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2
2、、难点: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李斯 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李斯勾结内官赵高篡改遗诏,迫令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陷害,被腰斩于市。 李斯流传于后世的
3、散文有谏逐客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等。 (二)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称:“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宋代李涂在文章精义写道:“中原诸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犹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深得作文之法。” 林云铭古文新义:“秦之逐客,以宗室大臣谓诸侯人来事秦者,皆为其主游间耳。李斯既在逐中,其上书不便作谏止语故。利害凿凿可睹,不必请
4、除其令,而令自除,乃不谏止之谏止也。细玩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三)历史背景 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秦王览毕,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四)题解 “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
5、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客”,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 (五)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正字音 缪()公蹇()叔殷()盛鄢()郢()成皋()膏腴()穰()侯太阿()纤()离9322;灵鼍()9323;外厩()9324;傅玑()9325;珥()9326;阿缟()9327;搏髀()9328;黔()首 2、初读文本,划分层次 二、合作探究 (一)通假字 (1)而陛下说之: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3)河海不择细流: (4)藉寇兵而赍盗粮: (二)一词多义 (1)过 窃以为过矣: 雷霆乍惊,宫车
6、过也: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日,大母过余: (2)乘 乘纤离之马: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自京师乘风雪: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乘鄂渚而反顾兮: (3)却 王者不却众庶: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致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听妇前致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东据成皋之险: 使之西面事秦: 蚕食诸侯: (2)名词作动词 却宾
7、客以业诸侯: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损民以益仇: (3)使动用法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遂散六国之从: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故能明其德: (四)文言句式 (1)西取由余于戎: (2)东得百里奚于宛: 三、交流展示 (一)试分析谏逐客书一文的论证思路。 (二)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议论类文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分析。 论证方法论证分析 (三)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谏逐客书答案 【学习过程】 (五)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正字音 缪m公蹇jin叔殷yn盛鄢yn郢yng成皋go膏腴y穰rng侯太阿纤xin离9322;灵鼍tu9323;外厩ji9324;傅玑j932
8、5;珥r9326;阿缟go9327;搏髀b9328;黔qin首 2、初读文本,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为绪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关系为本论部分 第五段: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首束全文与篇首呼应为结论部分 二、合作探究 (一)通假字 (1)而陛下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接纳 (3)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 (4)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同“借” (二)一词多义 (1)过 窃以为过矣:(名词,过失,过错)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走过,经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
9、焉:(动词,胜过,超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分,过于) 一日,大母过余:(动词,拜访,探望) (2)乘 乘纤离之马:(动词,驾,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3)却 王者不却众庶:(动词,拒绝)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4)致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动词,罗致) 所以兴怀
10、,其致一也:(名词,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动词,得到) 听妇前致词:(动词,表达、表述)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向西,向北) 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 使之西面事秦:(向西) 蚕食诸侯:(像蚕一样) (2)名词作动词 却宾客以业诸侯:(成就)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作为宝物) 损民以益仇:(仇恨) (3)使动用法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使退却) 遂散六国之从:(使离散)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愉悦) 故能明其德:(使贤明) (四)文言句式 (1)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句) (2)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
11、后置句) 三、交流展示 (一)试分析谏逐客书一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第1段:正面论述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先纵情放开,铺叙八位客卿有功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 第2段:抓住秦王使物用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揭露逐客之非,先尽情铺叙秦王喜爱异国的美色、音乐、珍宝,然后用“今取人则不然”一笔收拢,得出秦王重物轻人的结论。使文章既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又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从全文看:不纠结于“客”本身的纷争,撇开个人的利益,从大处、远处着眼,将秦国的安危、利害系于笔端,把对客卿的态度同秦国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
12、抓住秦王急于成就帝业的心理,以铿锵的语言、无可辩驳的事实、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层层剖析论证,得出“逐客为过”的观点。 (二)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议论类文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分析。 明确:(1)史实论证:列举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兵的史实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2)类比论证 (3)道理论证 (4)对比论证 (5)比喻论证。 (三)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1)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
13、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 (谏逐客书的)处在被逐的地位,如果一味央求,是换不来同情可怜的,李斯的本事就在于:明明是恳求秦王不要驱逐自己,却只字不提个人的去留,通篇都是为秦国考虑,申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就抓住了秦王的心。文章既有严密的论证,又有铺陈排比,将委婉的措辞与犀利的词锋结合起来,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陈建森、陈一平编著中国古代散文选) (2)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
14、“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3)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 本文(指谏逐客书)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
15、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 (4)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逐客书 逐客 教学 设计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