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_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_李建军.pdf
《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_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_李建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_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_李建军.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李 建 军小说是一个由人构成的世界。即便一部纯然寓言化和象征化的小说,最终也指向对人的表现。所以,一部没有人的小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人的形象,也就算不得真正完美的小说。小说中人的形象,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人物形象体系,一个是作者形象体系。人物形象处于小说叙事的核心位置,必然以外在的显而易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以动作与言语等直接可见的细节性事象表现出来。与此不同,作者形象则处于小说叙事幽隐的内部,以叙事的语调、介入性和议论性的修辞话语等抽象而内敛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读者看到的也不是作者一般性质的外在形象,而是他的气质、思想、趣味和
2、世界观等内在的 “ 心象” 。如果说,人物形象是读者 “ 看到”的,那么,作者形象则更多的是读者 “ 感受到”的。一个成熟的小说家固然会竭力塑造人物形象,但也会用妥帖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来塑造一个意识成熟、人格健全、趣味雅正的可靠的作者形象。小说是作者建构起来的一座精神建筑。就思想和意义建构来讲,作者是小说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也是它的灵魂和主导者。作者的思想和人格之光,照亮了小说的叙事世界。一部伟大的小说里,一定有一个态度真诚、思想深刻、情感深挚、人格高尚的作家形象。所以,如何在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塑造出成功的作者形象,从而最终达到一种成熟而自觉的 “ 积极写作”的水平,就是一个值
3、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有着悠久而伟大的文学传统,也有着丰富而成熟的叙事经验。面对这样的传统和经验,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依人作计,亦步亦趋地模仿他者经验,而应该充分认识中国小说独特的个性和独具的价值,重建我们在叙事性文学领域的 “ 文化自信”和 “ 文化自觉” 。就 “ 作者形象”的塑造和 “ 积极写作”的建构来讲,我们有必要在反思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文学的同时,深入开掘中国小说在艺术和伦理两方面的经验,最终摆脱对包括西方 “ 现代主义”在内的 “ 他者经验”的无选择接受和简单化模仿,切实提高我们的自觉意识和创造能力,进而创作出真正表现 “ 中国经验”和 “ 中国心情”的具有中国格调的小说。
4、“ 文化自信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一小说中的作者形象,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小说理论问题。如何塑造人物,是小说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们讨论最多的问题;如何塑造作者形象,是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却很少引起现代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充分的注意和专门的研究。例如,福斯特的 小说面面观谈到了故事、人物、情节、幻想、语言、预言和图式等问题,但几乎不曾有一语论及作者形象。詹姆斯伍德的广受好评的 小说机枢( ) ,涉及叙述、细节、人物、语言、对话、现实主义以及“ 同情和复杂”等问题,但也不曾注意到作者形象的问题。在巴赫金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等小说理论著作中,“ 作者”倒是被屡屡谈及,但其重点所在,并不是如
5、何塑造作者形象,而是如何限制作者的权力,使他与人物保持距离,从而最终避免这样的后果,即将小说世界的众声喧哗的复调,降低为作者一个人的任性的独白:“ 因为只有保持距离,才能够保证对主人公的描绘具有真正的客观性。 ”针对现代主义小说理论和创作中的 “ 去作者化”倾向,布斯的 小说修辞学借助古希腊的修辞理论,反驳了根据 “ 客观性”等 “ 唯美主义”原则来排斥 “ 作者”介入的小说观,强调了 “ 作者”在小说中的道德义务和伦理责任,但是,它却用 “ 隐含作者”这样一个概念,将真实的作者形象弄得茫昧不明。在一般的文学观念中,小说是一种高度客观的叙事文学样式,因而,小说家不仅不以凸显和塑造作者形象为务,
6、而且还应该努力降低自己的声音,隐藏自己的存在。这显然是一种简单化的认知。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写作的重要原则,“ 客观性”对应的是 “ 主观化” ,即一种任性而虚假的叙事态度和写作方式。就追求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的具体效果来看,“ 客观性”所表达的无非是这样的主张:小说家的描写和叙述应该具有充分的事实感和真实性,而不能依赖于随意的想象和草率的虚构。但强调客观性效果,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作者在小说中的介入和存在。小说里的作家形象,或许是深隐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一部真正成功的小说,既要完美地塑造人物形象,也要成功地塑造作者形象。一部小说之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一个伟大的作者形象。我
7、们在雨果的小说里,可以看见一个热情而伟大的雨果形象;在托尔斯泰的小说里,可以看见一个复杂而伟大的托尔斯泰形象。 金瓶梅和 包法利夫人都属于艺术成就很高的小说,但却很难说是伟大的小说,究其原因,盖在于它们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平庸的:对人物的近乎冷漠的态度,对生活的过于阴暗的态度,都使它们的作者形象显得暗淡无光。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白春仁、顾亚玲译,北京:三联书店, 年,第 页。当然,小说中的作者形象,不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以“ 非小说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塑造作者形象,并不像塑造人物形象那样,通过客观化的叙事和描写来完成,而是以修辞
8、性和介入性的方式,即通过议论、抒情等小说修辞手段,通过叙事角度和叙事态度的选择,通过对叙事语调和声音的有效控制,通过对情节和细节的有效组织,通过对主题的开掘和意义世界的建构,来表现作家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来塑造小说家的自我形象。它是一种纯然内在化和意识化的形象呈现。它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思想形象和意识形象,或者说主要是作者的精神形象。正像小说理论家塞米利安所说的那样: “ 作家对生活的总的评价,或者说,作家的世界观,他的个人品格,他作为人类一员的价值,都将进入他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在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则更是如此。一部小说的内容就是它的主题加上作家对这一主题的态度。作者的态度奠定了作品的基调,
9、为小说提供了微妙的内在统一的因素。不管作家的态度如何超然物外,不管是他自己作为叙述者,还是通过一个人物来说话,或者从一个人物的角度去叙述,归根结底,是作者对小说中的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 ”小说呈现的是作者的人格镜像。它是作者的特殊形态的精神档案和可靠的思想储存器。德国学者劳特就是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品来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写出了颇获好评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系统论述 。总之,一个成功的小说作者形象,就美学一面来说,意味着克制随意杜撰和话语施暴的任性冲动,意味着以真实而完美的方式展开叙事和描写;就伦理一面来说,则意味着克服那种不管不顾的狂欢化倾向和蔑视他者的 “ 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并以有
10、教养的方式表达对人物的尊重,对世界的热爱,对生活的祝福,从而最终实现积极地影响读者的人格发展和精神成长的叙事目的。然而,就中国当代小说的具体状况来看,作者个性发展不充分的 “ 无我主义”倾向,以及个性过于张扬的 “ 自我主义”倾向,却常常严重影响着对人物的塑造,也影响着对作者自己思想的表达和自我形象的塑造。从 世纪 年代后期开始,迄于 年代末期,中国当代小说家在叙述中的介入意识是积极的。在这些充满时代性内容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积极地显示自己作为“ 代言人”的存在。小说家的声音高亢而自信,叙事语调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常常用直接的包括议论和抒情在内的话语方式和修辞手段,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11、,来表达对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例如,在 创业史等小说中,充满诗性意味的抒情和议论所留给人们的印象,就像其中对细节和场面的生动描写一样深刻。“ 文化自信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利昂塞米利安: 现代小说美学 ,宋协立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赖因哈德劳特: 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系统论述 ,沈真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在他们的叙事世界里,善恶之间的界限极为分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分际也非常清晰。这是一种高度整一化的小说叙事模式。小说家共享着相同的价值观,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叙事态度和叙事立场。我们从丁玲的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孙犁的 铁木前传 、柳青的 创业史 、周立波的 山乡巨变
12、 、赵树理的 三里湾 、梁斌的 红旗谱和周而复的 上海的早晨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样昂扬的叙事激情,可以发现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看见一样单纯而一致的作者形象。然而,这个时期的小说家的个性发展却并不充分。他们倾向于削弱小说家个人的声音和色彩,以强化可以称为 “ 时代形象”的叙事共同体的存在。在他们的小说叙事中,时代形象是宏大而有力量的,然而,作家个人的声音,却是微弱而低沉的,作者自己的形象也是单一而苍白的。就作者形象来看,读者从他们的文本中更多地看到的,不是丰富多样的个体差异性,而是趋于一致的集体共同性。自 世纪 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当代小说写作进入文学观念变革和写作方法探索的 “ 新时期”
13、。小说家新的经验建构面临着三个路向选择:一是中国固有的文学经验,一是欧洲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经验,一是西方 世纪的现代主义经验。现在回头看,在最近 多年里,虽然从文学意识上看,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经验也曾受到 “ 寻根派”重视,受到孙犁、汪曾祺等前辈作家的推激,但真正植根于中国文学之沃土,且能卓然树立乎其上者,惜焉罕觏。在年轻一代小说家的作品中,像阿城的 棋王那样在语言和情味方面都具有中国格调的小说,实在太少见了。同样,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除了路遥和陈忠实等为数不多的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家,依然对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心怀敬意,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主义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文学
14、的意义,更多的求新求变的作家都不由分说质疑和排斥这一文学资源,将之视为一种业已过时和失效的文学陈规。路遥就曾批评过所谓的 “ 现实主义过时论” :“ 也许现实主义可能有一天会 过时 ,但在现有的历史范畴和以后相当长的时代里,现实主义仍然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雄心勃勃、刻意求新的青年作家却并不这样看。他们对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托尔斯泰的写作经验,既无兴趣也不信任。比较起来,许多 “ 新时期”小说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却情有独钟,心驰神往。那些似乎全新的经验和技巧,更能调动他们了解的兴趣和模仿的热情。有学者在总结 年的 “ 小说技巧”的时候,这样说道: “ 从小说的总体格局至叙述语言,许
15、多作家对一系列曾经理所当然的成规加以美学上的反省,进而做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汪曾祺曾经提出 “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的主张:“ 传统的文艺理论是很高明的,年轻人只从翻译小说、现代小说学习写小说,忽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是太可惜了。 ”( 汪曾祺: 晚翠文谈新编 ,北京:三联书店, 年,第 页) 路遥文集第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第 页。出不同往常的艺术实践。传统的小说失去了 唯此为大的权威性。 ”中国固有的文学经验和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也因为受到 “ 理所当然”的怀疑和排斥,而失去了影响力和 “ 权威性” 。如此一来,西方的种种现代主义小说,就成了 世纪 年代中国 “
16、先锋小说家”取法的唯一资源,被一味求新、急于事功的作家们当作唯一有效的经验模式。西方的现代主义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内倾化和主观化的叙事。它关注的是包括本能在内的人的内在体验。无意义感和荒诞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底色,也是现代主义小说最为重要的叙事内容。它趋向于以主观化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世界感受和自我经验。它怀疑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经验,缺乏关注外部现实的热情,缺乏描写生活的客观情状的耐心,对现实主义的客观化和典型化的写作方法,抱着尖锐怀疑甚至彻底否定的态度。法国 “ 新小说”派否定巴尔扎克的人性化写作,否定客观而准确地描写细节的意义,提倡不涉及人物心理内容的纯然物态化的写作模式。“ 超现实主义”沉
17、迷于靠直觉和无意识驱动的 “ 自动写作” 。博尔赫斯将写作当作几乎完全依赖知性的编码活动。几乎所有极端形态的现代主义叙事都倾向于放纵自己的主观想象。在这种主观化的叙事中,作者形象似乎被放大和强化了,但实质上却被搞得苍白而又无力。在极端形态的现代主义小说中,人们很难看到现实主义小说所塑造的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也很难看到充满内在深度和感染力的作者形象。然而, 世纪 年代的经验贫乏的中国青年小说家,几乎没有定力和能力来认识现代主义的问题。现代主义的叙事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复制性。中国的“ 先锋小说家”低首下心、亦步亦趋,陶醉于做博尔赫斯和罗伯格里耶的学生,满足于对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叙事经
18、验的简单化的模仿。他们对法国的 “ 新小说”和博尔赫斯的封闭化的叙事策略的模仿,对拉美的 “ 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方式和修辞方式的挪用,对 尤利西斯等意识流作品的堆砌细节的自然主义技巧的效法,简直到了胶柱鼓瑟、生吞活剥的地步。有些影响颇巨的作家,简直就是用汉语来写外国小说 他们的语言生硬而笨拙,一副蹩脚的翻译腔,而所塑造的人物,则心理异常、行为怪诞,简直就是可笑的卡通人物,实在很难说是真实意义上的中国人。詹姆斯伍德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物的意识结构有 “ 三个层次” : “ 公开讲出来的动机” ,“ 潜意识的动机”和 “ 无法解释的”动机。然而,中国的 “ 先锋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几乎
19、只有简单的行为和僵硬的动作,而没有正常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识。他们从落到纸上的那一刻起,就处于死亡状态。因为,“ 对于人物的同“ 文化自信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 小说文体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第 页。詹姆斯伍德: 小说机枢 ,黄远帆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情性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小说真实的模仿” ,所以,这些 “ 先锋小说”里的虚假人物,并不能引发读者的认同和同情。就美学范畴来说,作者与人物的关系是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作者形象的成功,决定于人物形象的成功;人物形象的失败,也就意味着作者形象的失败。二在现代主义小说中,作者与
20、人物的关系是失衡的。作者的话语所占的比重,总是大于人物的话语,总是优先于人物的话语。作者的极端化的独白、过度化的夸张和无节制的形式主义实验,是包括 “ 先锋小说”在内的大量 “ 新时期”小说的明显特征和严重问题。在他们的任性的叙事中,在他们的貌似高深的 “ 叙事圈套”中,人物被降低为空洞的话语符号,而作者的存在和话语却被无限放大,甚至置于小说的核心位置。他们缺乏对细节进行客观描写的耐心,常常陶醉于靠主观化的想象力推动的叙事。这是一种作者压倒和遮蔽人物的叙事,是叙事行为本身压倒叙事内容的叙事,是想象力取代生活经验的封闭化的叙事。阎连科和莫言的小说写作,就属于作者遮蔽人物的主观化叙事的典型个案。他
21、们的长篇小说写作主要依赖封闭的想象,而不是切实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主观性就成为他们小说写作的一个突出而严重的问题。主观性写作的后果是很难塑造出有个性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也很难塑造出值得信赖、成功的作者形象。阎连科是一个试图建构自己的叙事理论体系的 “ 先锋小说家” 。他质疑传统的“ 现实主义” ,提倡 “ 神实主义” 。然而,他所建构的文学理念,却纯然是一个极端主观主义的话语幻象,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自我中心主义臆说,因为它既不符合生活情理和逻辑事理,也缺乏情感体验和社会经验上的普遍有效性。他把 “ 眼中的现实”与 “ 心中的现实”对立起来,把 “ 大众体会到的现实”与 “ 我体会到的现实”对立
22、起来: “ 尽管有时候我的体会是非常偏颇的、狭隘的,但是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的理解中,“ 审美性”与 “ 社会性”也是互不兼容的:“ 我们必须用作家个人的审美眼光去认识社会、认识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现实主义、丰富的现实主义和独到的现实主义。 ”正是因为对小说抱着如此极端化和片面化的认识,他才在小说写作中,将 “ 荒诞”推向极端,完全不顾生活真实和逻辑事理的制约。他为自己的 “ 小说中的荒诞性”辩护:“ 你觉得这种现实的荒诞有些生硬,可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以为是大家太固守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太固守于生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詹姆斯伍德: 小说机枢 ,第 页。阎连科: 我
23、的现实我的主义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阎连科: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 ,第 页。是这种新的现实主义元素在我们的作品里、视野里出现得太少,你才会觉得他来得太突然、坚硬,在阅读上没有准备。 ”他对 “ 现实主义”与 “ 生活”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现实主义并不冒犯和否定 “ 生活真实” ,相反,它尊重并追求这种真实。因为,就像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 真实”与 “ 现实”实在是一回事,没有 “ 现实感”的 “ 真实”是不存在的:“ 艺术是真实的表现,而只有现实才是至高无上的真实,一切超出现实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切为某一个 作家凭空虚构出来的现实,都是虚谎,都是对真实的诽谤。 ”然而
24、,我们的任性的小说家,却蔑视 “ 现实” ,常常用 “ 独创性”这样的概念,替自己在创作上的自我作古的傲慢和任性进行辩护。事实上,一切积极意义上的独创,都尊重生活本身的逻辑,接受并吸纳别人的文学经验。歌德就反对夸大 “ 独创性” :“ 在他看来,完全属于一个人的 独创性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 独创性其实是许多人的经验相融合的产物,是集体性创造的结果。他提出了 集体性人物这样一个概念。在他看来,所有作家其实都是这样的人物。 ”阎连科的 “ 神实主义”显然属于别林斯基所批评的 “ 虚谎”和 “ 对真实的诽谤” ,缺乏歌德所说的 “ 集体性人物”的成熟意识和文学自觉。他的文学理念显示着一种
25、傲慢而固执的文学态度。他忘了小说美学上的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好的小说家主要用作品来阐释自己的小说理念;一部好的小说作品就是作者的小说美学最有效的阐释文本。所以,当一个小说家呶呶不休地宣传自己的小说理论的时候,很有可能意味着他的创作出现了问题,遇到了严重的交流障碍和认同危机。有什么样的文学态度和小说观念,就会有什么样格调的小说写作,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阎连科的 受活和 炸裂志等作品,缺乏切实而谦逊的现实主义品格,皆可归入夸过其理、名实两乖的 “ 荒诞化叙事”的范畴,就像有的学者在批评 炸裂志时所说的那样:“ 小说的人物如同木偶一般,形象性格上没有变化发展,无一不是作者所谓的 内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者 形象 积极 写作 中国当代 说的 主体性 文化 自觉 建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