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docx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
3、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PPT课件演示。) (3)我们小数除法还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4)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 6.交流两种算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相同)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法二计算过程比较麻烦,算法一比较简
5、便。) 7、算一算,比一比。 (1)423= 4.23=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教师PPT课件演示。 (4)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整数除以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小数除以整数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
6、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2816) 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7、小数点对齐; (2)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5.67) 3.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商?(不够商1,用0占位) 4.让学生把题补充完整。 5.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 (3)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
8、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探讨、交流,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三、智慧城堡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4536 0.8428 ( ) ( ) ( ) ( ) (1)引导学生判断。 (2)引导学生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2、 (1)引导学生判断对错。 (2)这道题的7应该商在哪位上? 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
9、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展台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四、我的收获是 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1)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整数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
10、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工具 ppt、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
11、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19.412 1.62(元) 答:每个大约1.62元。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
12、121.62(元)。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
13、,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 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
14、PPT课件演示。) 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3 巩固应用,内化方法 1.计算下面各题。 保留一位小数:4.82.3 2.1 保留两位小数:1.553.9 0.40 保留整数: 14.63.4 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选择。 (1)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C )。 A、13.82 B、13.80 C、13.81 (2)23.50.91的商( B )23.5。 A、
15、小于 B、大于 C、等于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取近似值的各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明确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地进行保留,这样既简便又不易出错。 4、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 5、一支铺路队正在铺一段公
16、路。上午工作3.5小时,铺了164.9 m;下午工作4.5小时,铺了206.7 m。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路的速度快?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要想知道“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的速度快”,该怎么办?(要分别计算出上午和下午铺路的速度,并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保留不同小数位数的取值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各种不同保留小数位数的情况,体会只要能比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少越简单,明确取近似值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精确度,灵活选择保留的位数。 上午铺路速度:164.93.547.1(m) 下午铺路速度:206.74.545.9(m) 47.145.9
17、 答:上午铺路的速度快。 6、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4题。 (1)蜘蛛的爬行速度大约是蜗牛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引导学生审题,并让学生明白当题目中没有明确保留小数位数的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将“1.90.045”转化为“3.80.09”),并完成第(1)问。 完成第(2)问: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一般要除到被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也可以除到被保留的位数后,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超过或等于除数的一半时,可直接向前一位进一,取商的近似值;如果余数不到除数
18、的一半,则直接保留。)取商的近似值。 板书 商的近似数 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个多少元? 19.412=1.6166666666667(元) 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 保留两位小数: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保留一位小数:1.6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19.4121.6(元) 答:每个约1.6元?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
19、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决定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如果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 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如果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 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