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t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属性,这一属性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一起,决定着高职教育必须走“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定向、双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共同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设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等。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就业导向、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高等教育学的原理告诉我们,
2、教育的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依据。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这种类型的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属性。首先,高职教育是为满足社会一线岗位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而存在的,其价值在于能培养为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其次,高职教育的内容除包含普通教育的内容之外.还涵盖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关的具体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要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不仅获取与普通教育相当的资质证明.而且能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合.从而使毕业生顺利进入某一领域就业。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由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决定.高职院校培养
3、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岗位所接收.完全由劳动力市场说了算.因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必须立足就业岗位的需要。最后.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即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而又重要的衡量尺度自然要落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来所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可以说.高职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就业而教育是其必然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仅为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规定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人才就业结构来看.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技能职位正在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知识型劳动者逐步替代非知识型劳动者。在过去的10 年
4、中.世界各国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了 10%.而一般工作的就业人数下降了 70%.掌握高技术技能的人员就业数量增加了 20%.中等技术技能人员下降了 10%。在发达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从我国人才结构的未来需求看。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要从世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端向高附加值端转移.这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毫无疑问.作为以培养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起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职责。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二十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校企
5、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想之路,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必须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这种素质的培养单靠学校自身是很难完成的.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国外许多成功的高职教育典范无一例外地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例如,美国职业院校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英国与法国的“三明治,校企合作课程、韩国初级学院的顾客导向教育(CE)及“订单”培养等,其实质就是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其结果是毕业生职业素质高,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二
6、、“就业导向、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与措施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定向、双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在丁为社会一线岗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应紧紧围绕“适销对路”做文章首先,为使高职人才培养“对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予以确定和调整.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完全建立在摸清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定向”(又称“订单”)培养服务。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文化层次与专业背景千差万别.学生报考某专业并不一定代表其具备相应的职业倾向.因此.在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上应采取“定向”教育的方法.即通过借助一定的职业倾向能力
7、测验对学生进行摸底.然后依据摸底情况实施“定向”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取舍教学内容。其次.为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销”的水平.高职院校要确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学院各部门提供全程服务的就业教育体系.确保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有“门路”就业。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的定位在于职业特色,在于高新技术的教育与培训。企业参与办高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筛选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提高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增强专业教育应用性与适应性的捷径。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而职业岗位则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
8、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与生产企业相联合,时刻关注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产品更新、技术进步、高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特定职业岗位群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等的调整。这样,高职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从而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高职专业教学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耍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人员应由合作企业或行业负责人及专家、高职院校教学专家及教学骨干共同组成,每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人数以 79
9、 人为宜.其中来自企业的成员比例不能低于 50%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论证或审定.并指导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吸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坚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应采取按职业能力结构划分的模块化组合方式编写,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应建立在社会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因培养专业的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会有所变化.但通常由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三大模块组成。其中,职业基础能力模块
10、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必需、够用”;职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岗位实践课程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针对性、够量、循序渐进”;综合能力模块与公共基础课程、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及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等相联系.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全面、发展、适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教学总时数的 40%以上.可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实施学期、周数分配、实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实践场所安排集中实训环节每学期都要安排。并要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考虑到各专业在生源上有高中生和职高生两种类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的设置也应因生源而异
11、,采取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校企合作,携手创设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为确保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创设三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职业基础技能培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与职业岗位有关的技能、技巧。通常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在此阶段要完成两类职业基础技能的培训.一类是简单的专项技能培训.另类是复杂的专项技能培训以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服饰配件、缝纫车工技能培训属于简单的专项技能,一般安排在课程表内随堂分散进行;服装剪栽、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 CAD 技能则属于中
12、高级技能培训.一般单设实习周,分两步进行,均为讲练结合型教学。此阶段结束时,耍组织学生考取服装缝纫车工类等级证书和服装 CAD 技能等级证书第二阶段是职业综合技能培训阶段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服装制作技能属于综合性技能.要完成学生服装制作技能培训,单靠校内实训基地通常不够.还需到企业服装生产流水线上实习。这种综合技能的培训.是结合服装生产进行的产学结合型教学实习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考取服装工艺与制作上岗证书。第三阶段是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对学生的培训、考核主要由企业指定的人员负责.学校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起辅助协调作用。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全身心地投入岗位操作技能
13、学习与知识技能应用.掌握生产设备、仪器仪表使用方法,学会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对岗位工作的积极态度。实习结束后要进行毕业设计与答辩.全面、综合考查其技术应用能力。这种三段式职业技能培养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课程教学直接进入生产前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企业的参与使实践教学能及时反馈职业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课程建设的实用性与前瞻性。不仅可大大增强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而且可为高职院校直接向社会企业提供智能服务,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
14、造才能开辟道路。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高职教育的就业教育属性决定了其教材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高职院校可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组织力量编写有关教材。例如.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与城建集团的专家、高级工程师等合作编写出一系列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建筑类案例教学教材:广州大学还组织二级学院联合成立公共英语教学协作会和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协作会.分别编写出版了应用英语能力类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类教材。这些教材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整合了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是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反映教改新成果的教材
15、。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很多原本从事普通本科教育.要从事高职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论、充实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当中有的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实践能力很弱;有的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对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了解甚少,缺乏现场经验。“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难以凸现。为弥补此类缺陷.高职院校所采取的措施是:要求新来的教师到企业的相关部门任职.直接从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积累一定的企业岗位经验之后再返回学校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让专业课教师一边上课.一边安排时间到企业从事生产活动但教师从事实际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占
16、用不少时间。这对于要讲究办学经济效益的高职院校而言是个难题。然而,校企合作对解决上述难题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由企业与学校同时选派具备一定资历的人组成任课教师小组.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方选派的教学人员属于兼职性质.报酬由学校支付)教学任务。任课小组单方也许都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条件.但两者的结合却可以产生比“双师型”教师更大的效应:一方面.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可完成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客观上可起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使双方逐渐成长为事实上的“双师型”教师所谓事实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指虽然没有“双证”资格,但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实际
17、能力.并且能够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校企合作.共同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教育对技术、技能训练要求比较高.对实训条件的要求远比普通教育要高据发达国家统计表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 2.5 倍。我国的高职教育采取的是“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经费筹措方式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方面.广州大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提出了通过多元化合作办学形式举办二级学院,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具体而言,与国有大企业合作.举办了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和市政技术学院:与民营企业合作,举办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与外资股份制企业合作,举办了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使合作办学的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如广卅纺织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广州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以及各校办专业公司都与合作办学的校方共同制定了接受相关专业学生实习的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学生实习指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对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目前,广州大学拥有高职教育校外重点实训基地近一百个.这些实训基地不但能够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实习基地也是各专业毕业生的潜在就业单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