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案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案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案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 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
2、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3、。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3、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
4、,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5、。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
6、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附相关资料】 【注解】 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
7、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
8、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2.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 寝(qn) 藻(zo) 荇(x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3.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9、 明: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板书设计 5.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6.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7.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8.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虞
10、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推荐第2篇: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能说出空间物体的相互位置:上、中、下、左、中、右。 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上、中、下、左、中、右表达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 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看
11、,这是小猫的脸,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猫的眼睛、鼻子和嘴吧 (小猫的眼睛在鼻子的上边,嘴在鼻子的下边,鼻子在眼睛和嘴的中间。) 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用什么在什么下面(上面、中间)形式) 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好,通过小猫的脸,我们认识了上、中、下。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这几年,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让我们去瞧一瞧吧!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小巧、小淘气、小丁丁、小胖) 师(指着房间)问:这是谁的家? 师: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我们一起先到小巧家去做客吧! 问: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 生:最上面一层 生:最高一层 师:你们都说了很对,我们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
12、” 师:那么小玲住的这一层就是 生:下面一层 师:那么小胖住的这一层叫什么呢? 生:中间一层 师小结:根据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上、中、下 探究二 师:每一层有几间房呢? 生:3间 师:那么小巧住在上面一层的哪一间呢?你能不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表示方位的词来说一说他们分别住在哪里呢?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1:小巧:上面一层的左面 小淘气:上面一层的中间 小丁丁:上面一层的右面 生2:小胖:中间一层的左面 外婆:中间一层的中间 亮亮:中间一层的右面 生3: 小玲:下面一层的左面 康康:下面一层的中间 小亚:下面一层的右面 问:哪几个人住在上面一层? 哪几个人住在中间一层? 哪几个人住
13、在下面一层? 跟进练习: 问:根据所给图,分别说一说: 哪几个人住在左面的房间里? 哪几个人住在右面的房间里? 哪几个人住在中间的房间里? 师小结:利用上、中、下、左、中、右等表示方位的词可以正确表述每个人所住的房间。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 与“猪”相邻的左边一个动物是 “马”的上面一层有 “虎”的下面一层有 与“龙”相邻的右边一个动物是 练习二 说一说:学校楼层每个班级教室的位置 组内交流、合作 练习三 游戏 师: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
14、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师:你会用上、中、下、左、中、右表示位置吗?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你家住在几楼?上、中、下、左、中、右分别住着谁? 推荐第3篇: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
15、迁移雨点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雨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2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来。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的不同样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
16、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滴嗒,滴嗒,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不同表现呢?认真读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同样赋予了雨点以生命,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
17、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_”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四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_、_、_和_”说话。) 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雨点落进_、_、_和_”的句式,说清了诗的大意,
18、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用“雨点落进_、_、_和_”进行了句式的转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同一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出词语:睡觉。) 呀,小雨点怎么一落进池塘就睡起觉来了呀?(看图回答:因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池塘边很安静;池塘里的水一动不动,很舒服。) (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散步”。 (出示词语:散步。) 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
19、和我一起来“散步”? 师生共同表演,教师叙述:原来像我们这样轻轻松松走,就是散步。 (3)读词语。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请看(出示雨点在小溪散步的情景) (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读。 (3)指导读。 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 出示词语,读好词语。 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学生说:因为江河里的水在哗哗地流着,小雨点也随着江水哗哗地流着,像在奔跑。) (4)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读第四句。 (
20、1)一边想像,一边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相机理解“跳跃”:(出示图)海洋里波浪汹涌,一浪比一浪高,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像小朋友在跳跃。 (4)反复读句子。 5齐读课文。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
21、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情态,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凭借板书,复述课文。 1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种借图画和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的方法。】 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本课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
22、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雨伞、玻璃、花朵 2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跳舞、打鼓、开放 3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4朗诵诗:把你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间的差距,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六、识写训练。 写字指导。(略) 附板
23、书: 雨点 (池塘图)睡觉 雨伞 跳舞 (小溪图)散步 玻璃 打鼓 (江河图)奔跑 花朵 开放 (海洋图)跳跃 【这个板书的设计,左边一部分不但体现了朗读训练的重点,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复述课文。而从左到右,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也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推荐第4篇: 越中览古李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 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 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
24、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讲解 1、一般的绝句, 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 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 一、二句为一层, 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这首诗前三句
25、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 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
26、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4、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 课后习题 背诵这首诗 预习布置 预习一剪梅 板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名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推荐第5篇: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
27、,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满足教学目标 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讲机器的构造,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语音,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 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
28、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第三、根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图形、图像、视频等直观媒体。 第四、依据网络条件 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带宽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应尽量少用这类媒体。 第五、依据交互能力选择 由
29、于在网络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个人自学为主,当学生有疑问时,应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回答,因而,在选择媒体时,应选择交互能力强的媒体。 推荐第6篇:1.1 宇宙中的地球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
30、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从古代
31、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2、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 地月系
32、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建议) 教师画出天体系统层次表并结合按天体系统层次顺序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3、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天体不是同时形成,各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而整体的宇宙则经历温度从高到低, 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参阅教材第3页表1.1) 附表1 九大行星的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 成员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附表2 地球各项指标在类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 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在类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星中排 二)地球
33、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的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中间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这样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 c :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就过高,则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结合在一起,以固态和晶体
34、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变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逐渐下降,在地面低洼处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课后习题 安全教育 推荐第7篇: 越中览古李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 情感与价值观 盛衰无常 ,把握当下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 难点 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
35、学过程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所写,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 三、诵读提示 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 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3、最后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象,在章法上是“转
36、”。“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4、这首诗没有“合”,也可以说是把“合”留给了读者,。因此,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五、鉴赏要点(今昔对比的描写) 1、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
37、,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2、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3、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对比写作手法。 1)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荣(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 2)第一句写勾践破吴,众所周知,勾践之所以能破吴复国,是因为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而吴王胜利后却骄奢淫逸,自尊自大,胜负的教训可谓深刻。 第二句写越胜吴后战士衣锦还乡的得意,这回轮到新的胜利者骄傲了。要问越军为什么这么快就忘了教训,且看第三句,
38、原来宫中夜夜笙歌,勾践本人也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四句点题,揭示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胜利者是多么可笑可悲。李白在这里寄予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深沉忧思。 课堂小结 小结 李白的越中览古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课后习题 比较越中览古与李白的另一首怀古诗苏台怀古,按要求做题(P19)。 1、这两首诗是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什么题材的诗
39、? 2、试说说越中览古一诗中“尽锦衣”“满春殿”两短语的表达作用。 3、试分析这两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 4、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 答案提示: 1、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看到越中古迹,联想到古今变化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都是七言绝句。 2、“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满春殿”描摹了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但却十分形象地刻画出越王当时得意淫逸的心理状态。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3、越中览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
40、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怀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4、越中览古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做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
41、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推荐第8篇:1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及补充材料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古人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那么地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进而爱上学习这门课并在生活中能得到应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