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2020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全解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2020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全解全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全解全析1【答案】C (2分)【解析】A. 脊梁(j)奸佞(nng)。B.贮蓄(zh)笑容可掬(j)。D. 攒聚(cun)鞭辟入里(p)。2【答案】A (2分)【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使用正确;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项有误,“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有误,“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不合语
2、境。故选A。3【答案】B(2分)【解析】A项错误,缺少成分,“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缺少主语,应添加“观众持续的观影热情”;B项正确;C项错误,句子的主干是“木质框架在燃烧”;D项错误,这个复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4【答案】A(2分)【解析】A错误,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5【答案】嫉、祥、陶、恬 (4分)【解析】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嫉”“祥”“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恬淡”:心情淡泊,不追名逐利。注意据义定形。6【答案】根之茂者其实遂 必先利其器 濯清
3、涟而不妖 五岭逶迤腾细浪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分)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濯”“逶迤”“腾”“圆”等字词的书写。7【答案】(1)示例:名家示范入耳 经典作品润心;学名家诵读 赏经典魅力;跟随名家读经典(2分)(2)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
4、典散文,背影为我幻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2分)(3)示例:课文诵读大比拼(2分) 诵读技巧分享会(2分)【解析】试题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诵读名家进校园”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2)拟写串联词时应注意:确定关键词(串联点)和情境,扩展语句。运用修辞想象、诗词歌赋等,使语句有文采。可用祈使句引出节目,如“让我们”的形式。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
5、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此题的一篇是描写春的勃勃生机,一篇是表达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注意抓住两文的某种联系即可。 (3)活动方案的主题“诵读名家进校园”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名称即可。切忌偏离主题。活动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即可行性强。活动的名称要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8【答案】慧骃国(智马国、马国)、 狐狸、 隐鼠 (一空1分,共3分)【解析】格列弗游记的一章,是说格列弗到了一个人和马颠倒的世界,在那里马是聪明的/文明的生物,叫慧骃,而人类在那里是愚昧的/低级的生物。小王子在
6、地球上与一只狐狸成为了好朋友,狐狸使他懂得了爱与责任的意义。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最喜爱的动物是小隐鼠。9【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绿”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和春天的勃勃生机。10【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2分)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
7、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颈联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此时燕子也刚刚南归,两者相见真如老友相逢,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尾联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11【答案】(1)恰好(正好) (2)下雨 (2分)【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适”:适逢,恰好。“雨”:名词作动词,下雨。12【答案】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
8、赐也。(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13【答案】(1)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旱就赐给他们雨。(2分)(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2分)(3)或明或暗,变化不一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
9、和傍晚。(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斯:这些。踢:给予。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暝:昏暗。晦:昏暗。14【答案】苏轼是在喜雨来临后,扶风百姓和乐,才关注到“亭”的建成,说明苏轼在建亭之时,更多关注的是“雨”的情况。苏轼看到了“亭成”与“喜雨”同时成为现实。一方面可以表明苏轼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亭上“举酒”,感叹“雨之赐”,谈及不“可忘”,又为“喜雨亭”的定名,垫足了充分
10、的理由。(2分)【解析】题干问丁卯三日后,苏轼在朋友圈发文字和图片的原因。仔细观察图片,将图片上的内容分层次和方位用说明性的语言写出来,综合图片内容,将图片寄寓的情感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要注意图片中文字的内容,这些文字往往揭示图片的主题。如苏轼在建亭之时,更多关注的是“雨”的情况;强调两个关键点“吾亭适成”“喜雨”,表明苏轼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思想;同时为“亭”定名因“喜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译文】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
11、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
12、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15【答案】重视家风建设,让家庭、社会充满正能量。(2分)【解析】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重视家风建设,促进家庭和睦,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必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输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概括为:重视家风建设,让家庭、社会充满正能量。16【答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本文的论题“家风
13、”; 作为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一点1分,共3分)【解析】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本文分析:引出本文的论题“家风”;作为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7【答案】示例1:第-段分别从古代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当代优秀家风三个角度论述重视家风建设的好处和必要性,与第段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句紧密照应,结构紧凑,论证严密。(2分)【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分析-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阐述理由即可。第段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句是总论(说),第-段,分
14、别从古代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当代优秀家风三个角度论述重视家风建设的好处和必要性,是分议(说),上下照应,结构紧凑,论证严密。18 【答案】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更具说服力。(4分)【解析】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从孔子庭训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明末朱子家训”运用了举例论证;“不学礼无以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综述: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
15、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更具说服力。19【答案】(1)对一家人遭遇的同情;(2)为小男孩的懂事而感动;(3)为当时没有搭理小男孩而内疚。(一点1分,共3分)【解析】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说明“我”泪流满面与小伙所讲的故事有关,对他一家人遭遇的深感同情而流泪,为小男孩的懂事而;流泪,同时也为自己当年没有私底下给小男孩包子而感到愧疚不安而流泪。20【答案】(1)手艺好、讲诚信: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料
16、好。(2)人缘好:人脉资源广。(3)为人精明: 壮叔提醒我,要提防小男孩。(4)本性善良:让小男孩长时间站在包子铺前,并没有驱赶。(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段“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理由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调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的多,回头客也多。”可知其手艺好、人脉广;段“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
17、提防着点”可知其为人精明;(12)段“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直接点明其善良的特点。21【答案】(1)指庄叔手艺很好,包子香。(2)指文中男孩所讲的故事。(3)喻指小男孩的懂事、善良、感恩、孝顺等品质。(4)寄托了作者希望社会上能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多一些帮助的美好愿望。(4分) 【解析】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首先,此题题目中的本义指的是壮叔包的包子很香。文章围绕“包子的香味”塑造了小男孩的形象,反映小男孩一家当时生活的艰辛
18、,在如此艰辛环境下,突出塑造了小男孩懂事、孝顺、克制和坚强等品质,文章通过“包子的香味”写十年前“我”和壮叔对前来闻包子香味的小男孩的态度,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的故事后,再去找壮叔私下想不管壮叔同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我”决心行动起来劝壮叔改变对待孩子的淡漠态度,促其乐善好施,所以“包子的香味”蕴含着对社会生活中善良、温情的期待与呼唤,表现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2【立意指津】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且切合学生的生活,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要仔细阅读材料,围绕话题展开思路,可从以
19、下角度确定立意。(1)小中见真情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我们的生活其实很平凡,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构成的。那些我们熟悉的凡人小事,整日与我们如影相随,它们左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撩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我们普通人过的是小生活、小日子,虽然平淡琐碎,但却很朴素,很真实。有滋有味的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2)小中见新颖生活的海洋到处有涟漪,感人的瞬间无处不在。话题作文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可以写“小,却能走出迷茫”“小,却温暖”“小小的一支笔”“小事情,大道理”“小小的遗憾”“小小的波澜”等等。寻找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寻找新颖别致的切入点,角度小,立意新,挖掘深,笔力集中,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言不及义”,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首要条件。(3)小中见智慧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放无限,一刹那便是永恒。”任何微小的事物中都蕴含着真知灼见,都流淌着人生的真谛。写作时选材虽然微小,但反映的主题一定要犀利深刻。作文时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细节的非凡意义,善于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深入开拓,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表达效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