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形势下的新冠疫情在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建议【3篇】.docx
《对目前形势下的新冠疫情在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建议【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目前形势下的新冠疫情在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建议【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对目前形势下的新冠疫情在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建议【3篇】第1篇: 对目前形势下的新冠疫情在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建议 新冠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和就业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高质量实现提出挑战,也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次考验。疫情是一次系统性风险,对于总体就业形势影响可控,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损失不超过百万,复工时间延长、待业时间增加造成全年有效劳动供给减少,城镇调查失业率不会大幅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会上升,劳动参与率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大,一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和农户面临破产风险。居民收
2、入冲击要比就业影响更突出,预计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放缓,一季度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可能出现停滞,一些低收入群体面临贫困风险。应对疫情冲击要果断采取应急举措,更要做好长期准备,以扩大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为重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实施、共同发力,研究出台一揽子的经济和就业复苏方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防止出现大规模失业风险。 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总体影响 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给经济和就业带来挑战,但从对全年经济影响来看,相对于其他时间点的影响较弱。以2023年来看,全年GDP总量为99万亿元,其中一季度GDP为21.3万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为21.5%,
3、而四季度为27.8万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为28.1%。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的一季度增加值分别占全年比重为12.4%、21.3%和22.9%,而四季度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9.0%、28.3%和26.5%。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但却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冲击。不同于地震,带来的是小范围的区域性破坏;不同于产能过剩,带来的是局部性冲击和结构性矛盾;不同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是预期的不确定性风险;不同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是输入型风险;不同于禽流感或非洲猪瘟,带来的是对特定产业的影响;也不同于2023年非典疫情,影响范围和程度、居民关注度和反应、以及所处经济环境大不相同。国内
4、外相关机构预测评估,此次疫情将造成全年GDP损失0.51.0个百分点,考虑到此次疫情短期造成经济处于半休克状态,绝大多数行业都将遭受冲击,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会承受打击,对经济增长实际影响要比市场预期的更为严峻。 疫情将带来潜在经济损失近5万亿元。假定此次疫情在1个月左右得到基本控制,在3个月左右基本消除对生产经营的直接影响。据此设定为期3个月的情景方案,目前全国范围复工延迟,第一个月近半时间处于生产经营停滞状态,假定仅有去年同期50%的生产能力,预期第二个月生产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第三个月恢复到95%,之后生产经营完全恢复。按照2023年一季度GDP估算,此次疫情将导致约5万亿元(498
5、01亿元)的GDP损失,相当于2023年GDP总量的5.0%。分三次产业来看,农业损失约2000亿元,工业和建筑业损失1.92万亿元,服务业损失2.85万亿元,分别相当于2023年各行业增加值的2.6%、4.5%和4.9%。潜在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后期努力进行补救,疫情对全年GDP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后期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各方努力程度和补救力度,假定通过各方努力挽回一半潜在损失,也意味着全年GDP增速将拉低23个百分点,2023年保增长压力艰巨。 全年有效劳动供给减少将带来约2个百分点的GDP损失。目前全国各地复工时间延长715天,并且鼓励灵活工作和在家办公,部分返城流动人员需要隔离观察14天,预计全
6、年有效劳动供给时间将减少约5%。按照宏观经济中劳动产出弹性0.4估算,即劳动供给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变动0.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此次疫情仅通过工作时间变化就将造成约2个百分点的GDP损失,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疫情对于就业冲击总体可控。按照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50万人估算,即平均每亿元GDP对应13.6个新增就业岗位,此次疫情将直接造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损失约70万个,不会对总体就业形势产生太大影响。预计全年1100万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能够实现,十三五时期5000万个新增就业目标也能够完成。 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总人口已经开始净
7、减少,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疫情恢复后,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不会大幅下降,前期积压的服务业消费需求会反弹,工业部门生产经营也会出现补救性恢复,就业需求将逐步恢复,短期会出现待业现象增加、摩擦性失业积累,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但稳就业压力加重。 疫情对就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延长待业时间,挫伤就业积极性。复工延长、灵活上班、流动人口滞留家乡反映为待业现象,在城镇调查失业统计为当前有工作未上岗,并不体现为失业人员,疫情并不会造成城镇调查失业率大幅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会有所提高。但是,待业时间延长意味着工作时间减少、工资收入下降,由于工作转换带来的摩擦性失业风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大。待业时间
8、延长对于劳动者就业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尤其以4050人员为主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如环卫、保洁、安保等)更容易暴露在疫情风险中,加剧心理压力,打击就业积极性,对于劳动参与率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农民工返城受阻,短期就业冲击较大。此次疫情预计将导致农民工返城推迟23周,疫情重灾区湖北省是人口流出大省,农民工返城问题更加突出。用工企业面临停工、歇业甚至破产风险,农民工就业搜寻时间也将拉长。疫情将影响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决策,尤其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可能会选择留在本地就业或者短期不再外出,农民工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将产生不利影响。预计今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将出现下降,2023年
9、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下降到6.5%,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时间对于农民工收入影响较大,预计今年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构成,疫情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毕业去向渠道受阻。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0万人,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40万人,此次疫情发生时间正值应届毕业生求职招聘关键时期,对于毕业生求职和企业招聘都产生不利影响。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群体的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并且长期低于总体调查失业率,这意味着24岁及以下青年群体的失业率相对偏高,疫情将对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产生较大影
10、响,预计今年毕业季的失业率将会有显著提高。疫情对国际人才流动和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产生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尽管认为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但超过60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大经济体)已经启动限制性举措,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作为毕业去向的重要渠道将受到挤压。 生活性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大,一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面临破产风险。餐饮、旅游、住宿、电影娱乐、教育培训、交通运输等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将受到更大冲击,这些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即时性特征,不同于工业产品可以错期生产或库存调节,没有消费就没有服务
11、提供,也就没有工作岗位和劳动收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面临订单损失和刚性成本支出的多重压力,劳动力成本是主要经营成本,厂房和店面租金、银行利息是固定支出,现金流脆弱的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加大失业风险。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停工歇业就意味着短期失业。疫情防控对于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也带来了较大冲击,饲料断供、运输受阻、防疫成本增加,一些农户刚刚从前期非洲猪瘟疫情恢复,再次遭受重创。 居民收入遭受负面影响,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压力加重。此次疫情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复工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减少,企业应对延长复工的首选决策是降薪,其次才是裁员,平台就业人员也将由于订单减少造成收入减少
12、。总体来看,对于居民收入的冲击可能要比就业的影响更突出。预计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将下滑,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将明显放缓,一季度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增长停滞。疫情给低收入群体和刚刚脱贫的农村居民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面临贫困和返贫的风险。 应对疫情冲击的对策建议 此次疫情与202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时机、影响范围、防控力度、以及所处经济环境大不相同,对于经济系统的影响不可比拟,所采取的应对举措也应该更具有战略高度。2023年非典时期,经济体量(2023年GDP为10万亿元)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只占42%,比目前低12个百分点(2023年为54%),服务业就业人员从28%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篇 目前 形势 疫情 工作 能力 提升 方面 什么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