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4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4篇.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4篇;(一)在推动产业进展、提升农牧业效益方面。一是农牧业根底设施进一步改善。共建立节水浇灌农田11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浇灌50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大场730个;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二是质量兴农兴牧战略破题起步。推动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调整玉米种植面积302万亩,绿色水稻65万亩、杂粮杂豆80万亩、特色作物60万亩。2023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47.6万头只,优质牲畜改进率达90%。三是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进展。胜利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立、全国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两个国家级试点工程,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
2、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带动农牧户3.2万户。 (二)在抓好生态建立、推动乡村绿色进展方面。一是自然生态逐步修复。实施土地整治工程41.28万亩,落实重点公益林和天保区补偿面积141.78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年度造林30多万亩。二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以“五清、五有、五化”为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户“门前四包”制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立,全县农村牧区共有卫生厕所3.98万座,普及率到达55%。 (三)在培育乡风文明、富强农村牧区文化方面。一是基层文化根底建立步伐加快。全县乡
3、级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已实现全掩盖,80%的嘎查村建立了标准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或农牧民健身广场。二是农夫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扎县委、政府大力开展“用文化力气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主题活动”,各地细心组织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社会新风宣传气氛日益深厚。开展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去年以来各地共悬挂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标语2023余块,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109390米。 (四)在加强社会治理、夯实农村基层根底方面。一是强化基层组织标准化建立。重点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进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村级
4、活动场所建立等农村党建工程。目前,嘎查村集体经济均到达3万元以上; 248个“创业带富”党员带动贫困户1781户;196个嘎查村活动场所均到达标准化标准。二是扎实推动平安乡村建立。严峻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新建改建了699个民间警务室,连续三届、12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立先进县”,同时2023年被授予“长安杯”称号,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县。三是打造“三农”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夫,每年培训农牧民达15万人,大多成为了推动产业进展的“行家里手”。目前,共有248位乡村人才在水稻种植、黑木耳种植、育肥牛养殖、农家乐等产业工程上,带着1781户农牧民踏上了致富征程。 (五)在促进农夫增收
5、、提高农夫群众获得感方面。一是精准扶持贫困群众增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投放贷款2亿元,全力实施“菜单式”精准到户产业扶贫和资金收益扶贫,2023年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34万人。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完善财政补贴措施,投入1800万元扶持嘎查村进展集体经济,开发农村公益岗位解决1077贫困人口增收问题。2023年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惠牧资金12.5亿元,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100元。三是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
6、.6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该县在乡村进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回避进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冲突问题,这些问题将给乡村振兴带来较大阻力和困难。 一是农牧业根底设施薄弱。表现为区域进展不平衡、设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较低。设施农业根本都集中在东南乡镇,其中高效节水农田仅50万亩,缺乏全县耕地面积的15%,其他大局部农田抗灾力量不强。比方:以玉米为例,东南乡镇的好力保镇根底设施完善,玉米亩产可达1200斤,并且实现“旱涝保收”,而北部乡镇玉米亩产在700斤左右,还要“靠天吃饭”,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全县畜牧业标准化、设施化棚圈建立滞后,导致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北部苏木
7、镇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经营的现状。 二是农牧业产业不大不强。我县耕地、水源、劳力等资源相对丰富,但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种养业规模小而散,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育缓慢,有带动力量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成长也慢、创新力量较差,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出名无实,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力量,造成了农牧业资源投入“多”与产出效益“少”的冲突。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根底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缺乏,长效机制不健全,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大多数嘎查村生活垃圾就近在路边、田边、河边倾倒,乡镇所在地的垃圾处理
8、都是就地简易填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粪污治理成为环境整治难题。农村牧区卫生厕所建立严峻滞后,实际掩盖率缺乏50%,无害化厕所根本空白,较大影响着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是农夫群众文明意识不强。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立整体创立水平不高、措施不实、工作不细,造成乡村传统不良习惯没有得到有效订正,村民的文明意识相对缺乏,封建迷信、信谣传谣、聚众赌博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年青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的负债娶妻后不孝敬老人甚至嫌弃父母,造成许多老人“因婚”致贫,比方: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年过七旬的赵守业,给3个儿子娶了“媳妇”,盖了大瓦房,自己却住着危土房,后由国家救济才住上了40平米的新
9、居。日前“老伴”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只有2个女儿在床前照看,儿子儿媳不闻不问,类似问题在农村比拟常见,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风气,因此,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五是乡村人才供需冲突突出。一方面,基层农技队伍和有用人才队伍缺乏,现有农村有用人才852人,其中种养技术类人才810人,占95.1%,年龄构造、专业构造、梯次构造不合理,缺乏引领新技术的“尖兵”团队。一方面,缺乏人才引进鼓励机制,返乡大学毕业生效劳基层薪酬待遇低、没有晋升渠道、缺少创业平台,导致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峻。 六是农牧民稳定增收渠道不宽。受市场、自然灾难的双重制约,农牧业内部增收动力缺乏、空间有限,要实现“
10、土里刨金”难度很大,比方:自治区固定观看点胡尔勒镇沙巴尔吐嘎查共有3786人口、耕地2.1万亩,有家畜1.9万头只,通过对其中20户进展常年观看,该嘎查农牧民产业收入来源只有三项即种地、养畜、务工,比例为4:5:1,多年根本保持不变,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时,该县现有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企业规模效益不显明,对农村经济拉动力量有限,对农夫增收的辐射带动力量不强。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索 新时代,新乡村。面临党中心、国务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要进展深入探究和
11、创新。 首先,在思想熟悉上要有新提升。乡村振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进展、农夫的全面进步的新蓝图,是走共同富有、质量兴农、生态进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特色减贫的新道路,是深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农业农村“放管服”等改革的新政策,对于进一步提升效劳乡村振兴的力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方法步骤上要有新思路。要正确处理好规划、主体和时间的关系,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根据中心、自治区和盟委的统一部署,实施“三步走”战略,具备战略定力,具有历史急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避开一哄而上、搞形式主义。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要有新举措。“钱从哪里来”这个最现实的问题解决
12、不好,乡村振兴这一美妙的蓝图就无法绘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进展的理念,在整合财政资金、创新农村金融、吸纳工商资本、汇合社会力气等方面下功夫,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使广阔农村牧区成为吸引“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策凹地。 第四,在实践探究上要有新机制。要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给予农牧民对承包土地草场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推动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夫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农夫收益。 第五,在推动落实上要有新合力。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
13、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优势和力气,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充分运用各类新兴媒体,准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好的阅历做法,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加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气氛。 四、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发挥优势,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统筹推动实施。详细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做好文章,寻求突破。 (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盛是重点。一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结合扎县实际,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到2023年打造出“粮、肉、糖”三大支柱产业。围绕东北黑土地爱护和利用工程,
14、建立国家“商品粮”输出基地,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年输出商品粮200万吨; 建立畜产品储藏供给基地,生猪饲养量达200万头、肉羊存栏300万只、肉牛存栏50万头,实现年产肉类产品15万吨;建立中国北方“糖都”,进展甜叶菊种植10万亩、甜菜50万亩,实现年产甜菊糖2500吨、甜菜糖30万吨。二要推动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展,实施“双稳双增双扩”工程。种植业推动“稳粮增经扩饲草”,稳定玉米种植面积,2023年水稻种植到达80万亩,其中旱作水稻10万亩,扩大甜菜、甜叶菊种植面积,鼓舞进展庭院经济、中草药、青贮玉米及饲料;畜牧业推动“稳羊增牛扩猪禽”
15、,进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牲畜比重,进展安格斯牛1万头,到2023年牧业年度家畜存栏稳定在300万头只。三要进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实施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规划,加快甜叶菊、黑木耳、山产品、优质肉蛋奶类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安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进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认养农牧业、“互联网+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坚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必需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要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夫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要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夫、农业科技人才、农村有用人才“三支队伍”培
16、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治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稳固、壮大、提升抓进展的力量和水平,推动创业和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二要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宽阔天地大施所能。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农夫工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府保障、财政优待、公共效劳、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立的积极性。三要造就新型农夫队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把外乡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规划当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适时举办技能大赛,培育根雕、剪纸、编织等高技能人才。注
17、意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指导作用,培育效劳农村经济进展的新型农夫。 (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一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牧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二要树立朴实的价值观。引导嘎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破除大操大办、铺张铺张、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俗,提倡勤俭节省、安康向上的乡村风气。三要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好“用文化力气激发群众脱贫动力主题活动”、“送欢快下基层”、全民阅
18、读等公益性文化活动,鼓舞农牧民群众围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等主题,自编自演歌曲、舞蹈、小戏等节目,呈现新时代农夫摆脱贫困、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风貌。 (四)坚持开发与爱护并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立足恢复、建立、爱护和利益驱动生态,积极创新产权模式、造林方式,大力进展碳汇经济,不断发挥和拓展生态效益。到2023年,实施造林60万亩,全县森林掩盖率到达33%。二要因地制宜搞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规划,开展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实现农村牧区无害化厕所全掩盖。连续推动农村牧区
19、危房改造工程建立,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爱护保存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建立森林村镇、特色小镇,深入推动“漂亮乡村”建立。三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进展清洁能源,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到2023年实现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0万千瓦、水电装机10万千瓦,推动秸秆资源转化,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到达85%以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爱护制度,高效环保推动资源开发利用,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进展,确保扎赉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清爽和家的味道。 (五)坚持党建统领进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是关键。一要打造顽强的基层党组织。
20、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富民党建”,以抓党建促振兴。各级党委要仔细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统筹谋划农村牧区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乡镇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牧区实现有效掩盖。二要培育过硬的党员队伍。从严加强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立,持续抓好嘎查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治理,注意在优秀青年农牧民中进展党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切有用好党员干部联系效劳群众“六个一”机制,做实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效劳群众最终一公里问题。三要建立更强的嘎查村两委班子。今年要全面完成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书
21、记、主任,仔细落实扶持进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十条措施,确保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稳定在80%以上。实行嘎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嘎查村级权力标准运行和有效监视机制,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办力度。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2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视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屡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
22、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汇报。随后,带队赴徐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县农业农村进展、镇村建立状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湖南省、广东省开展了调研; 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局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
23、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讨论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动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推动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贾汪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
24、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夫收入新增万元、漂亮宜居乡村建立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立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规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动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夫全面进展。一是制定专项规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进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实施 乡村 振兴 战略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