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怎么写?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一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
3、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23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23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完成表格 对
4、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
5、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
6、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
7、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8、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雨林区的民居,西_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3篇 年级 下册 地理 教案 人教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