示。形式是书面的,可在合同以条款的形式体现,也可是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书面协议。(2)经济仲裁协议的内容有请示仲裁的意
12、思表示:双方自愿有仲裁事项:明确,在仲裁范围内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3)经济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生效的条件: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如果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条款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被撤销仲裁条款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被撤销而失效,也不因主合而失效,也不因主合同的未成立而影响效力同的未成立而影响效力。经济仲裁机构经济仲裁机构我国仲裁法规定,我国的经济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1、仲裁委员会:一般在省级城市设立,需要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 基本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