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_二年级上册册数学教案 熟悉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学问技能(1) 通过量一量,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沟通,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
2、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教学预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课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觉差了截,同学们预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精确的测量,人匀创造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日就来熟悉“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熟悉厘米用厘米量)二、 探究新知(1) 熟悉厘米。熟悉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刻度线熟悉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
3、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熟悉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 用厘米量。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量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 拓展延长,学会应用(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相互看一看比一比。四、 回忆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熟悉厘米用厘米量(1) 熟
4、悉厘米熟悉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熟悉几厘米(2) 用厘米量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熟悉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操作活动和观看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看、操作中逐步培育思索、探究的意识和力量,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熟悉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熟悉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
5、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盛大的进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发动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外形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方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线段。(板书课题:熟悉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 )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
6、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教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熟悉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 )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 )那这样呢?(演示: )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需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
7、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四周,还有很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
8、,熟悉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制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争论争论) 2、展现:(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制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索: 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画线段时要留意些什么? 展现:他画的怎么样?能告知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
9、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现)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现)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挨次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很多漂亮的图案,
10、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日所学的线段制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拟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意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根底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经受熟悉线段的活动过程,注意培育学生的初步实践力量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1、 重视探究实践。 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方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供应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拟其长短。让学
11、生比拟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留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意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学问学习的热忱,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学生最熟识的100米跑道线,让学生感知直。其次,在熟悉了线段的根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忱很高,找出了很多。最终,我又展现了一些学生熟识的用线段围成的图案,如:五角星、松树、房子等等。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忙学生来理解、熟悉线段。 这节课还存在很
12、多缺乏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些问题我提的不够明白,造成了小学生的思路不够完整、清楚。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多处出错。 2、课前预设缺乏,教师缺乏敏捷性。比方:教师演示把毛线斜着拉,问:这是线段吗?当时有很多学生就答复:不是。为什么呢?由于它弯了。由于课前没想到会消失这种状况,当时有点措手不及。其实这是很好处理的,只要松手让线变弯,再拉直,比一比,学生很快就能清晰的熟悉到:这样也可以看成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直角的初步熟悉 直角的初步熟悉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3、例4,练习八第6、7、8、14题。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使学生初步熟悉直角,
13、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和画直角。(2) 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忙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力量,分析推断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沟通,并获得胜利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初步熟悉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预备:直角三角尺、钉子板、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纸片。教学步骤:一、 创设情境,动手感知(1) 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角,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2) 展现。展现学生所做的角。(3) 感知生活中的直角。(4) 提醒
14、课题。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日我们就来熟悉直角。(板书课题)二、 探究新知(1) 从生活中找直角。(2) 推断直角。出示课件,在图中推断哪些图形中的角是直角。(3) 制作直角 刚刚我们熟悉了直角,现在我们用一张纸来制作直角。 学生动手操作。 展现成果。 小结:将纸片对折两次得到直角。(4) 画直角。 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 示范画直角。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直角。三、 积存运用(1) 折直角。(2) 完成练习八第6、7、8、14题。四、 总结提升谁能说出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熟悉 角的初步熟悉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3
15、题。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操作等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实践力量、抽象力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依据角的特征识别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预备: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外形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教学步骤:一、 生活引入,提醒课题(1) 感知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现实物(
16、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2) 提醒课题。通过探究,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熟悉角。(板书:角的初步熟悉)二、 实践感知,建立表象(1) 画一画,剪一剪。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集体沟通。(2) 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3) 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比画比画。三、 活动操作、稳固应用(1) 找一找。 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反应摸出的图形。 分组沟通,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用手势反应。(2) 做一做。 交代活动要求。 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开头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认识 线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