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地下清流-《全国地 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建议.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永葆地下清流-《全国地 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葆地下清流-《全国地 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建议.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永葆地下清流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建议 陈鸿汉 刘明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在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据近十几年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比较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作为我国首部地下水污染防治纲领性文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结合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对规划的实施提出
2、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地下水在我国水资源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009 年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098 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 18,北方地区 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 33%的农业灌溉用水均来自地下水。特别是在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中地下水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 655 个城市中,超过 60%的城市有地下水饮用水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呈迅速增长态势,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给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带来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地下水资源环境安全更加紧张,甚至给当地(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
3、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10 年,国土部和水利部对全国 182 个城市的 4110 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呈较差极差级的监测点占全部监测点的 57.2%。与 2009 年比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除华东地区呈变好趋势外,其他地区如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水质都呈变差趋势。未来 20 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生态与水环境质量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认真贯彻实施规划显得尤为重要。1.1.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作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
4、首次对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标志着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开始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开始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格局,这将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规划在说明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原则,明确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两阶段目标”,确定 2 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六大主要任务”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1)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据近十几年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分析,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已比较严重,呈现出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
5、向周边蔓延的趋势。(2)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目标。2015 年,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显著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基础工作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以防为主的全国地下水污染监控体系。2020 年,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保障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基本建成以防为主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3)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类控制农业面源
6、对地下水污染,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等。(4)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二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管理;三是创新经济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四是重视科学研究、增强技术支撑;五是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六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评估机制。2.2.规划实施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规划实施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1)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层面 1理顺地下水管理体制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地下水的管理涉及到环保、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规划实施过程中
7、,需要地下水保护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彼此协调合作,并依法办事,共同形成保护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体制合力。2完善地下水保护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防止水质污染和地质灾害,国家及各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难以支撑规划的开展与实施。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但是,都不够系统和具体,不利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至今没有一部系统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相关内容分散在有关部门法中。所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文件中,仅有很少部分涉及地下水保护条款,缺乏系统
8、完整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难以明确法律责任。因此,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已极为必要 3 和紧迫。3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由于地下水具有隐蔽性特点,不进行地下水取样监测就难以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因此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预防的最重要手段。我国的地下水监测网点主要始建于上世纪50 年代。由于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与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现状需求严重脱节。各级部门监测能力与监测项目严重不足,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因此,为了及时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全过程监管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环境
9、污染,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避免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4认真落实与执行规划内容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长期以来,由于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和复杂性,人们对地下水污染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将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升到与地表水环境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对预防与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政府部门作为规划实施的主体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大力支持环保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与执行规划内容
10、。(2)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层面 1研究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与演变机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应“防”重于“治”。要进行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就必须掌握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与演变机制,为保障地下饮用水安全及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基础。这不仅对地下水污染物反应运移机理这一前沿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探讨我国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治理及调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研发高效安全且能适用于不同特征污染物的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污染场地条件的差异性等使得地下水污染后的治理和修复很困难。一些在国外已研究应用的修复技术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需要吸取国外的经验,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地 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永葆地下清流-全国地 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建议 永葆 地下 清流 全国 下水 污染 防治 规划 实施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