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与政策研究-2021.5正文版.doc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与政策研究-2021.5正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与政策研究-2021.5正文版.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消除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就业歧视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 刘明辉2019 年 3 月初稿2020 年 4 月修改2020 年 7 月修改目 录前言致谢术语摘要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1.2 研究范围1.3 研究方法1.3.1 访谈与座谈1.3.2 文本分析1.3.3 文献比较研究第 2 章 中国关于平等就业的法律和政策2.1 关于平等就业的法律2.1.1 国际公约2.1.2 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2.1.3 劳动法2.2 关于平等就业的政策2.2.1 中国妇女发
2、展纲要2.2.2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2.3 九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第 3 章 完善保障平等就业权立法与政策的必要性3.1 现实需求强烈3.1.1 数据显示就业歧视严重3.1.2 访谈所得的故事与案例显示就业歧视严重3.1.2.2 同性恋者遭受了严重的就业歧视故事 1:因为一个眼神传递同性恋信息便被辞退了故事 2:吴维写的一位同性恋研究生的死前绝笔(节录)2案例 1:首例同性恋就业歧视案案例 2:幼儿教师因同性恋被迫离职3.1.2.3 跨性别者受到严重的就业歧视故事 1:因非传统的装束应聘被拒故事 2:间性人“被手术”后女跨男只能打零工故事 3:因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性倾向被辞退案例 1:首例跨
3、性别就业歧视案案例 2:首例跨性别平等就业权纠纷案实例 3:小高变性被辞退案3.2 法律与政策存在缺失3.2.1 性少数群体尚未列入法律与政策规范3.2.2 无就业歧视定义3.2.3 未诠释“性别”的外延3.2.4 无就业歧视案适用的举证规则3.2.5 法律责任形式不明确3.2.6 缺惩罚性赔偿责任3.2.7 国家立法规定的劳动监察事项无就业歧视第 4 章 完善保障平等就业权立法与政策的可行性4.1 完善保障平等就业权立法与政策存在民意基础4.2 典型判例表明了司法态度4.2.1 法院宣称对他人的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应当予以尊重4.2.2 法院认为同性恋并非精神类疾病4.3 中国政府表态积极4.
4、4 部分企业已出台对性少数员工的友好政策4.5 域外已有可借鉴的立法经验第 5 章 完善保障平等就业权立法与政策的具体建议5.1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反就业歧视法5.2 人社部出台关于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通知5.2.1 对“性别”进行扩展性解释5.2.2 界定针对性少数群体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5.2.3 明确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责35.2.4 健全联合约谈机制5.2.5 鼓励用人单位实施对性少数员工的友好政策5.2.6 加强平等就业培训,提升性别多元意识附录:附件 1:跨性别小 C 被辞退案一审判决书;附件 2:强制矫治同性恋案判决书;附件 3:小高变性被辞退案二审判决书附件 4:反就业歧视法
5、(专家建议稿节选)。4前 言本研究报告名为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消除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就业歧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组策划,并委托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刘明辉撰写。在已有数据和案例的基础上,项目组做了深入访谈和文献比较研究,发现针对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存在诸多缺失,而严重的就业歧视现实亟待决策者尽快弥补这些缺失。每个人都不应当因自己的性别,包括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认同和表达,而受到排斥。而排斥的理由是其不符合性别两分法及异性恋本位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即固有的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女性应该是怎么样的,包括性倾向。项目组希望通过完善立法与政
6、策,确保消除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歧视,保障性和性别少数群体的平等权利,进而实现中国政府关于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人落伍”的承诺。正如前秘书长潘基文所言:我们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团结所有人士,无论他(她)们的性倾向和性别身份如何。作为有良知的男人和女人,我们反对歧视,尤其是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当文化和普世人权相冲突时,普世人权必须优先。出台保障 LGBTIQ 平等就业权的法律和政策与联合国的要求与中国政府的施政方针是一致的。5致 谢项目组感谢杨震、程鹤、彭燕辉以及北京同志中心、同语、同性恋亲友会等机构提供的资料,感谢同志社群的小 C、明珏、小马、小高等朋友以
7、及小高案主审法官窦江涛接受我的访谈,感谢刘小楠、孙耀东、孙晓梅、李秀华、何霞、郭晓飞等专家的指导!本报告引用了以下调研成果:(1)吴利娟执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2016年);(2)吴利娟、齐霁、辛颖等执笔:北京同志中心承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2017 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3)孙耀东执笔:北京同志中心承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的职场经历(2018 年)。感谢白茜娴(Siodhbhra Parkin)将本报告翻译成英文译本。6术 语1.法学的歧视与经
8、济学的“区别对待即歧视”不同,法学的歧视,是指“被法律禁止的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实施的其效果或目的在于对基本权利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或优待的任何不合理措施”。2.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工作能力和职业的内在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中做出区别对待,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行为。3.性倾向性倾向,是指每个人对异性、同性或多种性别的人发自内心的情感、爱情和性吸引,并与之发生亲密关系和性关系的能力。4.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指个人基于对性别深切的内心感觉和体验,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认为自己属于某个性别,包括与身份证标注的性别不同的男性、女性或者性别酷儿 。这种性别认同外显于用医学手段
9、改变身体外观和功能,以及与其所认同的性别特征一致的衣着打扮、言语和独特的行为举止。5.性别表达性别表达,是指个人通过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外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认同的性别特征。周伟: 宪法基本权利: 原理规范应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74 页。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1 页。 参见 2006 年 11 月 6 日至 9 日,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卡渣玛达大学举行专家会议之后,联合国人权高级官员、独立专家、各实体机构、法官、行动主义者与学术界的人士发起。29 名来自 25 个国家,有着不同背景和相关人权法问题专门知识的著
10、名专家一致通过,2007 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的关于将国际人权法应用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相关事务的日惹原则。 酷儿理论反对二元划分性别及性倾向,强调个人在性别认同和性倾向方面的自主性和流动性。7摘 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消除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就业歧视”,在文献比较研究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发现超过 1/5 的性少数员工受过职场歧视。从 5 个访谈实录、5 个故事和 5 个案例来看,受害者身心俱损,其平等就业权亟待法律予以明确并加以保障。尽管中国法律中有多个条款禁止就业歧视,但性少数群体尚未列入法律与政策规范,现行法在就业歧视定
11、义、举证规则、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缺失。本文通过案例与访谈实录,反映了那些被现行法律忽视的性少数群体遭受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其关于平等就业权保障的诉求,借鉴域外的经验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和出台政策建议,并论证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组建议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反就业歧视法作为远期目标,将人社部出台关于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通知作为近期目标。“通知”以政策形式禁止针对性少数群体的就业歧视,对“性别”进行扩展性解释,涵盖间性人、跨性别者及其性别表达,规定认定就业歧视的标准、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责、健全联合约谈机制、明确违法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鼓励用人单位实施对性少数员工友好政策,以及加
12、强相关培训等具体规范。通过完善立法与政策以确保消除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歧视,保障性少数群体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进而实现中国政府关于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人落伍”的承诺。这符合联合国的要求与中国政府的施政方针,也符合现实的迫切需求及国情民意。性少数群体呼吁立法明确保障其平等就业权,并出台加强培训等政策提升管理者多元性别意识。满足此项需求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1.1 研究背景2013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
13、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在 2015 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孙晓梅等 36 名代表、高莉等 31 名代表分别提出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孙晓梅提交的议案附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其中将“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及性倾向”列入就业歧视的不当事由。全国人大财经委接受了该议案,委托人社部予以答复并做立法调研工作。人社部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列为重点工作目标。在之后的两会上,每年都有代表推进。例如,2016 年,罗和安等代表再次提出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2017 年,他向全国两会提交建议,请全国人大法工委和人社部尽快起草反就业歧视法;20
14、18 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建议加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2019 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聂鹏举建议,加快推进反就业歧视法进程,填补法律空缺,从法律的角度界定“歧视”的内涵,将就业市场上的一切行为规范化。2015 年 9 月 25 日,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在纽约峰会上通过了联合国 2030 年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出“不让一人落伍”。目标 5: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认为性别平等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世界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目标 8:促进经济增长和人人拥有平等、合宜的工作机会。目标 16:促进社会和平、公正,并
15、为其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性的组织机构。包括: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律。2018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从此“公平就业”优先于“充分就业”。3 月 8 日,李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对如何解决女性就业歧视要有更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2019 年 2 月 18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九部门联合发布了规范性文件关于进一步
16、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2019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重申:“坚决防自 2008 年 6 月由蔡定剑教授组织专家完成初稿,之后由刘小楠教授组织专家修改6 次,参与的专家76 人。9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但迄今为止,中国法律与政策尚无明文规定禁止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就业歧视。性少数者多为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其中有两位同性恋者、两位跨性别者曾提起就业歧视诉讼 ,一位因变性被辞退的跨性别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有的不堪就业歧视的羞辱而选择自杀,例如,2019 年 4 月 27 日凌晨,吴维通过微博发布题为一位同性
17、恋研究生的死前绝笔的文章,讲述他在浙江某镇政府工作期间,因同性恋身份和研究同性恋而在工作中遭受的歧视。随后,他服下十几颗安眠药、烧炭自杀(获救)。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就业状况,学术界和社团已有相关调研报告,但尚无专门的关于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立法和政策保障的研究成果。1.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反映那些被现行法律和政策忽视的性少数群体遭受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其关于平等就业的诉求,使相关决策者知悉此项需求。借鉴域外相关规定,提出立法和制定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1.2 研究范围本报告聚焦于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实施就业歧视的问题,涉及相关数据和判例。1.3 研究方法1.3.1 访谈与
18、座谈在查阅近年来的调研数据,搜集整理 5 个故事和 5 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就业歧视受害人和法官、与性少数团体和专家座谈,了解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实施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应当采取的对策。1.3.2 文本分析对已有研究报告和境内外相关立法与案例做文本分析,从中找出立法和制定政策的现实需求,作为立法和制定政策必要性的依据。1.3.3 文献比较研究比较境内外的相关立法与判例,找出中国立法的路径及其可行性。穆易(化名)诉深圳市装修艺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明珏(化名)诉青岛萌宝王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幼儿园)平等就业权纠纷案;小 C 诉贵阳慈铭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一般人格
19、权纠纷案,小马(化名)诉杭州次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平等就业权纠纷案。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小高劳动争议案。10第 2 章 中国关于平等就业的法律和政策2.1 关于平等就业的法律2.1.1 国际公约中国签署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 111 号公约),承诺消除一切就业歧视。2.1.2 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 2005 年修正时,在第二条增加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2.1.3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
20、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等多部法律均规定禁止就业歧视。2007 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在第三章专章规定“公平就业”。第三条在劳动法第十二条的基础上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增加了“等”字,这意味着对歧视种类做出开放性列举,从基本法理来看包括性倾向。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赋予遭受就业歧视的劳动者“直诉权”,而无需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2.2 关于平等就业的政策2.2.1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 年 7 月 30 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
21、年),2011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其中“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位列目标(三)妇女与经济之首。主要策略措施:(1)制定和完善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享有劳动权利的法规政策;(2)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除法律规定不适合女性的工种和岗位外,任何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不得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人单位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保障 少数 群体 平等 就业 法律 政策研究 2021.5 正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