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ng)黄晕(yn)发髻(j)碣石(ji)B棱镜(lng)粗犷(gung)嘹亮(lio)贮蓄(zh)C卖弄(lng)池畦(q)莅临(l)草垛(du)D花苞(bo)竦峙(sng)窠巢(cho)静谧(m)2、找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A诅骂截然美不胜收小心翼翼B惭愧模仿花团锦簇不求甚解C渊博书塾若无其事混为一谈D枉然俯视恍然大悟由然而生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他们这种精益求精、
3、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2)
4、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_(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谢道韫传(节选)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及遭孙恩之
5、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注】白:告知。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厝:同“措”。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肩舆:用肩舆抬。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叔父安尝内集查阅字典法品尝;经历;曾经(1)_(填序号)(2)安大说关注常见通假字(2)_(3)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成语解词
6、法:鲜为人知(3)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4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谢道韫,能吟咏,_,_。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鲁迅与他的老师们(选文一)第一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我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眼。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7、。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批注1:神态描写,写先生对“我”的奇怪问题不予回答,甚至生气,看出他的古板与严肃。)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
8、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A)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朝花夕拾节选)(选文二)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
9、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批注2:语言描写,先生亲切询问,态度和蔼,表现出对我学业的关心。)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B)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
10、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朝花夕拾节选)(选文三)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对前两位老师复杂一些。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佩他的革命精神。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钝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
11、平。(C)(陈水忠章太炎与近代学人)1小文认为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她已经做了两条批注,请你在(A)(B)(C)三处中任选两处,补写批注。2选段中,鲁迅的老师有三位:一位是【选文一】中的塾师_;一位是【选文二】中的日本老师_:还有一位是【选文三】中的_。3下面对三位老师在鲁迅的生命中的影响,分析不正确在一项是()A从选文一的“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以概括出,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整日读书,生活枯燥
12、乏味,我对他的教育方式充满畏惧,认为他束缚了我在成长。B从选文二的“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和“然而,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可以概括出,在仙台,我跟随藤野先生学医,给我修订讲义,告诉我对待科学的态度,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精神。C从选文三的“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佩他的革命精神”可以概括出,鲁迅先生不仅从章太炎先生那里学到了知识,更学习到了先生的革命精神。五、诗歌鉴赏(
13、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则寓言坚固的棍子,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这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的跟前来,“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 “这很容易嘛!”三个孩子立刻“啪”的一声,将棍子折断了。 “那么现在来折这个!”父亲将三根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折折看!”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这捆棍子。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是,但都折不断。“孩子们,你们看,一根棍子是很脆弱的,但把三根捆在起就会变得坚固。也就是说,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课文善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恐惧感。请你也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