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欧姆定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欧姆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欧姆定律.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小题)1(2018兰州)有两个可变电阻,开始时阻值相等,都为 R,现将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将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将( )A一定大于 R B一定等于 RC一定小于 R D以上结果都有可能【分析】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与支路电阻的关系进行分析,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值,即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较小电阻的阻值,故选项 C 正确。故选:C。2(2018邵阳)已
2、知 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12V 的电路中,闭合 S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AI1:I2=3:2 U1:U2=1:1 BI1:I2=3:2 U1:U2=3:2CI1:I2=2:3 U1:U2=1:1DI1:I2=1:1 U1:U2=2:3【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 I=即可求出电流之比。【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因此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1;故 BD 错误;由 I=可得:电流之比: =,故 A 正确,C 错误。故选:A。3(2018乐山)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 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
3、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A2RBRCD【分析】不考虑温度影响,在导体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解答】解: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 R 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则每段长度变为原来的,再把得到的两段并联起来使用,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 2 倍,所以阻值变为原来的,即R。故选:D。4(2018临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0.5A,A2的示数为0.3A,电阻 R2的阻值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 R1的电流为 0.5AB电源电压为 5VC电阻 R1的阻值为 15D若断开开关 S2,电流表 A1示数变大【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
4、,电流表 A2测 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 A1测干路的电流;开关 S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 S2控制电阻 R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电阻 R1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 R1的阻值,若断开开关 S2,只有 R1支路的电流,判断出电流表 A1示数的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 A2测 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 A1测干路的电流;开关 S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 S2控制电阻 R1;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电阻 R1的电流:I1=II2=0.5A0.3A=0.2A,故 A 错误;又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
5、电压相等,故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U=U2=I2R2=0.3A10=3V,故 B 错误;电阻 R1的阻值:R1=15,故 C 正确。若断开开关 S2,电流表 A1只测量 R2的电流,电流表 A1示数变小,故 D 错误。故选:C。5(2018呼和浩特)早在 19 世纪 20 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 1827 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E(S 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 表示导体两电压;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关于这一规律,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B对于不同的导体,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C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作用D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分析】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与电压和电流无关;【解答】解:由题知,导体中的电流 S 与导体两电压 E 成正比,即 S=E, 表示电导率;A、由 S=E 可知,在电压相同时,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故 A 错误;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无关,故 B
7、 错误;C、由 S=E 知,电压 E 一定时,通过的电流 S 与电导率 成正比,所以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故 C 正确;D、电导率是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电导率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 D 错误。故选:C。6(2018宿迁)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 S1,电压表示数为 U1;再闭合开关 S2,电压表示数为 U2,电阻 R1、R2的阻值之比为( )AU1:U2BU2:UICU2:(U2U1)DU1:(U2U1)【分析】先闭合开关 S1时,定值电阻 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 R1的电压,示数为 U1;再闭合开关 S2,只有电阻 R
8、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求 R2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1、R2的阻值之比。【解答】解:闭合开关 S1、S2时,只有电阻 R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 U=U2,只闭合开关 S1时,定值电阻 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 R1的电压,则 R1的电压为 U=U1;因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 R2的电压:U=UU=U2U1;串联时通过 R1、R2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1、R2的阻值之比:=。故选:D。7(2018重庆)在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 1A“,灯泡上标有“2.5V 1
9、W”的字样,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2.5B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 V1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C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 V2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不变D让小灯泡正常发光 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 12J【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 V1测量小灯泡电压,电压表 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1)灯泡上标有“2.5V 1W”,根据 P=变形可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
10、据串联分压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分配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 V2示数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小灯泡变亮;(3)电压表 V2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据此分析;(4)由灯泡上标有“2.5V 1W”,根据 P=UI 可求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 Q=UIt 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 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解答】解: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6.25,故 A错误;B、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分配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 V2示数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即 V1示
11、数变大,小灯泡变亮,故 B 错误;C、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即电压表V2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 C 错误;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IL=0.4A,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滑=UU额=3V2.5V=0.5V,小灯泡正常发光 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Q=U滑It=0.5V0.4A60s=12J故 D 正确;故选:D。8(2018台州)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 3 伏,更换 5 个定值电阻 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B实验中电压
12、表的示数保持 0.5 伏不变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 1 欧5 欧D将 Rx从 5 欧换成 10 欧后,应将滑片 P 向左移【分析】A、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B、由图乙求出电流与电阻之积分析;C、由图乙知,电流为 0.5A 时,对应的电阻为 5;电流为 0.1A 时,对应的电阻为 2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范围;D、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解答】解:A、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
13、由图乙知,电阻是变化的,故A 错误;B、由题意和图象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 Rx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不变);由图乙知,电流与电阻之积(即 Rx两端的电压):U=IRx=0.5A5=0.1A25=2.5V,即电压表保持 2.5 伏不变,故 B 错误;C、由图乙知,电流最大为 0.5A 时,对应的电阻为 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 1=R总R1=R1=5=1;由图乙知,电流最小为 0.1A 时,对应的电阻为 25,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 2=R总R2=R2=25=5;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
14、范围为 1 欧5 欧,故 C 正确;D、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 5 改接成 10 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大于 2.5V);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 2.5V,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故 D 错误。故选:C。9(2018嘉兴)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A12BR1R2C12D p1p2【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
15、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然后答题。【解答】解:A、根据 =可知,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12,故 A 正确;B、根据 R=可知,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象可知R1R2,故 B 错误;C、根据 v=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由图象可知 v1v2,故 C 正确;D、根据 p=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图象可知p1p2,故 D 正确。故选:B。10(2018常德)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 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
16、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1与 A2的示数之比为 1:4B通过 R0与 R1的电流之比为 4:1CR0与 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4DR0与 R1的阻值之比为 4:1【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 R1并联,电流表 A1测 R0中电流,电流表 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可知两电流表的量程,根据指针位置相同时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 5 倍可知两者的大小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两电阻中电流的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点可知两电阻的关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电压关系。【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 R1并联,电流表 A1测
17、 R0中的电流,电流表 A2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所以,电流表 A1的量程为 00.6A,电流表 A2的量程为 03A,因指针位置相同时大量程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 5 倍,所以,电流表 A1与 A2示数之比为 1:5,即 I=5I0,故 A 错误;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 R0与 R1的电流之比: =,故 B 错误;因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所以 R0与 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1,故 C 错误;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点可知,R0与 R1的阻值之比:=,故 D 正确。故选:D。11(2018遵义)如图甲所示,R2为电阻箱调节 R2时
18、电流表示数 I 随之变化。如图乙所示是电阻箱阻值 R2与电流表示数的倒数的图象。则定值电阻 R1与电源电压 U 的大小分别为( )A5 30VB5 2.5VC10 20VD10 10V【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 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图乙可知R2的阻值为 0 和 10 时的值,据此得出对应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 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当 R2=0 时, =2A1,则电路中的电流 I1=0.5A,此时只有 R1接入电路,则
19、由 I=可得,电源的电压:U=I1R1=0.5AR1,当 R2=10 时, =6A1,则电路中的电流 I2=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I2(R1+R2)=A(R1+10),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0.5AR1=A(R1+10),解得:R1=5,电源的电压 U=I1R1=0.5A5=2.5V。故选:B。12(2018玉林)下列关于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B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C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决定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分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
20、作用的大小;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解答】解:ABD、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决定;在相同条件下,长度长的导体,其电阻大;在相同条件下,横截面积大的导体,其电阻小;故AB 错误,D 正确;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 C 错误。故选:D。13(2018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正常工作,灯 L1,L2的电阻之比为 R1:R2=1:2,此时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B1:2C3:2D
21、2:3【分析】根据电路的连接,乙表与电源连接,故为电压表,甲表不能是电流表,故两表都为电压表,甲表测 L2的电压,乙表测电源电压,两灯串联,根据分压原理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答案。【解答】解:乙表与电源连接,故为电压表,甲表不能是电流表,否则 S 闭合时,将灯短路,不发光,故两表都为电压表,甲表测 L2的电压,乙表测电源电压,两灯串联,灯 L1、L2的电阻之比为 R1:R2=1:2,根据分压原理,L2的电压为灯 L1的 2 倍,即 2UL1,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总电压为:U=UL1+2UL1=3UL1,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2UL1:3UL1=2:3只有 D 正确。故选:D。14(2
22、018达州)甲乙两地相距 3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地检修员先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接入 AB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乙地检修员后用相同的测量仪接人 CD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 )A18kmB15kmC12kmD10km【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解答】解:由题知,甲乙两地相距 30km,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每 km 输电线的电阻为 R0,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s,则短路位置离乙地的距离为 30kms,则 A
23、B 间的总电阻(两条输电线的总长度为 2s):Rab=2sR0,同理可得,CD 间的总电阻:Rcd=2(30kms)R0,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进行检测时,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由欧姆定律得:U=IabRab,U=IcdRcd,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可得 IabRab=IcdRcd,代入数据有:0.2A2sR0=0.3A2(30kms)R0,解得:s=18km。故选:A。15(2018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B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C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把导线 A 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
24、长度,其阻值大于导线A 的原阻值【分析】(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自由电荷很少;(2)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 P=I2R比较两灯泡的实际功率关系,然后判断两灯泡的亮暗关系;(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4)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材料和温度相同,长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大。【解答】解: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 A 错误;B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由 P=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度 中考 物理试题 分类 汇编 欧姆定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