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小学美术学段.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小学美术学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设计范例-小学美术学段.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小小学学学学段段1.参参观观券券的的设设计计要要点点提提示示课文来源:人民美术出版(2013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建议:1展现故宫博物院参观券,根据票面上的图案判断,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参观券上图案与主题的关系。2课件出示不同设计的参观券,探究了解参观券由主券和副券组成,主券上有主标题、背景、副标题、主体图片、标志和相关信息组成。利用课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参观券的设计美感,探究怎样将参观券设计得美观、实用。3从赏析作品、实物等方面了解参观券,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完成参观券的设计,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理念、强化“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4通过教师演示设计参观券,引导以小组结合的形式进行
2、艺术实践练习,体验过程,从而了解参观券的组成部分及设计方法。有关资料: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名胜古迹时出入的凭证,同时又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可以留作纪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参观券的种类和样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纸质发展到现在典典例例展展示示导入参考情影:生活展现内容: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猜猜这是哪里?进入景点之前,我们需要把老师手中破碎的图片拼贴完整,同学们知道老师手中的图片是什么吗?对,参观券,那有什么作用呢?入园的凭证。下周我们学校要举行文化祭,那同学们想不想设计一枚参观券,邀请你的朋友来参观呢?2问问题题探探究究1你们去哪些地方会用到参观券?参观券有哪些用
3、途?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参观券。2参观券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内容?3参观券的文字、图片和色彩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4选自己喜欢的参观券,说一说它的特点与设计意图是什么?5怎样将参观券设计得美观、实用?3参参观观券券的的设设计计教教学学设设计计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参观券的组成部分及设计方法, 能够根据主题内容, 运用文字、 图形、 色彩等元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出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分析、对比、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设计元素完成参观券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设计具有改善生活与环境的作用,强化“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养成发
4、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二二、教教学学重重难难点点【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设计一张实用、美观的参观券。【难点】图案、字体和颜色要与主题协调统一。三、教学准备参观券、资料、课件、示范用纸、彩色笔、课件。四四、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破碎的参观券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拼完整, 并提问手中的图片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参观券,作为入园凭证使用。教师继续创设学校举行文化祭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参观券的设计。环节二:互相分享,直观感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会用到参观券?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参观券。(公园
5、、博物馆、动物园等)2.学生互相欣赏搜集的参观券,并思考:参观券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学生赏析并回答,教师总结:参观券的组成主券、副券、存根。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41.教师展示世纪国宝展参观券的主券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主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主券上有主标题、背景、副标题、主体图片、标志和相关信息组成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世纪国宝展参观券的主券图片,并思考参观券上的图案、色彩、文字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参观券的色彩、文字、图案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3.继续追问:参观券的文字、图片和色彩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文
6、字、图片的选择需要根据主题的内容进行选取,而色彩也需根据内容呈现的具体氛围选取搭配方式。环节四:交流探讨,讲解要求教师展示一组以熊猫馆为主要票面形象设计的参观券, 引导学生赏析, 并提问哪种参观券设计得美观实用,并说一说自己对参观券色彩及文字设计的理解。小组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设计美观的票面要点:主体图案造型要充满主券, 引人注意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参观券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参观券名称色彩醒目利用强烈对比色彩方法进行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设计。券面色彩、图案设计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纠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自定主题,进行参观券设
7、计,设计完成后结合自己设计的作品,组内交流参观券的特点与设计意图。学生实践创作,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学生组内欣赏,评出设计美观、合理的参观券,学生组内交流参观券设计的特点与意图。3.展示年票、季票、月票等形式系列的参观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总结、创新,注意留心身边的美。4.总结: 把自己当作参观者, 按照自己心理需要去设计参观券是我们设计的小窍门之一。愿你设计的参观券成为人们舍不得丢掉的小小艺术品,而不仅仅作为人们通行的一件工具。五五、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参参观观券券的的设设计计参观券的组成主券、副券、存根券面诸要素文字、色彩、图案设计要点构图丰满、色彩醒目、券面协调5六六、课课后后反反思思62.
8、画画人人像像要要点点提提示示来源:人民美术出版(2013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教学建议:1现场抓拍几名特征明显的学生,运用投影展示,引导学生从脸形、五官、表情、发型几个方面分析其特征。2展示刘文西与丁聪的速写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组织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分析线条的长短、疏密,以及线条表现头发时的走向等。3本课强调写生,所以在学生实践环节,组织学生面对面进行写生创作。有关资料:1肖像艺术重在传神, “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形”指的是人的外表, “神”指的是精神面貌和思想。要想把两者刻画出来,需要抓住人的整体特征;2 “三庭五眼” :发际至眉间、眉间至鼻尖、鼻尖至下巴
9、,三段的长度相等而通称“三庭” ;从正面看脸部最宽的地方为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间距离一眼宽,两眼外眦至两耳分别为一眼宽,即通称“五眼” 。3脸形:田字形、国字形、由字形、用字形、目字形、甲字形、风字形、申字形脸型。7典典例例展展示示导入参考情景:游戏导入内容:老师给咱班的一位同学画了张画像,同学们想知道画的是谁吗?那我们就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现在我依次从上往下展开,同学们一起猜一猜。好,开始,头发显现出来了,有哪位同学知道?都猜不出来,那我们继续,眼睛出来,这位同学说是他同桌,我们继续展开,鼻子出来了,同学们看他猜的对不对?对,就是他同桌。看来这位同学对于你的同桌观察的很仔细呀,
10、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你的同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画人像 。情景:对媒体导入内容: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大屏幕上都是谁呀?我听到同学们说有成龙、姚明、刘翔。你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你说成龙有大大的鼻头,姚明是大方脸,刘翔则是大长脸。看来同学们平常对于生活的问题探究1人物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2你属于什么脸形?这些脸形具有哪些特征?3认真观察学生的照片,说一说他们的五官有什么特点?分别表现了哪些表情?4你能模仿这些表情吗?这些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5除了脸形与五官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可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发型、服装)6对比女孩 冯庄小姑娘延琴这两幅作品,说
11、一说画家用什么形式表现人像?分别有什么异同点?7画家在表现小女孩时在线条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8画画人人像像教教学学设设计计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包括发型、脸型、五官、表情等,并能运用线条的方式表现人像。【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分析、讨论中熟知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且通过创作学会运用线条表现人像,提高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情感。二二、教教学学重重难难点点【重点】了解不同人物的发型、脸、五官、表情的特点。【难点】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运用线条的方式表现。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
12、程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教师引导学生由以下几方面回答问题:如脸型、五官、发式等,揭示课题(画人像) 。环节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1.教师引导: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学生从脸型、五官、性格等等几个角度回答问题,教师总述。2.继续追问:人物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补充: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13、,突出表现某一主题。环节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一)描述脸形引导学生观察照片, 说一说他们的五官有什么特点?你属于什么脸形?这些脸形具有哪些特征?9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师生共同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画人物的五官、表情。(二)分析表情1.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讨论问题: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2.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3.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14、?最后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口决: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眼掉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咬紧;画人愁,皱眉缩眼嘴角掉。(三)发型服装除了脸形与五官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可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发型、服装)环节四:欣赏作品,感知线条多媒体展示女孩 冯庄小姑娘延琴这两幅作品,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说一说画家用什么形式表现人像?分别有什么异同点?在表现小女孩时在线条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丁聪的女孩作品中人物眼睛小、鼻子较大,线条表现流畅、表现较为严谨;刘文西的陕北人物中的女孩眼睛大,人物五官表现较为细致立体,线条简洁奔放。环节五:
15、实践练习,展示评价1.布置活动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写生创作,注意线条的组织;2.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视辅导;3.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五官、脸形、表情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环节六:小结作业,拓展提高1.鼓励学生主动大胆的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做以总结,主要强调表现人物形象时需要抓住的特征等。2.引导学生课下尝试以不同的表现形式画一幅人物肖像。四四、板板书书设设计计画画人人像像人物面部特征:脸型、五官、发式人物面部表情:哭、笑、怒、乐、惊10五五、教教学学反反思思113.绘绘画画中中的的透透视视现现象象要要点点提提示示课文来源:人民美术出版(2013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教学建议:1引导
16、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学会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探究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构建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通过观察现象和指导分析,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3由于透视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如果只是直观的观察并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消失点”的规律。4引导学生分析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油画村道 ,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5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一幅有透视现象的风景画。有关资料:透
17、视: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 近在明暗、色彩等方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透视分为二类: 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视平线:是人假定出来的一条直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由于所处的位置和观看角度不同,视平线也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消失点:物体在视平线上随观察距离而产生的渐变消失的最小状态。12典典例例展展示示导入参考情景:观察导入内容:同学们,你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张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大家站的很整齐,第一张照片是从正面拍摄的,第二张是从侧面拍摄的
18、,对比一下这两张照片,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第一张照片中第一排的同学们身高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第二张照片中后面的却变矮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吧!问题探究1同学们这张照片中为什么前面的同学显得高大,后面的同学显得矮小呢?2霍贝玛的村道中,描绘了一条乡间小路,小路两旁矗立着细而高的树木,近处和远处的树木一样吗?有哪些不同?远处的树木有什么变化?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4同学们尝试把颐和园长廊柱子的顶端与底端连起来看看有什么规律?5在霍贝玛的村道中,同样隐藏着消失点和视平线,你能找到它们吗?6我们画透视的场景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7看一看
19、,同学们的作品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13绘绘画画中中的的透透视视现现象象教教学学设设计计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火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二二、教教学学重重难难点点【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掌握透视规律, 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
20、的透视现象。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抓拍了一张照片,大家站的很整齐,第一张照片是从正面拍摄的,第二张是从侧面拍摄的,对比一下这两张照片,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第一张照片中第一排的同学们身高基本上是相同的, 而第二张照片中后面的却变矮了,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规律(一)透视的概念1出示霍贝玛的油画作品村道 ,霍贝玛运用透视现象描绘了一条乡间小路,小路两旁矗立着细而高的树木, 大家仔细观察近处和远处的树木一样吗?有哪些不同?远处的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欣赏并回答:这张画构图独特,
21、画面中乡间小路两旁的树木由近及远,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远方,形象地再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作品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甜美、洋溢着明朗而宁静的乐观情绪。2教师追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14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路灯、铁轨等(二)视平线1出示北京颐和园长廊图片,同学们尝试把颐和园长廊柱子的顶端与底端连起来看着有什么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柱子由近及远越来越短小,最后消失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通过消失点并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2引导学生欣赏霍贝玛的村道 ,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中同样隐藏着消失点和视平线,你能找到它们吗?尝试着画一画。环节三:
22、实践练习,运用透视1提出问题:画透视的场景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能够有目的地安排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能够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2艺术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一幅有透视现象的风景画。环节四:展示评价,小结作业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透视的规律出发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看一看,同学们的作品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2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视平线和消失点,并运用透视现象成功地表现了一幅风景画。透视现象可以表现室外风景,也可以表现室内空间,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四四、板板书书设设计计绘绘画画中中的的透透视视现现象象一、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二、
23、透视规律消失点、视平线、消失线五五、教教学学反反思思15164.建建筑筑艺艺术术的的美美17要要点点提提示示来源:人民美术出版(2013版) 建筑艺术的美六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初步掌极欣赏建筑的要领,引领学生发现、欣赏建筑之美,学习评述建筑的方法。2根据时间的要求,本课内容的选择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展示故宫与凡尔赛宫,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宫殿建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体会风格的变化;二是,从中西的建筑中选取一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分析需要透彻,建议讲解故宫或凡尔赛宫。3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重点欣赏、分析
24、中外经典建筑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4引导学生欣赏时可设置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导游” 。有关资料:1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 ,永乐十八年(1420)竣工。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整体呈南北走向,建筑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有太和、 中和、 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采用的是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两侧的建筑多用单檐歇山顶。在封建社会中,黄色最尊贵,绿色次之。因此,故宫主要建筑均采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教案设计 范例 小学美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