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网谋效-以交通一体化建设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第一太平戴维斯-2021正式版.doc





《定网谋效-以交通一体化建设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第一太平戴维斯-2021正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网谋效-以交通一体化建设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第一太平戴维斯-2021正式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010203轨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交通一体化迈向纵深半小时经济圈持续扩大 区域一体化逐步推进交通一体化助力区域一体化高效建设3.1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3.1.1 疏解中心城区压力3.1.2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3.2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3.2.1区域发展大势 从集聚迈向均衡3.2.2 提升交通服务均等化 加速都市圈建设3.3交通一体化的可行性04 铁路公交化是实现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环节4.1铁路公交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4.2发挥轨道交通优势有效提升运营效率4.3经济发达地区案例05 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城市发展机遇01 轨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交通一体化迈向纵深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提高线网密度、优化
2、交通衔接为目标,有序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四铁融合”发展。成都迈入城市轨道大线网时代,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1。截止 2020 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 558 公里,其中地铁线路 519 公里(12 条线路),有轨电车 39 公里(1 条线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内部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同时为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提供客流集散服务。2020年全国城市地铁运营里程排名排名城市地铁运营里程(公里)1上海7722北京7043广州5314成都5195深圳380服务于成都都市圈的市域路线一直在扩能改造,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成灌
3、快速铁路、成彭快速铁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已建成通车。成都外环铁路、成资市域铁路 S3 线、成眉市域铁路 S5 线、成德市域铁路 S11 线的开工建设,将推动成都市域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城际铁路方面,达成线、遂成线等在成都交汇,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9 月,成都至成都平原城市群 2 日发动车由之前的 100 多对提升至 329 对,日均客流总量由约 8 万人次增长至 25 万人次,平均发车间隔也由原 57 分钟缩短至 25 分钟。到 2025 年,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铁路线网里程将达 1300 公里,辐射成都平原城市群全部城市。干线铁路方面,成贵、成渝、西成高速铁路陆续通车运营;随着
4、未来川藏铁路和成达万高铁的建成,成都将形成对外高速铁路大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011 2020 年全国城市地铁运营里程排名前四名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成都平原城市群的范围为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遂宁市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名山区,乐山的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共 54 个区(市)县。2成都铁路建设概况兰州西安达州成达万高铁上海川藏铁路成都万州拉萨重庆武汉林芝雅安贵阳昆明厦门在建已开通根据成都交通运输局数据,截至 2020 年,成都已形成“1 环 10 射”铁路网络,总里程达 870 公里,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 410 公里。未来,成都将规
5、划布局以成都为核心的 17 条放射状铁路对外大通道,全面融入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为骨架的国家铁路网,以成都为中心的“148”高铁交通圈 3 正在加速形成。随着铁路线网建设不断深入,多层级轨道交通融合发展,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将实现重大突破。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铁融合”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加快形成,进一步促进周边城市往来联系,推动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同步化发展。023 148 高铁交通圈,即 1 小时到达重庆,4 小时到达武汉、西安、贵阳、昆明、长沙,6 小时到达兰州、西宁,8 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02 半小时经济圈持续扩大 区域一体化逐步推进半小时铁路可
6、达范围大幅扩张在 2010 年,只有一条地铁线路连接成都南北,半小时的铁路路程无法到达传统主城五区以外的区域;但短短十年后,成都中心城区地铁运营线路及里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最初一条线路发展至 12 条,将传统主城区与邻近区域串连起来。铁路站点密度明显提升,半小时铁路路程可到达都江堰、眉山、德阳、简阳市等周边城市及区域。目前,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 3 市日开行动车超过 80 对,初步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半小时经济圈的扩大加速成都都市圈的形成半小时可达范围的扩大为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圈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以成德眉资为例,成都和德阳之间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7、现已设立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等功能区、“成都中欧班列”和“蓉欧 + 东盟国际班列”的德阳基地。成都和眉山协力建设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形成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都天府中药城与眉山“西部药谷”、仁寿经开区与郫都区川菜产业园、龙泉驿汽车产业功能区与甘眉工业园区均签署了合作协议。成都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已经共同推出多项重点合作任务,建立起协同招商及项目流转机制。德阳市彭州市 德阳站都江堰市彭州站 广汉北站都江堰站郫都区新都区成都站 成都东站成都市新津区 双流区简阳南站普兴站彭山北站资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彭州站都江堰站青白江站新都区新都站青白江区成都站武侯区双流站双流区地铁连接区域郫都区金牛区青羊
8、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 龙泉驿区号线号线双流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号线双流区快速及普通铁路基础交通建设促进了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张相比 2000 年时仅有 7 个市辖区及若干县市的成都,2020 年成都市拥有 12 个市辖区、5 个县级市和 3 个县城。近年来,双流、郫都和新津的相继撤县设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的陆续挂牌成立,打破了原先市区与县之间的行政和市场分割,方便各级政府能够统一安排产业布局,促进市场融合和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成都市空间结构,更好地推进成都以及成都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2000年成都行政区划2020年成都行政区划彭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郫县新都县郫都区新都区崇州
9、市崇州市温江县金牛成华金堂县温江区金牛成华金堂县青羊青羊眉山市眉山东站资阳北站高速铁路快速及普通铁路分钟车程以外铁路德阳市成都市罗江东站德阳站彭州站广汉北站都江堰站青白江东站成都站崇州站成都西站成都东站大邑站成都南站邛崃站新津站简阳南站蒲江站彭山北站资阳北站资阳市眉山东站眉山市青神站资中北站内江北站内江市地铁连接区域郫都区新都区龙泉驿区新津区双流区简阳市高速铁路快速及普通铁路分钟车程以外铁路大邑县武侯锦江龙泉驿区大邑县武侯锦江龙泉驿区双流县双流区邛崃市新津县邛崃市新津区简阳市蒲江县蒲江县市辖区 7个市辖区 12个县级市 5个县级市 4个县 3个县 8个0403 交通一体化助力区域一体化高效建设
10、3.1 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3.1.1 疏解中心城区压力伴随成都中心城区的快速发展,其对人口强大的集聚作用愈加凸显。2019 年的数据显示,约 485 万人居住在成都传统主城区,也就是成都全市常住人口的 29.3% 聚集在全市不到 3.8% 的土地上,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欠合理。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增长,导致城区人口密度不断攀升,由此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诸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医疗教育资源不足等,将会成为降低城市宜居性、制约城市高质高效发展的潜在诱因。百度地图发布的2020 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中,汽车保有量大于 300 万级的城市拥堵排名中成都位列全国第六。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人们出行时间成本,降低
11、了日常经济活动效率,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全国汽车保有量300万辆以上城市拥堵前十名排名1 重庆2北京3西安4上海5 青岛6 成都7 武汉8 深圳9天津10东莞01232020年度通勤高峰拥堵指数随着大量人口和产业向着市中心集聚,区域内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迅速加剧,城市环境质量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 2020年168 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中成都位列倒数第九。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增加人们健康成本,还会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大容量、立体化交通在解决人们日常出行问题的同时疏解中心城区压力。053.1.2 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都在四川省的地位不具丝毫争议
12、性,其经济水平在全省表现一骑绝尘。在 2020 年 GDP 排名前十的省级单位中,通过省会城市在各省的经济和面积占比分析,我们发现,成都仅以 3% 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 36.5% 的经济体量。从区域格局来看,呈绝对强势的省会城市局面,并且这种超高首位度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突出的。2020 年省级 GDP 排名前十强中省会城市强势度省级省会城市省会城市GDP占全省会城市面积占排名省级名称GDP (亿元)城市名GDP(亿元)省比重全省比重6四川48,599成都17,71736.5%3.0%8湖北43,443武汉15,61635.9%4.6%9湖南41,781长沙12,14229.1%5.6%10安
13、徽38,681合肥10,04526.0%8.2%4浙江64,613杭州16,10624.9%16.5%7福建43,904福州10,02022.8%9.9%1广东110,761广州25,01922.6%4.1%5河南54,997郑州12,00321.8%4.5%2江苏102,719南京14,81714.4%6.4%3山东73,129济南10,14013.9%6.7%然而进一步对比成都不同圈层的发展状况,成都外围区域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偏低。 在城镇就业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传统主城,第三产业占比也较低,人口集聚度不够,城市化进程也相对滞后。由此看来,虽然成都
14、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然而即便是周边区域与传统主城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成都传统主城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 )三产比( )常住人口(万人)都江堰市彭州市德阳城镇化率( )崇州市成都三产比( )大邑县成都传统近郊蒲江县常住人口(万人)邛崃市眉山资阳简阳市城镇化率( )三产比( )德阳市眉山市注:第一、二、三产业占比颜色由深至浅资阳市成都市不同区域和周边城市发展概况03 交通一体化助力区域一体化高效建设3.2 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3.3 交通一体化的可行性3.2.1 区域发展大势 从集聚迈向均衡交通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统筹发展和资源共享等,具
15、有非凡意义。成都发展为强核心城市是社会特定阶段的发展结果,然而从中心城市肩负的历史任务来看,如何自 2015 年起,成都为进一步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各部门政府陆续与交通运输局和国家铁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各区域最终能相对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是接下来的重要局等签订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推进成德眉资轨道交通同城化发展等方面做出有规划有层次的部署,使命。考虑到地理空间因素,邻近区域天然具备优势,最易获得产业承接、经济提速发展的优先权。共同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成都中心区域发展迅速,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渐明显,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城市外围区域和周边城市的发展则相对不足
16、,城市化水平较为落后。在此背景下,中心城市如何有效带动周边区域,从而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3.2.2 提升交通服务均等化 加速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建设通过向周边区域疏解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来实现不同区域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间人口和产业的转移是关键:需要积极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人口在空间上的重新分布。中心城市:承载区域核心功能。周边城市:疏解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和人口转移。城交通一体化政策引导关于深化铁路规关于加快成都平原经落实“一干多支、五成德眉
17、资同城化暨成划、建设及运营合济区协同发展推进铁路区协同”发展战略,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作框架协议公交化运营合作框架协升铁路公交化运营服务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议质效合作备忘录(20202022年)-成都市政府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都平原经济区8城市与中国-成都市联合四川省内14个重-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铁路成都局集团点城市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发展领导小组中铁二院2015 年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主要措施:主要措施:主要措施:主要措施: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明确通过增加发车频次、未来成都与德阳之间将建省内重点城市路地协作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
18、、增强高端购置新型动车等措施,加成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面深化,强化城市间轨道计划实施交通项目超100服务功能;快推进成都市域铁路公交促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实现交通联系,共同推进铁路个,到2022年交通“同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都市圈协同效应化运营改造。交通“一张网”规划。公交化运营。同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中心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 控制城市人口密度,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业结构。周边城市:周边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 承接中心城市外溢人口,聚集周边产业人充分利用土地和人力等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口;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提供较中心城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网谋效 交通 一体化 建设 助力 区域 发展 第一 太平 戴维 2021 正式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