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融学 货币与汇率(修改1).ppt
《2金融学 货币与汇率(修改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金融学 货币与汇率(修改1).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学(金融学()第二讲第二讲 货币与汇率货币与汇率讨论的主要内容讨论的主要内容关于货币本质观关于货币本质观 关于货币职能的基本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基本理论关于货币定义的理论关于货币定义的理论 关于货币作用的理论关于货币作用的理论 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问题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问题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关于货币本质观一、关于货币本质观u历史上货币本质观的论争历史上货币本质观的论争u当代西方的货币本质观当代西方的货币本质观u货币形式的演进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形式的演进与货币本质的关系(一)历史上货币本质观的论争(一)历史上货币本质观的论争货币金属观: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认货币金属观:
2、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认为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流通特别为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流通特别是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金属货币数量的唯一源是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金属货币数量的唯一源泉,积聚货币是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泉,积聚货币是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货币名目观:产生于纸币流通条件下,认为货货币名目观:产生于纸币流通条件下,认为货币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票券,是一种名目上存在币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票券,是一种名目上存在的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由国家规定。的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由国家规定。马克思采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揭示了货币本马克思采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揭示了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质上
3、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当代西方的货币本质观(二)当代西方的货币本质观1 1、凯恩斯的、凯恩斯的货币名目论货币名目论 该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该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货币本身没有实质价值,其价值是由国家决定货币本身没有实质价值,其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并有权随时变更,因此,货币只是国家的的,并有权随时变更,因此,货币只是国家的创造物。创造物。2 2、管理通货论管理通货论 认为国家可以运用货
4、币创造的能力对经济进行认为国家可以运用货币创造的能力对经济进行干预。干预。货币形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货币形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实物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金属货币贵金属铸造币(银铸币贵金属铸造币(银铸币 金铸币金铸币纸制货币(银行券和纸币)纸制货币(银行券和纸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现金、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现金、存款货币、电子货币)只要商品的一般特性无变化,各形式货只要商品的一般特性无变化,各形式货币的货币性质也无实质性变化,始终是币的货币性质也无实质性变化,始终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三)货币形式的演进与货币本(三)货币形式的演进与货币
5、本质的关系质的关系二、关于货币职能的基本理论二、关于货币职能的基本理论u早期的单一货币职能论早期的单一货币职能论u近代的双重职能论近代的双重职能论 u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u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 货币的职能就是交换媒介,功能仅货币的职能就是交换媒介,功能仅在于便利,对经济无实质性作用。在于便利,对经济无实质性作用。货币面纱观或润滑油说货币面纱观或润滑油说(一)早期的单一货币职能论(一)早期的单一货币职能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论据的论据(二)近代的双重职能论(二)近代的双重职能论1 1、凯恩斯的双重职能论、凯恩斯的双重职能论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职能不仅是交换媒介,
6、还有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职能不仅是交换媒介,还有一个重要职能:贮藏手段。一个重要职能:贮藏手段。不同的职能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交换媒介,其不同的职能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交换媒介,其功能仅在于便利,对经济无实质影响;贮藏手功能仅在于便利,对经济无实质影响;贮藏手段,其功能是保存财富,但结果造成买卖脱节,段,其功能是保存财富,但结果造成买卖脱节,供大于求,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供大于求,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二)近代的双重职能论(二)近代的双重职能论2 2、当代的多重职能论、当代的多重职能论凯恩斯双重职能凯恩斯双重职能论的细化:论的细化:如交换媒介、记帐单位、延期支付的标准、如交换媒介、记帐单位、延期支付的标准
7、、价值贮藏(汉森,价值贮藏(汉森,19561956););购买手段、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购买手段、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用作储藏(哈耶克用作储藏(哈耶克19761976););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贮藏(曼昆、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贮藏(曼昆、米什金米什金19961996)。)。(三)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三)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币的主要职能货币的主要职能 交易媒介职能交易媒介职能:购买和支付手段:购买和支付手段 资产职能资产职能: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执行媒介职能的货币形成了货币的交易性执行媒介职能的货币形成了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需求 影响的主要是商品价格影响的主
8、要是商品价格执行资产职能的货币形成了货币的投机性执行资产职能的货币形成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需求 影响的主要是资产价格影响的主要是资产价格(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国际通用的货币层次结构有:国际通用的货币层次结构有:M1M1、M2M2、M3 M3 划分依据是其流动性。划分依据是其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M1M1直接称之为直接称之为货币货币,主要,主要包括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包括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票的活期存款,M1M1可立即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可立即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手段。M1M1以外的部分称为
9、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准货币,可视为积累和保存,可视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亦可通过一定途径较为便捷的充当价值的手段,亦可通过一定途径较为便捷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我国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供应量 单位:亿元人民币单位:亿元人民币(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职能职能交易媒介交易媒介价值储藏价值储藏动机动机交易交易&预防预防 投投 机机 货币层次货币层次M0M0M1M1M2M2 考察各国的货币发展史可以发现,伴随考察各国的货币发展史可以发现,伴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货币的这两种职能着经济和金融的
10、发展,货币的这两种职能的比例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如下规律:从交的比例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如下规律:从交易媒介职能为主转为资产职能为主;具体易媒介职能为主转为资产职能为主;具体表现为各国的货币结构中,准货币占货币表现为各国的货币结构中,准货币占货币总量的比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轨迹总量的比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轨迹 。(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 三类国家和中国准货币占货币总量的三类国家和中国准货币占货币总量的平均比重变化图平均比重变化图(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四)货币职能与货币结构问题不同货币结构下的货币供求主导性力量不
11、同货币结构下的货币供求主导性力量不一不一 执行媒介职能货币的主导性力量在于货币供给方面执行媒介职能货币的主导性力量在于货币供给方面 执行资产职能货币的主导性力量在于货币需求方面执行资产职能货币的主导性力量在于货币需求方面货币政策需要作出相应转变,在以准货币为货币政策需要作出相应转变,在以准货币为主的货币结构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货币需求和主的货币结构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货币需求和资产价格,需要针对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与资产价格,需要针对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与资产价格的因素施加作用,需要将居民和企资产价格的因素施加作用,需要将居民和企业等经济主体纳入调控对象的范围。业等经济主体纳入调控对象的范围。三、关于货币
12、定义的理论三、关于货币定义的理论 u演绎法的货币定义演绎法的货币定义u经验法的货币定义经验法的货币定义u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u对货币定义讨论的意义对货币定义讨论的意义u货币定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货币定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演绎法的货币定义(一)演绎法的货币定义v演绎法:强调货币本质,认为具有交换媒介职演绎法:强调货币本质,认为具有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的独有特征。能是货币的独有特征。v演绎法的货币定义: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演绎法的货币定义: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或可清偿债务的资产。介或可清偿债务的资产。v演绎法者持狭义货币说,认为货币应限于流通演绎法者持狭义
13、货币说,认为货币应限于流通中现金和银行体系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其功中现金和银行体系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其功能是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主要作用在于能是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主要作用在于增进交易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增进交易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二)经验法的货币定义(二)经验法的货币定义v经验法:强调货币的重要职能,研究货币经验法:强调货币的重要职能,研究货币所具有的政策性意义。所具有的政策性意义。v经验法的货币定义经验法的货币定义v经验法者持广义货币说,认为货币的口径经验法者持广义货币说,认为货币的口径应包括应包括M2M2以外层次,强调货币的职能不仅以外层次,强调货币的职能不仅是交易和支付,更
14、重要的作用在于:是交易和支付,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资产职能资产职能 流动性职能流动性职能 经济职能经济职能 政策职能政策职能(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演绎法的演绎法的代表性观点代表性观点v汉森(汉森(19561956)采用演绎法,持狭义货币说,认)采用演绎法,持狭义货币说,认为只有现金加上活期存款才能被广泛接受。为只有现金加上活期存款才能被广泛接受。v佩塞克和萨文(佩塞克和萨文(19671967)以净财富为标准来定义)以净财富为标准来定义货币,认为货币是金融业生产并出售的一种提货币,认为货币是金融业生产并出售的一种提供服务的产品,所以货币口径应该是商品货币、供服务的产品,所
15、以货币口径应该是商品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现金和活期存款。v曼昆(曼昆(19981998)把货币定义为)把货币定义为“经济中人们经常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用于向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经验法的经验法的代表性观点代表性观点v拉德克利夫(拉德克利夫(19591959):采用经验法,认为货币不):采用经验法,认为货币不局限于狭义局限于狭义M1M1的范围,许多流动性资产同样具有的范围,许多流动性资产同样具有极强的货币性。极强的货币性。v弗里德曼、施瓦茨(弗里德曼、施瓦茨(19631963):采用经验法,持广):采用经验法
16、,持广义货币说。以义货币说。以“货币对经济具有极端重要性货币对经济具有极端重要性”为为理论依据,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来定义货币。理论依据,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来定义货币。v米什金(米什金(19961996)认为货币是在支付和偿还债务时)认为货币是在支付和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强调货币与收入、财富的区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强调货币与收入、财富的区别。别。(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三)主要代表性观点辨析货币定义观点的辨析货币定义观点的辨析 西方学者货币定义与职能观相联:西方学者货币定义与职能观相联:注重交换媒介这个货币独有的职能,认为只有作注重交换媒介这个货币独有的职能,认为只有作为交换媒介的东
17、西才是货币,得出狭义的货币定为交换媒介的东西才是货币,得出狭义的货币定义,体现了货币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职能。义,体现了货币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职能。注重双重职能观者,把资产也作为货币,并从控注重双重职能观者,把资产也作为货币,并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来定义货币,得出广义的货币制货币的要求出发来定义货币,得出广义的货币定义,体现了货币金融发展的现实和政策意义。定义,体现了货币金融发展的现实和政策意义。(四)对货币定义讨论的意义(四)对货币定义讨论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系到货币的本质、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系到货币的本质、职能、作用、存在形式、货币需求、货币供应及能、作用、存在形式、货币需求、货币
18、供应及其内生性和外生性、货币均衡等问题;其内生性和外生性、货币均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关系到货币在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关系到货币在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货币量的可控性与可济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货币量的可控性与可控程度、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操作控程度、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控制货币量的手段等问题。指标、控制货币量的手段等问题。(五)货币定义问题上需要进(五)货币定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步讨论的问题究竟什么算是货币?边界在哪里?究竟什么算是货币?边界在哪里?是否有必要对货币和具有货币性的金融是否有必要对货币和具有货币性的金融 资产进行区分?资
19、产进行区分?各国是否需要统一货币定义及其计量口各国是否需要统一货币定义及其计量口 径?径?货币定义是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货币定义是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四、关于货币作用的理论四、关于货币作用的理论 u货币作用理论之争及其焦点货币作用理论之争及其焦点u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对于经济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对于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有无实质性影响?u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u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作用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作用问题(一)货币作用理论之争及其焦点(一)货币作用理论之争
20、及其焦点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对于经济:货币对于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有无实质性影响?货币非中性论者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货币非中性论者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货币幻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货币幻觉?(一)货币作用理论之争及其焦(一)货币作用理论之争及其焦点点不存在货币幻觉不存在货币幻觉存在货币幻觉存在货币幻觉短期内存在货币短期内存在货币幻觉,长期不存在幻觉,长期不存在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论积极作用论积极作用论货币非中性论货币非中性论稳定作用论稳定作用论(二)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
21、论之争:货币(二)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对于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对于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论: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既: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货币非货币非中性中性论: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媒介交换,论: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媒介交换,货币量及其货币的价格货币量及其货币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具有实质性作用。具有实质性作用。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货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和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和名义变量的变动;还是
22、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实名义变量的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实际变量的变动。际变量的变动。(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货币积极作用论:货币积极作用论:由政府创造并控制的货币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由政府创造并控制的货币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促进、调节作用。代表性观点:积极的促进、调节作用。代表性观点:v凯恩斯(凯恩斯(19361936)认为,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名义货)认为,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流动偏好形成的货币需求并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流动偏好形成的货币需求并不随之
23、调整,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利率就会下降,投不随之调整,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利率就会下降,投资随之增加,并且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名资随之增加,并且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名义工资率,就业、产量和收入都会随之增加。义工资率,就业、产量和收入都会随之增加。(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货币积极作用论:货币积极作用论:v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不仅对所有经济活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不仅对所有经济活动和交易起和交易起“传递和媒介作用传递和媒介作用”,而且可以通过,而且可以通过对工资、物价、利
24、率、汇率等变量的影响对经对工资、物价、利率、汇率等变量的影响对经济运作起能动的促进作用。由于货币幻觉的存济运作起能动的促进作用。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实际消费水平、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实际消费水平、投资、产量、就业量以及收入等真实变量变化。投资、产量、就业量以及收入等真实变量变化。(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货币积极作用论:货币积极作用论:v新新凯凯恩恩斯斯主主义义经经济济学学派派认认为为古古典典的的两两分分法法是是失失效效的的,由由于于存存在在价价格格
25、的的粘粘性性和和菜菜单单成成本本,供供给给的的调调整整是是缓缓慢慢的的,导导致致均均衡衡点点总总是是小小于于或或大大于于瓦瓦尔尔拉拉斯斯均均衡衡点点。因因此此需需要要政政府府运运用用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干干预预,弥弥补补市市场场机机制制的的不不足足。由由于于货货币币的的非非中中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三)货币非中性论之争:货币在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积极的或是稳定的?货币稳定作用论货币稳定作用论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调整性预期,货币在短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调整性预期,货币在短期可以是非中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金融学 货币与汇率修改1 金融学 货币 汇率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