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力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敬重的评委、在座教师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们团队课堂教学再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熟悉物体和图形。我团队在确定内容后首先理解教材:熟悉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开头,(课件出示构造图)主要从外形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熟悉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熟悉和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这是教材的编排特点(
2、课件出示)它表达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意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在活动中学习学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把握学问。 在理解了教材后我们进展了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据我们课前调查,学生大多是六岁,年龄偏小,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外形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关于这节课内容学生学前班虽然也熟悉过这些图形,但许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拟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熟悉,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课件) 1、通过操作
3、、观看,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学问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观看力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索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学具,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学法与教法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亲身经受、体验、探究,将实际问题抽
4、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意对学生进展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力量。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导入环节) 师:今日的数学课我请来一位朋友,瞧!它来了?(
5、展现机器人) 师:是啊,这么美丽的玩具机器人就是由平常很多废弃的物品拼成的,这就是变废为宝,这不仅让我们有了美丽的玩具,更做到了“废物利用”。为环保奉献了一份力气。不知不觉我们成了“环保小卫士”真是一举多得。 这里用拼装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渗透环保学问,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其次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分一分 小组活动,把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 (课件)师:叮叮要考考我们,他说:师强调:把
6、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动手吧! 2、提醒概念。 待学生分好类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把物体外形抽象成图形,并提醒各种图形名称, 经过第一个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阅历,这时教师提醒名称,出示一般模型,帮忙学生将感性熟悉抽象化。 3、操作感知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这些实物,然后用自己话说一说各种图形的样子与同桌沟通。 这里我实行让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再同桌沟通的形式进展,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盼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 (2)在班上汇报沟通。 学生在汇报时有的说了(播放视频) 这里,我想通过摸得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
7、特点, (3)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一样点一不同点;发觉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分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前面的小组活动学生以实物和模型为讨论对象,经过仔细观看,亲自去摸一摸,玩一玩,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拟多的感性、直观的熟悉然后和同学的沟通即使学生在沟通中得到互补,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力量,还培育、熬炼了学生的表达力量,又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熟悉。 第三个环节:嬉戏 让学生在嬉戏中体验图形特征,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记忆。 嬉戏(1):找朋友 分别请4位同学手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嘴里说
8、儿歌:找啊找啊找朋友,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那里?其它学生拿出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彼此识别谁拿错外形了。用嬉戏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使学生欢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 两人嬉戏(2):你摸到的是什么? 一人蒙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推断它的外形。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忙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听故事感受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故事观赏让学生边观赏边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笑笑、调皮、机智狗在山下游玩,山脚下有各种外形的建筑材料,他们一路高歌来到了山上,山上的风景太美丽了,有野花,有蜜
9、蜂,还有飘舞的蝴蝶,他们商议在山上建筑一座小房子。回到山下,笑笑和调皮找来了一只长方体的箱子,往里面堆放了砖块,两人抬着气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哟!哎哟!”快抬不动了,他们只好放下来歇歇。机智狗推着一只球在旁边滚来滚去,笑笑和调皮看看机智狗这么轻松,打算想方法,他们打算给箱子装上轮子,调皮拿来正方体一装,推一推,推不动,好不简单推动了,箱子里的东西都跳出来了。机智狗把球送过来了,两人把球装上去,车子摇摇摆晃,方向不好掌握。 调皮和笑笑又在想方法,找来了圆柱体的轮子装上,推一推可轻松了。他们轻松的推着车子来到了山上。来到了山上,笑笑和调皮开头建房子,他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砖砌墙,用圆柱体的木材做
10、房粱,很快一幢美丽的房子建好了。才智爷爷过来了,他夸调皮和笑笑聪慧能干,大家尽情的玩着,享受着劳动的收获和欢乐。 1、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2、说说下面物体的外形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学问与生活联系起来,培育学生数学思索的意识和力量。 第五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熟悉 今日我们学习熟悉那些外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征?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来准时反应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根本特征。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念一念,
11、回到家里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念给你爸爸、妈妈听听。(课件) 、唱儿歌 圆圆滚滚圆柱体,正正方方正方体,长长方方长方体,骨碌 骨碌是球体,谁最有用比一比。长方体,来做墙。正方体, 来做窗。圆柱体,做屋梁。圆圆球体来装饰。面包房子真美丽。 在课程完毕时,把所学的图形特点编写成一首儿歌,让学生在歌声中完毕课,这样,不仅帮忙记忆图形特点,也增加的学问的趣味 敬重的各位领导和教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肯定熟悉并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根底上绽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
12、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根底学问,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把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存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熟悉奠定根底,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安排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安排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稳固把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究,结合教师的引导,熬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力量。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
13、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学问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忱,但年龄小,熟悉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讲解引导相结合,采纳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其中,激发兴趣稳固所学,并培育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洁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力量。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把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肯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学问的根底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构造。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进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把握10的加减法,并
14、能正确计算。 3.进展有条理思索问题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熟悉,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根底。教材在编写上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生动详细的学习数学。根据“熟悉钟面构造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挨次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根据肯定的时间进展,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初步熟悉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阅历总结出熟悉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看、操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
15、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重点:把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奇怪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简单疲惫,留意力简单分散。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我采纳了开心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颜色艳丽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纳了动像发觉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沟通发觉钟面的构造,这样既活泼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
16、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加,探究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剧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泼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其
17、次层: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熟悉钟面 在这一局部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觉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究性观看解决问题,把自己发觉的与同桌小朋友沟通,合作学习,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觉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纳了电脑帮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布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根本构造,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育了
18、学生语言表达力量。这比教师直接赐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表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其次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熟悉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看比照、争论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教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19、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把握得特别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看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奇妙地把学问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翻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问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嬉戏中,让学生玩乐中稳固学问,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学问点:1、找朋友2、熟悉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
20、钟表3、熟悉很多字的整时4、小明开心的一天,并争论: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根底稳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加,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一样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稳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熟悉,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推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很多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开心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
21、像边相互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熟悉生活,熟悉数学的活动课,表达“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索: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争论沟通,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学问进展整理、稳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忙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阅历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学问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
22、的数学学习供应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进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学问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熟悉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把握的100以内数的学问,学习熟悉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学问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力量;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新教材对
23、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熟悉,并结合详细操作帮忙学生把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实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细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展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常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细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熟悉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把握人民币的有关学问,提高社会交往
24、和社会实践力量。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楚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育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力量。 3、在嬉戏中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省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熟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时机。这节课的设计我注意让学生
25、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争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进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拟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展探究活动,既鼓舞学生独立尝试,又注意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供应了多向交往的时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提高了观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
26、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省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学问。(板书:熟悉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依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忙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问生长点。 (二)熟悉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
27、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熟悉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熟悉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熟悉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相互说熟悉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沟通。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惜人民币,就是喜爱我们宏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
28、民币的分类”进展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相互沟通,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阅历的归纳与延长。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沟通,让全体学生参加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留意观看、细心观看的良好习惯。 (三)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教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相互争论争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沟通。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
29、,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置这个本,然后相互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争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嬉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展。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楚识别人民币,把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根底上,对应用力量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嬉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展,为每个学生供应探究、沟通的时间和空间。 (四
30、)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置自己宠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敬重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开心,学到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快乐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拟好?你应当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闹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展小结,提升胜利的意义,
31、满意学生胜利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宝,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得意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熟悉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依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学问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三)教学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
32、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得意的企鹅1)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三)活动一:观看争论,学习新知1 (观看图片:得意的企鹅1) 教师:认真观看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沟通) (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得意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认真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
33、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现课件3) 三.稳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设计教学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规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展这种教学活动之时,肯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规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详细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索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索,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很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
34、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剧烈的意愿中学习,必定能提高他们参加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规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索.组织和搜集资料的力量;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学问与培育纯熟的思索和技能,都是有好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阅历,更是珍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索,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学问,培育学生的思索力量.教师必需仔细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到达有兴趣集中学习留意力去思索和参加争论等的目的. 六.说学法 1.自
35、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展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表达在自我导向,自我鼓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抱负的境地,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头就留意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愿学习,喜爱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育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乏,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全面进展的目标. 我的说课稿内容是“九
36、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九加几这个内容是学生把握了1120各数的熟悉及10加几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根底。依据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根底和学习阅历,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熟悉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沟通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
37、”的思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留意力不集中,学习简单疲惫,因此,我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学问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教学中,我不准备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与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
38、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供应动手操作、自主讨论、合作沟通的时机,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争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猎取新的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觉新旧学问的联系,发觉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我首先以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 生:喜爱。 师:大家都喜爱做运动,育才小学的同学们也很喜爱体育运动。他们学校
39、进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运动时喧闹的画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图同桌相互说说)运动会上,学校给运发动们预备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现在还有多少盒? 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看为运发动预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组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这是猎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 1、谈论沟通,得出方法 在这一局部内容里,我留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组织学生谈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根底上,赐予学生表扬和鼓舞,依
40、据学生的发言,纸张逐一示出各种解决方法: a、依次一个一个得数1、2、3、4、12、13; b、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10、11、12、13; c、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10+3=13”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你最喜爱那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提问:要算剩下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9+4 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察学生动手操作后) 提问:盒子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十盒?(再加一盒) 这一盒从哪里来?(从盒子外边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边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后,还剩下多少盒?(还剩下三盒)十盒与剩下的三盒合起
41、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相互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的多,并赐予表扬。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奇妙自然地将“九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合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查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以上三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的“九加几” 3、归纳算理,稳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时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纳“凑十法”算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
42、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让学生自己想方法移动小棒,依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消失两种状况: a、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b、从9根里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消失两种思路: 1、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2、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树”,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三)稳固学问,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稳固本节课所学学问,敏捷应用这些学问解决
43、问题。 1、练习课本P98做一做的1、2两题。练习时通过图片,展现颜色艳丽的菠萝、苹果、鸡蛋图,培育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寻宝藏。寻宝藏要经过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物就是“九加几的算式,能解决这些算式的同学就能找到宝藏。 3、抢桃子,我把“九加几的算式写在这些桃子上,让学生抢答,看谁最先抢到桃子。 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稳固新知。 (四)拓展练习,查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留意力不长久,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我运用直观教学,展现一个砌房子的嬉戏,将九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觉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整了学生的留意力,有稳固了九加几的学问。让学生算出九加几的算式后,再观看得数特点,发觉规律,找寻又快有对的计算窍门。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可以发觉个位上的数都比其次个加数少1,那我连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