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 敬重的各位领导和教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肯定熟悉并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根底上绽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根底学问,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把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存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
2、熟悉奠定根底,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安排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安排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稳固把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究,结合教师的引导,熬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力量。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学问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忱,但年龄小,熟悉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讲解
3、引导相结合,采纳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其中,激发兴趣稳固所学,并培育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洁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力量。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肯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学问的根底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构造。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进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把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进展有条理思索问题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难点 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连山区世纪小学的李娜。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
4、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题目是:“小兔请客”。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局部。 第一局部: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仆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制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受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究学问成为学生的需要。 2、供应小组合作沟通的时机,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5、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舞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敬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纳“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积极思索”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学问的产生和进展的过程,尝到发觉数学的味道。 其次局部:设计思路 1、教材特点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它是在学生熟悉了100以内的数和娴熟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详细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忙学生
6、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终鼓舞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沟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熟悉加减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亲密相关,依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2、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力量差,有意留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好玩的学习情境,形象详细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嬉戏简单吸引他们的留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忱。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熟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7、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经受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熟悉规律,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娴熟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三局部: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学问构造,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敬重学生、注意进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 * 一、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
8、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力量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9、: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比拟,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力量。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观看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
10、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其次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帮忙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展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到达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忙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沟通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展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
11、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争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标准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实行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根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根底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立刻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展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实行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沟通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
12、法”正确的进展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假如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赐予鼓舞。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忙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根底。这局部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把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忙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
13、,全班汇报、沟通。 3、稳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稳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稳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育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舞算法多样化。 (3)“登山嬉戏”。实行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学问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忙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缺乏,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根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展的,
14、这充分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留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忙孩子们熟悉自我,建立信念。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得意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熟悉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依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学问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三)教学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
15、含义. (五)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得意的企鹅1)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三)活动一:观看争论,学习新知1 (观看图片:得意的企鹅1) 教师:认真观看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沟通) (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得意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认真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
16、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现课件3) 三.稳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设计教学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规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展这种教学活动之时,肯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规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详细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索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索,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
17、也会有很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剧烈的意愿中学习,必定能提高他们参加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规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索.组织和搜集资料的力量;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学问与培育纯熟的思索和技能,都是有好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阅历,更是珍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索,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学问,培育学生的思索力量.教师必需仔细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到达有兴趣集中学习留意力去思
18、索和参加争论等的目的. 六.说学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展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表达在自我导向,自我鼓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抱负的境地,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头就留意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愿学习,喜爱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育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乏,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
19、生都全面进展的目标.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阅历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学问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应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进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学问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熟悉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把握的100以内数的学问,学习熟悉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
20、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学问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力量;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新教材对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熟悉,并结合详细操作帮忙学生把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实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细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展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常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
21、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细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熟悉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把握人民币的有关学问,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力量。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楚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育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力量。 3、在嬉戏中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省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熟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
22、、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时机。这节课的设计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争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进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拟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展探究活动,既鼓舞学生独立尝试,又注意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供应了多向交往的时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提高了观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3、,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省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学问。(板书:熟悉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依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忙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问生长点。 (二)熟悉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
24、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熟悉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熟悉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熟悉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相互说熟悉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沟通。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
25、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惜人民币,就是喜爱我们宏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展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相互沟通,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阅历的归纳与延长。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沟通,让全体学生参加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留意观看、细心观看的良好习惯。 (三)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教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相互争论争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沟通。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
26、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置这个本,然后相互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争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嬉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展。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楚识别人
27、民币,把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根底上,对应用力量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嬉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展,为每个学生供应探究、沟通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置自己宠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敬重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开心,学到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快乐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拟
28、好?你应当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闹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展小结,提升胜利的意义,满意学生胜利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宝,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的说课稿内容是“九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九加几这个内容是学生把握了1120各数的熟悉及10加几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根底。依据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学生已
29、有的根底和学习阅历,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熟悉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沟通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
30、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留意力不集中,学习简单疲惫,因此,我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学问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教学中,我不准备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与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供应动手操作、自主讨论、合
31、作沟通的时机,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争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猎取新的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觉新旧学问的联系,发觉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我首先以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 生:喜爱。 师:大家都喜爱做运动,育才小学的同学们也很喜爱体育运动。他们学校进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运动时喧闹的画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图同桌相互说说)运动会上,学校给运发动们预备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现在还有多少盒? 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
32、观看为运发动预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组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这是猎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 1、谈论沟通,得出方法 在这一局部内容里,我留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组织学生谈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根底上,赐予学生表扬和鼓舞,依据学生的发言,纸张逐一示出各种解决方法: a、依次一个一个得数1、2、3、4、12、13; b、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10、11、12、13; c、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10+3=13”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
33、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你最喜爱那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提问:要算剩下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9+4 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察学生动手操作后) 提问:盒子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十盒?(再加一盒) 这一盒从哪里来?(从盒子外边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边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后,还剩下多少盒?(还剩下三盒)十盒与剩下的三盒合起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相互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的多,并赐予表扬。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奇妙自然地将“九加
34、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合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查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以上三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的“九加几” 3、归纳算理,稳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时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纳“凑十法”算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让学生自己想方法移动小棒,依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消失两种状况: a、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b、从9根里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
35、再加2等于1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消失两种思路: 1、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2、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树”,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三)稳固学问,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稳固本节课所学学问,敏捷应用这些学问解决问题。 1、练习课本P98做一做的1、2两题。练习时通过图片,展现颜色艳丽的菠萝、苹果、鸡蛋图,培育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
36、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寻宝藏。寻宝藏要经过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物就是“九加几的算式,能解决这些算式的同学就能找到宝藏。 3、抢桃子,我把“九加几的算式写在这些桃子上,让学生抢答,看谁最先抢到桃子。 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稳固新知。 (四)拓展练习,查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留意力不长久,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我运用直观教学,展现一个砌房子的嬉戏,将九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觉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整了学生的留意力,有稳固了九加几的学问。让学生算出九加几的算式后,再观看得数特点,发觉规
37、律,找寻又快有对的计算窍门。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可以发觉个位上的数都比其次个加数少1,那我连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爱用哪种方法?在评价时,我采纳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舞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教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好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 (六)课堂作业 课本上P98做一做的第三题。
38、 一、说教材 熟悉图形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在熟悉了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根底。教材表达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区分出这四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力量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操作、观看、表达及思维力量和应用学问解决新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识别。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
39、、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熟悉了立体图形,有了肯定的动手操 作力量及合作意识,所以这节课我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四环节教学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融观看、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通过课件出示一个由一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机器人,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预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到达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展探究学习,在体
40、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帮新朋友取名 2、给新朋友找家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自体验从体上找面,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后通过观看课件: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切实反响“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绍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争论沟通:假设你是这些图形,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我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沟通抽象出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突出本课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为
41、了将数学课上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熟悉,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呢?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熟悉,同时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趣味练习,拓展新知 我通过让学生找、涂、数、拼等多层次的练习,稳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学问,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进展学生的创新力量,提高学问应用力量。 1、教材37页练一练第一题,以嬉戏的形式进展,先指名学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连一连。 2、第2题涂一涂,第5题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熟悉。 3、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进展学生的创新力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
42、,几何美。 四、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看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看、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肯定的把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量出肯定的长度,经受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
43、大概熟悉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阅历动身,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固然不肯定很精确地使用,所具有的学问也未必全面),比方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展,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生疏。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一年级的学生都有仿照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辩与探究中猎取学问。 本班学生思维活泼、聪慧、积极,常常会消失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很多变化,不能按事先估计好的进展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熟悉根底动身,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熟悉,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