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施组修改.doc
《《施工组织设计》施组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施组修改.doc(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篇 总体策划内容提要:l 编制说明l 工程概况l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应措施l 施工总体部署l 施工总平面布置与现场管理l 现场管理与对外协调l 进度计划第1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主要依据a. xx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西延线XX标xx站xx站区间隧道工程土建施工文件、图纸及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和补充通知。b. xx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西延线施工设计xx站xx站基坑开挖施工图。c. 设计、施工文件明确的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技术标准,以及xx市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d. 我公司在地铁及市政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及对地铁施工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e.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f.建
2、筑施工手册。g.建筑施工计算手册。h.实用地下工程防水手册。i.地基处理手册。j.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K建筑施工常用数据手册。l.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n.建筑材料手册。m.xx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西延线XX标段技术标书。o.xx市政府关于地铁施工的有关规定、法规文件;p.我公司历年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q.地铁施工的相关技术规范;土建规范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2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GBJ203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7
3、KTJ08-61-9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9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0YSJ402-89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范11JGJl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2GB50204-xx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3GB50164-92砼质量控制标准14GB50203-xx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15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16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17JGJ33-86建筑机械使用安会技术规程18JGJ80-9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用电安全规范19GB50208-xx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
4、0GB50205-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1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2GBJ321-90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3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4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5GBJ119-8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6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27YBJ9258-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28DGJ08-236-99基坑工程设计规程29JT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验收标准1GB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GB50202xx建筑
5、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GB50203xx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GB50204xx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GB50208xx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8GB50300200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2 编制原则全面响应施工合同,严格遵守施工合同所有条款;满足业主对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确保高效优质完成本标段内所有工程;综合考虑本工程特点、重点、难点采用先进、科学、成熟、有效的施工方案,并结合本投标人历年地铁施工经验,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合理性、全面性、实用性;本工程地处郊区,施工中力争少占农田、房屋
6、,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控措施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1.3编制范围本区间隧道主要工程范围包括: a. 前期准备工作b. 区间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c. 降排水工程d. 基底加固e. 区间主体结构f. 区间附属结构g. 防水工程h.土方回填i. 临时工程及辅助设施j. 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工程第2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及地形地貌2.1.1 工程位置本区间隧道位于xx市城西新区,起点在xx村莲花北组(现已拆除),沿南北方向到西村线路左拐,大致变成东西走向,直到江东南路附近的消防队大楼后面(原高李四村)结束。两端起止里程为XK0+576.226XK2+084.9,线路长度:1508.
7、674米。与本工程平行有一条规划的城市交通干线纬九路。该道路红线距区间工程左线的线路中心线约为13米。区间位置见图 2.1-1:区间隧道平面位置示意图。2.1.2 地形地貌本工程周围地形开阔,地势基本平坦,场地地貌属长江漫滩,地面标高在5.696.42m之间。施工现场周围主要分布有村庄、农田、厂房、道路及沟塘,地表水系发育。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气象条件2.2.1 工程地质根据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区间范围内自上向下土层构成分别为人工填土、淤泥质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地质剖面见附图2.2-2:奥元区间右线结构纵剖面图,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2-1。各地层地质描
8、述如下: a. 1人工填土:褐灰灰色,局部褐黄色,该层填料较复杂。在村庄村民居住区,分布有杂填土,松散状态,夹较多碎砖;其余地段以素填土为主,软可塑,夹少量碎砖,表层为耕植土。b. 2b2-3素填土:褐灰黑色,局部褐黄色,软塑,局部可塑,加少量碎砖。c. 2b4淤泥质填土:灰灰黑色,流塑状,含腐植物,夹淤泥及少量碎砖,为沟、塘填积物,局部分布。d. 1b2-3粉质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可塑,部分为粘土,分布不连续,部分缺失。e. 2b4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粉砂与粉质粘土交互层,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52.8m,层厚变化较大,从3.141.2m不等。隧道结构大
9、部分坐落在该土层中。f. 3c3粉土:灰色,稍密,主要为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场区大部分有分布,但土质不很均匀。奥体中心站及附近地段,以粉土、粉砂及粉质粘土交互层,局部为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顶埋深6.033.6m,层厚0.810.8m。在接近奥体中心站附近约500 m处隧道结构坐落在该土层中。g. 5 d2-3粉砂:灰色,稍中密,局部松散,部分地段为细砂,部分地段为粉砂夹薄层粉质粘土,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层顶埋深13.820.4m,层厚从7.014.0m。h. 6 d1-2粉细砂:灰色,以中密为主,部分密实,局部加粉土,层顶埋深25.042.2m,该层未钻穿。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表2.
10、2-1层号岩土层名称承载力标准值备注-1b2-3软-可塑粉质粘土100土质不均-2b4淤泥质粉质粘土65-3c3稍密粉土1100-5d2-3稍-中密粉砂150土层物理试验指标平均值 表2.2-2层号取值含水量W(%)重度(KN/m3)孔隙比e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1b2-3平均值34.018.80.94917.10.74-2b4平均值39.417.81.13114.11.35-3c3平均值31.818.30.9469.681.29-5d2-3平均值28.918.40.914 土层特殊试验指标平均值 表2.2-3层号取值垂直基床系数K(MPa/m)静止侧压力系数K0土的泊桑系数比v垂直渗透系
11、数Kv10-6(cm/s)水平渗透系数KH10-6(cm/s)-2b4平均值6.6180.5120.3383.0816.5-3c3平均值16.5590.3630.27210340-5d2-3平均值36.95418281-6d1-2平均值39.12544.553.7 土层特殊试验指标平均值 2.2-4层号取值直剪(固块)压缩性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C(kPa)(度)1-2Es1-2(MPa)Ccu(KPa)cu(度)-2b4平均值11.521.20.6533.54320.71.5528.0-3c3平均值10.627.50.2739.163-5d2-3平均值9.7731.20.1
12、9510.723-6d1-2平均值9.032.60.16412.5482.2.2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间场内地下水主要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浅层潜水直接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位埋深约0.61.5m,年最大水位变幅小于1.0m,一般在0.5m左右。浅层潜水由人工填土层及全新世漫滩相软弱粘土层1b2-3、2b4构成。室内实验渗透系数为:0.5145.110-6cm/s,属微弱透水层。深层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3C3及其以下的粉土、粉砂、粉细砂、中砂、粗砂及混砾石土层中。因上覆有微弱透水层作为相对隔水层,故该层具有承压性。区间隧道所在的土层渗透性差:水平渗透系数为0.014m/d,垂直渗
13、透系数为0.0019m/d。2.2.3 气象条件本区间地处环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温适中,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湿热多雨。年平均温度为15.3C,最高气温43C,最低气温-14.0C。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降雨117天,年平均降雨量1005.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2天,年平均大风日数(7、8级)1723天,年平均风速2.6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2.3 设计情况及工程数量2.3.1 设计情况区间隧道两端设计起止里程为XK0+576.226XK2+084.9,线路长度1508.674米,由两段曲线和两段直线组成,含三个射流风机段及
14、一座排水泵站。原设计采用放坡开挖法,由于地质条件太差且降水困难改为钻孔灌注桩与深层搅拌桩相互咬合的围护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型式采用矩形断面整体式钢筋砼箱型结构,区间隧道主要结构型式及尺寸如图2.3-1所示。区间隧道设计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外侧设全包防水层。底板外表面采用膨润土防水毯或在结构表面涂刷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侧墙附加防水层用聚氨脂涂膜,并在涂膜防水层内增设一层聚酯布;顶板外侧铺设柔性聚氨脂涂膜防水层。水平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钢板腻子止水带,环向施工缝采用30mm12mm的遇水膨胀腻子条。2.3.2 主要工程数量本区间隧道长1508.674米,建筑面积约15198m2。主要工程数量
15、为土方开挖、土方运输、土方回填、基坑围护、基底加固、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钢筋工程、主体结构防水工程等。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1。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2.3-1工程部位施工项目主要工程数量土方(m3)钢筋(T)(m3)防水层(m2)区间土方工程挖土方(含淤泥)271620填方176530主体结构C10砼垫层1970底板10393侧墙及中隔墙8674顶板9022钢筋制安3448防水工程C20细石砼保护层1894钢板腻子止水带11254240厚砖砌保护墙3904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600聚氨脂涂膜36864聚脂布21521底板膨润土防水毯15343支护工程钻孔桩 5305.6搅拌桩11
16、9护坡砂浆土钉104第3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应措施3.1 工程特点分析a. 明挖施工,征地拆迁工程量大。本标段位于郊区,地势平坦,四周多为菜地、水塘和农田,施工场地面积大,场地范围内的民房大多已拆迁,剩余少量民房正在拆除。周围无大型地下管线,地面有少量架空电线及通讯电缆。b. 线路较长,地质条件差。本标段由两个直线段和两个曲线段组成,全长1508.674m,含三个射流风机段共81.69米,一个排水泵房7.0米长外。场地地貌属长江漫滩,沿线主要分布村庄、农田、厂房、道路、沟塘。场地自上而下土层主要为各类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土层工程性质表现为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灵敏度、低强度等特性。
17、土体稳定性差,降水困难,大型机械施工难度大。c.工期紧、土方量大,施工机械多、调配困难。线路施工分三个工区,六个工作面。施工工期紧,当地雨季长,围护、开挖量大,运输线路窄,施工机械多,能源消耗大,交通不便,要求弃土场面积大,机械运输组织困难。3.2 施工重点分析a. 质量的重点在防水。该区间隧道顶板覆土深度34.5米,而地下水位仅位于地表下0.6-1.5米,地下水位高,水头压力大,能否满足二级防水设计要求,确保隧道使用过程中没有渗漏,是保证本工程质量的重点。b. 工期的重点在围护及主体结构。围护结构施工是控制工期的龙头,制约着后继工序的展开。本工程围护结构工程量大、工期紧;主体结构是隧道主要受
18、力结构,工程量大、难度高、质量要求严格,是本工程制约工期的关键。c. 安全的重点在基坑稳定。本工程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0.1米,基坑长度1.51公里,基坑暴露时间3-5个月,能否保证开挖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安全与稳定,是本工程安全控制的首要任务。3.3 施工技术难点难点之一:基坑降水。区间隧道主要坐落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该土层厚度大,渗透性较差(10-610-7cm/s),如何确保在低渗透性土层中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效果,是保证本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难点之二:结构砼防水。本工程防水设计以砼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如何保证砼的抗渗性能,控制砼收缩裂缝的产生,是本工程的技术难点之一。3.4 对应措施 针
19、对上述的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分析,提出以下初步对应措施,详细的叙述在施工方案与方法中的相关章节给予说明。a. 设三个施工队,共六个工作面,分别由标段中三个开挖起点往两侧推进,进行分段流水作业,确保实现目标工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标段两头拆迁已基本结束,场地及交通条件已基本具备,而区间两端分别与奥体中心站及元通站连接,为避免与相临标段的交叉施工干扰,确定由开挖起点向两头的施工顺序。每个工作面内基坑降水、基底加固、基坑围护与开挖、主体施工、防水与回填等工序均进行分段流水作业,合理穿插、紧促搭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b. 每个工作面配备两台模板台车或排架组合钢模,依次进行结构跳仓施工,加快结构施工
20、进度。结构施工是控制本工程工期的关键线路,六个工作面各配备两台模板台车或排架组合钢模,第一台进行一期结构段跳仓施工,第二台随后进行二期结构段填仓施工。c. 对初步设计降水方案进行优化,采用真空管井的方法,加密井点间距,延长降水时间,保证降水效果。由于地层渗透性差,为加快降水速度,保证开挖如期进行,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经理论计算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对初步降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采用加密真空井点、合理布置井点的方法加快降水速度,保证降水效果。d. 对初步设计防水方案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采用先进可靠的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采用“放抗结合,刚柔并举”的设计思想控制砼裂缝。防水是质量的关键,我们在
21、“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设计原则基础上,针对最易产生结构渗漏的砼裂缝采取“刚柔并举、抗放结合”的设计思路,通过基底处理、合理配筋等措施提高结构刚度,防止砼开裂,通过合理设置变形缝、控制跳仓间隔时间等措施释放砼收缩应力。针对施工缝、变形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水泥基渗透性结晶体等先进可靠的防水材料。e. 采用高性能砼,提高砼抗裂防渗性能。采用“双掺”工艺,减少水泥用量,采用高性能外加剂,使用水化热低、抗渗性好、收缩小的高性能砼。f.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预测与监测方案,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基坑变形情况、地下水位、基底隆起等进行全方位、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