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_以梅洛_庞蒂与塞尚的对话为例_刘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_以梅洛_庞蒂与塞尚的对话为例_刘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_以梅洛_庞蒂与塞尚的对话为例_刘哲.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 以梅洛庞蒂与塞尚的对话为例刘哲摘要:作为主体性概念的一种当代发展,具身化这个难题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反思的基础问题结构。这意味着要在拒绝笛卡尔主义心身二元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心灵与身体的差异关系。通过分析对塞尚作品的怀疑态度,梅洛庞蒂指出,建立具身化概念及自我塑形的本原世界,要求重新理解知觉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直接性关系。如果仅仅局限在对直接性关系的物理或生物解释,我们将很难解释塞尚作品何以能超越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缺陷而获得他人可以理解的普遍性意义。与上述物理和生物解释模型相对立,梅洛庞蒂通过符号论模型来说明人类知觉经验所预设的直接性概念。梅洛庞蒂关于身体的哲学反
2、思试图拒斥近代笛卡尔主义的心身二元论,以及把主体理解为在世界之外的自足心灵。通过在 行为的结构中确立知觉概念之可能,梅洛庞蒂开启了反笛卡尔主义假设的具身化理论视域。关键词:具身化理论笛卡尔主义梅洛庞蒂塞尚作者刘哲,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 北京 ) 。伴随着认知科学在 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具身心灵 ( )的论题在晚近 年来的分析哲学,特别是心灵哲学领域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科学并不是从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传统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具体学科,而是由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以及哲学等不同学科整合在一起的全新的当代科学研究方向。据埃文汤普森 ( )的观察,在
3、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认知科学关于心灵的研究形成三个主要理论模型:认知论 ( ) 、关联论 ( )与具身动力论 ( ) 。在与其他实验学科的合作中,当代心灵哲学利用认知科学最前沿的实验成果,重新反思近代笛卡尔本项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子项目的资助。关于认知科学及其关于心灵研究的理论发展背景,参见 , , : , , 主义传统所预设的心身二元论图景,并试图论证身体或具身化 ( )对于我们认知经验的不可或缺性。当代哲学对笛卡尔主义心身二元论的拒斥至少存在两种主要策略。一是要保留笛卡尔主义关于物理物体意义身体的本体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展示意识性质的心智能
4、从物理系统中生成的可能。二是要彻底拒斥笛卡尔主义二元论关于物理身体的本体论预设,强调被体验身体的概念之本原性。从第二种论证视角出发,当代心灵哲学引入了具身化或具身心灵概念,以反笛卡尔主义的方式重新解释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出于对被体验身体的强调,我们不难理解具身化这一重要心灵哲学论题,在 世纪欧洲现象学那里找到了其对话者和理论资源。 世纪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关于身体的现象学反思是近代比朗 ( )以来法国哲学独特传统与现象学理论模型结合的典范之一。通过这两个理论传统的结合,梅洛庞蒂得以反思具有主体意义的身体,或者更准确地说,具有身体的主体。也正因此,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心灵哲学具身化思考中
5、不断被征引。通过主要关注早期梅洛庞蒂对于知觉关系性质的分析,我们将展示上述第二条策略中反笛卡尔主义二元论的可能。尽管心灵哲学和现象学有相当富有成果的对话,但我们无法忽略两种理论间的重要差别。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反思对于第一人称视角下的身体体验给出了细致的现象学描述,然而,他的现象学理论并不首先针对心灵哲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相反,他所试图解释的是心灵与世界 ( 自然、他人以及自我)之间理性关系的性质及其先验条件。在这样的知识论问题支配下,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所体验的主体身体是作为该理性关系的先验构成条件之一被引入的。毫无疑问,早期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知识论反思必然会导致反笛卡尔主义心身二元论的后果。毕竟,在
6、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图景中,无论是作为经验者还是行动者,在世界中存在的主体首先是具身化的认知和行动主体。本文将从早期梅洛庞蒂与塞尚之间艺术对话这个语境出发来批评性反思梅洛庞蒂早期具身化理论的基本结构以及隐藏的困局。艺术对话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知识论之间的关联看似有些迁远。然而我们选择这个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梅洛庞蒂本人为关于哲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清楚的哲学理论反思。在其早期现象学巨著 知觉现象学的前言中,梅洛庞蒂清晰地界定了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的含义。在这篇现象学经典文献的结尾处,他明确地把现象学哲学的任务刻画为“ 揭示世界这个谜和理性这个谜” 。梅洛庞蒂这里所谓的 “ 谜”并不意味
7、着意义的完全丧失,而是意义的不可穷尽。不仅如此,他认为现象学哲学研究与巴尔扎克、普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关于心灵哲学中反笛卡尔主义理论发展之简明介绍,参见 , , : , , 鲁斯特、瓦雷里和塞尚的艺术工作都同样是艰难的探索。对梅洛庞蒂而言,现象学哲学与艺术探索的艰难性质基于它们各自领域工作的共同特征:“ 同样的注意与惊诧之风格、同样的对意识之要求、同样的要把握世界与历史的初始意义之意愿” 。梅洛庞蒂所描述的这些共同特征构成了对于理性,或更准确地说,具身主体问题域的哲学刻画。我们已经在其他地方尝试论证,早期梅洛庞蒂在 知觉现象学中把具身化主体最终奠基在自己独特的 “ 缄默性自我意识”理论之上。在
8、 可见与不可见这部后期遗稿中,梅洛庞蒂对于早期 “ 缄默性自我意识”概念提出了自我批评。然而,他的自我批评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主体性问题域本身;相反他对于自我意识构成的被动性条件进行了说明。在这个意义上,他可以合法地把现象学哲学思考与艺术领域中的探索都理解为 “ 现代思想的努力” 。早期梅洛庞蒂对于塞尚绘画创作的分析被集中展现在其最重要的艺术哲学作品之一 塞尚的怀疑中。本文将要集中关注的,正是在 塞尚的怀疑这篇文献中梅洛庞蒂对塞尚艺术作品进行的哲学反思。尽管梅洛庞蒂乐观评价哲学与艺术之间的临近关系,但他对于塞尚的理论分析从来不乏严厉的批评。在 年月致阿方斯德瓦朗斯 ( )的信中,比利时超现实主义艺
9、术家勒内马格利特 ( )严厉地批评了梅洛庞蒂的理论解释与绘画本身毫不相干。他批评指出: “ 我甚至应该说他 ( 梅洛庞蒂 笔者注)谈论绘画的方式就像是通过研究哲学家的笔筒和纸来讨论其哲学作品” 。尽管马格利特的批评直接针对的是梅洛庞蒂后期 眼与心这个文本,然而仔细的读者会发现他的批评不仅是针对后期梅洛庞蒂关于塞尚艺术作品的具体艺术命题,而且针对他对于艺术作品的哲学理解方式本身。毫无疑问,梅洛庞蒂对于塞尚艺术作品具体理解的变化伴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 , , : , , 本文中梅洛庞蒂著作的所有引文都来自法文原文,由笔者译成中文。 , , 同时参见刘哲: 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概念 ,杜小
10、真、刘哲主编: 理解梅洛庞蒂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关于梅洛庞蒂的主体性理论发展,参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着其自身哲学发展。然而,他始终试图把塞尚在其艺术作品中的努力,与其关于本原世界以及理性含义的现象学理论问题关联起来。在梅洛庞蒂的研究者中,迄今鲜有人对马格利特的方法论批评给出足够充分的回应。然而,如果我们严肃地对待这位艺术家的批评性评论,就不得不质问在什么意义上梅洛庞蒂关于塞尚艺术作品的哲学反思仍然可以有价值。为此,我们就必须重新反思哲学理论与艺术作品之间对话的关系性质,从而从梅洛庞蒂与塞尚的艺术对话出发来
11、展示早期梅洛庞蒂的具身化理论模型及其困难。本文将首先分析梅洛庞蒂与塞尚作品之间理论对话的关系性质。哲学家同艺术世界的对话不是要对于艺术作品意义加以占有,而是要反思艺术世界中自我理解的哲学前提。其次,梅洛庞蒂关于塞尚作品陌生性特征的描述。由此,我们将分析塞尚作品意义实在性所预设的本原世界概念。再次,塞尚艺术作品的怀疑态度所预设的哲学假设。第四,梅洛庞蒂在 行为的结构中发展的人类知觉行为的理论。由此,我们将澄清人类与外部世界直接性关系中的体验性特征。第五,人类与世界直接性关系同时具有的暧昧性 ( )特征,由此阐释早期梅洛庞蒂的符号论( ) 。最后,通过对问答机制的分析来展示早期梅洛庞蒂的符号论模型
12、无法完成其具身化概念所要求的论证任务:把人类理性认知与行动植根在本原世界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论证:塞尚艺术作品意义之实在性及其艺术合法性同样无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梅洛庞蒂关于塞尚的独立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篇论文中: 塞尚的怀疑 ( ) 、 间接的语言与静默的声音( )和 眼与心( ) 。这三篇论文论战的对手、关注的问题以及关联的梅洛庞蒂自身哲学理论资源各不相同。任何试图把梅洛庞蒂关于塞尚不同时期的研究整合在一起的努力都基于一个今天国际学界所公认的的错误假设:认为梅洛庞蒂自身的哲学理论从始至终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系统刻画梅洛庞蒂关于塞尚的理论变化则需要一本独立的著作来处理。根据法国梅
13、洛庞蒂学者 的细致研究,梅洛庞蒂自身的哲学发展实际上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年之前的早期学位论文时期, 年的漫长过渡期以及 年的后期发展。关于梅洛庞蒂思想发展的分期,参见 : 存在与肉的共同深度 ,杜小真、刘哲主编: 理解梅洛庞蒂 ,第 页。关于梅洛庞蒂哲学实质变化的最重要研究,参见 , , : , 关于 梅 洛庞 蒂 对 绘 画 艺 术 作 品 解 读 的 详 细 历 史 发 展,参 见 , , , , , : , , 在梅洛庞蒂艺术哲学理论研究者 的最新研究中,她清楚地证明,无论在早期 塞尚的怀疑还是后期 眼与心中,梅洛庞蒂都没能理解塞尚艺术努力的目标是要探寻彻底自律的艺术表达,而不是他所
14、希望的对于本原世界 ( 或者自然)的返回。参见 , , : , , 法建立在对于个体生命的 “ 升华” ( )之上。在这个意义上,梅洛庞蒂通过早期具身化理论对于塞尚艺术作品意义的哲学辩护是有缺陷的。尽管我们最后获得的论证结果是否定性的,然而它将展示出梅洛庞蒂具身化主体问题得以获得解决的哲学理论条件。一、哲学与艺术世界的自我反思根据常识信念,很少有人会怀疑哲学艺术理论与艺术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然而真正走进这两个领域之间发生的对话,人们却常常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哲学领域中的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秉持着把握实在世界全部意义的信念,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实践者和艺术理论家则对来
15、自哲学领域的独断解释表示不屑、愤怒和抗议。很显然,哲学与艺术之间所谓的互惠关系是含混的。如果哲学与艺术之间对话并未由此中断,人们就往往摇摆在常识信念和上述不愉快的争吵之中。马格利特对于梅洛庞蒂的严厉批评正是这些争吵中的一个案例。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对话的困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往往被忽略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对话可以互相促进?根据迪特尔亨里希 ( )的重要方法论反思,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互惠对话之可能性依赖这样一些基础条件:一方面哲学理论自身可以在当代获得理论有效性;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及其自我解释可以寻求哲学概念资源的帮助。在这个意义上,亨里希指出,哲学理论很难僭越自己的领域,来替代
16、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对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进行解释。相反,哲学可以凭借自己的概念资源来辩护艺术领域中的自我理解,并把其中蕴含的理性含义引入到更大的问题域中。亨里希同时强调: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对话也为哲学自身的理论探索提供了方向。哲学的理论思考同样要从艺术作品所依赖的根源出发并以概念的方式加以澄清。正因此,反思一种哲学概念对于艺术的阐释力同时是对它自身理论有效性的检视。在近代以来的哲学理论发展中,一个可以被论证的命题是:主体性概念及其所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来自笔者个人的经验观察,而且首先来自当代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的最重要哲学家亨里希对于现代世界中主体性自我关联结构与现代
17、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经典反思。值得一提的是,亨里希的上述方法论反思源自对于黑格尔艺术哲学理论的修正和发展。关于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有效对话之可能性问题,参见 , , : , : , , ; , , : , , , 蕴含的自我关联的复杂问题构成了哲学理论的基础结构。根据亨里希的分析,主体性问题本身并不仅仅局限在哲学理论研究中,而是远远地延伸到近代以来艺术领域的各种不同的尝试之中。从这个视角出发,主体性问题就构成了哲学理论与艺术所共同的根源性的主题域。据前面引述的梅洛庞蒂的反思,在 世纪,哲学理论与艺术共同拥有的主体性这个主题域所展示出来的首先是具身化这个极端困难的理论问题。具身化这个哲学论题,
18、在艺术领域首先与艺术的定义这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紧密相关。 世纪初期肇始的众多的现代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使我们今天越来越难界定自然事物或人工制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差别界限。在视觉艺术领域,无论马塞尔迪尚 ( )所展示的达达艺术还是安迪沃霍尔 ( )所代表的波普艺术都把人们生活世界中的日常物品提升为艺术作品。在听觉艺术世界,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 ( )不再把音乐的声音固定在人们所习以为常的音阶中的音符之上。他最著名也是最具有颠覆性的作品被称为 “ ” 。在凯奇看来,只要在 被演奏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声响都可以被视为音乐的声音。在这些先锋派现代艺术运动的冲击下,艺术理论家不得不重新反思艺术的定义自身。当代艺术哲
19、学家阿瑟丹托 ( )指出,构成艺术作品的本质条件之一必须包含“ 具身化的意义” 。然而,人们会进一步追问什么构成了艺术作品意义的实在性基础。在近代欧洲的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作品意义的实在性依赖于仿佛自明的传统标准。然而,从 世纪 年代照相术的发明开始,文艺复兴以来以摹写视觉图景为意义标准的绘画创作就已然受到了严峻挑战。在 年法兰西学院的讲座中,梅洛庞蒂对欧洲不同艺术领域出现的变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根据他的描述,文学、绘画和音乐中所出现的变革都明显要摆脱它们各自领域中的传统标准。他在讲座稿中先后分析了这三个艺术领域中构成意义基础的传统假设及其在 世纪中遭遇的质疑和变化。根据梅洛庞蒂的观察, 世纪
20、文学领域 ( 例如马拉美和兰波)不再把语言意义假设为对于外部世界事物的直接指代,而是把这种指代关系理解为语言自身某种结构化的结果。在音乐领域,传统的调性形式丧失了其自明性特征,而被归结为十二音序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参见 , , : , , , , 关于具身化意义与艺术定义之间的关系,参见 , , : , ; , , : , ; , , : , 在 看来,具身化意义概念意味着要拒绝近代笛卡尔主义的心身二元论假设,并思考二者的统一关系。 关于笛卡尔心身关系的命题需要单独的工作来讨论。列的某种变化形式。在绘画领域,文艺复兴以来以自然模仿为作品意义的标准也被还原为一种文化产物。因为这篇论文以梅洛庞蒂与
21、塞尚绘画作品的对话为论题语境,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梅洛庞蒂在该讲课稿中关于绘画标准相对化的论述。梅洛庞蒂颇具远见地指出,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的标准依赖知识论意义上的表象主义。具体而言,绘画作品意义的实在性依赖其通过独特技法对于实在世界的完美再现。根据梅洛庞蒂,从 世纪下半叶开始,艺术家们就逐步意识到,无论这样的绘画再现多么逼真,它所包含的都只是 “ 人类文化沉积的产物” ,而并不是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自然关系。很显然,对于梅洛庞蒂而言,艺术领域中对于传统艺术标准的颠覆都缘自这些标准的历史偶然性。毋庸置疑,梅洛庞蒂早期和后期对于历史进程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并不试图阐释梅洛庞蒂的历史理论,而仅需要指出,艺术
22、标准的历史偶然性与艺术意义实在性所要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在 世纪后期的绘画艺术领域,塞尚最早地清楚感受到各种新的具体艺术挑战的性质,即探索全新的艺术标准。他因此被视为 “ 现代艺术”之父。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奇在其艺术史名著 艺术的故事中指出:塞尚拒绝想当然地接受任何绘画的传统技法。既然抛弃了传统的艺术标准以及相关定义,现代绘画就往往在两种极端选择中摇摆:一种是进行单纯艺术实验的幻想;另一种是对于直接达到实在的独断断定。这两种极端的选择迫使我们重新反思艺术作品意义的普遍性及其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关系。对于梅洛庞蒂而言,塞尚的艺术绘画本身所展示的正是把握感性世界原初意义的努力。正因此,他
23、对塞尚艺术作品的关注贯穿其整个现象学哲学思考生涯。由于塞尚绘画在梅洛庞蒂现象学反思中毋庸置疑的意义,任何涉及后者与艺术关系的讨论都难以回避两者之间的对话。 塞尚的怀疑是梅洛庞蒂关于塞尚绘画作品最为系统的讨论,因而也成为了众多评论研究的对象。尽管这些研究评论具具身化理论视域下的反笛卡尔主义 , , : , , 值得一提的是,梅洛庞蒂对于绘画艺术变革的历史性描述同样可以在当代艺术哲学家 那里找到回响。参见 , , , : , , 关于梅洛庞蒂的历史理论,参见 , , : , , ; 佘碧平: 梅洛庞蒂历史现象学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 , , , : , , 参 见 , : , , ,
24、 , , , : , ; , , , , , , 有历史细致性和哲学体系性,然而解释者大多关注梅洛庞蒂自身发展出的知觉现象学理论与其所解释的塞尚绘画探索之间的一致性。在这个视角支配下,我们就很难回应艺术家 ( 例如马格利特)对于梅洛庞蒂的批评。在笔者看来,同来自艺术世界的批评者一样,梅洛庞蒂的哲学评论者同样预设了一种很难被辩护的理论假设:可以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来替代艺术家进行艺术解释工作,或者用梅洛庞蒂所评论的塞尚作品来展示其现象学理论的合法性。而这种急躁恰恰忽略了 塞尚的怀疑最为重要的论题:怀疑态度本身。它意味着对于塞尚艺术作品的意义,以及由此而来的作为艺术作品合法性的顾虑。塞尚的怀疑并
25、不是梅洛庞蒂的哲学怀疑,而是塞尚自己以及同时代艺术批评家对于其作品的最初回应。尽管梅洛庞蒂在文中提出了一些很难在艺术领域本身被辩护的具体艺术解释,但是他整篇论文的目标并不是要提供任何关于塞尚作品的独立艺术解释,而是反思作为艺术世界中自我理解的怀疑态度本身所预设的哲学假设。以此为基础,他试图通过其哲学理论来辩护塞尚绘画作品意义之可能性,并由此审视其自身关于具身化主体概念的合法性。很显然,我们需要在方法论层面强调对 塞尚的怀疑的研究视角转换。具体而言,我们不再把它视为梅洛庞蒂运用自己的知觉现象学理论来替代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进行艺术作品解释,而是哲学家梅洛庞蒂与艺术领域中自我理解之间的对话。梅洛庞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具身化 理论 视域 笛卡尔 主义 对话 刘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