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Ⅲ——增量加载有限元法求解地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Ⅲ——增量加载有限元法求解地基.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6 卷第 3 期 2 0 0 5 年 3月 岩 土 力 学 Ro c k a n d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V lo l-2 6 No 3 Ma r 2 0 0 5 文章编号:1 0 0 0-7 5 9 8 一(2 0 Ho 5)0 3 0 5 o o 一0 5 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 增量加载有限元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 邓楚键,孔位学,郑颖人(后勤工程学院 土木_ I=程系,重庆 4 0 0 0 4 1)摘要:利用有限元法,通过增量加载的方式来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地基由初始的线性弹性状态逐 渐过渡到塑性流动的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有限元的计算
2、将不收敛。它不但可以获得地基的极限荷载的值及荷载一 位移关系,而且还能得到经典极限分析法中所采用到的破坏机构。当采用关联流动法则或采用剪胀角为 2的非关联流动法则时,获得 的破坏机构与 P r a n d t l 的破坏机构一样。对 P r a n d t l 解的经典算例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准则的选用对计算结果 的影响 很大,选择与实际问题相匹配的屈服准则方能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在求解平面应变 问题时,在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采用 Mo h r C o u l o m b内切圆屈服准则,或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采用 Mo h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准则所得结果与 P r
3、 a n d t l 精确解极为接 近,可望应用于实际工程分析中。关键词:地基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增量加载;屈服准则;平面应变:关联流动法则:非关联流动法则 中图分类号:T u 4 l;T u 4 3 文献标识码:A Ana l y s i s o f u l t i m 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a c i t y o f f o u nd a t i o ns b y e l a s t o p l a s t i c FEM t h r o ug h s t e p l o a d i ng D E N G C h u-j i a n,K O N G We i-x
4、 u e,Z H E N G Y i n g-r e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L o g i s t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1,Ch i n a)Abs t r a c t:Th e u l t i ma t e b e a tin g c a p a c i t y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s i s a n a l y z e d b y e l a s
5、t o p l a s t i c F EM t h r o u g h s t e p l oa d i n g、As t h e l o a d s i n c r e a s e,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s t a t u s c ha n g e s f r o m e l a s t i c i t y t o p l a s t i c i t y g r a d u a l l y,a n d fi na l l y t h e n u me ric al n o n c o n v e r g e n c e o c c u r s Th e s o
6、 l u t i o n o f a c l a s s i c a l P r a n d t l e x a mp l e s h o ws t h a t d i ffe r e n t y i e l d c ri t e rio n s a ffe c t t h e r e s u l t s g r e a t l y;a n d o n l y t h e u s e o f t h e p r o p e r y i e l d c rit e ri o n c a n l e a d t o t h e p r e c i s e r e s u l t s Un d e
7、r p l a n e s t r a i n c on d i t i o n,t h e b e s t s o l u t i o n C a l l b e o b t a i n e d wh i l e M o h r Co u l o mb i n s i d e tan g e n t c i r c l e y i e l d c rit e rio n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flo w r u l e,o r M o h r Co u l o mb ma t c h e d D P y i e l d c ri t e rio n a n d
8、a s s o c i a t e d flo w rul e a r e u s e d;a n d i t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a n aly s i s o f p r a c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n g Ke y wo r ds:u 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s;s t e p l o a d i n g;F EM;y i e l d c rit e rio n;p l a n e s t r a i
9、 n;a s s o c i a t e d fl o w rul e;n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flo w rul e l 引 言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求解是经典的土力学问题,目前,常用 的计算方法仍然是基于 P r a n d t l 解的各种 经验修正公式。对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 比较简单、材料均匀等比较理想的受力物体,这些常用的方法 能够获得 比较理想的结果。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边 界条件、荷载条件比较复杂,再加之材料的非均质 性等,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很难得到可靠的解答。随着岩土理论、现代计算技术及计算机软、硬件的 飞速发展,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改 善,
10、耗费的计算机时也大为缩减,有限元的计算软 件 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有限元法在地基极限分析中 的应用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本文提 出了用增量加载 有限元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 1 增量加载 在工程实际中,岩土的破坏往往是一个渐进性 的破坏过程,岩土体是由初始的线性弹性状态逐渐 收稿日期:2 0 0 4-0 8,0 2 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0 4,0 9 1 2 作者简介:邓楚键,男,1 9 7 8年生,博士生,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稳 定性及其数值分析研究。E-ma i l:d e n g c h u j i a n 1 6 3 t o m 维普资讯 http:/ 第 3
11、期 邓楚键等: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I I I 增量加载有限元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 5 0 1 过渡到塑性流动的极限破坏状态的。本文采用增量 加载的方式求解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就是这一思路的 产物。随着荷载的逐步增加,岩土体 由弹性逐渐过 渡到塑性,最后达到极限状态,这时对应的荷载就 为所要求的极限荷载。在增量加载的过程中,还可 以追踪分析每一步加载后地基的状况。本文采用的 A NS Y S 有限元软件,通过 自动荷载步长(二分法)加载技术就可方便地实现这一加载求解过程。2 2 屈服准则的选用 极限承载力问题,实际上是强度问题,运用理 想弹塑性模型即可获得 比较精确的解答。但极限承 载力的大小与所选
12、用屈服准则密切相关。由于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可很好地描述大多数岩土材料的强度 特性,因此,本文与经典岩土极限分析法一样采用 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即 F=,。s i n +(c o s 一 ,广-(1)1 s i n 0 s i n 0)4 J 2 一 c c o s 0=0 _j 式中,J,0 分别为应力张量的第一不变量、应力偏量的第二不变量和洛德(L o d e)角;C,分 别为岩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由于莫尔 库仑准 则的屈服面为不规则的六角形截面的角锥体表面,存在尖顶和棱角,给有限元计算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简化计算,其中基于广 义米赛斯准则的 D P 系列屈服准则包括
13、 以下几种(见图 1):(1)Mo la r C o u l o mb外角点外接圆准则(DP 1),(2)Mo la r C o u l o m b 内角点外接圆准则(D P 2),(3)Mo la r-C o u l o m b内切圆准则(D P 3),(4)Mo h r C o u l o m b等面积圆准则(D P 4),(5)Mo h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圆准则(DP 5)。由于它 们在 兀平面上是一系列的圆,这为数值计算提供了 极大方便,故在实际有限元计算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其中 Mo h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圆准则(D P 5)是在平 面应
14、变条件下,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来的,而 Mo h r C o u l o mb内切圆准则(D P 3)是在平面应 变条件下基于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来的f2】,它们是 平面应变条件下精确匹配的 Mo h r C o u l o m b准则。本文中所用软件 A NS Y S采用的是广义米赛斯 准则,其通式为 _一 l+-,=k (2)式中,k为与C,有关的参数,不同的,k 在 兀平面上代表不同的圆(图 1),变换,k 值就 可在有限元中实现 D P系列屈服准则,各准则的,k 见表 1。Mo h r-C o u l o m b 等面积 圆 DP4 Mo h r-Co u l o mb 准 则、M0
15、h r _ c0 u 1 0 mb ,外角点外接圆 DPl 一 一 ,、O 1 图 1 各屈服准则在 兀平面上的曲线 Fi g 1 Th e y i e l d s u r f a c e o n t he d e v i a t o r i c p l a n e 表 1 各准则参数换算表 Ta bl e 1 Co nv e r s i o n t a bl e o f c o m p u t i ng o a r a me t e r s f o r d i 置 jF e r e n t c r i t e r i a 3 算例分析 在 0 的情况下,有 q =(兀+2)c 光滑刚性条形地
16、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 的基本理 论基础源于 P r a n d l t 解,对一个承受均匀垂直荷载的 半无限、无重量地基,其极限承载力可以通过极限 分析求得其精确解为 吼=c c。t e xp tan tan c+詈 一 c3(4)这是一个典型的平面应变问题,考虑对称性,计算简图如图 2 所示。取 c=l O,=0。一 2 5。;lf,=0,(v,为膨胀角,当v,=时,为关联流动法则;v,时,为非关联流动法则)。采用三角形六节点二次单 元对计算区域进行 网格剖分(见图 3)。维普资讯 http:/ 5 0 2 岩 土 力 学 2 0 0 5钲 图2 计算简图 Fi g 2 Co mpu t a
17、t i o n mod e l 图 3有 限元剖分 Fi g 3 Fi ni t e e l e me n t me s h 3 1 极限荷载的求解 由图 1 及表 1 可知,屈服准则与有限元计算结 果是密切相关的。下面分别采用 Mo h r-C o u l o mb不 同简化准则(D P 1 D P 5)进行计算,其结果如表 2 和表 3所示。从上述两表中可 以看 出,Mo la r C o u l o mb不同 简化准则(DP 1 D P 5)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很大 的,其中采用 Mo h r-C o u l o m b外角点外接圆(D P 1)所得到结果误差最大,且随着 角的增大,结果失
18、 真得越严重;而在关联流动法则下,采用 Mo la r C o u l o mb 内切圆(DP 3)或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采用 Mo h r C o u l o mb匹配 D P圆准则(D P 5)时,所 得结果最为精确。这是因为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在 关联流动法则下,Mo la r C o u l o mb 内切圆屈服准则(DP 3)与 Mo h r C o u l o m b精确匹配;在非关联流 动法则下,Mo h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圆准则(D P 5),与 Mo h r-C o u l o mb准则精确匹配l l j。特别是当:0。时,D P 1 的圆与 D P 2
19、的圆重合,D P 3的圆与 D P 5 的圆重合,因而它们此时的解也相 同。由上可见,求地基极限承载力时,对平面应变情况,只有采用 关联 流动 与非 关联 流动法 则(膨胀 角为零)的 Mo h r C o u l o mb匹配准则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表 2 非关联流动法则下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O)T ab l e 2 The u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a c i t y un d e r n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fl o w r u l e c o n d i t i o n(=0)注:P为相应 的 P r a n d
20、 t l 解,DP1 D P 5的计算结果是相对值。表 3 T a b l e 3 关联流动法则下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Th e u l ti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u n d e r a s s oc i at e d fl o w r u l e c o n d i ti o n(=)3 2 地基破坏机构的分析求解 P r a n d t l 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经典解,它根 据平衡条件与屈服条件求出了极限荷载,其破坏机 构如图 4 所示。根据应力边界条件和运动趋势基础(宽度为 B 0)以下的塑性区可以分为主动区、过渡 区和被动区三部分
21、。塑性区范围随着 内摩擦角 的 变化而变化,其主要几何特征参数如表 4所示。下 面分别应用 Mo la r C o u l o m b内切圆屈服准则(D P 3)与 Mo h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圆准则(D P 5)对其破坏 机构进行求解。E 主动+霉、一 二 4 2 、被动 区4 2 I 、4-过渡区 A 、c 图 4 P r a n d t l破坏机构图 Fi g 4 P r a n d t l s ol u t i o n 维普资讯 http:/ 第 3期 邓楚键等: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T T I 增量加载有 限元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 5 0 3 表 4 P r a
22、 n d t l破坏机构分析 Ta b l e 4 The a n a l y s i s o f Pr a n d fl s c l ut i o n 注:表中是以地基宽度为一个单位。当=0。时,Mo h r C o u l o m b 内切圆屈服准则(D P 3)与 Mo h r C o u l o mb匹配 D P圆准则(D P 5)是一致的。图5为=0。时求得的极限状态时地基 附近的破坏滑动面。图 6为相对应时的地基附近的 位移速度矢量图。此时所求得的地基底部塑性区深 度大致为 0 4 9 B o,竖向塑性区深度大致为 0 7 0 B o,水平向塑性区宽度大致为 0 9 8 B。,这些
23、与表 4的理 论解结果非常相近。表 5为不同 时应用 D P 3 准则 在关联流动法则下求得的破坏机构的某些特征参 数。表 6为不同 时应用 D P 5准则在非关联流动法 则(=0。)下求得的破坏机构的某些特征参数。图5 极限状态时地基附近的破坏滑动面 Fi g 5 The s l i p s u r f a c e u n de r l i mi t s t a t us 图6 极限状态时地基附近的位移矢量图 F i g 6 T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v e c t o r u nd e r l i mi t s tat u s 表 5 D P 3 准则在关联流
24、动法则下求得的破坏机构分析 T a b l e 5 T h e s o l u t i o n g o t u n d e r a s s o n a t e d fl o w r u l e(DP 3)注:表中以地基 宽度为一个单位。表 6 D P 5 准则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 求得的破坏机构分析(1;,=O)T ab l e 6 The s o l ut i o n u nd e r n o n a s s o n a t e d fl o w r u l e(DP 5)(=O)注:表中是以地 基宽度为一个单位。通过表 5、表 6与表 4的对 比可以看出:DP 3 准则在关联流动法则下求得
25、的破坏机构与 P r a n d t l 理论解的破坏机构非常一致。而 DP 5准则在非关联 流动法则下求得的破坏机构与 P r a n d t l理论解的破 坏机构相 比,竖向塑性区深度基本一致,水平塑性 区的宽度偏小,这是因为表 6中采用了膨胀角为零 的非关联流动法则,它要求速度矢量线与滑移线一 致而产生。文献【4】指 出,真实岩土位移速度矢量线 必与滑移线成 角,即膨胀角为,且此时体变为 Z 2 零。由此得到的破坏机构也与 P r a n d t l 理论解的破坏 机构一致。从图6 可以看 出,在=0。时,无论采用关联流 动法则或非关联流动法则,其被动区的位移矢量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4 5
26、。,这一点与理论分析一致。表7 为采用关联与非关联流动法则情况下算得的被动区 速度矢量方 向夹角的有限元数值解(位移速度矢量 与水平面的夹角)。在关联流动法则下,被动区速度 矢量的方向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其值为4 5。-I-,2 这是因为在关联流动法则情况下,滑移线与水平面 夹角为4 5。一 ,而滑移线与速度矢量成 角,这与 Z 采用关联流动法则情况下的 P r a n d t l 理论解一致。但 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被动区速度场的方向不变,与水平面的夹角始终成 4 5。这与非关联流动法则 情况下的 P r a n d t l 理论解一致4】。显然,上述两种计 算结果不同,将会引起地基变形计算
27、的不同。表 7 P r a n d t l 破坏机构被动区速度场方向夹角的 有限元数值解 T a bl e 7 Th e F EM s o l u t i o n a n g l e o f Pr a n dt l 维普资讯 http:/ 岩 土 力 学 2 0 0 5笠 3-3 地基的荷载 位移响应曲线 在地基的增量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的逐渐施 加,地基顶部的位移也逐渐增大。当地基局部进入 塑性状态后,位移增大得越来越快。当地基处于极 限塑性状态时,位移将发生突变。表 8 为=0。时 用 Mo h r C o u l o m b 内切圆屈服准则(D P 3)求得的 地基顶部 中心 点处在增量
28、加载过程中的荷载 位移 关系。整个增量加载过程共 1 1 步,荷载增量的大小 是由 A N S Y S程序本身利用二分法选取的,当然这 也可以人为的定义。从表 8可以看出,随着荷载步 的增加,每步的荷载增量逐渐减小,特别是地基快 接近极限塑性状态时,荷载增量很小,然而位移的 增量越来越大。当地基处于极限塑性状态时(荷载 步第 1 0步后),非常小的荷载增量(荷载步第 1 1 步)引起的位移增量却是急剧突变,位移突变标志 着地基土体 已呈流动状态向地面挤 出。图 7非常形 象地说明了在增量加载全过程中地基的荷载 位移 响应。计算表明,位移突变发生在计算不收敛时,由此可推断,位移突变与计算不收敛均
29、可作地基失 稳破坏的判据。表 8 地基在增量加载过程中的荷载 位移关系 T a b l e 8 Re l a t i o n s be t we e n l o a d s a n d di s p l a c e me n t s wh i l e t he l o a d s i n c r e a s e d 注:表中的位移值及荷载值均 为相对值。0 荷载 0 1 0 2 0 3 0 40 5 0 6 0 地基在增量加载全过程中的荷载 位移响应 T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s r e s p o n s e d u r i n g s t e p l o a d
30、i n g 4 结 语 在有限元法中采用增量加载的方式求解地基极 限承载力有着严格的理论依据,而且实施比较方便。它不但可 以获得地基 的极限荷载值及荷载 位移关 系全过程,而且还能得到经典极限分析法所能得到 的破坏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对于 屈服准则的选用要慎重,屈服准则的选择对计算结 果的影响很大,选择与实际问题相匹配的屈服准则 方能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在求解平面应变 问题时,在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采用 Mo h r C o u l o m b内切 圆 屈 服 准 则,或 在 非 关 联 流 动 法 则 下,采 用 Mo la r C o u l o m b匹配 D P准则所得结
31、果与 P r a n d t l 精 确解极为接近,可望应用于实际工程分析中。参 考 文 献 1】张鲁渝,时卫民,郑颖人 平面应变条件下土坡稳定有 限元分析 J】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2 4(4):4 8 7-4 9 0 ZHANG L u y u,S HI We i mi n,Z HENG Yi n g Fen Th e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b y F E M u n d e r p l a n e s t r a i n c o n d i t i o n s J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32、l o f Ge t e e h n i e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2,2 4(4):48 7-4 9 0 2】郑颖人,沈珠江,龚晓南 广义塑性力学岩土塑性 力学原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 0 0 2 3】赵 尚毅,郑颖人,时卫民等 用有 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 坡稳定安全系数 J】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2 4(3):3 4 3-3 4 6 ZHAO S h a n g y i,ZHENG Yi n g F e n,SHI We i mi n,e t a 1 An a l y s i s o n s a f e ty f a c t
33、o r o f s l o p e b y s t r e n g t h r e d u c t i o n F E M J C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f Ge o t e e h n i e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2,2 4(3):3 4 3-3 4 6 4】郑颖人,王敬林,朱小康 关于岩土材料滑移线理论中 速度解 的讨论 J】水利学报,2 0 0 1,(6):l 一7 ZHENG Yi n g Fen,WANG J i n g l i n,ZHU Xi a o k a n g Di s c u s s i o n o n v e l o c i t y s o l ut i o n o f s l i p l i n e t h e o r y f o r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ma t e r i a l s J J o u rn a l of Hy d r a u l i c En g i n e e rin g,2 0 0 1,(6):1-7 5 0 5 7 图 廿 F 维普资讯 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