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_张斌.pdf
《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_张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_张斌.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张斌茅锐摘要:在一个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扶持工业部门的政策组合,研究政府之手对经济结构主要指标储蓄率、资本真实边际回报率以及资本与劳动在工业与非工业部门间分配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工业扶持政策有三个方面的长期影响。刺激资本和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提高工业部门的相对资本存量和产出;减少消费者对工业和非工业品的最终消费,提高储蓄率;压低资本的真实边际回报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如果政府采取歧视非工业部门发展、刺激工业部门发展这一政策组合,则当政府增加相当于 的额外工业品需求时,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会导致储蓄率上升 个百分点,资本真实边际回报率下降 个百分点。
2、关键词:工业赶超储蓄过剩结构失衡作者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 北京 ) ;茅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杭州 ) 。一、引言工业化是中国有识之士的百年夙愿。清朝后期以来,中国的知识阶层尽管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认同上存在严重分歧,但他们普遍认同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新中国成立的最初 年,政府尝试了一系列推进工业部门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但受困于当时国内外的历史条件难以持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采取渐进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力量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运用复杂的政策组合扶持工业部门。在市场与政府的
3、双重力量下,中国的工业快速赶超西方大国。短短的三十多年,中国本研究得到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 “ 中国经济转型建模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的资助。相继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和最大的出口国。在工业快速赶超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相比于发展阶段相似的国家,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更高,工业增加值在 中的占比更高,外贸顺差在 中的占比也持续较高。这些异常的经济结构引起了对资源配置效率和增长可持续性的广泛担忧。自 年以来的历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关键内容。经济结构失衡有好
4、坏之分。如果经济结构失衡来自特定环境下市场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这些失衡表现并不必然代表资源配置扭曲,经济结构失衡可能会逐渐自行矫正,政府或许没有必要对失衡采取断然措施。如果结构异常由市场失灵、外部性或者政策扭曲所致,则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等同于纠正资源配置扭曲,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失衡,以避免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 世纪 年代初采取的工业赶超战略,在其运行中造成居民基本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保障。改革开放尽管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但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巨大压力下,不顾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偏爱和支持工业部门发展的理念仍广泛存在,一些支持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仍影响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旨在研究以扶
5、持工业部门为导向的政府之手对储蓄率、投资率和产业结构等指标的影响。我们在一个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扶持工业部门的政策组合,考察其对资本和劳动在部门间的分配及储蓄率、资本回报率和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本文发现,扶持工业部门的政策组合会带来以下后果: ()刺激资本和劳动流向工业部门,增加工业部门的相对资本存量和产出; ()减少工业和服务业消费,提高储蓄率;()降低资本的边际回报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如果政府歧视性地增加相当于 之 的工业品需求 ( 例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会使储蓄率上升 个百分点,资本的边际回报率下降 个百分点。关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其中,对内部失衡,特别是高储蓄率
6、和高投资率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金融和社保体系发育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支出不足,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多。()抚养比下降、性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 , , , ; 余永定: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 ,北京:三联书店,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陈斌开、林毅夫: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 世界经济别结构失衡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储蓄率上升。()特殊的产业结构和部分行业的垄断特征,导致收入分配中劳动的份额下降,政府和企业的份额上升,遏制居民部门的消费。()对关键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供给抑制政策,压
7、低消费需求,提高了储蓄率。()在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体制下,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偏好抑制消费。()金融抑制和流动性不足,尤其是对私营企业和消费部门的歧视,使储蓄被迫增加。()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支持了较高的储蓄率。这些文献为理解中国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但对政府之手与经济结构间的关系还研究得不够充分。政府对工业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是中国经济运行中重要的特征事实,这些政策会影响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也势必影响经济结构。但除了徐朝阳的研究,国内关于经济结构失衡的研究文献很少从这个角度讨论问题。本文的分析对理解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
8、增速趋势性下滑,政府的保增长压力随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 年第期;何立新、封进、佐藤宏: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 经济研究 年第 期;徐忠等: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 , , , , , , ; , , , , ; 李扬、殷剑峰: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 经济研究 年第期;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 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 人口研究 年第期。白重恩、钱震杰: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 经济研究 年第期;龚刚、杨光: 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
9、 , 管理世界 年第期;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 中劳动份额演变的 型规律 , 经济研究 年第期。徐朝阳: 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研究 年第期。 , : , , , , , ; 柳庆刚、姚洋: 地方政府竞争和结构失衡 , 世界经济 年第 期。 , , , , , , , ;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 , 经济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徐朝阳: 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研究 年第期。之加大。政府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区建设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手段在短期内缓解了外需下降对工业部门的负面冲击,为工业部门发展提供
10、了新的国内需求。但仅从短期角度认知这些政策的效果远远不够。本文的分析框架有助于理清它们对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为更全面地理解政策后果提供了依据。本文余下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二部分讨论政府的动机和行为,梳理政府采取的工业扶持政策。第三部分建立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支持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组合,讨论它们对资源分配和经济结构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数值模拟。最后为小结。二、支持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组合相比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政府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而至少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政府不仅是公共
11、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参与者。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和影响力远大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中的政府。一些东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形。例如,日本自 年明治维新开始的约一个世纪的工业发展,就被认为是由理性规划政府( )推动的。日本政府在 世纪末 世纪初设立富国强军目标,在 世纪三四十年代设立战争准备和战后复苏目标,又在五六十年代相继设立收入倍增和赶超欧美目标。为实施这些目标,日本政府通过引导企业流向以形成合意的竞争程度,并向私人企业发送鼓励特定产业的政策信号。战后的韩国也实施了约 年的扶持幼小产业政策,通过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鼓励政府选定行业的成长,相继在 年代发展了水泥、化肥和冶
12、炼产业,在 年代发展了钢铁、化工和造船产业,在 年代及以后发展了电子产业。但即使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工业化的扶持也显得更加全面和直接。中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初衷主要是实现工业部门的跨越式发展。经历了与西方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边境领土,乃至被日本占领大面积国土的百余年屈辱历史,中国有识之士普遍认同只有建立现代工业,中国才具备不受列强侵略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成为新中国的首要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现状和国外严峻的敌对势力包围,更进一步凸显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 : : , : , , : , , , , , 工业国的迫切性。然而,如何
13、实现工业化却是新中国政府亟待探索的未解难题。从 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到 年开始的全面效仿苏联式计划经济,再到 年开始的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国政府倾举国之力推进工业部门的赶超发展,意在为保家卫国尽快实现基于重工业的国防现代化。但即便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部门发展仍然有限,农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发展遭受打击。这些经验教训令中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充分利用前 年建立的基本制度优势和物质基础,抓住历史机遇,与西方发达国家恢复正常的邦交往来,面对世界市场,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在 年 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近 年政府政策的核心宗旨是寻求市场与政府力量的结合,向市场要工业化效率,向政府要工业化速度和规模,具体情况主要如下。()在工业领域,尤其是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例如八九十年代的价格改革, 年代末对私有企业身份的法律认同, 年代中期放开外商直接投资政策, 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政策, 年加入世贸组织 ( )等。 ()通过各种手段保持对工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例如在工业用地、税收、收费、厂房建设和信贷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巨额购汇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以保持出口和进口替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对工业部门研发等设置专项财政支出等。()利用公共部门资金支
15、持与工业部门发展相配套的开发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工业部门运营成本的同时,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 ()在农业和医疗、教育、铁路、通讯、金融等诸多服务业中,实施价格管制和准入管制措施,限制资源流入这些领域。不仅中央政府和知识界重视工业部门发展,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也热衷于推动工业部门发展。无论是出于地方官员 锦标赛动机,还是出于财政激励下的竞次发展模式,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通过提供低成本厂房和配套措施、低成本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手段招商引资,并展开区域之间的竞争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是工业企业。地方政府收入的很大部分,再加上大量的地方政府
16、银行贷款,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年期间,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平均为 ,与 之比平均达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萧冬连: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 经济研究 年第期。陶然、陆曦、苏福兵: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 经济研究 年第期。 。比较而言,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发展观导向出发,还是从地方财政收益出发,对待服务业的热衷程度远远小于工业部门。地方政府更愿意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能带来回报的工业部门,而不是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受限于来自中央层面的全行业管制政策
17、,对支持金融、教育、医疗等中高端服务业发展鲜有作为。对工业部门的优惠政策环境不仅带来了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的超常规发展,也惠及了民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工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激励大量资源流入工业部门。政府对工业的优惠政策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更加剧了资源流入。短短 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和出口国,并在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改善,居民部门对一般制造业品的消费保持着近 的年均增速。与工业部门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服务业部门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医疗、教育和城镇公共服务等领域。住房困境背后反映的显然是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滞后。表 年 及主要
18、产品和服务的增长 ( 年 )煤( 亿吨)钢( 万吨)电视机( 万台)汽车( 万辆)每千人医生每千人床位 年 年 倍数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局、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总体而言,中国在过去 年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市场与政府合力促进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组合,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可比物质领域中的差异,也惠及了民生。但该策略在鼓励工业部门发展的同时,至少就政策环境而言,对其他部门带来了不平等的发展环境。三、模型在现实中,政府通过复杂的政策组合扶持工业部门发展。本文建模的首要任务就是刻画这种政策环境。既有文献往往只考察一项政策,如在服务业部门实施
19、资本准入管制,在金融部门实施歧视私营企业的信贷配给,或降低工业部门中间品投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国家统计局网站。陶然、陆曦、苏福兵: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 经济研究 年第期。徐朝阳: 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研究 年第期。 , , 入的进口关税。这些做法的优点在于,便于细致讨论某一具体政策对经济结构指标的影响机制和结果,缺点则是对政策环境描述的代表性不足。给定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单独强调其中的一项政策可能会以偏概全。本文考虑一种假想的政策环境,目的是更完整地刻画现实中复杂的工业扶持政策组合。具体来说,本文假设政府对非工业部门的资本收益征税,并
20、用所得税收购买工业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对非工业部门征收资本收益税的假设,反映了政府对该部门的歧视。在技术上,这不同于徐朝阳直接限定非工业部门资本存量的增速,而与 等的利率溢价设定更为相似。关键的不同之处是, 等考虑的是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间的利率楔子,而本文考虑的是工业部门和非工业部门间的利率楔子。本文设定当中的非工业部门投资所要求的利率水平更高,意味着该部门的投资环境更为不利,这会导致资本流向工业部门。该假设体现了政策对非工业部门的 “ 压” 。在现实中,工业部门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获得土地和信贷 ( 例如,工业用地的价格一般显著低于非工业用地,而企业又可以通过将低价获得的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得
21、低价的信贷) ,与本文假设政府对非工业部门征收资本收益税的本质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本文假设政府将全部税收收入用于购买工业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方面意味着工业部门面临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资本投入的价格因政府增加了投资而下降。这两方面效果体现了政策对工业部门的 “ 推” ,类似于 等的刻画方式;只不过在他们的文章中,政府是通过开放贸易来实现增加产品需求和降低投入品价格这两个目标的。综合来看,本文假想的政策环境中,既有对非工业部门的 “ 压” ,又有对工业部门的 “ 推” ,因此与现有文献相比,较为全面地刻画了现实中复杂的工业扶持政策。当然,与文献中的所有假设一样,本文考察的假想环境是对
22、现实的高度抽象。但我们不妨考虑下面这个与之相似的现实情景,以理解这一抽象假设的背景:政府以低价收购农地,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低价甚至免费出售给工业企业,而将另一部分以高价出售给商业企业;出售商业用地获得的超额回报被政府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现实情景的前一部分体现了政府对非工业部门的 “ 压” ,而后一部分体现了对工业部门的 “ 推” ,与本文对政策的理论刻画是一致的。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 , , : ? , , 徐朝阳: 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研究 年第期。 , , , , , , : ? 下文在一个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中,考察政府的工业扶持政策组合。模型中的私人部门由消费者和厂商组
23、成。其中,消费者存活两期,各代消费者以世代交叠的方式共存。消费者的即期效用取决于工业品和非工业品的消费。厂商由工业和非工业两类企业组成。工业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非工业品则只能用于消费。政府对非工业部门的资本收益征税,并将税收收入用于购置工业品,以进行政府投资。模型的具体设定如下。( 一)消费者考虑出生在时间的第代代表性消费者。消费者存活两期,年轻期和老年期,在变量下标中以和区分。假设该消费者具有对数效用函数,以作为两期间的效用折现因子,则其毕生效用贴现值为: ()其中, 和 分别表示其年轻和老年时的即期消费;下标 “ ”和 “ ”分别表示该消费者是第期的年轻人和第期的老年人。在 ()
24、式中,即期消费是工业品和服务业品以柯布道古拉斯形式的复合: ( )( ), ( )( )()其中,是一个常数,反映了工业品消费在即期消费总支出中的占比。 ()式两个等式中的相同,其隐含的假设是,无论对不同代的消费者而言,还是对年轻或老年时的同一代消费者而言,即期消费的复合方式是一样的。这有助于简化模型的求解过程。以工业品为计价物,将其价格规则化为。同时,假设年轻消费者无弹性地供给单位的劳动禀赋,获取工资收入。以表示非工业品的相对价格,则年轻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式表明,年轻消费者的工资收入被用于三方面支出:工业品消费 、非工业品消费 以及储蓄。假设老年消费者没有劳动禀赋,其全部收入来自
25、年轻时的储蓄回报。设资本按的比例折旧。因此,老年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 )()()式表明,老年消费者上一期的储蓄,加上当期利息所得 ,再减去资本折旧 ,将被全部用于当期的工业品消费 和服务业品消费 。其中,表示实际利率。综合 () ()式,我们可以将第代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化函数表达为: ( )( ) ( )( ) , ( )()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 二)厂商工业和非工业部门均使用资本和劳动力进行生产。为简单起见,设它们采用相似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两个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不同。设劳动力可以在两部门间自由流动,工资均为。为抽象地刻画政府对工业部门实施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我们假设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赶超 经济结构 失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