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伦理意蕴.pdf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伦理意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伦理意蕴.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众参与P u b l i c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VOL.31 NO.7 JUL.2007562007 年 第31 卷 第7 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摘要】城市规划是人类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不仅是技术的或工具的,也是伦理的或规范的。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城市规划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只能来自于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与支持。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合法性危机本质上是公共利益缺失的危机和公正原则难于实现的危机。化解这种合法性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公共利益;社会公平E
2、THICS IMPLIC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GUO Jian;SUN HuilianABSTRACT:The urban planning is a purposefulhuman activity.It is not only about technology ortools,but also about ethics or criterion.As a publicpolicy of the government,the social basis of urbanplanning validity can only
3、 originate from the public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support to urban planning.At present,the validity crisis of urban planning isessentially a crisis of public interest and fair principle.The solution to the crisis is to reconstruct the socialbasis which is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planning.K
4、EYWORD:urban planning;public participation;public interest;social justice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已经不仅表现为表层次的对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的技术型配置活动,而且日益表现为一种超越物质技术形态的深层次的协调各方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的社会伦理活动。1 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1.1 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规划这一概念,学术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未达成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对这一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城市规划是政府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规划,是政
5、府用来调控城市社会利益的基本工具之一,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政策。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就其本质来看,具有权威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来自于规划主体的权威性、规划内容的技术性和规划执行的权威性;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在于它是以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进步,维护和增进城市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城市规划的公共性表现为城市规划提供的是为全体城市社会成员服务的公共产品,因此又包含有共有、共治和共享的含义。从伦理价值角度看,城市规划也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安排或选择。这种安排或选择,既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也包含着人们的伦理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技术的或工具的,也是伦理的或规范的,
6、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维统一体。在城市规划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上,由于工具理性考虑的主要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手段的有效性,而这并不必然指向合理的、恰当的价值目标,因此,工具理性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价值理性的。换句话说,城市规划的功能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价值目标的。1.2 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制定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解决城市社会的公共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伦理意蕴郭 建 孙惠莲【作者简介】郭建(1 9 6 5-),男,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副教授,中央党校法学硕士研究生。孙惠莲(1 9 6 6-),女,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高级工程师。【修改日期】2 0
7、0 7-0 6-0 6【文章编号】1 0 0 2-1 3 2 9(2 0 0 7)0 7-0 0 5 6-0 6【中图分类号】T U 9 8 4【文献标识码】A57题,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者说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因此,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就内在地包含着“城市为谁而建”,倡导什么和维护谁的利益的问题,内在地包含着规划是否公正公平,是否符合社会正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问题。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价值理性和价值诉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价值理性是人们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根据自身需要与价值判断所设定的理想追求和目的的自觉理解和把握。人类的价值理性和城市规划的本
8、质特点内在地要求城市规划要把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正(正义)作为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1.2.1 维护公共利益在古希腊,公共利益(p u b l i c i n t e r e s t s)被看作是整体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幸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既十分明了而又非常模糊的问题。说它明了是因为这个问题好像人所尽知,没必要进行解释;说它模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界定它的准确内涵和外延。有的人认为自然法则、正义的价值标准、价值规范就是公共利益;有的人将共同利益、整体利益等同于公共利益;有的人把公共利益看作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总和,等等。尽管如此,人们在研究
9、的过程中还是对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一是公共利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复杂概念;二是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范围内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能够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绝大多数人所共有、共享的利益;三是公共利益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的主要的、现实的表现;四是公共利益具有社会性、综合性、长远性的特点,因而也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具有逻辑上和事实上优先性的利益;五是公共利益虽然是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概念,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在本质上两者是相互一致的。从这些基本共识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公共利益总是与一个社群存
10、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1。换句话说,公共利益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由于“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因此,城市规划的所有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进行的,城市规划就是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一种工具。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和城市规划的利益协调的工具性决定了维护公共利益不仅是城市规划的当然目标,也是城市规划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弗里德曼在 公共领域的规划一书中指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尤其在私人不愿投资经营的领域内的公共服务是公共规划的主要功能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统筹安排城市各项
11、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为城市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已成为城市规划责无旁贷的责任。(2)创建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对美好城市形象、优良城市环境和舒适城市生活的追求从来都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成员共同利益之所在。(3)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突出作用,在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中,极易造成贫富分化和社会地位差异的出现,因此,化解社会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不为少数社会精英所左右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4)以人为本,实现城市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首先是一个“城市为谁而建、为谁规划
12、”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不仅需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利益主体的自身利益、眼前利益给予尊重,而且更要优先考虑绝大多数城市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城市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其次在城市发展的问题上,“以人为本”要求协调好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关系,协调好城市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发展,协调好城市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1.2.2 实现社会正义(公正)正义(j u s t i c e,或曰公正),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道德理想和价值目标,同时也是衡量一种社会计划和行动是否合理的一个考量工具。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无不把社会正义理念的建构作为自
13、己思想的终极归宿。在中国古代,正义,对于孔子而言,就是“仁义”、“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孟子而言,就是“民心所向”。3 在西方,正义是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将公正看作是其他美德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公正是人的最高形态的德性。他说:“在多种德性中,人们认为公正是最主要的”,“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4 尼布尔在描述人类理想时说,社会最重要的道德理想“与其说是无私,不如说是公正”。5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是它构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条件”。6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伦理意蕴郭 建 孙惠莲公众参与P u b l i c
14、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VOL.31 NO.7 JUL.2007582007 年 第31 卷 第7 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两种。分配正义表现为社会成员间分配名誉、财产、权利和义务时的正义也即机会平等。纠正正义是调整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配置不均的正义,旨在实现结果平等。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的两个关于正义的原则:第一个是“平等自由”的原则,主张平等地保障每一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强调机会的平等即平等地对待属于同一等级或类型的人;第二个是差别(补偿)的原则,主张在公平机会的前提条件
15、下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怀那些处境最差者,强调结果的平等即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对待不属于同一等级或类型的人。在这里,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划分还是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都说明了社会正义是不能靠全体社会成员中每一个人的正义自觉来实现的,这种正义必须由社会的权威机构政府来加以提供。由此看来,实现社会正义本来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题中之意。毫无疑问,这也必然是作为政府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不同利益主体的政策工具,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本着“社会公平”的逻辑,优先关注、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其次,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安排,消除资本扩张和强势集团对公众,特别是社
16、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侵蚀;再次,必须通过有效的机制安排,保证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城市规划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要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愿望,保证他们的需求能够被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很难想象,没有公众的参与,城市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正。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合法性的基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公共政策,不仅要注重其外在(形式)的合法性,更要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合法性。因为只有坚持城市规划的内在价值的合法性,才能使制定出的规划有成为“好的、善的”规划的可能。2.1 城市规划合法性“合法性”(l e g i t i m a c y)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
17、概念。这一概念,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就是人们对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而在尤尔根哈贝马斯看来,“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7 一般来讲,政治的合法性可以分解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韦伯讲的合法性就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合法性,而哈贝马斯所关注的则是公共政策层面的合法性。本文所关注的是公共政策层面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层面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民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并积极参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政治系统输出的合法性。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程序的合法性和价值的合法性。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是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应该符合
18、宪法与法律的规定,能够代表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团体的利益;程序的合法性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督、反馈等过程应符合法定的、科学的程序,体现的是程序的正义与公正;公共政策的价值合法性是指政策在价值设定与价值指向层面应能反映并代表社会不同阶层、利益团体的价值取向与偏好、满足公众的利益诉求,从而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属于外在(形式)的合法性,而公共政策的价值合法性则属于内在(价值)的合法性。美国著名学者巴尔认为公共政策外在的合法性“必须来自于人民自身自觉自愿地遵守从心底里拥护的、大家共同分享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要求和束缚”8,因此,公共政策外在的合法性必
19、须与其内在的合法性相符合,以内在的合法性为基础;反之,如果不以其内在的合法性为基础,公共政策的外在合法性就难以得到有效认同。这就是说,城市规划的合法性只能来自于它的价值目标的合法性。由于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社会正义,因此,一旦这个价值目标得到实现,城市规划便会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也就获得了其价值的合法性地位。2.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合法性的基础何谓公众?公众就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何谓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讲,就是社会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而在伦理学中,公众参与则更多强调的是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阶层和各个社会成员关心公共事务和公共目标的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众 参与 城市规划 伦理 意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