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pdf





《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8 年 1 1 月第 1 1 期城市道桥与防洪图 1 观音桥商圈地理位置示意图参考文献 1 李华,程英华.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和问题 J .中国公路学报,1 9 9 4,(7).2 傅智等.水泥混凝土道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J .中国公路学报,1 9 9 4,(7).3 曹瑞军,原健安,梅冬.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料研究 J .公路,1 9 9 5,(5).4 J C/T8 8 1-2 0 0 1,混凝土建筑接缝密封胶 S .5 G B1 2 9 5 3-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S .6 J C 5 0 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
2、 S .7 郝培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聚氨酯弹性嵌缝料开发及性能研究 D .西安:长安大学,2 0 0 3.8 J T/T5 8 9-2 0 0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S .9 雷俊卿.行标 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密封材料 的研究与制定 J .公路工程与运输,2 0 0 5,(1 1).1 0 河南建材院标准编制组.J C/T 4 8 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行业标准修订验证试验报告 R .2 0 0 2.1 1 陈国明,谭忆秋,冯中良,等.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低温性能评价体系的研究 J .公路,2 0 0 4,(1).1 2 美 J.彭奈克.建筑密封材料 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 9 8
3、 1.1 3 谈至明,孙明伟,李立寒.水泥混凝土接缝嵌缝料的性能 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 0 0 6,(9).收稿日期:2 0 0 8-0 7-1 4作者简介:陈舣亦(1 9 8 0-),女,重庆人,工程师,从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工作。城市中心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陈舣亦,楼肖华(重庆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 4 0 0 0 2 0)摘要: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调查发现中心区的停车设施利用率却普遍不高。该文从重庆观音桥商业中心区的停车现状着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公共交通方式控制停车总量、利用外围停车引导车流、构建地下停车道路系统、建立停车信息系统等规划策略
4、,并针对现状问题做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该文对其他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系统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商业中心区停车;外围停车;地下停车系统;停车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U 4 9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7 7 1 6(2 0 0 8)1 1-0 0 9 7-0 40 前言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最大,土地利用类型最多,车流量和人流量最大,各类经济活动和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如何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合理进行停车系统规划是保证城市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经调查发现,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实际上中心区的停
5、车设施利用率却普遍不高。本文以重庆市观音桥商业中心区为例,对中心区的停车系统进行审视,找寻其存在的弊端,并探索一些能够起到实际作用的停车规划策略。1 重庆观音桥商业中心区停车现状1.1观音桥中心区交通概况观音桥为重庆的城市副中心,为逆时针单循环组织交通,商圈环道长 2.1 3k m,单向 4 车道,围合面积约 2 9h m2。大量过境交通从下穿道通过,华新分流路分担过境交通,环道人行过街设施大多采用立体过街设施,行人对车流干扰相对较小;外接主要道路 6 条,平均间距 3 5 5m(见图 1)。依据流量调查,高峰小时整个商圈环道断面流量约在 40 0 0p c u左右,其中,西半环略高于东半环,
6、整体流量分布较均衡。按照四车道的通行能力,环道整体交通趋于饱和状态。1.2现状停车设施供给及运行效果状况(1)停车设施分类:根据停车是否占用道路为划分方式,将观音桥商圈核心区的停车设施分为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两类,其中路内停车包括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两种。观音桥商圈停车设施以路外停车为主,占各类停车设施总和的 9 5%!科技研究97城市道桥与防洪2 0 0 8 年 1 1 月第 1 1 期图 2 现状停车设施利用率示意图左右。(2)停车设施供给:观音桥商圈的停车总泊位为 94 5 8个:环道内侧停车泊位 40 6 3个,停车位最多的车库约 6 5 0个;环道外侧停车泊位 53 9 5个,停车位
7、最多的车库约 7 9 0 个;泊位以小型或微型车泊位为主。(3)停车设施运行效果:停车库(场)利用率总体较低,空间分布不均衡(见图 2)。a.路内停车设施的车位利用率最高,地面露天停车场次之,地下停车库的车位利用率相对较低。b.商圈核心区车库总体利用率约为 4 8%。其中,环道内侧地区车位利用率约为 5 0%,环道外侧紧邻地区车位利用率约为 4 7%,部分大型停车库高峰时段都是空荡荡的。2 现状停车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2.1停车设施利用率不高停车设施的利用情况受地块成熟度、进出口便利程度、步行距离以及停车费用等因素影响,观音桥商圈核心区车库总体利用率约为 4 8%,空置程度相当高;而商圈环道断面
8、流量约在 40 0 0p c u左右,交通趋于饱和状态。这就是一个矛盾,在停车库空置率较高的情况下,周边路网已经区域饱和,那么随着小汽车的增长,停车库的日趋饱和,势必给中心区周边路网,特别是商圈环道带来更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在提高停车库利用率、增加停车位的有效供应的同时应当采取依托公交方式、外围停车等策略控制进入中心区的车辆总量。2.2车库出人口设置不合理环道内侧共开了 1 5个口子,车库出入口有1 2个,占了 8 0%,其中有四处开口相互紧邻,相距不足 2 0m;环道外侧共开了 2 3个口子,车库出人口有 1 0个,占 4 3。进出车库大都需要依赖环道,造成环道开口频繁,对主流交通造成一定程
9、度的干扰。加上车库开口位置缺乏统一规划,位置不合理,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3停车管理较为混乱总的来讲,停车管理混乱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停车管理体制的问题,即停车分割现象严重,涉及部门过多:各相关部门因业务分工不同,常常出现内部不衔接的“多头管理”,部门间相互脱钩、缺乏联系与协调,容易造成部门只顾己方利益,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路内、外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无法做到协调统一。由于缺乏具体的管辖部门,在禁止停车的指示牌下依然乱停乱靠,停车的随意性对圈内步行及车行空间的侵占较为严重;三轮摩托的不规范停车也常常干扰环道交通,同时严重影响音桥商圈的整体形象。2.4停车信息系统不完善商圈核心区停车信息系统不完善
10、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行前引导系统严重匮乏。即开车驶往商业中心区前,通过网络等媒体手段很难搜寻到相关停车信息。(2)停车引导系统设置缺乏标准化。一般的停车信息指示牌都较为原始,此外商圈内唯一的一块智能停车指示牌(位于嘉年华大厦车库出口)剩余停车泊位永远都显示为 9 9,且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难以达到引导车流的目的。(3)部分车库出入口设置不合理。部分车库出入口标志不显眼,司机难以发现,这也是导致车库利用率不高的一个原因。(4)车库内部停车引导系统不完善。大型停车场内部无引导系统,随着停车量增加,容易出现停车场内部交通拥堵。3 停车规划思路及策略3.1规划思路从停车需求角度分析得出:路网容量
11、的有限性以及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均限制和减少了中心区的停车需求。因此,中心区的停车规划思路应以提高中心区人的集散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控制中心区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为目标,重点在于合理布局、整合停车资源,提高停车效率,实现商圈地区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协调发展。3.2规划策略3.2.1 依托公共交通方式适当限制中心区停车总量周边路网容量的有限性必将限制中心区小汽科技研究982 0 0 8 年 1 1 月第 1 1 期城市道桥与防洪车的停车总量,停车位的供给也必然以进出中心区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要延续商业中心区的繁华,留住人气,改善交通,最终只能依托公共交通方式,通过鼓励人们依托大运量的轨道交通
12、以及地面公共交通方式组织出行,引导小汽车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观音桥中心区,规划有南北向轨道三号线以及东西向轨道九号线在该地区接驳,且地面公交线路也十分密集,商圈环道上共有 7 0条公交线路,见图 3。公共交通的相对发达,决定其周边地区建筑的停车需求相对其他区域要少,特别是地铁站为中心 5 0 0m范围内的办公、商业、住宅等性质的建筑物,可减少 5%2 0%的配建停车位供给。因此,停车规划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即适当控制小汽车的停车泊位供给,减小中心区的交通压力。3.2.2利用外围停车引导车辆“近圈不进圈”外围停车即利用商圈周边道路,在环道外围结合土地利用选择适当地块建立相对集中的公共停车场所,采用
13、较低的停车费以及便捷的道路条件吸引车辆在中心区外围停车,即车辆停放“近圈不进圈”。车主们将车停在外围车库后再通过良好的步行系统到达商业中心区,通过局部车行交通转化为步行交通方式。重庆观音桥中心区的外围停车规划结合旧城改造统一进行,在该地块进行开发时,要求除了上盖建筑外,适当额外增加 1 2 层地下空间作为公共停车库,以实现外围停车,拟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配 5 0 个泊位进行折算。初步选定了 4 块用地用于增设停车位,共计增设泊位 17 9 0 个(见图 4)。此外,对于有条件的车库建议增加出入口到环道外侧道路上,例如图中的金鹏、北城旺角和朗晴广场,就可以将车库出入口设置到背后的道路上,使得车辆
14、能够选择通过其他道路进出车库,从而减小了环道的交通压力。总的来讲,外围停车具备以下优势:(1)使到商圈消费的车辆能不完全依托环道,从而减轻商圈交通压力;(2)当环道交通拥堵时,提供必要的车流疏散通道;(3)增加商圈交通集散能力的同时带动了外围片区的商业发展。3.2.3构建地下停车道路系统整合停车资源地下停车道路系统指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地下机动车停车场(库)及其联系通道等配套设施共同组成的整体,具有停车、管理、服务、辅助等综合功能。以重庆观音桥地区为例,根据车库的边界位置、地形高差以及周边路网情况,规划将重庆观音桥商圈核心区的车库分三片进行连通整合,即金源片区、新世纪片区、渝北二村及北城天街片区,
15、见图 5。构建的地下停车道路系统有以下优点:(1)停车资源共享,使各停车库效益均衡。从前面的现状分析中得出实际上中心区的停车设施利用率非常不均衡,且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停车高峰时间,地下停车系统的构建使得相邻建筑物可以共用一个停车设施,从而均衡了这些建筑物的停车利用率,用户也只需停车一次就可以进入多座建筑。(2)减少出入口数量,优化出入口位置。中心区的车库出入口设置不合理,往往造成中图 3 观音桥中心区公共交通布局示意图图 4 外围停车布点示意图图 5 车库及其出入口整合示意图科技研究99城市道桥与防洪2 0 0 8 年 1 1 月第 1 1 期心区周边主干道的“节点堵塞”,而形成地下
16、停车系统后,每个原有的停车库将不再单独设出入口,而是当作一个大型车库统筹安排出入口,不仅出入口的数量有所减小,出入口的位置也能加以优化,方便车辆进出车库的同时减小了对主路的干扰。(3)降低进出车库车辆对主路的依赖,减轻环道交通压力。如图 5所示,构建-渝北二村及北城天街片区大型地下停车道路系统后,通过设置地下停车系统的进出通道,把以中心区为起点和终点的大部分动态交通引入了地下,由南往北的车辆可以不通过环道而由 A口进入此车库,到达商圈内部以及北城天街等商业地区,由此降低了进出车库车辆对主路的依赖,减轻了环道交通压力。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目前不同车库的物权所有者和管理者涉及面较广,需要相关政府部门
17、进行统一收购或租赁,实施管理(如“一卡通”的管理模式)。3.2.4建立停车信息系统提高停车效率停车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将泊位信息提供给驾驶员,同时结合路网情况对驾驶员进行路径引导,使车辆能够顺畅、快捷地到达停车场。为进入指定区域附近的汽车实时动态地提供停车场的泊位、空满信息等与停车有关的向导信息。通过建立停车信息,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停车场占用状况信息,对当地情况不熟悉者进行更好的定位,减少搜寻停车场的无效交通量,以及由此引起的噪音、空气污染等危害,达到均衡停车场使用,提高停车效率的目的。规划将观音桥商业中心的整个停车信息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行前引导系统、行程中引导系统、终端引导系统。(1)行
18、前引导系统包括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出版全市停车场地图和 G P S载入停车场信息等方面,它对方便车辆出行、减少车辆绕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2)行程中引导系统的重点是停车引导牌的布局和制作,规划设置三级引导牌,一级引导牌是滚动播出已纳入该引导系统的所有停车场的剩余车位情况,在进出环道的干道上设置;二级引导牌分地图式和数字式两种方式表示,地图式引导牌设置在干路上,数字式引导牌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前 1 0 0m处。三级引导牌设置在各停车场入口处,显示停车场剩余泊位数(见表 1)。(3)终端引导系统则主要包括车场内部引导系统、车载 G P S、支付系统三方面,这对于停车位大于 3 0
19、 0 个车位的停车场,对于构建的地下停车道路系统起到必备的支撑作用。4 停车规划效果及建议4.1规划效果分析通过控制停车泊位总量、设置外围停车、构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停车信息系统,从综合交通的角度对商圈核心区的停车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规划实施后不仅整合了停车资源,均衡了各停车库的使用率,提高了停车效率,而且通过优化出入口设置,提高了环道交通通行能力。环道内侧出入口由原有的1 5 个口子减少为 1 2 个,由 1 4 0 m的开口间距增大为 1 9 0 m;环道外侧出入口由原有的 2 3 个口子减少为 2 1 个,开口间距由原有的 9 2 m增大为 1 0 0 m,部分开口只允许单进或单出,交通
20、组织更加优化。4.2相关建议(1)关于商圈地下停车资源整合保障措施的建议整合地下停车资源,并予以统一实施管理(如“一卡通”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停车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改善商圈环道交通的重要措施。而目前不表 1 引导牌设置汇总引导牌等级设置位置显示内容设置形式设置示例一级各进入观音桥商业区的主干路上,即建新南路、建新北路、渝澳大道、建新西路、建新东路等商圈内主要停车库剩余泊位数量灰底绿字,用数字绿色、黄色、红色分别表示车位充足、车位较多、车位不多二级(地图式)干路干路上各方向 1 4 个停车场的方向及剩余车位数量地图式,蓝底白字,用数字绿色、黄色、红色分别表示车位充足、车位较多、车位不多二级(数字式
21、)交叉口进口道前 1 0 0 米处交叉口处 1 3 个停车场的方向及剩余车位数量数字式,蓝底白字,用数字绿色、黄色、红色分别表示车位充足、车位较多、车位不多,并指出停车场距交叉口的距离三级各停车场入口处停车场剩余停车位数量蓝底白字科技研究1002 0 0 8 年 1 1 月第 1 1 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收稿日期:2 0 0 8-0 7-1 0作者简介:潘可明(1 9 7 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工作。北京地铁 1 0 号线工程穿越桥梁咨询研究潘可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 1 0 0 0 8 2)摘要:北京市地铁 1 0号线工程在部分区域与既有立交桥梁发生
22、穿越或相邻的关系。如何既满足地铁建设的需要,同时又保证既有桥梁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该文通过对北京市地铁 1 0号线一期工程穿越学知桥、稻香园桥工程实例进行介绍、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及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关键词:地铁;穿越桥梁;桥梁安全中图分类号:U 4 4 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9-7 7 1 6(2 0 0 8)1 1-0 1 0 1-0 41 概述北京地铁 1 0号线一期工程是北京轨道交通网中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轨道交通半环线。其线位与学知桥、稻香园桥、国贸桥以及东三环沿线部分桥梁发生相邻或穿越的关系。因此带来如下问题:(1)作为桥梁设计咨询单位,如何提出合理的桥
23、梁保护要求及方案,既能确保桥梁在地铁建设各过程及运营后安全使用,又能综合考虑地铁建设投资以及桥梁维护等问题,使地铁顺利施工。(2)如何确定桥梁沉降等控制指标,以此建立预警系统,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文就北京市地铁 1 0号线一期工程穿越学知桥、稻香园桥工程实例进行介绍、分析,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2 学知桥、稻香园桥工程实例北京地铁 1 0号线成功穿越学知桥、稻香园桥,以上两座桥梁设计期间未有详细的地铁规划,原桥设计未预留地铁穿越条件。2.1地铁 1 0号线穿越学知桥2.1.1桥梁结构与地铁工程关系概述学知桥位于海淀区学院路与土城北路相交处是学院路上一座大型立交桥梁。地铁 1 0 号线学院
24、路车站位于学院路与北土城西路交叉路口的南侧,平行北土城西路呈东西向布置(见图 1)。学院路站中间采用暗挖施工工艺,从学知桥主线 T Z 2、T Z 3基础之间穿越,结构与桥桩最小净距为 1.5m(见图 2);西端明挖基坑穿越学知西线桥 T X 3、T X 4基础,钻孔围护桩与桥桩最小净距为 1.3m(见图 3)。学知桥 T Z 2 T Z 5、T X 3 T X 6墩上部均为 3孔连续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下部为独柱支承接承台及钻孔桩(D=1.2m;1.5m)结构,连续梁中墩采用墩梁固接形式,匝道桥梁宽度 1 0m。2.1.2设计咨询思路及要点由于地铁结构距桥桩较近,明挖施工引起基础周围地基土的
25、沉降对桩基受力影响较大,其产生桩基水平土压力,引起桩身弯矩及基础水平位移;同时在竖直方向产生桩侧摩擦力,使桩基承载力降低,同时产生竖向沉降。学知桥车站明挖结构的施工对桥桩的影响是同车库的物权所有者和管理者涉及面较广,政府统一收购或租赁成为实施车库资源整合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政策,推动该措施的实施。(2)关于实施阶段性的建议建议本次停车系统规划分近远期实施。近期:通过打通部分建筑地下车库,构建地下停车系统实现停车资源共享,优化出入口附近的交通组织;建立停车信息系统引导交通流向。远期:结合旧城开发和商圈周边路网建设,利用外围停车使车辆“近圈不进圈”;主要依托轨道等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中心区 停车 规划 策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