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pdf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 一、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综合要点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是关系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水利部根据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重点围绕西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经过调查研究和多方面论证,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提出了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一)水利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极不均衡,西北地区水少土多,西南地区水多土少,自然条件有很大不同,生态环境都很脆弱。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年均水资源总量为 2344 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 8,可利用量不足
2、 1200 亿立方米。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致使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西南地区是长江、珠江和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江河的上游区,降雨丰沛,水系发育,年均水资源量 12752 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3470 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可开发容量为 2.67 亿千瓦,占全国的 70。但西南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耕地少、质量差且较分散,客观上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西部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在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水利发展严重滞后,主
3、要存在着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差等问题。水利已成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西部水利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二)西部地区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 为实现用 510 年时间使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的目标,提出西部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充分认识和把握西部水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趋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坚决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把水利建设放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
4、以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为重点,用现代水利的思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正确处理水利与发展经济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加快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的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和配套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抓紧主要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
5、水污染防治。西部地区水利发展“十五”主要目标是:-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方面,规划新增供水能力 120 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城镇及工业供水能力新增 68 亿立方米,基本解决现有 1300 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在节水方面,强化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农业用水效率,特别是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再增加,在现有灌溉面积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3000 万亩;-在防洪减灾方面,提高主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减灾能力,逐步建成区域防洪减灾体系,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珠江上游西江、黄河中游等重点河段堤防达到流域规划所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能防御 50100 年一遇以上洪水,中等城市
6、防御 2050 年一遇洪水;1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初步遏制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工业废污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从现状的 10%提高到 40%,对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生态严重恶化地区加快综合治理步伐,力争用 35年左右时间见到明显成效;-在水电开发方面,积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规划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1000 万千瓦以上,其中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 400 万千瓦,建设 255 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三)总体布局和近期实施重点 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要根据区域实际、流域特点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合理布局,加快步伐。在西北的河源
7、区,以保护水资源、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为主,严禁毁林毁草开荒和过度放牧,适当发展灌溉草场和饲料基地;在黄河上中游区,加快建设干流水利枢纽工程,以节水为中心,深化改革、配套改造沿黄大型灌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重点治理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封山禁牧,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自然植被;在内陆河地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对现有灌区进行以节水增效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兴建必要的山区水库调控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合并、改造、废弃平原水库,整治河道,积极实施区域调水工程,实施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抢救工程。在西南山区,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力度,兴建
8、必要的控制性枢纽,大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高原河谷坪坝地区,以蓄为主,蓄、引(调)、提相结合,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强工农业及城市节水工程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提高重要城市防御洪水的能力;在盆地及低山丘陵区,适时兴建一批大中小型蓄引(调)提工程,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为加快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根据西部地区水资源特点和水利建设总体布局,近期在加快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兴建一批事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一是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解决西部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二是兴建水源工程,解决西部重要城市和农业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抓紧
9、西线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三是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重点抓好宁蒙河套灌区、关中灌区、黑河流域灌区、塔里木河流域灌区、都江堰灌区等节水增效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四川大桥水库、贵州遵义、西藏满拉等灌区工程。四是江河治理重要工程,以防洪和水资源调控为主,对西部主要江河进行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岷江紫坪铺、右江百色、黄河沙坡头、嫩江尼尔基等水利枢纽工程,抓紧做好其他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五是水土保持及绿洲生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塔里木河、黑河生态抢救及综合治理工程,长江上游金沙江、嘉陵江坡面水土整治,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减沙工程,珠江南北盘江、红水河土地抢救工程。六是城市防洪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保障成都
10、、南宁、梧州、柳州、乌鲁木齐等重点防洪城市安全,“十五”期间力争完成现有大型和重要中型病险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经济运行效益。(四)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地区水利发展需要采取和进一步落实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一要加大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创造条件,形成社会对水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东部对西部的支援与合作开发,加大中央对西部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水利建设资金的多渠道来源,鼓励社会资金投向西部水利。二要健全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水。要完善流域及区域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制订主要江河水权分配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
11、源配置方案、节水政策、水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完善监督和处罚机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监控管理。三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把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四要完善水价机制和水价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改善西部水利投资环境。五要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和项目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提高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完善各类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六要采取 2多种措施,努力为西部水利建设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水利人才,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水利科技,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
12、加速西部水利发展进程。二、西北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特点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六省(区)。该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42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 44.5,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水土资源极不均衡。(1)地形地貌复杂,土多水少。该区山脉、高原、沙漠、盆地相间分布,地区内差异很大,贺兰山以西为巨大的内陆盆地,东部则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山区面积约占 70。河流湖泊较多,水量偏少。主要河流为黄河和西北内陆河。黄河流经青、甘、宁、蒙和陕西,内陆河主要有河西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和南疆的塔里木河,长江上游一些支流分布在青、甘、陕的南端,有少数河流流出境外。
13、湖泊多分布在封闭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中,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也有少量的淡水湖。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344 亿立方米 1,仅占全国的 8,单位面积产水量为6.23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1。(2)气候恶劣,降雨稀少。该区大部分位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为温带、寒温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235mm,除陕西南部年均降雨量大于 600mm 外,青海和甘肃及宁夏三省区的南部、陕西北部地区为 400600mm,青海和甘肃及宁夏三省区的中部、新疆北部地区为 200400mm,其它地区基本都在 50200mm 之间,部分沙漠和戈
14、壁地区甚至在 10mm 以下。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般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 4070,干旱区达 80以上。全区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 10003000mm 之间。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少雨,西北风盛行,加之黄土高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沙漠众多,自然植被以草为主,较为薄弱,因此,扬尘、扬沙以及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波及范围越来越大,是我国沙尘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3)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之人类活动不断增加,致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人类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植被稀少,景观单一,缺少生态屏障;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渍及酸化等土质退化现象以及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严重;
15、水资源贫乏、水生态失调、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普遍加重。生态环境整体呈不断恶化趋势。2、社会经济特征 (1)资源优势明显。西北地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光照条件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13 亿亩,占全国的 1/3 左右;现有耕地面积 2.2 亿亩,占全国的 14,人均耕地约 2.19 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9 倍;可利用的草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该区成矿条件良好,已探明储量的90 种矿产资源中,有 20 多种储量超过全国的一半,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开发潜力很大。农、林、牧、旅游资源丰富。青海、甘肃、新疆的水能资源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煤、电、油、气等矿
16、产资源加工和机械、电子为主的工业体系以及农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2)区位优势独特。西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到 1998 年底,西北地区总人口为 10035万人,约占全国的 8,其中非农业人口比例为 16.7。西北地区有新疆、宁夏、内蒙三个民族自治区,有 20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18.3。西北地区投资需求旺盛,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市场潜力巨大。该区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众多,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该区边境线长达 7500 公里以上,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 8 个周边国家接壤,具有沿边区位优势,有利于开展沿边贸易
17、和经济技术合作。(3)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西北地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能够基本自给的灌溉农业生产体系和资源粗加工型工业基础,城市和能源、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 3施也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西北地区经济还不发达。1998 年西北地区 GDP 占全国的 5.2,工业、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 3.6和 7.0,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7.8,地方财政收入 308 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只有 307 元,仅为全国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 77。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东中部地区,随着东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二)水利建设形势 1、
18、水利建设成就 西北地区水利建设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修建了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陕西引北洛水的龙首渠、关中地区的郑白渠,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的坎儿井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显著的效益。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共建成各类蓄、引、提水和地下水工程约 40 万处,年供水量达 870 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16%左右。水利设施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水源保障,解决了 4054 万人的饮水困难,约占饮水困难人口的 82%;全区灌溉面积达 1.33 亿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1.10 亿亩,1998 年人均粮食产量达 415 公斤;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3
19、 万平方公里,占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 10%,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河泥沙年平均 3 亿吨左右,减缓了下游河道淤积;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 4000 余处,装机容量超过 700 万千瓦,其中水利系统水电装机 200 万千瓦,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 95 个。水利建设成就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2、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和水少地多的不利水土组合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人类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和管理粗放,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
20、出。(1)水资源紧缺,分布不均,配置难度大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 2344 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 1200 亿立方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分布过于集中,仅新疆、青海两省区就占 68。对新疆而言,其西北部地区占全疆国土面积的 50%,水资源量却占全疆水资源总量的 93%,而其东南部地区 50%的全疆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 7%;时间分布差异明显,夏秋季来水占全年来水的 5070%左右,春季来水仅占全年来水的20%左右,而春季灌溉需水占全年需水的 35%左右。由于水少土多,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之缺少骨干性水资源调蓄配置工程以及盲目开荒、无序取水,管理粗放,水资源
21、浪费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饮水困难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2)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45.4 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 70以上。全国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裸岩以及水土流失面积西北占了 80。西北内陆河地区面积约 290 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仅 10 多万平方公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用水得不到满足,缺口达 220 亿立方米,导致土壤沙化、草场退化、绿洲萎缩、湖泊干枯、荒漠面积扩大、土壤盐渍化、水的矿化度高等问题日益严重。最典型的如新疆的塔里
22、木河、河西走廊的黑河和石羊河均出现了下游断流、尾闾湖泊干涸、植被衰退、风沙频繁等突出的生态问题。同时一些河段和湖泊水体污染加重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3)水利工程薄弱,防洪标准低,农田基本建设严重滞后 西北地区骨干水利工程较少,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科学配置。防洪等基础设施缺乏,重要城市和宁蒙河套等重要河段的防洪设施不能防御标准以内洪水。已建水利工程配套程度差,年久失修,尚有 1150 座病险水库未及时除险加固,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西海固等干旱边远地区,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利设施,不仅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连生活用水也难以保障。(4)管理水平落后,用
23、水效率较低,上下游、地区间用水矛盾突出 西北地区由于生产手段落后、工程不配套、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效率低、水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西北地区农业灌溉亩均用水 590 立方米,灌溉定额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 128 立方米,也高于中东部一些地区。3、西北开发必须把水利放在突出位置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利建设滞后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重要原因。西北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荒。实践证明,水利建设为改善
24、西北地区人民生产与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根本保障。目前区内水利基础较好的关中平原、宁蒙河套灌区、新疆绿洲、青海湟水谷地、甘肃黄河谷地等地区,既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也是环境较好的塞北江南。而水利设施差的干旱缺水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恶劣,经济贫困的地区,甚至生存都很困难。严重的缺水,使得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也得不到保证,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行业间用水矛盾日趋突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将加快,人口压力会加大,生活质量需提高,生态环境要改善,
25、对水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西北地区的水利建设滞后与管理落后,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尖锐。水利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把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和水资源分布条件,采取不同方针和措施,正确处理好水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改善生存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坚决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于本区内部,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根本,以节水增效为重点,以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部地区 水利 发展规划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