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白杨礼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
2、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 (1)让学生起来介绍。 白杨礼赞公开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课时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4、。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
5、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公开课教案 篇三 1.学情分析 (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词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
6、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 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
7、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杨礼赞 白杨 礼赞 教学 设计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