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
《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2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与 0。3.感受正、负数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3 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及我相反。游戏规那么是:教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及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1、服
2、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 2000 元。2、我在银行存入了 300 元。3、我向南走了 100 米。4、零上 10 摄氏度。第 2 页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二、自学例 1。10 分钟 1.自学。出示:教材例 1 情境图。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导学单:13 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3思考:+20与-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
3、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与-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3.全班交流。导学要点:在读出刚刚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第 3 页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20表示零上 20,温度比 0高,-20表示零下 20,温度比 0低。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自学例 2.6 分钟 1.自学。导学单:1用例 1 的方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高度。2 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2.全班交流:+8
4、844.4 米与-155 米的实际含义。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与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学生交流把数进展分类。如果把这 5 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导学要点:像+20、+884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0 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因而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第 4 页 四、练习。15 分钟【根本练习】1.第 2 页练一练。点拨:表示正数的圈里有 0 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与 0
5、的关系。2.练习一的第 1、2 题。第 1 题:以 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第 2 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3.练习一的第 3 题。写出 5 个正数与 5 个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与分数吗?写正数与负数时要注意什么?4.练习一的第 4 题。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 0高,哪些比 0低?-5及-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5.创编练习。电梯现在停在 6 楼,如果升到 9 楼记作3,那么2 表示()。第 5 页 电梯
6、下降到了 2 楼 电梯下降了 2 楼 电梯下降了 4 楼 电梯上升到 8 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五、课作。6 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甲地海拔高度是 30 米,乙地海拔高度是 20 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
7、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第 6 页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 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二、自学例 3。7 分钟 1.自学。出示教材例 4 表格。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导学单: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与同桌说一说。导学要点: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2.全班交流。3.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与表格。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三、自学例
8、 4.9 分钟 第 7 页 1.自学。出示:教材例 4 情境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导学单: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 2 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 2 千米可以记作什么?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1如果把向东走 2 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 2 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3.全班交流。导学要点: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 2 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 2 千米可以记作-2 千米。在数轴上,0 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 左边的数表示负数。
9、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 0.-2 与 2 到 0 的距离相等。“你知道吗?四、练习。15 分钟【根本练习】第 8 页 1.第 4 页练一练。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2.练习一的第 5 题。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3.练习一的第 6 题。与同桌说说表中正数与负数的含义。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4.练习一的第 7 题。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5.练习一的第 8 题。表中的正数、负数与 0 各表示什么?6.创编练习。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
10、分钟 120 下,丁教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 下,魏丽的成绩是8 下,王明实际跳()下,魏丽实际跳()下。提示:在表示王明与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五、课作。8 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 2-3 页 1、3、4、5 题。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第 9 页 题。提高题。小强从家向西走了 300 米记作 300 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 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1、: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到达 80%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与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开展初步的逻辑思维。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及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例题引路6 分钟左右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第 10 页 2、出示 PPT,引导观察。观
12、察例 1,说说自己的想法。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3、交流例 2,你是怎么转化?预设: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沿着高剪。二、自学例 316 分钟左右 1、明确例 3 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 3 的 PPT 导入:例 3 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展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5 分钟 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平行四边形 底 cm 高 cm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组织学生交流,板书。板书在右边。把刚刚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第 11
13、页 转化成的长方形 长 cm 宽 cm 面积cm 组织学生进展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板书在左边。小组讨论:1转化成的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2.长方形的长与宽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填空。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板书字母公式 S=ah 完成试一试。第 12 页 独立完成,板演。集体交流。三、练习10 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 8 页练一练 2稳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 15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
14、流。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第 1 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第 5 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因为高变短了。3创编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 78cm,以 CD 为底时它的高是18cm,有 BC 是 24cm,求它的面积?A D B C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 CD 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四、课作8 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 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第 13 页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
15、.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到达 80%以上。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例题引路5 分钟左右 交流例 4: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
16、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根据学生的答复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第 14 页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二、自学例 515 分钟左右 1、明确例 5 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 5 的 PPT 导入:例 5 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展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6 分钟 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与高,填在表格中。三角形 底 cm 高 cm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组织学生交流,板书。板书在右边。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 长 cm 宽cm 面积cm 组织学生进展转化操作,操
17、作后交流填表。第 15 页 板书在左边。小组讨论: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及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完成填空。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板书字母公式 S=ah2 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板演。集体交流。三、练习8 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 10 页练一练。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与高,不要忘记除以 2 2稳固练习 第 16 页 完成“练习二第 69
18、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第 7 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 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 6m,如果底延长 2 米,那么面积增加 1 平方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4介绍“你知道吗?4 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太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三角形的关系。四、课作8 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5 页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样。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9、:1.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到达 80第 17 页 以上。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展练习,注重数据及图形、图形及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与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三角形底及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本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回忆知识,夯实根底。预设 8 分钟 1.计算练习。第 10 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展练习。计算时采用男
20、女生比赛。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3.量一量、再计算。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与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 12 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与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 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 3 分钟 312 18 46 4 5 第 18 页 1 组长分工,1 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 人度量,1 人记录。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
21、算出红领巾的面积。二、变式练习,优化构造预设 11 分钟 1.画一画。第 11 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 9 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与高的长度标出来。导学单时间:5 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厘米,那底与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2.汇报交流画法。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总结写出公式,加以复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1注意有序思考。2注意特殊形状:底 2 厘米,高 9 厘米;底 1 厘米,高 18厘米 横着画 2.说一说。第 16、17 题 学生独立观
22、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第 19 页 交流内容 1.涂色三角形的底与高及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2.这个平行四边形及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参及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与解答疑惑。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展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1.求出底与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 10 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 8 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3 分米,高是 2 分米,及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23、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 25 米,高 22 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 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 13 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 25 米,高 22 米。如果每 5 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总结:第 1 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第 20 页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与辣椒,你能算出黄瓜与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 14 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预设 1 分钟 五、课堂作业。
24、预设 10 分钟 补充习题第 页 拓展练习: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80m,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图 ppt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及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第 21 页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25、: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及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醒课题。预设 3 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局部的名称。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局部的名称。2.提醒课题。二、自学例 6。预设 17 分钟 1自学。预设 5 分钟 导学单:1你能想方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2小组交流。刚刚各组进展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展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三、自学例 7。自学 导学单:预设 12 分钟 第 22 页 1 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测可以把梯形转化成 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苏教五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