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1-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李兰廷1,解强1,郝丽娜1,张军1,王广昌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 防化研究院,北京(100083)摘摘 要:要: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完善是提高电容器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烟煤为原料,采用金属催化法制备了具有较大中孔率的含铜活性炭电极材料,测定、比较了氧化铜、普通活性炭和含铜活性炭为原料所制备电极的循环伏安、定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性能,探讨了含铜活性炭电极的电容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中含有适量的铜可与活性炭产生协同效应,表现出较好的功
2、率特性、容量特性和较小的阻抗;含铜 20的活性炭具有大电流放电的特性;含铜 40的活性炭比容量可达 92.5F/g,是无铜活性炭比电容量的 2.35倍。关键词:关键词:硝酸铜,活性炭,电化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M53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电化学电容器又叫超级电容器,其容量来源于双电层电容和准电容两个方面,由于其优良的高功率充放电性能以及传统物理电容所不具有的大容量储能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电极材料的性能是决定电容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电极材料的电容器研究也成为能量储存领域里的研究热点1-5。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是制作电极的首选材料,但由于活性炭电极主要产生双电层电容,容
3、量优势不太明显。RuO2、IrO2等是产生准电容的理想电极材料,但这些材料价格昂贵且有污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MnO2等贱金属负载到炭基材料上时,又存在电容值较小、内阻较大等问题7-12。CuO 也是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但其研究相对较少12,13,且制备方法和电化学参数鲜有报道,同时,研究集中在将铜成分负载到成品活性炭上,具有工艺复杂、活性炭孔隙易堵塞的缺陷。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中孔活性炭是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的适宜材料14-19,而金属化合物对中孔活性炭的制备具有催化作用。本实验按一定比例将铜盐掺入到煤质原料中,试图采用催化法一步制成中孔掺铜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使用。1.实验实验 1.1 电
4、极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电极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以大同烟煤为炭质原料,煤焦油为粘结剂,硝酸铜为催化剂,按比例配比,并加适量的水,于室温下捏合、挤压成型、干燥。所得干料条放入管式电阻炉中通氮气(流速 80ml/min),在 600炭化 45min,850通水蒸汽(0.8g 蒸汽/g 干料条min)活化 120min,制得活性炭。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所得活性炭的孔结构特征。炭化/活化炉为配有 CKW-2200 型温控仪的 SK2-2-10 型管式电阻炉(北京电炉厂);活性炭孔径、比表面积的测试利用 NOVA-1200 高速气体吸附仪(美国 Quantachrome 公司),采用低温(77.4K)氮气吸附
5、法进行测试,利用仪器分析软件计算了比表面积(BET 法)、总孔容、中孔孔容和平均孔径。1.2 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在制得的电极材料中添加炭黑(CB)和聚四氟乙烯(PTFE),其比例为活性炭:CB:PTFE80:10:10,加入少量乙醇,充分混合均匀并干燥,然后用 10MPa 压力压在钢丝网上制http:/-2-成圆片状电极,电极的表面积为 1cm2。在三电极电解池中以待测电极为工作电极,石墨电极为对电极,Ag/AgCl 饱和氯化钾水溶液为参比电极,30氢氧化钾水溶液为电解液,在 CHI660a 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上进行循环伏安、定电流充放电、交流
6、阻抗等电化学性能测试。2.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特征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特征 制备的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及其孔结构如图 1 所示;活化得率、比表面积、孔结构的尺寸列于表 1,将 CuO 的比表面积也表示在表 1 中用作对比。图 1 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图 Fig.1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ctivated carbons 表 1 材料的孔结构特征 Tab.1 Porosity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7、Pore Volume/m3/g Sample AC Content/%Yield/%SBET/m2/g Vtotal Vmeso Mean Pore Size/nm CuO*0/88/AC 100 54.8 340 0.1942 0.0368 2.28 AC-Cu-1 80 43.1 461 0.2713 0.0607 2.35 AC-Cu-2 60 33.0 529 0.3049 0.075 2.31*CuO 采用沉积沉淀法,经洗涤、干燥、300焙烧制得。由图 1 可见,在较低的相对压力下,三种活性炭的等温线均陡然上升,相对压力较高时,变得较为平缓;随着含铜量的增加,活性炭的等温线逐渐呈拉
8、升状态,且吸/脱附等温线分离,表明了三种活性炭均以微孔为主,且微孔和中孔随含铜量的增加也同步增加,特别是在1.2nm 左右的微孔和 4nm 左右的中孔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从表 1 也可见,随着含铜量的增加,活性炭得率逐渐减少,比表面积、孔容均增大,远高于 CuO 的比表面积,而平均孔径基本没大变化,由此证明了铜的存在对活性炭孔隙的产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这种含铜的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贡献较多的电容量。2.2 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是电化学电容器常用的重要测试手段之一20,通过对 CV 曲线的分析
9、可以判断电极的容量特性。http:/-3-理想电极双电层电容的 CV 曲线应呈矩形,在相同的电压扫描速率下,CV 曲线所包含的面积越大,则电极的电容量越大。图 2 是电压扫描范围为-0.6V0.6V(AC 电极为-0.5 V0.6V),扫描速率为 10mV/s 时,CuO 电极、AC 电极、AC-Cu-1 电极和 AC-Cu-2 电极的CV 曲线。从图 2 中可清晰看到活性炭中铜对电极电容特性的影响。AC 电极的 CV 曲线偏离矩形,类似扭曲的平行四边形,这与 AC 中含有杂质、AC 与集流体的接触电阻等产生的阻性电流的存在有关,表明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 AC 电极主要产生的是双电层电容。Cu
10、O电极的 CV 曲线在 0.1V 附近有一明显的突峰存在,且其 CV 曲线所包含的面积较小,表明具有较小比表面积的 CuO 电极主要产生的是氧化还原准电容,且电容量较小。而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较多中孔的AC-Cu-1电极和AC-Cu-2电极在0.1V0.2V区间也具有明显的突峰,且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峰值更加突出,曲线面积增大,即电容量增大,表明了这两种电极的电荷储存,是以双电层机制为主,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氧化还原机制,即 CuO 贡献了一部分准电容。这说明,在制备活性炭原料煤中掺入的含铜化合物,其残留于成品活性炭中的铜,产生了相当量的准电容。图 2 不同电极的 CV 曲线 Fig.2 CV cu
11、rves of electrodes 图 3 AC-Cu-2 电极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 Fig.3 CV curves of AC-Cu-2 under different scan rates 对电极在不同电压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形状进行比较,还可判断出电极在大电流下的动力学特性21。图 3 为 AC-Cu-2 电极在不同电压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比较图 3 中 AC-Cu-2 电极的 CV 曲线,发现曲线形状发生了改变,且氧化还原峰随扫描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但所围的面积衰减较缓,这表明电流的大小对含铜活性炭电极的容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是随扫描速率的提高,CuO 反
12、应的响应速度慢于扫描速率的变化;部分活性炭的微孔表面没有充分的时间响应,无法形成双电层,从而不能贡献电容量。但由于活性炭孔结构的网络特点和含铜活性炭中孔较多的原因,使其具有了较好的电荷传输和电解液的快速移动能力,故而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利用效率,所以电极的容量变化不太明显。可是,如果氧化铜含量过高的话,势必会减少活性炭孔壁上的炭含量,有减少导电率的可能;同时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小。因此,只有含适量铜的活性炭电极材料才可能具有大电流放电的特性。2.3 电极的容量特性电极的容量特性 由上述对电极伏安特性的分析可知,含铜活性炭电极具有比单纯 AC 电极和 CuO 电极更高的容量特性。为了
13、考察其中铜和炭的复合效果对电极容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试了各电极在 10mA 定电流下的充放电曲线(见图 4)。由放电曲线计算出各电极的比电容量,所得结果列于表 2。http:/-4-双电层电容量放电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放电电压和时间变化成直线关系,从图 4 中可以看到,含铜活性炭电极放电曲线弯曲,电压和时间变化成了曲线关系,表明含铜活性炭电极中 CuO 的准电容效应减缓了电压的下降。由表 2 可以看出,含铜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量要比纯 AC 电极或纯 CuO 电极的比电容量高很多,甚至比两者的总和还高 50以上。这再次表明了含铜活性炭电极的电容特性是由法拉第准电容和双电层电容共同作用的效
14、果,而且其比电容量的提高不是简单的加和效应,而是氧化铜和活性炭的协同效应所致。图 4 不同电极的放电曲线 Fig.4 Discharge curves of electrodes 图 5 电极放电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 Fig.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acitance of the electrodes and discharge current 表 2 不同电极的比电容量比较 Tab.2 Specific capacitances of different electrodes Electrodes CuO AC AC-Cu-1 AC-Cu-2 Specif
15、ic capacitance/F/g 4.3 39.3 67.5 92.5 充放电电流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极容量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图 5 是在不同放电电流条件下,测得的 AC-Cu-1 电极和 AC-Cu-2 电极的比电容量关系图。从图 5 中可以看出,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电极的比电容量不降反增,这与通常电极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大,电极的比电容量呈减小趋势的特性有所不同,尤其是含铜量较高的情况更是如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含铜活性炭比表面积较大、中孔量较高,电解液离子能够渗透到活性炭孔隙的内部并快速移动形成双电层,使得大电流放电仍能产生较高的双电层电容量;当放电电流较小时,由于电极中
16、 Cu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较为缓慢,致使电极产生准电容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反而由于电极自身漏电流的存在等原因而损失掉了一部分容量。含铜量越高,铜离子的迁移量就越大,漏电现象就越严重。同时,电极内部也会形成大量的微电池,导致了自放电。从图 5 还可看出,AC-Cu-1 电极虽然电流从 1mA 增大到 10mA,但电极的比电容量仅仅下降了 14.1,说明该电极在大电流条件下工作,性能依然保持较为稳定,这表明了含适量铜的活性炭电极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能在短时间内放出很大的电量的特点。为进一步考察含铜活性炭电极在不同放电电流下的容量特性,对 AC-Cu-2 电极以 10mA的定电流充电,分
17、别以 0.5mA、1mA、2mA、5mA、10mA 的定电流放电,测定其充放电曲线,结果见图 6。从图 6 中可见在较高的放电电流下,AC-Cu-2 电极主要产生的是双电层电容;当放电电流较小时,放电曲线内凹,这是准电容放电曲线的特点。可见,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双电层电容和准电容的贡献不同,大电流放电时以双电层电容为主,小电流放电时则会贡献出较http:/-5-多的准电容。同时,从其充放电循环中电极比电容量基本保持稳定来看,说明含铜活性炭电极具有较好的容量性能。图 6 AC-Cu-2 电极的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 Fig.6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活 电极 材料 制备 电化学 性能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