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_高玉.pdf
《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_高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_高玉.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高玉摘要: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文论关键词是进行文论概念研究和理论建构的重要着力点。文论关键词必须是关键性概念,非文论、非概念的词不是文论关键词。文论关键词研究就是要对这些概念的丰富性、复杂性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相关文论思想,这和词典学通过 “ 语料”归纳 “ 词义”具有本质区别。文论关键词研究重视对文论概念的历时性考察,重视概念意义的生成、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不是把词义进行去时间化的意义平列。西方文论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在进入汉语体系时,必然会在意义和内涵上发生变化。当代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应强调西方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 “ 异化”和 “ 归化” ,以及中国古代文论
2、概念的激活与发展。文论关键词研究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关键词:文论关键词思想性历时性跨文化跨学科作者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金华 ) 。当代中国文论在关键词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 概念木乃伊”弊端,即文论关键词词典式的、名词解释式的、无文化和语境差异的平面化研究大行其道。“ 概念木乃伊”的说法出自尼采,他用这一概念对缺乏历史感的固化哲学研究提出批评,认为 “ 他们缺乏历史感,他们痛恨生成的观念本身,他们的埃及主义。他们以为,当他们非历史地、从永恒的观点看待一个事物时, 当他们把该事物制作成一个木乃伊时,他们是在
3、向这个事物表示敬意” 。我们可以借用尼采这一概念,对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学术观念和方法模式等作出进一步思考。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 ( )阶段性成果。尼采: 偶像的黄昏 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 ,李超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一、“ 文论关键词”之界定在讨论文论关键词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方法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文论关键词的定义和范围,即如何界定 “ 文论关键词” ,并在此基础上厘清究竟什么样的概念才能被称为 “ 文论关键词” 。本文所说的 “ 文论”即 “ 文学理论” 。与此相关的还有 “ 文艺理论” 、 “ 西方文论” 、“ 中国文论” 、“
4、 中国古代文论” 、“ 中国现代文论” 、“ 中国当代文论”等,这些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有所不同。“ 西方文学理论”因为不同程度涉及音乐、绘画等艺术,一般称为 “ 西方文艺理论” ,比如朱立元主编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胡经之主编的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的 西方文艺理论史等,伍蠡甫主编的高校教材则直接用 “ 西方文论”简称。 世纪 年代,中国现代文论作为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中国文论”一般指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可以和 “ 中国文学批评”互换,这种用法一直延用到 世纪末,比如美国学者刘若愚的 中国文学理论等。当和 “ 西方文论”相对应时,“ 中国文论”包括中国
5、古代文论和中国现代文论,这里的 “ 现代”特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现代学科为背景的、不同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新的文论话语方式。当和 “ 中国当代文论”相对应时,“ 中国现代文论”则是指中国现代时期的文论, “ 中国当代文论”则是指中国当代时期的文论。以上命名涉及文论发展史及中外文论关系问题,本身也需要进行 “ 关键词研究” 。本文不对这些概念进行考辨,仅随文论学界约定而使用。而对于 “ 关键词”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 “ 文论关键词”的概念和外延加以限定。第一,关键词应该是 “ 关键”的。关键词英文原词为 “ ” ,
6、其中 “ ”有“ 钥匙”之意,意味着掌握了文论关键词,就可以打开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 “ 门窗” ,反之,脱离了它就不能深入理解并准确表达相应的文论思想。比如不用 “ 典型” 、“ 真实” 、“ 性格”等关键词,就不能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恰当阐释。既然关键词是 “ 钥匙” ,那么它在数量上就不可能很多。若依照李建中 “ 元关键词”的说法,只有像 “ 体”那样具有 “ 原始” 、“ 本元” 、“ 元亨”等品质的关键词才可以成为元关键词,那么可称得上 “ 关键词”的术语就更少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文学杂志自 年初开辟 “ 西方文论关键词”专栏,有效推动了西方文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
7、。 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西方文论关键词一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李建中: 体:中国文论元关键词解诠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第 页。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 西方文论关键词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书,共收录 个词条; 年又出版第卷, “ 收录 年的专栏文章共 篇” ,仅这两本书就有 个关键词。西方文论具有 “ 钥匙”性质的词究竟有多少,值得深思。这两本书中的很多 “ 条目” ,比如 “ 迷惘的一代” 、“ 爱尔兰文艺复兴” 、“ 黑人美学” 、“ 男性气概”等是否可以入选 “ 关键词” ,都值得进一步商榷。关键词因为 “ 关键” ,所以使用的人多,不可避免会造成
8、其意义复杂,因为术语在使用过程中其意义会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语境而异,因时代而异,因国家而异。而上述术语条目除了不具有概念 “ 关键”性以外,有的还缺乏必要的复杂性。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这些研究的意义,它们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构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在此讨论的,只是其相对宽泛的概念外延是否可以算作严格意义上的“ 关键词” 。与此相关的是关键词研究的重叠问题。有些关键词其实是重叠的或者派生的,“ 近义词”和 “ 派生词”是关键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分开独立研究。比如研究“ 现代”这个关键词,必然涉及 “ 现代性” 、“ 现代主义” 、“ 现代派”等,“ 现代”真正研究清楚了,“ 现代性”
9、等概念也就相应清楚了。同理, “ 文学理论”或 “ 文论”是关键词,那么 “ 西方文论” 、 “ 中国文论” 、 “ 中国古代文论” 、 “ 中国现代文论” 、“ 中国当代文论”等概念就不再是关键词,而是 “ 文学理论”的 “ 家族词” ; “ 意识”明显是关键词,而 “ 无意识” 、“ 潜意识” 、“ 集体无意识”等就不再是关键词,而是相关词或派生词。第二,关键词应该是 “ 概念”的。文论关键词研究一定是文论关键性的术语、概念和范畴研究,文论史上的人物、学说等不是文论关键词,日常生活用语也不是文论关键词。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歌德、席勒、别林斯基、巴尔扎克、胡塞尔、海德格尔、
10、福柯、萨义德、德里达等在文论史上都是贡献巨大的人物,但他们不是术语、概念,不具有词义之表达性,也不存在词义起源、衍变以及语境差异而造成的意义增损等问题。作为人物,他们属于历史知识范畴,具有客观性。一些文论学说比如 “ 模仿说” 、女性主义、法国新古典主义、德国启蒙主义、英国浪漫主义、泰纳 “ 三因素”说、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文论、存在主义文论、英美 “ 新批评” 、阐释阅读理论、读者反应理论、新历史主义等,虽然它们很重要,是研究西方文论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但作为 “ 命名” ,它们则不具有语义表述性,是重要的文论现象,涉及重大文论问题,也包括关键词问题,但本身并不属于关键词。如 “ 模仿”作为
11、文论概念涉及提出命名、内涵发展演变以及因传播而产生的意义差异等问题,属于文论关键词,而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后续理论家所提出并不断发展的 “ 模仿说” ,就只能是理论而不是 “ 词” 。同样,日常生活的普通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金莉、李铁主编: 西方文论关键词第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编者序” 。用语不是关键词,比如 “ 生活” 、“ 情感” 、“ 梦想” 、“ 修改” 、“ 观看”等不是文论关键词,除非它们异于日常意义,有特别的专业涵义。把人名、地名、学说、流派、普通用语都纳入关键词,实际上是把关键词泛化,将极大地增加关键词的数量,且混淆普通用语和专业术语,其结果必然是走
12、向传统 “ 文学辞典”的研究模式,最终成为文学辞典 “ 扩展版” ,失去关键词研究的独特意义。第三,其他专业术语不是文论关键词,但文论 “ 共享”关键词也属于文论关键词的研究范围。如黎保荣的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研究了 “ 启蒙” 、“ 科学”和 “ 人文主义”三个关键词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选取关键词很具代表性。但从根本上来说,上述三个词是否属于文论关键词仍待商榷。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之间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很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在文论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如 “ 矛盾” 、“ 本质” 、“ 内容” 、“ 形式” 、“ 实践” 、“ 实验” 、“ 伦理” 、“ 道德” 、“ 美”
13、、“ 劳动” 、“ 生产” 、“ 写意”等,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文论关键词,或者说不完全是文论关键词。这些词多归属于、或者主要归属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对它们进行关键词层面的研究属于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任务。“ 文学” 、“ 典型” 、“ 现实主义” 、“ 体裁” 、“ 意象” 、“ 诗性”等才是文学理论特有的,文论关键词研究首先要对它们进行专业性的研究。但文论 “ 共享”关键词也属于文论关键词的研究范围。每一个独立且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的关键词,但大量的关键词具有公共性,比如 “ 启蒙” 、 “ 现代” 、 “ 话语” 、“ 经典” 、“ 空间” 、“ 自由” 、“ 科学”
14、 、“ 解构”等就属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公共关键词,它们或者源于文论但后来扩散到整个人文领域,或者是源于其他学科后来被文论借用。文论关键词研究不仅要研究文论专属的关键词,同时也应该对这些公共关键词进行研究,但这种研究不是无边际的,而是要以文论研究为中心。学术分工有其正面意义,但过于机械的学科分割、知识碎片化以及重复劳动就会带来缺陷和弊端。当今学术分工日益精细化,各学科研究墨守边界,井水不犯河水,文论关键词研究需要打破这种封闭性,实现研究对象、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有效融合。二、文论关键词研究是文论思想研究关键词研究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其特征首先表现为关键词研究不是语言研究而是思想研究。文论关键词研究是
15、 世纪文学研究 “ 语言论转向”的一种表现,其宗旨在于通过研究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方式来研究思想的丰富性,通过研究概念在使用上的复杂性来探知理论的复杂性。西方哲学研究在 世纪发生了 “ 语言论转向” ,其关注对象由主客体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本质、语言如何规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参见黎保荣: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定和制约人的思想和行为等成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索绪尔认为,“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语言具有思想性,思想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语言之外的思想是难以想象的。“ 假如一个人从思想上去掉
16、了文字,他丧失了这种可以感知的形象,将会面临一堆没有形状的东西而不知所措,好像初学游泳的人被拿走了他的救生带一样。 ”又说:“ 从心理方面看,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常一致承认,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没法清楚地、坚实地区分两个观念。思想本身好像一团星云,其中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思想是语言的思想,语言之外没有思想。在中国,文论术语研究古已有之,但并不是所有对重要文论术语或概念进行研究都是文论 “ 关键词”研究。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性文论术语研究是刘勰的 文心雕龙 ,除了最后的 序
17、志以外,其他 篇都可以看作是文学术语研究, 个术语都是 “ 关键”词。司空图的 诗品 ,其实可以说是关于 “ 风格”的 个“ 关键”词研究。中国古代的这些 “ 关键”词研究基本上是 “ 术语”解释,受限于学术语境、学术模式、理论基础等,大多是文论 “ 概念”阐释。而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的文论关键词研究则是从术语、概念和范畴的角度研究文论思想,研究术语、概念和范畴如何制约和规定文论体系、文论观念,以及言说方式如何影响并指导文学实践。真正的整体上的中国古代文论关键词研究应该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有哪些最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这些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建构起中国古代文
18、论体系,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如何影响和规定古人对文学的言说和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与研究,这种言说和批评以及研究如何制约和规定古代文学创作。同时也要研究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方式的中西差异性,进而研究两种文论体系的差异性。文论关键词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模式,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专业研究而非语言研究,不是词义归纳、甄选和总结,材料不是语料而是表达和观念。抓住文论概念这一关键而研究思想,涉及政治、哲学等文化背景。在这一意义上,文论关键词研究不是语言词典学中的词义研究,不是文论专业辞典中的词条意义辨析,不是“ 名词解释” ,而是更复杂的文论思想和观念研究,它是通过语言并且始终不脱离语言直达文论思想的核心和关键,
19、进而揭示文论思想的语言本质。按照关键词必须是术语、概念研究的标准审视当下的各种文论关键词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著作虽书名有 “ 关键词”字样,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关键词研究。比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第 页。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第 页。如丹尼卡瓦拉罗的 文化理论关键词 ,其实是研究了与文化有关的三个问题,并非从术语、概念入手。吴锡德编著的 法国制造:法国文化关键词 ,其实是有关法国文化主要是现代法国文化的一些词语的解释,有 “ 爱情” 、“ 这就是人生” 、“
20、 足球” 、“ 拿破仑”等,这里所说的 “ 关键词”实际上指的是法国文化使用比较多的词语甚至短语,而不是关键词研究中特指的术语、概念和范畴。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 ,全书 章,大致是用 个文论术语来概括的,比如 “ 开端” 、 “ 读者” 、“ 作者” 、“ 叙事” 、“ 人物”等,表面上,这些词都是 “ 关键词” ,但深入阅读后就会发现,本书研究的是普通的文论观念问题,是文学现象研究而非文论概念研究。比如“ 开端”一章主要探讨小说、诗歌的源头问题,也引用了一些相关论述,但它并不研究 “ 开端”作为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个概念的形成和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艺思想,对文
21、学创作有什么影响之类。作为教材,此书和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没有本质的不同,冠名 “ 关键词” ,其实是译者的一种 “ 理解” 。中国也有一些意义相对宽泛的文论关键词研究,比如吴作奎等所著的 批评意象、关键词与文论话语重建研究 ,作者特别考察了 “ 忘”和 “ 奇”这两个中国古代文论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富有学术价值,却并不是关键词研究,原因有二:一是 “ 忘”和 “ 奇”不是中国古代文论 “ 关键词” ;二是作者的研究不是从术语、概念的角度研究文论思想。再比如盖生的 世纪中国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 ,除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以外,其他章分别为 “ 本质” 、 “ 真实性” 、“ 审
22、美” 、“ 政治” 、“ 创作方法” 、“ 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 、“ 典型” 、“ 发展”等,这些词的确都称得上是 “ 关键词” ,但著作的内容其实是研究问题而不是研究术语、概念和范畴,既没有共时性,也没有历时性。再比如齐亚敏的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关键词研究 ,章节目录大多数都是词语,但其实和普通的儿童文学理论问题研究没有区别。这些文学理论著作在模式上并不是关键词研究,这反映出目前中国学界对关键词研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近年来,中国的 “ 文化关键词”研究成果很多,成绩显著,不论是从一般关键词研究还是从文论关键词研究上都具有创新性,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进行了有益探索,非常值得借鉴。比
23、如王晓路等所著的 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总结了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参见丹尼卡瓦拉罗: 文化理论关键词 ,张卫东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参见吴锡德编著: 法国制造:法国文化关键词 ,北京:三联书店, 年。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 ,汪正龙、李永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参见吴作奎等: 批评意象、关键词与文论话语重建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参见盖生: 世纪中国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参见齐亚敏: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关键词研究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在传播迁移过程中意义如何发生变化,从而演变成新的概念,
24、这一总结十分准确。“ 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区域的频繁交往中,某一文化区域的词汇含义大致有两种发展方式:其一,在其自身文化发源地产生了词义扩延和词汇组合;其二,该词汇会随着文化交往和传播迁移到另一文化区域,随同物化和精神产品的观念形态一同旅行,在与新的文化区域中的翻译、接受、误读、理解以及创造性运用中发生联系,产生出该词义的外部扩延。于是,某一中心词汇在不断地扩延、迁移、旅行和回返中,与不同的文化层面的使用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新的概念范围和解说系统。 ”这是关键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种研究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文史哲知识,理论上大家容易认同,但具体实施则非常困难。中国的文论关键词研究在近年来
25、得到了显著提倡,从 “ 自发”状态逐步走向“ 自觉”状态, 文艺争鸣 、 社会科学战线 、 探索与争鸣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都曾开辟专栏,发表朱立元、党圣元、陆扬、韩经太、李青春等人的文章,提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观念和问题,如研究意识的 “ 以我为主” 、“ 本土化”和 “ 当下化”的问题、研究对象的 “ 遴选”问题、研究方法的 “ 比较”与 “ 会通”问题、研究目标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等,均成为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重要的参考文献。“ 词”作为概念其意义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使用的状况。一个词使用的人越多、范围越广、语境越复杂,其涵义就越丰富。就意义的复杂性和歧义来说,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论 关键词 研究 多重 维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