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高中化学学段.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高中化学学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高中化学学段.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高高中中学学段段1.化化学学计计量量在在实实验验中中的的应应用用一一定定物物质质的的量量浓浓度度的的溶溶液液的的配配制制课课文文来来源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一章第二节教教学学建建议议:教学中要介绍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为什么要用水将烧杯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液接近瓶颈刻度时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然后总结出配制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或者采用视频播放配制溶液的方法,再总结的方式。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2、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可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转移、 洗涤、 定容)或者自主配制溶液达到教学目标。有有关关资资料料:溶液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容量瓶构造: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瓶颈处标有刻度线,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如“1000mL 20” ,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使用之前需要检漏,检漏操作:加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一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倒立,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 180,再倒立,2导导入入参参考考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
3、度溶液的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之一。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因此在导入的时候可以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或者直接导入。温温故故知知新新导导入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之前我们学过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我们是如何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好,你来说,请坐!他说到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BncV。回答的很全面!如果现在实验室中需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我们应该如何来配制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4、。1.如果让你来配制 100 mL1 mol/L 的 NaCl 溶液,你会如何来做?2.如何准确的控制溶液的体积?3.容量瓶上标注的“1000mL 20”含义是什么?4.配制 100 mL1 mol/L 的 NaCl 溶液第一步需要怎么办?接下来应该如何来做?5.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注意什么?6.称量好的 NaCl 固体应该如何来处理?能否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7.称量好的溶质放在小烧杯再加水溶解,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8.烧杯中的溶液能不能直接倒入容量瓶中?9.转移溶液之后的烧杯和玻璃棒上还有一部分 NaCl 溶液,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10.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
5、的溶液呢?为什么?11.谁能来总结一下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呢?3化化学学计计量量在在实实验验中中的的应应用用一一定定物物质质的的量量浓浓度度的的溶溶液液的的配配制制 教教案案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并掌握配制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以及动手实验,提高观察、思考的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溶液的配制,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二二、教教学学重重难难点点【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准点】溶液配制的操作。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来回答物质的
6、量浓度是如何表示的?【学生回答】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CB=nBV。【教师引导】在实验室中需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应该如何来配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如何配制 100ml 浓度为 2mol/L 的 NaCl 溶液?【学生回答】 先称取一定质量的 NaCl 固体, 加少量水溶解, 控制溶液的体积为 100ml。先称取一定质量的 NaCl 固体,加入 100ml 水。【教师引导】结合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哪种回答是正确的?【学生回答】第一种。公式中的 V 代表溶液的体积。【
7、提出问题】如何精确控制溶液的体积?为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更准确,引入容量瓶。【教师展示并讲授】展示配制过程中要使用的仪器“容量瓶” ,简要介绍容量瓶的用途、构造、规格和检漏的操作过程。胜任: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浓或塑料塞。瓶颈处标有4刻度线,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如“1000mL20” ,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 100mL,250mL,500mL,1000mL。配制溶液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检漏操作过程:容量瓶使用之前需
8、要检漏。加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一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倒立,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 180,再倒立,如不漏水则可使用。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检漏操作。 )【提出问题】配制 100ml2mol/LNaCl 溶液第一步需要怎么办?【学生回答】计算得到所需溶质质量 11.7g,用分析天平或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提出问题】称量好的 NaCl 固体应该如何处理?能否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学生回答】不能,应当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教师引导】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提出问题】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学生回答】不能。容量瓶上标
9、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当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教师邀请同学进行药品计算、称量、溶解操作的展示。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溶液能不能直接倒入容量瓶中【学生回答】不能。由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把烧杯中的溶液沿着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示范引流操作。 )【提出问题】转移溶液之后的烧杯和玻璃棒上还有一部分 NaCl 溶液,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学生回答】 为了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应当将烧杯以及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并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教师示范洗涤操作。 )【教师展示并讲授】
10、 烧杯中溶液转移完毕之后, 继续加水至距离容量瓶刻度线 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凹面相切于刻度线,此步骤称做定容。【提出问题】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取出的多余溶液中有部分溶质,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所以定容失败只能重来。【教师展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教师讲授展示完毕,请同学进行 NaCl 的配制工作。环节三:小结作业请学生总结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
11、-摇匀。5布置作业:用实验室中的浓 H2SO4配制成 250ml 1.0mol/L 的稀 H2SO4。四四、板板书书设设计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五五、教教学学反反思思(略略)62.物物质质的的分分类类胶胶体体的的性性质质课课文文来来源源: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教教学学建建议议:1.物质的分类一节涉及的知识较多: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分类、胶体及其性质)。10 分钟的试讲试讲的话,具体讲解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即可。可以假设该部分课程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或者是在课堂上进行。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电
12、泳现象的得出,是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现的,注意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对现象的解释。在讲解有关胶体聚沉的知识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试讲时间为 15分钟的话,可以涉及有关胶体的聚沉、电泳现象的知识。)3.教材“科学探究”探究的内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直径小于浊液粒子直径,并且结合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解释光通过胶体为什么会出现丁达尔效应。对于实验的观察和结论的分析,可以采取学生实验的方式,对于解释的部分整合了两个实验的内容,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有有关关资资料料: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即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
13、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也是区分溶液和胶体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2.日常生活中丁达尔现象: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光线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导导入入参参考考由于试讲时间的限制,选取的试讲内容为“胶体的性质”,承接“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因此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来导入。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气溶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光柱”的现象,因此也可以采用情境结合旧知的方式来导入。情情境境结结合合旧旧知知导导入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说,跟老师一起看大屏幕:阳光透过森
14、林,形成了一条耀眼的“光带”;夜间的探照灯也会投射出一条笔直的 “光柱” 直冲天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 谁能说一说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呢?好的,你来说吧,请坐!他说这些现象都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很好。而且通过我们的学习也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气溶胶。那同学们回忆一下,光通过玻璃杯中的溶液的时候会不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呢,你们看到过没有呢?没有,对不对!那么这说明气溶胶或者说胶体有什么不同于溶液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71.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1)如何来制备 Fe(OH)3胶体?参照课本“科学探究”内容回答。(2)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胶体制备的过程?(3)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15、可以制备 Fe(OH)3胶体?(4)观察制得的 Fe(OH)3胶体,与 CuSO4溶液和泥水相比较,外观上有什么不同?(5)把盛有 CuSO4溶液和 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作用?(6)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出具体的实例。2.胶体粒子的大小(1)将 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2)想一想,腌制咸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胶体粒子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那么胶体粒子大小、溶液中粒子大小、半透膜孔径大小关系
16、如何?3.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4.思考为什么光通过溶液和浊液时,没有光亮的“通路”出现?(设设置置巩巩固固环环节节)8物物质质的的分分类类胶胶体体的的性性质质教教案案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丁达尔效应, 知道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能够分析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胶体的性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二二、教教学学重重难难点点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环环节节一一:导导入入新新课课【播放图片】阳
17、光透过森林,形成了一条耀眼的“光带” :夜间的探照灯也会投射出一条笔直的“光柱”自冲天空。【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提出问题】 已知空气是一种气溶胶。 光通过玻璃杯中的溶液的时候会不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说明气溶胶或者说胶体有什么不同于溶液的性质,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下。环环节节二二:新新课课讲讲授授1.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提出问题】 ,之前学过了什么是胶体,像是血液、牛奶、豆浆都属于胶体,那么胶体应该如何制备呢?请学生参照课本“科学探究”内容回答如何来制备 Fe(OH)3胶体?【学生同答】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18、,加热至煮沸,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 Fe(OH)3胶体。【提出问题】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胶体制备的过程。【学生回答】FeCl3+ 3H2O FeOH3胶体 + 3HCl【提出问题】观察制得的 Fe(OH)3胶体,与 CuSO4溶液和泥水相比较,外观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Fe(OH)3胶体、 CuSO4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泥水是浑浊不透明的不同?9【教师引导】既然溶液和胶体都是澄清透明的,那么我们如何证明制得的是胶体呢?【提出问题】把盛有 CuSO4溶液和 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
19、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Fe(OH)3胶体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 CuSO4溶液没有这一现象,由此可知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指出这条光亮的“通路各”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形成的, 即丁达尔效应。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出具体的实例。【学生回答】密林中树叶缝隙中投射下来的阳光、霓虹灯的“光柱”2.胶体粒子的大小继续接下的实验。【提出问题】将 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
20、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提出问题】那么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如何呢?想一想,腌制成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身为胶体粒子的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那么胶体粒子大小、溶液中粒子大小、半透膜孔径大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胶体粒子要比半透膜的孔径要大,溶液中粒子大小比半透膜的孔径要小。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中粒子大小。【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见光的波长在 4007
21、00nm 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nm 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是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 1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课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环环节节三三:巩巩固固提提升升【提出问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解析: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就是与这一特征有关的。环环节节四四:小小结结作作业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胶体还有哪些性质,课下预习。10四四、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胶胶体体的的性性质
22、质1.丁达尔效应作用:区分溶液和胶体2.胶体粒子的大小浊液粒子胶体粒子溶液粒子五五、教教学学反反思思(略略)113.离离子子反反应应酸酸、碱碱、盐盐在在水水溶溶液液中中的的电电离离课课文文来来源源: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二节教教学学建建议议:1.如果是“离子反应”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抽取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来讲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了如下几个知识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的概念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的角度概括酸、碱、盐的本质。由于时间的关系,10 分钟的时间讲解后面两个知识点即可。(因为要讲清楚“电解质的概念”
23、,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课堂容量有限不涉及。)3.在解释氯化钠溶于水为什么会导电时,可以结合动画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边分析动画过程边板书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这样便于学生理解。4.该部分知识的难点是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学生观察电离方程式的方式总结得到,有关盐的本质的得出相对较难,可以设置纠错环节(NH4可看做金属离子)。有有关关资资料料:1.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一知识在初中物理学习电流时已经有所涉及。导导入入参参考考选取的内容是探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且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盐的本质。电离的结果是在溶液中形成了自由移动的阴阳
24、离子,溶液可以导电,而有关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做过了,结合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的导入方式。导导入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连有小灯泡和电源的两个金属片插入不同溶液中,发现有的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有的则不能,同学们还记得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嗯,好,有氯化钠溶液,烧碱溶液,盐酸溶液那么哪些溶液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有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呢: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呢?谁能根据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有关电离的知识来回答一下呢?好的,你来说,很好。是因为溶液中有着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阴阳离子在通电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定向移动,因此能
25、够导电。那么为什么在溶液中会存在这些阴阳离子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21.以 NaCl 溶液为例,思考溶液为什么会导电?(1)氯化钠晶体由哪些粒子构成?(2)氯化钠晶体加入水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3)如何表示这一过程?2.根据 NaCl 的电离方程式,写出 HCl、HNO3、H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的本质?3.试着写出 NaOH、Ca(OH)2、Ba(OH)2、KOH 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的本质?4.盐(1)试着写出 CuSO4、NaNO3、NH4Cl 的电离方程式,如何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教案设计 范例 高中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