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ppt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ppt(2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林秋红38665760 emai:n前言n噪声作业的概念n噪声作业依据n噪声听力损伤发病机制n听力损失的特点n诊断原则n处理原则n案例分析前言n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噪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n噪声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首;n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的随机组合声音;n从生理和心理声学的角度上讲,它是一种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使人烦恼或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声音。噪声噪声n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听觉系统首当其冲,属特异性损害;n可通过中
2、枢神经系统及对心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和精神、心理造成非特异性损害;n这些损伤与噪声的强度、频谱、暴露的时间密切相关。声学基本知识u声速: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为每秒米(声速: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为每秒米(m/s),),以以C表示表示 声速=340+0.6 T (米/秒)v声压: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单位为帕声压: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单位为帕斯卡斯卡(Passcal)、)、Pav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为底的对数乘以2,单,单位为贝位为贝尔尔,但通常以,但通常以dB为单位。基准声压必须指明。
3、为单位。基准声压必须指明。Lp=2lg(/0)v20-20000Hz为可听声,20Hz以下为次声,20000Hz以上为超声v媒质越密,声音传播越快。噪声作业的概念n指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工作50周(每天8小时工作每周5天)的平均等效连续噪声级85dB(A)的作业岗位。达不到8小时及超过85分贝者按时间减半,噪声增加3分贝计算。如工作4小时为88分贝。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日接触噪声时间(h)卫生限值dB(A)8854882911941/2971/41001/8103最高不超过115dB(A)噪声作业依据n其确定的依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1年公布了04
4、5年间连续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关系表(ISO-R1999),该研究标准表明环境噪声80 dB(A),其危险率为0%,而85 dB(A)组,开始出现听力损害危险率增加,5年内为1%。n据统计,目前我国因职业接触噪声的人数约1000万,而我省的接触人数则超过100万,工业噪声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听力损失。n据1034个工厂噪声调查,噪声污染85dB(A)以上的占40%,职业噪声暴露者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高达71.1%;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5%。听力损失概念听力损失概念n针对单一具体频率的听阈而言,如500Hz听阈为10分贝,则说该频率的听力损失为10分贝,6000Hz听阈为35分贝,则说
5、6000Hz听力损失35分贝。听力损伤概念听力损伤概念n只是针对言语频率(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阈是否大于等于26分贝,存在平均听阈26dB,则说明出现听力损伤。不针对单一频率,也不针对高频。听阈概念听阈概念n对于正常人耳,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也称听阈,为20Pan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信号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数的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声压。信号的特性、它达到听者的方式以及测量声压的地点都必须说明。听阈一般用相对于20Pa分贝数表示,一定百分数常取50%。n纯音听阈是受试耳对测试频率的纯音恰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按GB 7583-
6、87规定:某人的听阈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声信号在多次重复试验中,有一半以上的次数能确切地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n接触噪声后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产生,当与声源脱离接触后,可在不同时间内完全恢复。实际工作中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n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h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PTS)n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积累,虽经休息不能恢复或遗留下未能完全恢复的听阈改变,即永久性听阈位移。平时称为慢性声损伤,早
7、期受影响的频率范围窄,损伤比较轻,不易被人们察觉,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耳鸣,随暴露时间延长,损伤逐渐扩展,听力减退日渐加重,累积频率过多;开始感到听觉障碍,若扩及到2 000 Hz、1 000Hz、500Hz时,会出现明显耳聋伴耳鸣。双耳多为对称性损伤,一般在噪声暴露初15年发展较快,以后平缓,一般不致全聋感音神经性聋感音神经性聋n耳蜗与听神经病变造成的听力损失。在感音性听觉障碍中,以耳蜗病变为主的听力损失多见,如药物中毒性聋、突发性聋、先天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传染病性聋、全身疾病相关性聋、某些必需元素(碘、铁、锌、镁缺乏)代谢障碍、Mnire病等。听神经病变以肿瘤常见。主要表现为
8、高频听力损失、无气骨导差距、有重振、高调耳鸣、频率分辨力差、言语识别力低n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属于耳蜗病变的感音性聋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属于耳蜗病变的感音性聋 纯音听阈测试纯音听阈测试n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受试者对可控的纯音刺激的主观反应来了解听觉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技术。包括气导及骨导听阈测听。听力图(听力曲线)听力图(听力曲线)n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示的,在规定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示的,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的条件下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受试耳在各测试频率上的听阈级受试耳在各测试频率上的听阈级与频率级的关系。与频率级的关系。年龄性别修正n纯音气导阈的年龄修正值:确定职业性噪声聋时,应考虑年龄
9、因素,按GB7582耳科正常人(1870岁)听阈级偏差的中值(50)进行修正。n性别校正(男女)被测听人员确定被测听人员确定n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及应急性职业健康体检。作为噪声职业危害,同样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及应急性职业健康体检。噪声作业按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工作50周(每天8小时工作每周5天)的平均等效连续噪声级85dB(A)来确定。测听时机测听时机n鉴于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有暂时性阈移,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1248h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n若筛选测听所得的结果已达听力损伤及噪声聋水平者,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
10、环境后一周。噪声听力损伤发病机制n机械学说 高强度噪声可引起强烈的迷路内液体流动,螺旋器剪式运动的范围加大,造成不同程度的盖膜毛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及前庭窗破裂、毛细血管出血、甚至螺旋器从基底膜上剥离n血管学说 强噪声可使内耳血管痉挛,损害耳蜗微循环,导致耳蜗缺血、缺氧,造成毛细胞和螺旋器的退行性变n代谢学说 强噪声可引起毛细胞,支持细胞酶系统严重紊乱,导致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致细胞变性、死亡n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听毛倒伏、稀疏、脱落,听毛细胞出现肿胀、变性或消失噪声听力损失的特点n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n早期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n晚期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n早期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600
11、0Hz(多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逐渐出现语频(5002000Hz)下降,听力损失是缓慢的、进行性的下降n无气骨导差距n一般双耳听力对称n重复性好,同一频率阈值偏差10dBn听力损害的临界暴露年限与噪声强度有关体检结果评价n结果 听力图描述、耳科疾病、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疾病等n结论 是否职业禁忌、疑似职业听力损伤n处理意见 是否调离、是否从事原工作,提请职业病诊断等。结果1(8种)n1双耳听力正常;n2双耳语频听阈正常(25dB),双耳3000Hz、4000 Hz、6000Hz三个频率的平均听阈40dBn3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有鼓膜穿孔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
12、计算该耳500Hz、1000 Hz、2000Hz三个频率的气导平均听阈,平均听阈40dB结论1n“未发现职业性听力损伤改变”处理意见处理意见1“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可继续从事原工种工作”结果2n4各种病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n5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且语频平均听阈40dB;n6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双耳3000、4000、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n7任一耳听力为混合性听力损失,该耳骨导平均听阈26dB。n8双耳346K Hz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伴
13、耳鸣结论2n“建议脱离噪声环境建议脱离噪声环境7天后来院复查天后来院复查”结论3 提请诊断n1双耳346K Hz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灵活掌握)n2好耳语频平均听阈26dB诊断方法n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8h等效接触噪声限值85dB(A)n排除其他疾病(药物聋、外伤性聋、伪聋、突发性聋、家族性聋、老年性聋、各种中耳疾患)n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n听力损失进行年龄性别修正n至少3次电测听检查,间隔3天,第一次脱离噪声环境12h48h,复查为一周后n听力图重复性好n平均听阈的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单耳语频平均听阈,以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诊
14、断分级n观察对象:双耳语频听力正常,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HLn轻度噪声聋:2640dBHLn中度噪声聋:4155dBHLn重度噪声聋:56dBHL处理原则n观察对象不需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耳鸣者例外。n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n重度噪声聋患者应佩戴助听器。n对噪声敏感者(即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HL)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n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劳动能力鉴定分级n四级 双耳听力损失91dB;n五
15、级 双耳听力损失81dB;n六级 双耳听力损失71dB;n七级 双耳听力损失56dB;n八级 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听力损失91dB;n九级 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听力损失71dB;n十级 双耳听力损失26dB或一耳听力损失56dB。案例介绍n林某,男,43岁n1997年2月至1999年在某火电管道工业公司冷作班当配合工,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在广州某管道有限公司制作班当配合工,均接触噪声,专业工龄10年4个月,无戴耳塞防护n2001年12月、2003年4月、2004年4月、2006年5月、2007年4月作业场所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分别为51.860.0、82.69
16、8.0、84.585.1、89.1、73.289.3dB(A)n“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6年余”于2007年11月19日入院n健康监护资料记载2004年曾患“中耳炎”n体查:外耳道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未见穿孔,乳突无压痛n2007年5月17日电测听:左耳极重度耳聋,右耳感音神经性聋、语频平均听阈48.6dB(HL)n2007年11月22日电测听:左耳极重度耳聋,右耳语频平均听阈70.3dB(HL)n2007年12月3日电测听:左耳平均听阈95.2dB(HL),右耳平均听阈67dB(HL)n2007年11月22日声阻抗:双侧中耳功能正常n2007年11月22日脑干诱发电位:右耳-间期延长
17、,左耳ABR未引出波形n2007年11月22日耳声发射:双耳TEOAE、DPOAE大部分未引出n2007年12月4日ASSR:左耳重度听力下降,右耳高频区听力下降存在问题n上岗前无电测听检查基础资料n12月19日会诊有人认为患者双耳听力不对称,右耳各频率阈值偏差大于10 dB(HL),不符合噪声聋特点,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n有人认为右耳存在夸大聋n建议通知病人回来复查诊断分析n追问病史,病人小时候左侧头面部有外伤史n接触噪声工龄10年4个月,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大于85dB(A),噪声作业史明确n左耳听力曲线重复性测试结果稳定,结合病史,左耳是非噪声性听力损伤n健康监护资料记录示
18、曾患“中耳炎”,此次住院体检鼓膜完整,电测听没有传导性聋,声阻抗示A型图,可以排除中耳炎致鼓膜穿孔病史n右耳虽有夸大聋,但最后一次(2007年12月20日)电测听:左耳平均听阈87dB(HL),右耳平均听阈28.6dB(HL),右耳听力曲线符合噪声聋特点,以最好一次电测听结果诊断n2007年12月25日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谢谢大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林秋红林秋红Email:Email:20102010年年7 7月月7 7日日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目的目的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
19、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依据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
20、例农村农药中毒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报告提高信息利用价值、可信度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机构体系的分别建设,职能重新调整,负责职报的职能机构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状况,2003年起全国的汇总分析单位也变更由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负责。2005年10月卫监督发200539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和进一步建立完善职业病报告系统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职业病报告工作;2、有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地区,职业病诊断机构将诊断的职业
21、病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没有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地区,各职业病诊断机构将诊断的职业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由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职业病报告职能的转变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全国报告统计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对全国职业病报告统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负责职业病报告汇总、分析。4、各级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职业病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适用范围适用范围u适用于: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2、各级承当职业病监
22、测信息报告的职能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适用范围适用范围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4、首诊急性职业病、农药中毒的各级各类综合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事件);5、依法承当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适用范围适用范围6、依法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7.依法承当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类型监测类型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国常规监测(常规职业病报告)五、职业病危害因素五、职
23、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内容常规监测由6张报告卡组成。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六、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监测项目 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突发事件报告、职业病报告事件报告不限于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包括慢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个案病例卡需列入常规职业病监测信息报告,并由属地的职业病监测职能机构填报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六、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l职业病监测 以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80号)为准。属于本
24、监测范围的职业病病种共9类102种(不包括放射性疾病和电光性眼炎)。l农药中毒监测(突发事件管理规范)六、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监测项目监测项目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基本信息监测:基本信息监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在岗期间在岗期间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日常监测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信息报告u报告原则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报告、审核、汇总、分析和符合安全的原则u报告单位各类监测点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能的各级职能机构。具体填报:七、职业
25、病危害因素监测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信息报告尘肺病和其它职业病由依法从事于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填报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和(或)农药中毒报告卡。各类职业病死亡病例由出具死亡证明的医疗单位 用人单位(包括在医院外的死亡病例)市职防院 填写相应报告卡上报。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信息报告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由依法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填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一个用人单位一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填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一个用人单位一卡);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七、职业病危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性 噪声 诊断 标准 GBZ49 200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