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docx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白杨教学设计(精选4篇) 白杨教学设计 篇一 3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2、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你对白杨有哪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用“”画出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读一读。说说白杨的特点。 3、指导朗读: (1)、分角色朗读1-12段 小组内先自由练习。注意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 (2)、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
3、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五、练习。 1、抄写生字。 2、学习辅导的1.2.3题做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看课后习题2 2、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
4、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显得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 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学生讨论回答。 三、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2、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1)默读课文14、16段,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
5、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2)孩子们和白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孩子-小白杨 4、指名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四、体会中心。 1、学完课文,我们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用上“哪儿哪儿”
6、“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 六、板书。 3白杨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白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
7、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
8、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
9、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10、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
11、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白杨 高直 白杨高大挺秀生长范围广
12、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表白心愿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白杨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灵魂。阅读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习和发展语言,挖掘人文性和审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重视引领学生纵横联系,挖掘内涵,有效地体会文中寓意。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实现以读为本,兼顾听、说、写
13、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阅关于新疆建设兵团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艰苦条件和劳动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白杨树的“外秀” 1、情境导入(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教师描述:“看,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
14、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杨引人注目,给大戈壁大来了生机与希望,也给旅客带来了快慰与喜悦。” 2、按要求预习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识生字,指导书写“疆”和“陷”。 (2)检查朗读,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三个问句,理清课文思路。 【设计意图: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们带到了人烟稀少的大戈壁,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习下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15、。同时,重视预习与书写的指导,突出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 二:研读,品析白杨树的“内秀”。 1、默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体会树的形象 2、交流汇报,重点指导。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理解“从来就这么直”,体会白杨树的外在特点“高大挺秀”。 (2)理解“哪儿哪儿”,体会白杨树的适应能力强。 想象说话:城市需要白杨树,它就 ;乡村需要白杨树,它就 ;公园需要白杨树,它就 ; 需要白杨树,它就 。 朗读第1自然段,看关于戈壁滩的课件,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杨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