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_来自亚洲的证据_章元.pdf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_来自亚洲的证据_章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_来自亚洲的证据_章元.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章元万广华摘要:余粮率和粮食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理论模型论证了封闭经济条件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余粮率变化对城市化水平的约束机制。基于亚洲发展中国家 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推论进行的检验发现,国际贸易总体上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但其中谷物贸易和非谷物贸易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不同,前者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后者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谷物净进口因放松了国内余粮率对于城市化水平的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在支持粮食生产或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适当进口粮食的政策,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词:城市化谷物贸易余粮亚洲作者章元,复旦大学中
2、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 上海 ) ;万广华,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教授 ( 昆明 ) 。一、引言自从 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以来,发展经济学界就开始把研究的重心转向城市。 年,世界银行的 世界发展报告聚焦于城市化,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同年推出题为 城市化和增长的报告。联合国系统的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在 年也启动了一系列与城市化和工业化有关的研究项目。拉美开发银行本文得到了复旦大学 “ 工程”第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第二期)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 )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3、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问题研究”( ) 、 “ 新型城市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的转变研究”( )以及云南省 “ 百人计划”的支持。感谢罗知、张平、肖光恩、范子英、陈硕、吴建峰、沈可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部职员的评论和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相继增加了对城市部门的援助力度,并于 年开始合作展开城市化问题的比较研究。可以预见,城市化将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众所周知,城市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诸如人口迁移、城市空间分布、建筑设计、环境污染等,但研究城市化的出发点之一无疑是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无论是地理学或城市规划学界,还是发展经济学或区域经济
4、学界,在探讨城市化问题时往往无法回避城市化水平。然而遗憾的是,国外大多数城市经济学家不太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研究。 曾指出,城市化是个暂时现象,言下之意是没有必要关注城市化水平,应更多地研究城市首位度和集中度问题。这对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尝不可,因为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在近几十年里变化很小,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显然不合适。后者的城市化水平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快速上升,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几十年,而它们的城市集中度和首位度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不但可行,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地,城市化成功与否几乎决定了亚洲能否真正崛起。事实上,它正在成为大多数亚洲国家政府、民
5、众和学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对城市化水平决定因素的关注。识别这些因素并探讨它们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能够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本文试图聚焦国际贸易和粮食供求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伴随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但是至今很少有人专门探讨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等曾呼吁,经济学家应该把国际贸易与城市经济学结合起来展开研究。虽然他们只探讨了国际贸易与城市集中度的关系,但这启发了我们去思考国际贸易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们的思考还与一些经典事实相关:如果没有全球化或国际贸易,像深圳或迪拜等城市就不会如此快地发展起来,
6、广州或班加罗尔的人口也难以增加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粮食进出口与农民生产的余粮息息相关,而余粮是城市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马克思在 资本论第卷讨论剩余劳动时就已进行了分析:“ 因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所以在这种生产中使用的劳动,即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生产率,使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全被直接生产者的食物生产占去,也就是使农业剩余劳动,从而农业剩余产品成为可能。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说,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须足以为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劳动者生产
7、必要的食物。 ”经济史以及发展经济学文献也为探讨粮食供求关系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启示。对于一个封闭经济而言,养活全部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只能靠本国农民生产。这时,农民养活自己家庭之后的余粮,就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所能够承载的城市人口数量,封闭经济的余粮率基本上等于它的城市化水平。而对于开放经济,粮食贸易会改变上述均衡关系并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据此可以推断,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余粮率以及粮食贸易所带来的余粮率的变动,将会影响其城市化水平。因此,本文从余粮率的视角出发,首先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国际贸易特别是粮食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然后,基于亚洲发展中国家 年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本
8、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为简要的文献综述;第三节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封闭经济条件下余粮率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粮食国际贸易通过影响余粮率来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机制;第四节利用亚洲发展中国家 年的面板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第五节以印度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为例,进行补充讨论;第六节总结全文,并讨论政策含义。二、文献综述在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或城市发展的内涵包括城市首位度、城市集中度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维度。我们先简要综述城市集中度和首位度的文献。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有 的著作,他提出的 “ 威廉姆森效应”认为,城市集中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先上升后下降。这个效应的存在得到一
9、些经验研究的证实。 和 强调政府和政治对城市集中度的影响,认为讨好最大城市市民的政策有利于政府的生存,这意味着集权的政治体制或国家不稳定都会增加城市集中度。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 资本论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们还发现,一个国家的城市集中度与总人口和非农劳动力的比例正相关。还有研究表明,投资于地区间的基础设施、提高民主化程度、强化财政分权等都会降低城市集中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和 的研究,他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探索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与城市集
10、中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封闭经济导致特大城市出现的结论。一个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只为狭小的国内市场服务,这会产生紧密的前后向产业关联,企业会在消费者和中间品集中的地方选址,因而形成特大城市。而贸易自由化政策则会削弱产业的前后向关联,企业集中到大城市的动机也会减弱,特大城市将萎缩。类似地,有研究发现,高关税、高国内贸易成本和低水平的国际贸易,会促使人口向单个大城市集中。还有实证结果显示,更高的出口导向会显著降低城市集中度和城市首位度。这些结果都与 的理论推断一致。与此相反,一个传统的观点则认为,对外开放对那些作为连接点和被外国贸易伙伴所关注的大城市有利,从而会提高这些城市的集中
11、度或首位度。还有研究分离出 世纪美国城市积淀的共同因素,发现南北战争前的商业活动,包括地区间的贸易特别是地区内的贸易,都是催生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与城市化水平有关的文献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元经济模型,这些模型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迁移、城市工资水平、城乡两部门发展和城市失业率的决定机制等。有的研究通过建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第三世界的城市增长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并实证分析城市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发现均衡情况下的城市规模依赖于三个关键变量 城乡收入之比、交通成本与城市收入之比、农业地租与城市收入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之比。亚洲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引起学者的关注,这是因为很多亚洲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人地比上升的压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过多地进入城市。还有一些文献对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展开实证分析。有学者发现,前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与人均 之间成型关系,随着人均 的上升,城市化速度在初期缓慢上升,然后加速,最后则逐步下降。还有研究指出,政府政策 ( 例如价格控制以及产业保护)会影响城市化进程,但只是间接地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来发挥作用。有人甚至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以往的经历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使用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发
13、现,城市化随着人均 、工业化以及出口导向的上升而提高。基于印度的邦级面板数据, 考察了人口密度、工业化、粮食种植密度 ( 作为农业发展程度的代理变量) 、工人平均收入、文盲率和人口增长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发现工业化有显著正的影响,粮食种植密度有显著负的影响,而工人平均收入则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变量在所有的城市化水平实证模型中都不显著。上述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文献,大多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后的生存约束及劳动力迁移对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人文学家、经济史学家以及发展经济学家进行的,他们曾先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证过,封闭经济的余粮率基本上等于它的城市化水平,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 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由于土豆的单位产出与欧洲大陆原有主要农作物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卡路里、营养和维生素,因而土豆被引进欧洲大陆后,推动了欧洲人口和城市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定量分析表明:土豆的引入至少能够解释 年间欧洲大陆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上升的。显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能
15、忽视余粮率的影响。以上文献综述显示:首先,聚焦国际贸易与城市化水平的实证研究比较鲜见,对粮食供给制约城市化水平的研究更为少见;其次,既有的城市化水平可能反过来影响粮食贸易,更高的城市化水平往往需要进口更多的粮食,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在研究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最后,至今仍缺乏关于国际贸易不同成分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详细研究。三、余粮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如前所述,一个国家的余粮率会对其城市化水平产生重要的约束作用。这就引出本文最关心的问题:国际贸易可以被分为粮食进出口与非粮食进出口,它们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否会有所不同?进一步地,粮食净进口和粮食净出口的影
16、响是否不同?为了方便叙述,我们以封闭经济为起点考察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赵冈: 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第期;张培刚: 新发展经济学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本文只关注国际贸易中的粮食进出口与非粮食进出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 用城市人口比重来度量)的影响,而不关注它们对于城市集中度和城市首位度的影响;其次,粮食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而复杂,谷物的数据相对
17、容易统计和获得,因此用谷物贸易作为粮食贸易的代理变量。系,然后再拓展到开放经济。( 一)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封闭经济对于一个封闭经济而言,养活国民的粮食只能由本国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余粮率的提高,通过两个效应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第一个是直接效应,养活更多不生产粮食的城市人口;第二个是间接效应,即在人口总量和粮食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余粮的增加会降低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从而推动更多农民迁移进入城市。基于上述机制,一个封闭经济的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之间会形成一种均衡状态:余粮数量提高,则城市化水平可能提高;余粮数量下降,则城市化水平下降。据此,可以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刻画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之
18、间的关系。以表示用总人口标准化后的城市人口或城市化水平,表示农村人口或农村人口比率,我们有:()假设农业部门只生产粮食,其生产函数也即粮食供给函数为: ()其中,表示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表示耕地面积;、为之间的参数。不失一般性,设城乡居民每人每年消耗单位粮食,可得粮食需求函数: ()()定义余粮率为农民自身消费后的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设城市部门的工业品生产函数为:()其中,表示城市部门的资本投入,参数在之间。城乡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分别由其边际劳动生产率决定: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推动城市化上升的净效果还要取决于粮食供给的价格弹性,以及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对于
19、价格变动的反应。下文没有将粮食价格内生化,因而无法通过理论模型来刻画间接效应。这里的工资决定方程暗含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我们也可以采用刘易斯模型中关于农业劳动力的工资由平均农产品决定的假设,但采用后一假设并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任何一个劳动力可以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也可以在城市进行工业品生产。借鉴经典的二元经济模型,劳动力在城乡两部门之间的迁移达到均衡时,他们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上所获得的工资相同。这时的城市化水平由下式决定: ()对于一个封闭经济而言,由于没有粮食进出口,农民的粮食供给必须等于所有居民的粮食需求,即农民的余粮必须能够养活全部城市人口。因此,粮食的供求均衡由式 ()和 ()决
20、定: ()当然,仅有劳动力迁移的均衡还不够,还必须给粮食分配施加另一个约束条件,即城市部门劳动力的工资必须能够买到足够的粮食养活自己。设粮食价格为,这个约束条件可以表示为: ( )当一国的粮食供求均衡、劳动力迁移均衡和粮食分配约束条件同时实现时,其均衡的城市化水平由公式 () 、() 、( )共同决定。将公式 () 、( )代入公式()可得:( )将 ( )式代入余粮率的定义公式 () :() ( )整理 ( )式我们得到:() ( )然后求偏导得到: ( )由于 ,所以成立,即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均衡的城市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这里不考虑 模型中关于城市中存在失业的假设。该模型认为,城
21、市失业是一种常态,但没有考虑一国的粮食供求平衡对失业和城市居民生存的约束,即本文的公式 ()和公式 ( ) 。但即便采用他们的假设,也不会改变本文的机制和结论。这里为了简化模型而将价格外生化,后文在论述开放经济时,也只能假设它是外生给定的。在现实中,城市劳动力的工资可能大于购买粮食的支出,但是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二者相等。这里也可以假设购买粮食的支出是其工资的一个固定部分,这些假设不改变本文的结论。化水平与余粮率成正相关关系。( 二)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开放经济对于开放经济而言,粮食贸易会改变国内余粮数量,从而改变封闭经济条件下余粮率对城市化水平的约束。首先,如果一国的余粮数量过低,本国农民
22、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养活城市人口,对外开放则提供了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放松了城市化所面临的粮食约束。其次,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充裕的劳动力及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并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利用廉价劳动力,这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制造业,增加城市部门的产出、出口和外汇收入,从而提高进口粮食的能力,并可能提高余粮率和城市化水平。当然,通过国际市场改变余粮率或促进城市化必须考虑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下面建立开放经济模型。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同,且外生给定,劳动力和资本不能跨国流动。用表示粮食净进口数量,小于,其他条件与封闭经济一致,新的粮食供求均衡为: ( )这时的粮
23、食供求均衡、劳动力迁移均衡和粮食分配约束条件同时决定城市化水平和余粮率,即由公式 () 、( ) 、( )共同决定。将公式 ( ) 、( )代入公式 ()可得: ( )( )将 ( )式代入 ()式有: ( ) ( )根据 ( )式求偏导数: () ( )显然 ,所以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口粮食越多,该经济体的余粮率越高。根据式 ( )还可看出,在保持粮食生产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该开放经济体达到粮食供求均衡所需要的农民数量也就越少。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这里所论述的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含义,即假设对外开放之后,发展中国家有能力通过出口来增加外汇收入,不考虑现实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由
24、于贸易条件恶化,出现大规模的逆差或者外债,从而不能通过进口粮食增加城市化水平的可能性。对于这一约束的考虑,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加以研究。一般地说,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粮食需求后,就不会再增加消费。在总人口和粮食价格都被标准化为的情况下,必定小于。基于公式 ( )还可求得: ( ) ( )如果 ,成立。 和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口粮食可以提高该经济体的余粮率,并为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提供前提条件。同样的逻辑,如果 ( )式中 ,则表明粮食为净出口,根据前面的推导可知,净出口粮食会降低该开放经济体的余粮率,并可能影响城市化水平。( 三)关于余粮率与城市化水平不均衡的扩展讨论上述理论分析对现实中的各种
25、因素进行了简化,但在现实中,不同国家可能面临不同的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就三种情形进行扩展讨论。第一,对于一个封闭经济而言,余粮率的提高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但未必是充分条件,即余粮率不可能长期低于城市化水平,但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高于城市化水平。但是,如果劳动力能够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并且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那么余粮率高于城市化水平就不会是一种长期的稳态。这是因为:一方面,消费者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满足之后,就不需要再继续消费;另一方面,粮食不能长期储存,储存成本也很高。“ 谷贱伤农”的规律会降低农民收入,提高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于是更多的农民会迁移进入城市,这会降低余粮率和提高城市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 来自 亚洲 证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