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河南省2023历史模拟题及答案.doc
《《高考试卷》河南省2023历史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卷》河南省2023历史模拟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2021历史模拟题及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代冕服、弃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2.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
2、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 ) 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 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 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 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的工律规定,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县和工室由有关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说明秦朝( ) A手工业产品的质量较高 B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手工业均由官府所垄断 D重视手工业标准化生产 4.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这说明实行推恩令( ) A反而壮
3、大了地方诸侯势力 B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 C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 D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 5.宋朝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此可知宋代( ) 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 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6.宋初期的柳永,其词作以描写都市生活著称,“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而北宋中后期的状元郎黄裳,其所写风雅之词“以清淡为正,悦人之听者鲜”,所以无人传唱。这一现象表明( ) A坊市界限打破有利于词曲流行 B高雅文人退出了
4、词曲创作队伍 C时代变迁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 D宋代词曲因脱离群众走向衰落 7.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些做法意在( ) A加强了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 B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8.明以前,蚕桑业和植棉业主要在江南地区,长江以北很少,京畿地区则更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国绢税共征收288546匹,其中京畿地区最高达32962匹,竞占到总数的12%。据此可知,明初京畿地区( ) A经济作物规模扩大 B新型物种
5、不断引进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政府税收种类繁多 9.“礼拜”为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在菲律宾所创,后传入中国;“星期”系中国人于19世纪末创制。最终,“星期”在书面语和共同语中替换了“礼拜”。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盲目排外心理推动 C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D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10.晚清周振汉(周汉)刊印的一套反“洋教”的漫画中的一幅,这一漫画反映了( ) A漫画是反侵略宣传的主要形式 B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矛盾尖锐 C佛道团体成为反帝运动主力 D知识阶层对西学的理性认识 11.下表 上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 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
6、的需要 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 12.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这反映了,当时( ) A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 B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 D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 13.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 D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14.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
7、,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与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存度提高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15.“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 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 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16.从1979年到
8、1982年,我国先后四次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到1984年我国银行存款余额增长了2.16倍,贷款能力增长了1.576倍。贷款对象由国营企业扩大到城镇集体及个体工商户。据此可推知,这一政策调整( ) A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B深化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布局 D稳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7.雅典政治斗争往往表现为贵族家族之间的争权。失败者常试图借助外来势力。而陶片放逐法通过公民团体的命令,将其中一方有条件地流放国外,这使失败者的被流放不是源自政治对手而是源自雅典公民的选择。这表明陶片放逐法( ) A利于雅典政局的相对稳定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D
9、有力地削弱了雅典贵族势力 18.1348 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 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19.14世纪的人文主义原本具有反对神学的倾向。17世纪后期,英国的洛克将人文主义发展为强调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经济自由,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权利上,从而形成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兴起反映了,英国( ) A天主教势力的衰落
10、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极力抢夺世界市场 D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20.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这表明,马布里( ) A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B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C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21.下图是16881841年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情况。图中现象反映了英国( ) A代议制政体得到不断完善 B对外侵略扩张活动的加剧C农业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D工业化引起经济结构变化 22.列宁曾说:“无论是理论
11、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 ) A加快对农业的改造进度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恢复了商品流通和交换 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体制 23.1947年,美国政府官员邦迪指出,“尽管大国通常都不希望看到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出现,但美国还是全力支持西欧的统一,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当前与苏联的竞争中,美国和西欧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这一言论说明( ) A西欧一体化有助于美国实施冷战 B一体化的西欧外交由美国所操控C苏联强大威胁了美国与西欧国家 D美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试卷 高考 试卷 河南省 2023 历史 模拟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