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pdf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pdf(1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59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申请报告 企业名称:六盘水市钟山区煤矿 编制日期:2012 年 4 月 10 日 2/159 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申请报告 企业名称:编制日期:2012 年 4 月 10 日 3/159 第三章系统设施 一、矿井生产系统 1、矿井开采条件:煤矿位于 XX 省西部,水城县城东部,隶属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管辖。矿山位于小河边向斜东北翼中段,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层走向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在勘探区东南角,地层走向转为近东西向,倾向近北。地层倾角全矿区平均倾角 42。矿区地形呈近东西走向排列,矿区属侵蚀剥蚀
2、地貌,其地貌景观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比较明显,地势北低南高,海拨高程2372.81652m,相对高差 720.8m,属高原 XX 地貌。1)、交通运输条件 水城纳雍公路从矿区经过。南距六枝水城主干公路(102 国道)约 12km、西距贵昆铁路滥坝火车站 6.5km,距六盘市火车站 30km,距水城县 25 km、六枝特区 50 km。矿山有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2)、电源条件 矿井目前供电电源一回引自老鹰山镇 10kV 变电站,长度为8.0km,导线采用LGJ-95。另一回路引自小河 6kV 变电站,导线采用LGJ-50,长度分别为 5.0km。3)、水源条件 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矿区内北
3、部有一条小河流通过,河流水面标高 1764m 左右,煤层露头标高 1770m,最低开采标高 1600m,开4/159 采最深部位置远离河床,故地表水对开采影响不大。根据矿方提供,矿井生活供水水源可利用经净化、消毒处理的流经工业场地附近的溪沟水;矿井生产消防用水可利用溪沟水或处理后的井下排水。4)、地质构造及煤层条件(1)地层 煤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暗灰色、绿色杏仁状隐晶质玄武岩,夹紫色、黄色、白灰色凝灰岩,顶部为紫红色或黄白色层状凝灰岩。厚 1
4、20-200m。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 X):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粘土岩薄层。含煤 2946 层,煤层平均总厚度 32.13 米,含煤系数 13.8%,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22 层(C207、C206、C202b、C202a、C105e、C104、C103c、C103b、C103a、C102b、C102a、C101d 和 C101c 等),地层厚度 231377m,平均厚度291.6m。按岩性、含煤组合情况和动植物化石分布,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P2x1):自 C105c 煤层底板到煤系底界 C101a,为灰色、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和煤组
5、成,常含鲕状结构的菱铁质结核,含煤 1421 层,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 13 层,本段平均厚度 121.07m,5/159 产大羽齿、栉羊齿、鸟毛蕨等植物化石及炭屑和黄铁矿。中段(P2x2):自 C105c 煤层底板到 C207 顶板,为灰至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910 层,可采及局部可采 9 层,本段厚约 111.5m,产腕足类及大羽羊齿等化石。上段(P2x3):自 C207 顶板至煤系顶界 K7 标志层,为灰色、深灰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和粘土岩组成,含 13 层煤线,无可采煤层.产腕足类、瓣鳃类海相化石。平均厚度 60m。3、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由紫
6、、紫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厚 430560米,一般 504 米,可分为三段(区内仅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T1f1):厚 60130 米,一般 88 米,灰绿色上部夹紫红色条带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以粉砂岩为主。底部为浅灰绿色(风化后呈绿黄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具细、微层状水平层理。富产瓣鳃类化石。第二段(T1f2):厚 250340 米,一般 300 米,为紫、紫灰色夹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顶部为紫红色泥岩、薄层细砂岩。上部夹透镜状灰岩。下部含豆状、眼球状钙质结核。第三段(T1f3):厚 110120 米,一般 116 米。由紫色、暗灰
7、紫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以细砂岩为主。中上部常夹透镜状灰岩、泥灰岩。4、永宁镇组(T1yn):上下以灰到青灰色、浅灰色石灰岩为主,中部为紫灰、黄绿、黄褐色泥岩。厚 222555m。6/159 5、第四系(Q):为冲积、洪积和残坡积层,分布于河谷及山麓低洼地段。厚度 020m。(2)构造 煤矿位于小河边向斜北东部,矿区 X 围呈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平均倾角 42。(3)煤层地质特征 上二叠统宣威组,煤系地层厚度 291.70m 左右,矿区内含煤一般35 层,含煤总厚约 32.6136.96m,平均约 45.00m,含煤系数 12.6%,含煤性较好。矿山可采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C207 号
8、煤层(C207):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一般 0-1 层夹石,可采平均厚度1.7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全矿区可采煤层。C206 号煤层(C206):黑色,细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一般0-1 层夹石,可采平均厚度 1.80m,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基本全矿区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灰岩,底板为泥岩。全矿区可采煤层。C205 号煤层(C205):黑色,块状,细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可采平均厚度 0.75m,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基本全矿区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全矿区可采煤层。C203b 号煤层(C203b):黑色-灰黑色,
9、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一般无夹矸,可采平均厚度 3.00m,属结构简单稳定的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全矿区可采煤层。C203a 号煤层(C203a):黑色,细-中条带状结构,半暗-半亮型,7/159 一般 0-1 层夹矸,厚 0.05-0.66m,可采平均厚度 3.80m,属结构复杂,厚度不稳定的全矿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区内分叉合并明显。全矿区可采煤层。C202b 号煤层(C202b):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 32 号煤层约20.70m,下距峨嵋山玄武岩组约 25m,为黑色,块状、粒状,半亮型煤。煤层厚度为 1.702.40m,平均为 1.80m,结构较简单,顶板为
10、泥岩,底板为泥岩,厚度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全矿区可采。C202a 号煤层(C202a):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 32 号煤层约30.00m,下距峨嵋山玄武岩组约 225m,为黑色,块状、粒状,半亮型煤。煤层平均为 1.70m,结构较简单,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矿区可采。综上所述,本矿内主要可采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煤层,即二型。各可采煤层的主要特征表: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煤层 倾角()煤层平 均间距(m)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C207 1.70 42 01 层夹矸 较稳定 泥岩及粉砂岩 粘土岩 C206 1.80 42 18.58 13
11、 层夹矸 稳定 粉砂岩及粘土岩 粘土岩 C205 0.75 42 6.26 01 层夹矸 稳定 泥岩 泥岩 C203b 3.0 42 10.0 68 层夹矸 稳定 粉砂岩 粘土岩 C203a 3.80 42 2.53 01 层夹矸 稳定 粉砂岩或粘土岩 粘土岩 C202b 1.80 42 38 01 层夹矸 稳定 泥质粉砂岩 粘土岩 C202a 1.70 42 30 01 层夹矸 较稳定 泥岩 粘土岩 5)、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域属于小河边向斜北东翼。二迭系环绕向斜出露,茅口灰岩常构成向斜周围的高山,宣威组常构成带状河流凹地缓坡,三迭系构8/159 成矿区的主要地表分水岭,第四系则只在沟谷及小河
12、两岸缓坡地带呈松散堆积物出现。(1)区内的地貌特征为:a.喀期特溶蚀类型 b.构造剥蚀堆积类型 c.侵蚀堆积类型(2)区内地下水类型:a.喀期特溶洞水:赋存于二迭茅口组石灰岩。b.溶蚀裂隙水:赋存于二迭系峨嵋山玄武岩、宣威煤,系砂页岩、三迭系飞仙关组。c.裂隙水:赋存于二迭系峨嵋山玄武岩、宣威煤系砂页岩、三迭系飞仙关组。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隔水层特征 从煤系地层本身来分析,由于煤系地层多为砂岩、泥岩,煤层及极薄层灰岩组成,以弱裂隙承压为主,除被第四系堆积、残积、冲积等含水层复盖,有一定的补给关系外,与其他地层之间只要岩体不被人工破坏,各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或只有弱水联系。煤系地层上复下伏虽有较强含
13、水层(永宁镇灰岩和栖茅口灰岩)存在但其间有厚约 300500 米的飞仙关砂页和厚约 200 米的峨嵋山组玄武岩隔开,一般情况下含水层与煤系地层无水力联系,但是由于采动塌陷裂隙的影响,煤系上复隔水层条件发生变化,其采动裂隙成9/159 为上复含水层中地下水溃入矿井的通道,更主要是大气降水也可以通过地表的采动塌陷裂隙渗入矿井,使矿井涌水量骤然上升。地表水 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矿区内北部有一条小河流通过,河流水面标高 1764m 左右,煤层露头标高 1770m,最低开采标高 1600m,开采最深部位置远离河床,故地表水对开采影响不大。地表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地表水通过岩土体孔隙、裂隙渗透到地下,对
14、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很大。一方面老窑水通过裂隙渗入矿井,增加矿井涌水量;另一方面老窑积水,一旦误透积水小窑,或老窑水压力大突破隔水煤柱,将造成透水事故。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由于矿井无大断层,多为小断层,富水性、导水性都很微弱,对矿井充水无多大影响。有时只有滴水,不会增加矿井涌水量。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是大气降水通过采动塌陷裂隙渗入矿井。矿坑充水条件分析 矿坑充水水源有 3 种,其中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次为地下水。地表水:地表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地表水通过岩土体孔隙、裂隙渗透到地下,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15、。10/159 老窑积水:矿区附近有老窑分布,由于老窑垮塌且无泄水通道,贮有大量积水,直接或间接地增大矿井涌水量,另外个别老窑井巷较深,开采年限较长,采空区较乱,老窑积水较多,矿山开采时,对老窑了解不够,探水困难,易引发井下突水事故,因此老窑积水对矿区威胁较大 地下水:地下水是矿坑的直接充水水源。当矿山主井揭露或通过含水层时,地下水就会立即涌入矿坑。同时由于采动塌陷裂隙的影响,煤系上覆隔水层条件发生变化,其采动塌陷裂隙成为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溃入矿井的良好通道。更主中的是大气降水也可以通过地表的采动塌陷裂隙渗入矿井,使矿井涌水量骤然上升。本矿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1760m)以下,直接充水
16、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开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煤层时,间接充水水源为飞仙关组二段强岩溶水及茅口组强岩溶水,故本矿山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二型,只是在断层交错地带、老窑密集地带、煤层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增大。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测量,预计煤层开采时有滴水、淋水现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明显,在今后开采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的监测,确保生产安全。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地表水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岩层渗透性好。在掘进过程中,
17、要注意发生突水现象,应引起高11/159 度重视,特别是在靠近采空区时,更应加强探测及防水工作,特别是矿区在今后的采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二氧化碳 煤矿 C203a 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0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0.98m3/min,全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0.28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5.76m3/t。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生产管理。(2)、煤炭自燃 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 2004 年 8 月 2 日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XX分院提供的煤层自然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表,六盘
18、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煤矿 C203 煤层自燃倾向分类属三类(不易自燃)。(3)、煤尘爆炸性 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 2004 年 7 月 29 日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 分院提供的煤层爆炸性鉴定报告,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煤矿 C203 煤层有煤尘爆炸性。其它煤层未见鉴定资料,按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管理。今后揭露该煤层时,须取样化验。(4)、地温 井田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2、井田开拓方式 根据井田地质、地形条件,并考虑现有工业场地及开拓井巷利用12/159 的可能性,煤矿为斜井开拓方式。具体布置如下: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在矿区中部布置井筒采用双翼工作面回采。新建主斜井布置在井田中部,沿 C
19、202a 煤层底板按 35 度倾角往下掘进,作为运煤、进风用。各层煤之间采用石门联系,主、副斜井掘至+1747m 标高处 C202a 煤层底板后,在 C202a 煤层底板中布置联络巷与回风斜井连接,然后布置穿层石门进入 C207 煤层,于 C207 煤层中往矿井东部边界掘 102072 回风巷;主、副斜井掘至+1696m 标高后,在 C202a 煤层底板中布置联络巷与回风斜井连接,然后布置穿层石门进入 C207 煤层,于 C207 煤层中往矿井东部边界掘 102072 运输巷,待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掘至矿井田西部边界相应位置时,留设 20 米保安煤柱后由运输平巷往回风平巷打开切眼进行贯通,形成
20、C207 煤层首采工作面。同时由+1747 石门和+1696 石门沿 C207 煤层向矿井西部边界掘进接续工作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待首采工作面回采完后形成接替工作面。因沿 C207 煤层倾斜方向被老窑破坏了 100 米,所以本方案把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747 至+1696m 之间。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落煤工艺,单体液压支柱带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走向长 210m,斜长 70m。开采顺序:先采 C207 依次往下开采 C206、C205、C203b、C203a、C202b、C202a 各煤层,同一煤层采用区内下行式开采,各区段之间留设 5 米保安煤柱。(1)主斜井:采用绞车及箕斗运输,担
21、负全矿井的煤炭运输,同时兼作进风。井筒中铺设 30kg/m 的钢轨,设置排水沟,紧急情况13/159 时可作为安全出口(但必须停止提升)。(2)回风斜井:改造原回风斜井为专用回风斜井,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井口设有防爆门、引风道和安全出口,并配备抽出式通风机 2 台。井筒内设有排水沟。(3)副斜井:改造原有的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的副斜井,担负全矿井的运料、排矸、行人及进风。井筒特征详见下表 井筒名称 井口坐标 井口标高(m)方位角()坡度 井筒长度(m)断面(m2)X Y 净 掘进 主斜井 2941860 35501669 1772 144 35 328 8.03 9.6 副斜井 2941806 3
22、5501610 1772 127 34 324 7.18 7.94 回风斜井 2941780 35501585 1776 127 34 220 7.18 7.94 3、生产布局 煤矿井田内主要采取走向长壁后退跨落式开采,井田内划分为一个采区,采区内区段间采用区段下行式开采,煤层间严格执行从上向下的开采顺序。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该矿井设置一个水平(即+1600m水平)。井田内划分为 1 个采区。1)工作面个数 本井田用一个采区一个工作面保产。2)采区内区段间的开采顺序 采区内划分为区段,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3)区段内的开采方式 14/159 同一区段内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4、采
23、煤方法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跨落式开采。5、回采工艺 回采工艺:工作面采用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采面搪瓷溜槽运输,运输巷运输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轨道运输。采用 DZ-20 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 HDJA-800 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三、四”排控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6、掘进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数目:配备两个掘进工作面,采用 ZMS-1.2 型煤电钻和TXU-75型探水钻进行掘进,配备28KJ5.0/15型局部通风机供风,功率 25.5kw,风量 1.8-3m3/S。15/159 矿井生产布局一览表 序号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名称 采区及采掘工作面个数 预抽瓦斯的采区及采掘工作面个数 采
24、区 采煤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保护层工作面 瓦斯治理专用巷掘进工作面 采区 采煤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1 煤矿 1 1 2 0 0 0 0 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159 二、矿井通风系统 1、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2、通风系统 通风线路为:通风线路为: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副斜井1613 车场1613 运输石门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3、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本矿井年生产能力为 9 万 t,以一个炮采工作面达到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采用 U 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配风 12m3/s;硐室只有井下水
25、泵房需专门配风。掘进工作面采用 FBDNO5.6 型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2 个掘进工作面,每个掘进工作面配风为 4m3/;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进风侧。风机将新鲜风经风筒送到掘进工作面,为了能有效的排出炮烟,风筒出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能超过风流从风筒出口到转向点的距离。4、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1)反风方式 矿井利用轴流式通风机反转的方法反风。在反风时,调换电动机电源的两相,可以改变通风机动轮的旋转17/159 方向,使井下风流反向。这种反风方法不需设置反风道,比较经济。2)反风系统及设施 在通风系统中各种通风设施按要求安装和组建,保证反风系统的形成。5、通风阻力 根据规 X,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瓦斯 防治 能力 评估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