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章节训练与答案与疑难解析与大纲.pdf
《2014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章节训练与答案与疑难解析与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章节训练与答案与疑难解析与大纲.pdf(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全国统考大纲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考查容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 时钟周期、
2、主频、CPI、CPU 执行时间;MIPS、MFLOPS.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 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移位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浮点数的表示围;IEEE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 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 ALU 的功能和结构 三、存储器层
3、次结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DRAM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四)只读存储器 (五)主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 (六)双口 RAM 和多模块存储器 (七)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1.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2.Cache 的基本工作原理 3.Cache 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4.Cache 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5.Cache 写策略 (八)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页式虚拟存储器 3.段式虚拟存储器 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TLB(快表)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
4、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 和 RISC 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一)CPU 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线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5、 2.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 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 (三)I/O 接口(I/O 控制器)1.I/O 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 端口及其编址 (四)I/O 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3.DMA 方式 DMA 控制器的组成;DMA 传送过程。4.通道方式(一)课程的重点 计算机系统概论部分:
6、重点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性能。运算方法和运算器部分: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中重点掌握数的机器码表示及数的表示围、定点数据与浮点数据的格式;定点运算中重点掌握补码加法减法运算、直接补码阵列乘法运算、原码阵列除法运算;浮点运算中重点掌握浮点加法减法运算。存储系统部分:存储器概述中重点掌握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半导体存储器中重点掌握 SRAM 的组成、地址选择线和存储单元的概念、DRAM 的刷新方式、ROM 的分类及特点、主存储器容量的扩展;高速存储器中重点掌握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的性能分析、
7、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Cache 存储器中重点掌握 Cache 存储器的性能参数、Cache 存储器的地址映像与变换、Cache 的替换算法及应用、Cache 的取算法、Cache 的写策略;虚拟存储器中重点掌握虚拟存储器的地址映像与变换、虚拟存储器的替换算法及应用。指令系统部分: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中重点掌握指令、程序、指令系统、系列机、CISC、RISC 的概念,对指令系统性能的要求,以及计算机语言的分类;指令格式中重点掌握操作码和地址码的设计方法、指令字长与机器字长的关系;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中重点掌握指令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的分析与设计。中央处理器部分:CPU 的
8、功能和组成中重点掌握 CPU 的四大基本功能、CPU 的基本组成、CPU 中的主要寄存器及功能、操作控制器的分类、时序产生器的作用和体制;指令周期中重点掌握各类指令针对某一具体 CPU 结构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微程序控制器中重点掌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程序设计;微程序设计技术中重点掌握微命令的编码方法和微地址的形成方法;流水线技术中重点掌握并行性的两重含义、实现并行处理技术的三种途径、流水线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流水线中的三类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流水线的性能分析。总线结构部分:重点掌握总线的四个特性、单机系统的三种总线结构、总线的仲裁和通信。输入/输出系
9、统部分:重点掌握 I/O 接口的功能、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I/O 设备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程序的中断方式及性能分析、DMA 方式及性能分析、通道的种类。(二)课程的难点 计算机系统概论部分:计算机性能。运算方法和运算器部分:浮点数据的表示围、补码加法减法运算器、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原码阵列除法器。存储系统部分:主存储器容量的扩展、Cache 存储器的地址映像与变换、Cache 的替换算法及应用、虚拟存储器的地址映像与变换。指令系统部分:操作码和地址码的设计方法、指令格式的分析与设计。中央处理器部分:各类指令针对某一具体 CPU 结构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微程序设计、流水线的性能分析。总线结构部分
10、:总线的仲裁。输入/输出系统部分:中断方式及性能分析、DMA 方式及性能分析。习题1 1.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简述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3.按照存储程序原理,诺依曼型计算机必须具备哪些功能?4.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5.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说明各层次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7.分别解释虚拟机器和实际机器的含义。8.简述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含义,以及两者研究容上的区别。9.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0.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11.什么叫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起什
11、么作用?12.为什么说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在逻辑功能上是等效的?13.假设在一台40MHz 处理机上运行200000条指令的目标代码,程序主要由四种类型的指令所组成。根据程序跟踪实验结果,已知指令混合比和每类指令的 CPI 值如表1.4所示。表1.4 各类指令的指令混合比及每类指令的 CPI 值 (1)试计算用上述跟踪数据在单处理机上执行该程序时的平均 CPI;(2)根据(1)所得到的 CPI,计算相应的 MIPS 速率及程序的执行时间。14.某工作站采用时钟频率为15MHz、处理速率为10MIPS 的处理机来执行一个已知混合程序。假定每次存储器存取为1周期延迟,试问:(1)此计算机的有效
12、CPI 是多少?(2)假定将处理机的时钟频率提高到30MHz,但存储器子系统速率不变。这样,每次存储器存取需要两个时钟周期。如果30%的指令每条只需要一次存储存取,而另外5%的指令每条需要两次存储存取,还假定已知混合程序的指令数不变,并与原工作站兼容,试求改进后的处理机性能。15.电子计算机按信息的形式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6.电子数字计算机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7.计算机按规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8.计算机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9.计算机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20.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习题1 1.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该思想可以概
13、括如下:计算机要自动完成解题任务,必须将事先设计好的、用以描述计算机解题过程的程序如同数据一样采用二进制形式存储在机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自动高速地从机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加以执行。2.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器中,并且没有对两者加以区分,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3)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采用二进制运算。(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类型,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和操作结果的地址。操作数类型由操作码决定
14、,操作数本身不能判定其数据类型。(5)指令在存储器中按其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又称程序计数器)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一般情况下,每执行完一条指令,指令计数器顺序递增。指令的执行顺序可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但是解题的步骤仍然是顺序的。(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3.按照存储程序原理,诺依曼型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功能:(1)输入输出功能。计算机必须有能力把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输入到机器中,同时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中的情况输出给使用者。(2)记忆功能。计算机能够存储记忆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以及解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结果。
15、(3)计算功能。计算机应能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并能利用这些基本计算组合成使用者所需的一切计算。(4)判断功能。计算机在完成一步操作后,应具备能从预先无法确定的几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操作方案的能力,以保证解题过程的正确性。(5)自我控制功能。计算机应能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和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4.计算机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代。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1957年)。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年1964年)。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年1971年)。第四代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2年1990年)。第五代为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91年至今)。5.未来
16、的计算机将以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6.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微程序级、传统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应用语言级等六个层次。在微程序级,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在传统机器级,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在操作系统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等;在汇编语言级,汇编语言程序经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在高级语言级,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或是某种中间语言程序,或是机器语言程序);在应用语言级,应用语言程序经应用程序包翻译成高级语言程序。计算机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每一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并且每
17、一级的语言总是通过低一级的语言翻译(汇编、编译或解释)来实现的。7.以软件为主实现的机器,称之为虚拟机器。由硬件和固件实现的机器称为实际机器。这里的机器是指能存储和执行程序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集合体。8.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计算机组成又称计算机设计,是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的主要容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中各级之间界面的定义及其上下的功能分配。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讨论传统机器级的系统结构,由机器语言设计者或编译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机器物理系统的抽象或定义。它是机器语言程序设计者或是编译程序生成系统为
18、使其所设计或生成的程序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所需看到和遵循的计算机属性。计算机组成研究的容主要包括机器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它着眼于机器各事件的排序方式与控制机构、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间的联系。计算机组成的设计是按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最佳、最合理的把各种设备和部件组成计算机,以实现所确定的计算机系统结构。9.硬件是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运用数据处理系统所必需的手续、规则和文件的总称。10.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的作用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作用是产生计算机的全部操作控制信号,对
19、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存储器的作用是存储程序和存储数据。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送入计算机。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结果转化为用户或者设备所能识别或者接收的信息形式。11.一台计算机中全部程序的集合,统称为这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又称系统程序,它是计算机设计者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效能而向用户提供的一系列软件。这些软件主要用于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等功能。应用软件又称应用程序,它是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应用问题而编制的各种程序。这些软件主要用于实现一些具体的应用,如科学计算、
20、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工程设计、企业管理、情报检索等。12.因为同一逻辑功能既可以用软件也可以用硬件或固件实现,从原理上讲,软件实现的功能完全可以用硬件或固件完成,同样,硬件实现的逻辑功能也可以由软件的模拟来完成,只是性能、价格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已。一般而言,用硬件实现的功能可以具有较高的执行速度,成本也相对较高,由于硬件不易更改,灵活性也较差。但是硬件是基础,通常由硬件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软件则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作为硬件的扩充。13.(1)2.24CPI;(2)17.86MIPS;0.0112s 14.(1)1.5CPI;(2)15.8MIPS 15.电子计算机按信息的形式及处理
21、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16.电子数字计算机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17.计算机按规模的不同,可分为嵌入式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六类。18.计算机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嵌入式计算机、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19.计算机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诺依曼结构(又称普林斯顿结构)的计算机和非诺依曼结构(又称哈佛结构)的计算机。20.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嵌入式应用、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等。习题2 1.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22、用8位二进制表示),其中 MSB 是最高位(符号位),LSB 是最低位。如果是小数,则小数点在 MSB 之后;如果是整数,则小数点在 LSB 之后。(1)-59/64 (2)27/128 (3)-127/128 (4)用小数表示-1 (5)用整数表示-1 (6)-127 (7)35 (8)-128 2.设x补=x0.x1x2x3x4,其中 xi取0或1,若要使 x0.5,则 x0、x1、x2、x3、x4的取值应满足什么条件?3.若32位定点小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用补码表示,则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 ,最小正数为 ,最大负数为 ,最小负数为 ;若32位定点整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用原码表示,则所能表
23、示的最大正数为 ,最小正数为 ,最大负数为 ,最小负数为 。4.若机器字长为32位,在浮点数据表示时阶符占1位,阶码值占7位,数符占1位,尾数值占23位,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原码表示,则该浮点数格式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 ,最小正数为 ,最大负数为 ,最小负数为 。5.某机浮点数字长为18位,格式如图2.35所示,已知阶码(含阶符)用补码表示,尾数(含数符)用原码表示。(1)将(-1027)10表示成规格化浮点数;(2)浮点数(0EF43)16是否是规格化浮点数?它所表示的真值是多少?图2.35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6.有一个字长为32位的浮点数,格式如图2.36所示,已知数符占1位;阶码占8位
24、,用移码表示;尾数值占23位,尾数用补码表示。图2.36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请写出:(1)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2)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3)规格化数所能表示的数的围。7.若浮点数 x 的 IEEE754标准的32位存储格式为(8FEFC000)16,求其浮点数的十进制数值。8.将数(-7.28125)10转换成 IEEE754标准的32位浮点数的二进制存储格式。9.已知 x=-0.x1x2xn,求证:x补=+0.0001。10.已知x补=1.x1x2x3x4x5x6,求证:x原=+0.000001。11.已知 x 和 y,用变形补码计算 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1)x=0.1
25、1011 y=-0.10101 (2)x=-10110 y=-00011 12.已知 x 和 y,用变形补码计算 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1)x=0.10111 y=0.11011 (2)x=11011 y=-10011 13.已知x补=1.1011000,y补=1.0100110,用变形补码计算2x补+1/2y补=?,同时指出结果是否发生溢出。14.已知 x 和 y,用原码运算规则计算 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1)x=0.1011,y=-0.1110 (2)x=-1101,y=-1010 15.已知 x 和 y,用原码运算规则计算 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研究生 入学考试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章节 训练 答案 疑难 解析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