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结构与选择_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_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_陈秉公.pdf
《_结构与选择_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_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_陈秉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结构与选择_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_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_陈秉公.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结构与选择”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陈 秉 公摘要:长期以来,在人的生命本体论中,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将 “ 结构”与“ 选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陷入了 “ 二元论”的泥坑。人的生命本体论由 “ 二元论”到 “ 二重性”转变已是时代的切望。基于 余年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研究和调查,本文作者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为科学方法,试图在哲学人类学领域重构人的生命本体论。文章提出,人的生命本体具有 “ 结构与选择”的 “ 一体化二重性” ,结构与选择互相联结、互相决定、互相转化,一体化存在。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具有共时态存在、历时态存在、交互关系态存在等多种存在方式,并且
2、具有实践性、现实性、主体性和二重性等多种属人特性及功能。这一理论重构是对 “ 主体人类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人的生命本体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人生哲学,为人类学自我超越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多种前提性理论启示。关键词:人的生命本体人学哲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作者陈秉公,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匡亚明特聘教授 ( 长春 ) 。一般而言,考察和研究 “ 人的人类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结构”是哲学人类学的主要领域和特征。刘放桐说:“ 哲学人类学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从哲学角度来解释经验科学中关于人的知识,哲学人类学从人的肉体的、精神的、生物的、心理的、宗教的、文化的等各个不同方面,抽象
3、出人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结构。 ”德国著名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 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人类学仅仅考察人的外部特征或文化成就。而哲学正是要考察被这些科学视为当然的那种知识,并深入探讨使人同所有的其他存在物形成对照的基本本体论结构。 ” 世纪后期,西方哲学人类学在经历了技术主义的长期统治后,开始进行认真的反思。美国学者卡尔文施拉格指出:“ 历史情境向我们揭示技术至上的文化如何对人的存在造成诸多威胁和负刘放桐等编著: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米夏埃尔兰德曼: 哲学人类学 ,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第页。面后果。例如,疏离,客体化,人格解体,非人化,孤独,墨
4、守成规,个性特征同一化,内疚和荒谬性。 ”并指出,“ 传统形而上学将这一问题归结为人的本体论问题,而当代西方重新开启关于这一问题的考察和探究” 。正是在这一深刻的学术反思和转折的历史背景下,笔者用 余年时间追踪和解读人的生命本体,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哲学人类学视域内,重构人的生命本体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不只 “ 社会”与 “ 人”之间存在 “ 结构与选择”机制,人的生命本体也存在 “ 结构与选择”机制,而且后者更加典型、更加根本,也更具解释力。人的生命本体的 “ 结构与选择”不是对立的 “ 二元”关系,而是 “ 一体化二重性”关系。在统一的人的生命本体内存在 “ 结构”与 “
5、 选择”两个部分,它们各不相同、各具特性和功能,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一、人的生命本体论:从 “ 二元论”到 “ 二重性”长期以来,在人的生命本体论问题上形成了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二元对立。结构主义夸大和绝对化人的意识的 “ 结构” ,否定人的生命 “ 选择” 。其代表人物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主张,人的意识的结构 ( 也包括意识结构派生出的文化结构或社会结构)是固定的,所谓主体选择毫无意义。存在主义则夸大和绝对化人的生命 “ 选择” ,否定人的生命 “ 结构” 。其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主张,世界和人生毫无客观结构和规律可言,一切皆取决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上述两种理论将人的一
6、体化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割裂,用一个贬斥和否定另一个,形成了人的生命本体论的二元对立,走向了极端和片面。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是认识和解读人的生命本体的主要工具和前提条件。要实现人的生命本体论从 “ 二元论”到 “ 二重性”转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实现由 “ 本体论思维”到 “ 实践论思维” 、由 “ 形而上学思维”到 “ 辩证法思维” 、由 “ 种思维”到 “ 类思维”的超越。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克服了 “ 本体论思维”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能动与受动、唯物与唯心、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结构与选择等问题上的二元对立,将以往被分裂的多种 “ 二元对立关系”转变为 “ 一元化二重性”关
7、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克服了形而上学思维的弊端,让被其割断、凝固、零碎化的人和事物在人的头脑里 “ 连续起来” 、运动起来和系统化,使头脑中的人和世界与客观的人和世界相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克服了 “ 种思维”用认识“ 结构与选择”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卡尔文施拉格: 当代思想中的哲学人类学 , 东西方哲学 年第 卷第期,第 页。( , , , , , , )陈秉公: “ 主体人类学”概念的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第期。动物的思维 ( “ 前定性思维” 、“ 隔绝性思维”和 “ 自然同一性思维”)去认识人的荒谬性,进一步证明了人是具有 “ 一体化二重性” “ 自然生命与
8、超自然生命”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革命为批判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 “ 二元论”谬误,科学阐释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开辟了广阔道路。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产生是生命本质最深刻的跃变。生活实践、语言和人脑为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产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生活实践、社会交往和语言漫长发展的基础上,猿脑逐渐演变成人脑,猿的生命结构也逐渐演变为人的生命结构。人的生命结构是对猿的生命结构的本质性超越,主要表现在:第一,猿的生命结构仍是动物的简单的生命结构,由尚未分化的混沌的欲望组成,没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而人的生命结构已经分化出意识、潜意识和自我意识。第二
9、,猿的生命结构 “ 有结构无选择” ,它对环境的反应是由本能决定的,不存在自觉 “ 选择” ;而人的生命结构 “ 有结构有选择” ,它对环境的反应主要由自觉意识决定,是一种复杂的自觉的行为选择。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诞生意义极其重大:生命的产生是自然界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第一次飞跃,而从有生命到有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的第二次飞跃,是大自然进化史上更为关键的飞跃。从此,世界有了人的生命和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 属人世界” 。从自然界与生命关系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产生意义更为重大:第一,从 “ 自在自动体”到 “ 自为自动体”的超越。动物生命仍属于自然界本身,只是一个仅仅依
10、靠自然本能支配的 “ 自在自动体” ,不存在生命的主动权;而人的生命已超越了自然,将生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为 “ 自为自动体”和 “ 自觉自动体” 。第二,从自然环境支配生命到生命改造和协调自然环境的超越。动物生命仅仅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自然环境是动物生命的支配者、决定者;而人的生命掌握了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主动权,有能力改造自然环境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成为自然环境自觉的改造者、协调者和融合者。总之,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诞生使人能够成为自我生命和世界的自觉主体。人的生命本体具有一体化 “ 二重性” ,既有 “ 结构” ,又有 “ 选择” 。其中,人的生命 “ 结构” ,
11、指人的生命本体所包含的各种生命力量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方式,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和生命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决定人的生命 “ 选择”的性质和水平。人的生命 “ 选择” ,指在一定环境下,人对自己行为的决策和挑选,是自觉的能动的改造外界和改造自我的行为实践。人的生命 “ 选择”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即对自己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改造,因而人的生命 “ 选择”也决定人的生命 “ 结构” 。这种一体化 “ 二重性”的存在开始于人类的起点,并且向未来无限延伸。考古人类学发现,由猿变成人,统一的人的生命本体一开始就存在着 “ 结构”与 “ 选择”( 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和社会交往等)两个方面。
12、猿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虽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十分简单,尚处在人的精神的 “ 朦胧破晓”阶段,但已经初步形成了根本区别于动物的人的生命本体,具备了人的一体化 “ 二重性”生命。此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经过二百万年的发展,又走过了 “ 雏型初具”阶段和 “ 系统完型”阶段,才逐步达到现代人生命本体的成熟和相对完善。人的生命本体的一体化 “ 二重性”关系中,一体化的实质不是 “ 结构”压倒或取代 “ 选择”( 如结构主义的主张) ,也不是 “ 选择”压倒或取代 “ 结构”( 如存在主义的主张) ,而是 “ 结构与选择”的辩证融合、妥协、发展和超越,是人的生命
13、本体“ 结构与选择”的 “ 对立面的统一” 、 “ 内在的和解” ,是 “ 结构与选择”的连续的“ 辩证统一”和 “ 自我超越”过程。“ 结构”是 “ 选择”的生命组织基础,“ 选择”是“ 结构”的行为实践。“ 结构”与 “ 选择”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决定,相互转化,一体化存在。“ 结构”决定 “ 选择” ,“ 选择”也决定 “ 结构” ,共同组成了世界上最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 。世界上不存在 “ 有结构无选择”的人,也不存在 “ 有选择无结构”的人,只存在 “ 结构与选择”一体化的人。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是一个开放性的存在,它不仅向空间开放,与世界一体化
14、共时性存在,组成强大的 “ 属人世界” ;而且向时间开放,与世界一体化历时性存在,使自身与整个 “ 属人世界”不断发展和超越,走向未来。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既是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又是人的生命的生存方式。在外界环境压力下,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自觉运作, “ 结构”产生“ 选择” ,“ 选择”改造环境,也改造自己的原 “ 结构” ;在新的外界环境压力下,新的 “ 结构”又产生新的 “ 选择” ,新的 “ 选择”再改造环境,也改造自己的 “ 原结构”也就是,在外界环境压力下,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改造、相互决定,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个过程反映的正是人
15、的 “ 类生命”的 “ 一体化二重性”生命本性,表现的正是人类所独有的 “ 类”生存方式,展现的正是人类从远古到尔今再走向未来的无比波澜壮阔的无限超越的生命历程。二、中外学者对人的生命本体的重要探索回顾人类文明史,中外学者从未停止过对人的生命本体的探索,为解开人的生命本体之谜铺就了道路和台阶,做出了宝贵贡献。( 一)中外学者对破解人的生命本质之谜的重要探索揭示人的生命本质是解开人的生命本体之谜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中外学者对人的生命本质的探索大致可归结为四种理论模式。第一,“ 人是上帝的造物” 。这是基督教神学的解释模式,认为神是世界的中心和主人,而人不过是神的派生物和奴婢。第二
16、,“ 人是有生命的生物” 。这是自然主义的解释模式,认为“ 结构与选择”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人的生命只是生命有机体链条上的一个最高环节。这种理论击溃了神学的解释,但根本缺欠是将人归结为动物,往往用人的自然生命解释人的生命,最终无法科学地解释人。第三,“ 人是理性的生物” 。这是理性主义的解释模式,从人的理性出发解释人的一切。这种理论肯定了人的高贵和伟大,但也产生了夸大理性、否定人的“ 整体性” ,排斥和压抑人的自然性的片面性。第四, “ 人是文化生物” 。这是文化人类学多数专家的解释模式,将人的生命本质归结为文化,用阐释文化去解读人。但是,用说明文化与人的关系方式来说明人,还只是外在地说明人。
17、要真正回答“ 人究竟是什么? ”还必须在解读 “ 人本身”上下功夫。正如意大利哲学人类学家莫迪恩所说:“ 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本身。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才真正解开了人的生命本质之谜 人是 “ 实践主体” 。这个理论立足于实践去解释人的一切,为深刻地解读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和方法,也为深刻地解读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全部属人特性、人的深奥难懂的行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未来命运等提供了一通百通的钥匙。本文正是在人的生命本质 “ 实践主体”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展开揭示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的。( 二)古代学者对
18、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的重要探索中国和西方古代学者曾对人的生命本体做过认真探索,提出了关于人的生命本体的精彩论说。如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 “ 君子三道”说,将人的生命本体归结为 “ 仁智勇” ,即 “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 “ 四端四德”说。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此 “ 四端”所对应的 “ 四德” ,即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认为,只要肯于用心思考,就能将 “ 四端”上升和扩展为 “ 四德” ,成为君子。显然,孟子构筑了一个人的生命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理论系统。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
19、理想国中提出了 “ 灵魂三分说” ,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等级组成:理性 ( 智慧) 、意志 ( 勇敢)和情欲 ( 节制) 。人也相应地由三类金属构成:以 “ 金”做成 “ 哲学王” ,具有智慧美德,统治社会;以 “ 银”做成武士,具有勇敢美德,保卫国家;以 “ 铜铁”做成平民,也就是农民、工匠和商人,可以有节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期如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 文化人类学是未来的人类学,过去的一切人类学只不过是它的前奏。 ”( 参见 兰德曼: 哲学人类学 ,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第 页)巴蒂斯塔莫迪恩: 哲学人类学 ,李树琴、段素革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年,“ 序言” ,第页。
20、 论语宪问 、 论语子罕 。 孟子告子上 。制美德,从事生产和经济,供养国家。如果这三个等级各安天命,国家就会和谐,就具有公共美德公道和正义。( 三)近代学者对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的重要贡献近代以来,学者们的研究逐步推进了对于人的生命本体的认识。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关于 “ 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框架影响巨大。其中,“ 本我”由最原始的生物能量组成,处于潜意识中,受动物的快乐原则支配;“ 自我”是有理性的意识,受现实性原则支配; “ 超我”是成熟的理智,是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维护者。这一理论有 “ 唯性论”和 “ 泛性论”倾向,对于 “ 自我”和 “ 超我”关系的解释也有点薄弱。美国卡伦霍妮提
21、出 “ 真实我、现实我和理想我”的理论,认为由 “ 现实我”追求 “ 理想我” ,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基本动力,也是人们产生神经性疾病的原因。霍妮的理论从 “ 理想我”和 “ 现实我”的矛盾去揭示人的生命结构,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 “ 泛性论”弊病。但是,仅从 “ 理想我”和 “ 现实我”的角度去解释人的行为和产生神经性疾病的原因,显然无法解释人的全部行为。美国阿伯拉罕马斯洛提出 “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人的需要解释人的行为,避免了弗洛伊德单纯从 “ 性欲”驱力和霍妮单纯从 “ 理想我”与 “ 现实我”关系的角度解释人行为的不足。但是,仅仅从 “ 需要”解释人的行为,排斥、取消意识和理性对人的行
22、为的决定性作用,必然无法科学地解释人复杂多变、深奥难懂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指引下,笔者 年来不断追踪和研究相关领域破译人的生命本体的最新成果,并经过长期调研得出初步看法。这就是,人的生命本体是“ 结构与选择”的 “ 一体化二重性”的有机统一。可具体表述为: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基本由 “ 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 三级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八种力量”分别存在于 “ 三级结构”中。第一层次是 “ 人格需要力” ,指在人的潜意识中“ 结构与选择”机制下的人的生命本体柏拉图: 理想国 ,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列维斯特劳斯、让保罗萨特、斐迪南德索绪尔、让皮亚杰、
23、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马克斯韦伯、布鲁诺拉图尔、阿诺德汤因比、库尔特萨德克勒温等学者对于破解人的生命本体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方法。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卡伦霍妮: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冯川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卡伦霍妮: 我们内心的冲突 ,王作虹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阿伯拉罕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人 ,许金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年。笔者于 年曾在长春、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进行 “ 人格及价值观”调查,于 年在吉林省、河南省和深
24、圳市等多地进行“ 人格结构及完全人格教育”实验,发表 世纪与中国现代理想人格模式 、 中国人格大趋势 、 主体人类学原理 “ 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等论著。存在的各种需要和欲望力量,属于人的生命本体的基础层次,给人的行为选择提供原始能量和基本趋向。其中包含的三种生命力基本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 生存需要力” ,如食欲、性欲和安全欲等;()“ 归属需要力” ,如爱欲、类群欲和尊严欲等;() “ 发展需要力” ,如求知欲、成就欲和完美欲等。第二层次是 “ 人格判断力” ,指在人的意识中存在的各种理性力量,属于人的生命本体的核心层次,与 “ 人格需要力”相联结,决定人的行为选择。其中
25、包含四种生命力:()“ 思想道德力” 、()“ 智慧力” 、()“ 意志力”和 ()“ 反省力” ,前三种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第四种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中。第三层次是 “ 人格行为选择” ,指在一定环境下,人对自己行为的决策和挑选,贯穿在人的全部生命实践活动中,是改造外界和改造自我的自觉实践活动。其中包含一种生命力,即 ()“ 人格行为选择” 。可见,人的生命本体 “ 结构与选择”不是人的生命本体外部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人的生命本体内部的 “ 一体化二重性”关系,是人的生命本体内部的矛盾的否定性的一体化关系。它既包含复杂的人的生命 “ 结构” ,又包含更为复杂的人的生命“ 选择” ,是人的复杂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选择 机制 生命 本体 马克思主义 理论 探索 秉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