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范文.docx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范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范文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一、说教材: 熟悉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三角形等简洁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日的学习积存了一些阅历。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熟悉线段。教材注意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学问,通过详细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熟悉,初步熟悉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2、根底,更是今后熟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学问预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看和操作,初步熟悉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洁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看、体验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熟悉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拟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楚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加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展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
3、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熟悉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学问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学问,敏捷运用学问。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索,引导探究,丰富数学活动阅历。 3、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比方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仆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看操作法。“活动是熟悉的根底
4、,才智从动作开头”。尽可能给学生进展观看和操作的时机,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觉学问,理解学问和把握学问。 2、合作沟通法。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进展合作沟通,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索、实现思维互补,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熟悉,依据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看桌上的毛线(随便摆放),将学生的留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根底。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肯定的情境中,经受、感受学问,最终熟悉、把握学问。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
5、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感知线段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熟悉线段的两个端点,帮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耀端点,加深熟悉。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准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展识别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熟悉。 2、找线段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熟悉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看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
6、观看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沟通并引导发觉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熟悉。 3、做线段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觉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说说,稳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竞赛的特点,让学生在开心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喜爱生活,喜爱数学。 4、画线段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受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沟通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现自己画的线段,沟通画法和步
7、骤。通过沟通,探究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嬉戏稳固,拓展延长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嬉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学问的同时获得胜利的体验。 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 其次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第三关:四个点。独立画,沟通。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长。 课的最终,让学生沟通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忆的方式进展小结,促使学生对学问的内化把握,培育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学问的力量。 熟悉线段评课记录 朱月萍:今日朱教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形象生动的低年级的数学课,整节课表达了形象化的教学风格,下面请各位教师围绕“形象化教学的实践与讨论”
8、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燕: 1、形象化教学语言的运用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好玩味性,还能帮忙学生有效地记住线段有两个端点这一特征。 2、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开头,由生活中的实物毛线引入新课,再通过动手操作发觉特征,最终抽象成线段这一图形。由生活到数学,由形象到抽象,充分表达了学问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问形成的理解。 游晓霞:教者从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重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教学手段。采纳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教者能引导学生发觉注意指导学生观看操作。 孙亮:画线段时动画消失的是先画直线,再画两个端点,是否可以展现先画两个端点,再画直线,或先画一个端
9、点再画直线和另一个端点。 胡万进:关于四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学生简单定式思维连成4条线段,可以在出示3个点连成线段之后再在连好图形旁边再加一个点,学生就更简单发觉对角线连成的线段了。 周建: 1、联系生活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熟悉线段的本质特征。 2、课堂构造合理,过度自然,语言形象化突出,教学效果好。 建议:连接4点,可以结合学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进: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留意,鼓励性的语言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念,自然得体,富有启发的无声语言带动课堂教学。 郁平: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来教学。活动中通过实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观的让学生
10、找出线段的特征。比拟线段长短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比价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每个教学内容的重点。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发觉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忙学生回忆与反思所学学问,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简单的多位数除法的根底。 因此,依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根底学问目标:让学生经受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力量。 2.力量训练目标:
11、培育有序思维力量。 3.创新素养目标:培育发觉规律、应用规律的力量。 4.共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学问的良好习惯。 为了到达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力量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觉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看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长兴趣。 下面我详细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整堂课以许多的除法算式要参与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
12、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共同沟通,归纳出按商一样、除数一样、被除数一样的方法进展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进展整理,最终展现整理的结果。估量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育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现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一样进展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一样进展了排列,还将除数根据从小到大的挨次进展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比照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一样进展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挨次进展排列。最终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展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觉按商一样的方法进展整理比拟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
13、是激发学生整理学问的欲望,让学生经受自主整理学问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看分析,拓展应用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展观看、比拟,发觉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觉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出现才智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沟通会发觉: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一样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一样。这样,学问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
14、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展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学问进展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量,又能培育不完全归纳概括的力量。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依据5的乘法口诀根据被除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来填,还可以将学问进展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能稳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学问,又培育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3.62=3: (63)(23)=(); (64)(2_)=3。 结合前面所发觉的规律,这一题渗
15、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育和进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力量。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把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育学生的类推力量,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把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长兴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供应一个自主制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
16、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的优秀作品进展分析并展现,让他们有胜利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始终处在思索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好玩味性又有探究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表达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受了整理学问、自己发觉规律的过程,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学问的方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熟悉。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熟悉角,体会角的根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熟悉,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学问奠定根底。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
17、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熟悉角,了解角的根本特征;例2,在学生熟悉角的根底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阅历,但是他们对角的熟悉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动身,组织学生进展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忙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熟悉,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角,把握角的各局部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熟悉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拟角的大小。 (3).培育学生的观看思维力量,动手操作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把握角的根本特征 6.教学
18、难点 学会比拟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二、说教法 依据学生学问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进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纳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沟通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学问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猎取学问,了解角并且学会比拟大小。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熟悉角的概念及根本特征,学会比拟大小。 合作沟通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沟通,体会合作沟通的精神,并在沟通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知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沟通力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19、、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看,熟悉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熟悉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忙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展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忙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沟通
20、力量。 2.摸“角”:让学生上来摸一摸教师手中的角,在次直观的感受角的根本特征,并让学生说一说摸角之后的感受。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局部的名称。边 顶点 边 (教师示范画角) 3.画“角”做“角”: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做一做,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并且进一步稳固对角的图形特征的熟悉。再通过推断以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从平面图形中找角,准时帮忙了学生对角的概念加以稳固 (三)、动手操作,比拟角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教师演示纸扇翻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熟悉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
21、大小,渗透比拟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展沟通。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四)、稳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帮忙学生稳固角的学问。第三题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看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详细物体,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熟悉,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
22、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熟悉和制作简洁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熟悉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熟悉。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1:观赏录像。(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看、操作探究特征 1、观看,初步感知 (1)熟悉对称 观看照片,你能发觉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学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