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pdf
《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7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姚 凯【摘要】简要回顾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性内容,对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近代;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上海MODER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N SHANGHAI:FORMATIONAND INFLUENCEYAO Kai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2、construction in modernShanghai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Then it summarizesthe influential elements and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of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andmakes some advic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institution.KEYWORDS:modern tim
3、e;urban planning;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hanghai1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概述城以港兴,依托“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是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点。上海的城市发展是伴随着不断改造吴淞江水系(苏州河等),开拓黄浦江水系而逐步演进的。上海由元代设县,而后筑城,城厢大小街巷数十条。城区中形成小方格的道路网,沿黄浦江一带则形成商贸较为集中的地区。“上海古城”(豫园)地区则是江南水乡城镇的代表之一,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住宅、园林和城隍庙的市集形成了“庙、园、市”三位一体的空间布局形态(图1)。开埠前的上海,已经带有比较鲜明的商品经济印记:依靠港口的地理和
4、交通优势,发展非农经济,街巷建设发展逐步突破城墙,出现了早期贸易分工的情景。自开埠以来,到发展成为近代东方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 8 4 3-1 8 9 5),是上海近代城市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近代西方建筑的发展为特点。1 8 5 0 年代,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性商品贸易中心。1 8 7 0 年代以后,一些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煤气、自来水、发电厂)相继建成,近代大都市的基本建设框架已经初步形成;1 8 8 0 年代以后,以南京路外滩建筑群为代表的西方建筑群也初具规模。第二阶段(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是上海近代城市迅速发展的
5、阶段。这一时期上海城市功能迅速提升,以功能区域扩展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西方国家在上海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租界范围大幅度扩张,外资工业和民族工商业规模相继扩大,具有明显的功能分区特点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初步形成,在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姚 凯图1 明清时期上海县城Fig.1 Map of Shanghai count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作者简介】姚凯(1 9 7 2-),男,上海市 城 市 规 划 管 理 局 办 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博士、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 0 0 6-0 3-1 7【文章编号】1 0 0 2
6、-1 3 2 9(2 0 0 7)0 2-0 0 7 7-0 7【中图分类号】T U 9 8 4.1 1+5【文献标识码】A城市历史研究Ur ba n Hi st or ic al S tu di esVOL.31 NO.2 FEB.2007782007 年 第 31 卷 第 2 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图2 租界的扩张Fig.2 Expansion of the leased territory年,随着西方国家势力的扩张,租界面积已经扩大到1.8 8 k m2。同年,又新辟了约5.9 1 k m2的美租界,并与原英租界合并。至1 8 9 9 年,英美公共租界的面积
7、已达到2 2.8 9 k m2。5 0 年的时间内,英美国家的租界已经扩展了近4 0 倍。1 8 4 9 年开辟的法租界面积,约为0.6 6 k m2。位于上海县城北门外,南起城河(人民路)、北至洋泾浜(延安东路)、西至西藏南路,东至金陵东路。1 8 6 1 年,扩展至0.7 5 k m2,1 8 9 9 年又扩展至1.4 2 k m2,至1 9 1 4 年已经扩大到1 0.1 k m2(图2)。租界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西方国家的外来文化。开埠以后,相继辟设的英、美、法租界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也是西方文化(包括城市规划思想)逐渐引入并付诸实践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具有近代意义的城
8、市规划工作,是在2 0 世纪初随着近代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思想的引入、消化和发展,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融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租界地区建设的实践,为以后上海的城市规划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2 租界地区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特征租界地区的城市建设,大都沿用了该国城市的建设管理方式。因此,在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上,租界地区也形成了“三国四方”割据发展的局面。这一时期,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政管理及其相关制度的形成。2.2.1 以市政管理为主导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1 8 4 5 年1 1 月2 9 日颁布实施的 土地章程,被西方殖民者视为上海租界地区建设的根本大法。土地
9、章程 既为首块租界划定了界址,同时,也把西方的都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法纳入了有关条款,并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融资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城市建设中,主要交通干道的建设是“官道”,属官修,经济来源于政府的直接拨款府库和道库。而 土地章程 则将主要交通干道建设规定为“公派”,首次注入了西方“以捐养政”的思想。1 8 4 6 年,租界地区成立了“道路码头委员会”,成为上海第一个近代路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捐税和道路码头建设等具体事宜,为把租界地区建设纳入西方都市发展模式提供了管理保证。1 8 5 4 年成立的工部局(M u n i c p a l C o u n c i l),则按照西方国家都市管理模式,将都市管
10、理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工部局是负责租界地区市政工程建设、维修和养护的管理机构,下设道路工程师部、工场部、沟渠部、公园及空地部、建筑测量部和建筑上也出现了五六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第三阶段(1 9 2 0-1 9 3 0 年代),是近代上海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外滩建筑群已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标志。上海已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在引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念基础上,近代上海的城市规划管理思想初步形成。上海由沿海集镇已经发展崛起为远东最大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上海被辟为国际商埠以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上海依靠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环境,以港兴市,以贸易带动城市
11、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物贸市场中心,成为当时中国联系国际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之一。1 9 3 0 年代的鼎盛时期,上海的内外贸易额已占当时全国的一半以上。分析近代上海城市建设历程和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从租界地区和华界地区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2 租界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管理2.1 租界扩张及其引致的外来文化融合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1 8 4 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的经济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市场商品经济的运转从主要依靠国内的埠际贸易转向依赖国际贸易,上海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1 8 4 3 年,上海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了西方殖民者租界和中国领地共存的畸形局面。与此相应
12、,城市建设被迫纳入近代西方都市发展的轨道。1 8 4 3 年,清政府与英国殖民者签定了 上海租地章程,规定英侨居留地东至黄浦江、南至洋泾浜(今延安道路)、北至李家庄(今北京东路)、西界至界河(今河南中路),面积约0.5 5 k m2。1 8 4 879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姚 凯土地测量部等,为租界地区的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组织、规划、协调、管理的作用。2.2.2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专项发展规划概念的形成这一时期,城市专项发展规划有了基本雏形,特别是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有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框架。1 8 5 5 年发布的 上海洋泾浜以北外国居留地(租界)平面图 提出,租界地区
13、道路布局采用方格网形式,总体呈“棋盘式”的格局。这是最早的英租界官方道路规划。1 9 2 4 年工部局交通委员会提出的交通报告,则是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报告的主要内容涵盖现状和规划的道路系统、道路交通设施改善的步骤和进程、相关建筑法规、区划条例(z o n i n g b y-l a w s)、道路附属设施、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的线路规划等。规划报告中提出,因为交通发展和道路拓宽的需要,对道路两侧的建筑高度应给予设定。同时,在建筑法规中也明确规定建筑高度应为路幅宽度的1.2 5-1.5 倍。这些内容为目前使用的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路幅比控制要求提供了早期依据。2.2.3 以建
14、筑管理规则和住宅分类为代表的市政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租界地区,分别根据各自的都市建设经验,颁布了一系列的市政管理条例,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1)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引入了英美城市以区划法规为代表的建筑规则。1 9 1 6 年,美国纽约的区划法规规定了沿街建筑的高度和临街宽度等问题,并规定沿街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后应按照比例后退。1 9 1 7年,上海租界地区就已采用这种区划管理办法,最典型的是福州路江西路汉弥登大楼、建设大厦等。租界工部局除在 土地章程 和道路专项规划中规定建设用地定界、房屋使用性质外,还专门制定了有关中国式房屋的建筑规则,鼓励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梯等新材料和新设备。汇中饭店(今和平
15、饭店南楼)、汇丰银行(今中山东一路1 1号)、沙逊大厦、江海关大楼(今中山东路1 3 号)和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等一批建筑反映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建筑思潮。(2)法租界法租界则运用法国都市管理的办法来实施管理,在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方面,侧重于建筑形式的控制。1 9 0 2 年,法租界公董局规定在租界一定范围内只能核发西式砖石房屋的营造执照,不得建造中式房屋。1 9 3 8 年,法租界公董局公布的界内整治计划,则将法租界内房屋划分为里弄式住宅、平顶式房屋、花园洋房或和合式花园洋房、工厂房屋、临时房屋五种。同年公布的 法租界市容管理图,形成上海最早的住宅区分类。按照规划,住宅区划分为A、
16、B、C 三区,各项分区对房屋功能、形式和设备也分别作了规定。如B 区内只允许净宽度在6.1 m 以上的平顶房屋、公寓大楼或公共建筑、私人花园洋房或和合式花园洋房,并要求有暖气和卫生设备等(图3)。2.3 租界地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效用租界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建设近代化的转化,使上海在较短时间内即已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比较繁荣的大都市之一。1 9 3 0 年代的上海,已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之一和工业、金融、商贸中心,在全国率先建设了近代较为先进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外滩地区的建筑,具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形成上海的特色风貌和重要标志。租界地区的建设规划管理及其相应形成
17、的规范制度,为上海以后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础。租界内制定的较为完整的道路红线规划、建筑规划和土地使用的区划规定,许多内容为以后上海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体系所借鉴。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建立的过程。伴随着西方国家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上海租界地区学习、借鉴并在城市建设中付诸实践。客观地说,囿于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工作是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统治工具、依附于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殖民历史和租界文化而产生的。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领域,几乎完全是西方国家规划方法和手段的借用,同时,规划管理工作还基本停留在建筑管理的层面
18、。租界地区建设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和技术规范,总体布局混乱,畸形分割,给城市的整体发展和今天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图3 法租界市容管理Fig.3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of the leased territory to France城市历史研究Ur ba n Hi st or ic al S tu di esVOL.31 NO.2 FEB.2007802007 年 第 31 卷 第 2 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3 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与租界地区的建设发展相比照,国民政府曾对租界以外的国民党统治地区加大
19、了城市建设力度,吸纳了当时西方比较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管理方面也做过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大体来看,主要有都市计划编制和营造管理两个方面。3.1 以都市计划为代表的计划编制1 9 2 0、1 9 3 0 年代,上海先后开始了 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上海市分区及交通规划图、上海市新商港区计划草图、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 等一批都市计划的编制。特别是 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 等都市规划的编制,吸收了当时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创了近代中国具有总体规划性质的规划编制的开端,对上海乃至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1.1 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1 9 2 7 年,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
20、成立以后,确定在江湾一带建设新市区。包括闸殷路以南、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南江湾一带约4 6 0 h m2土地划定为上海市市中心区域。1 9 2 9 年开始编制的 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 吸收了当时欧美城市规划的思想,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组织方法,确定的小方格与放射路相结合形成的道路、轴线对称的公共建筑群,成为当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之一。体现了“道路系统”和“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美国市政工程专家费立伯编制的 上海市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提出了干道系统、旷地布局等设计思想。市中心区域内道路由干道系统和次干道系统组成,干道系统呈环状放射式,次要道路采用棋盘式和蛛网式混合方式,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 上海 城市规划 管理 思想 形成 及其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