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pdf
《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pdf(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路隧道运营期监测及检测报告 目 录 1 项目概况.1 2 项目特点.2 3 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4 3.1 工作依据.4 3.2 工作程序.4 3.3 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5 3.3.1 隧道变形监测.5 3.3.2 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17 4 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18 4.1 监测成果.18 4.2 本次监测结果分析.18 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18 4.2.2 沉降分析.20 4.2.3 断面变形分析.22 附表 1 隧道左线沉降监测成果表.26 附表 2 隧道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31 附表 3 收费站处主线道路右线沉降监测成果表.36*附表 4 右线加油站
2、立柱沉降监测成果表.38 附表 5 右线加油站油泵沉降监测成果表.39 附表 6 右线加油站围墙沉降监测成果表.39 附表 7 收费站地下通道沉降监测成果表.40 附表 8 左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40 附表 9 右线水平收敛监测成果表.45 附录 1 长江隧道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沉降测量水准线路.50 附录 2 长江隧道沉降测量水准线路.51 *1 项目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隧道工程,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该隧道工程采用“左
3、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隧道采用双管单层盾构方案,平面分左右线单独设计。隧道由浦口引道段、明挖暗埋段、浦口盾构工作井、盾构段、梅子洲盾构工作井、梅子洲明挖暗埋段、梅子洲引道段组成,隧道全长3837m(见图1-1)。引道段采用“U”型结构,明挖暗埋段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盾构段结构为圆形混凝土管片拼装衬砌结构,圆形隧道内径为13.3m,管片厚度为0.6m,结构外径为14.5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钱七虎院士曾说:南京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长江流域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超大型盾构隧道中所经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
4、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隧”。由于南京长江隧道为过江通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工程运营环境极其复杂。不仅周围地层土性变化频繁、埋置深度差异性大、行车荷载多变,而且隧道顶部河床水文情势复杂、泓槽不断游荡、周围渗流不清。日本曾发生过运营期间的隧道上浮、偏移、裂渗等事件。南京长江隧道运营期的状态会受到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不确定定因素影响,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检测,尤其试运营期,一则及时建立初始数据库,二则监测其运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根据现有资料,国内类似隧道的管养经验很少。南京长江隧道公司对此高度重视,认为有必要对隧道运营期特别是缺陷责任期内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同时
5、对隧道结构进检测,建立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的基础数据库文件。表 1-1 南京长江隧道主要技术指标表 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 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道路限界:车道宽度 3.5 m2+3.75 m;车道净高:4.5 m;路缘带宽度:0.5 m;侧向净宽:0.75 m;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图 1-1 隧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 1-2 隧道横断面效果图 2 项目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地下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轨道交通网。随着地下工程的建设,一些岩土工程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早期建设的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出现了
6、比较明显的隧道纵向差异沉降问题,甚者相对差异沉降值达十几厘米。国外也有类似报道,如日本某地铁隧道差异沉降值达1米。此类隧道的特点为软土和浅埋。通过对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地质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施工中揭露出的诸多难题的分析,认为南京长江隧道在运营期出现纵向的差异变形的几率非常高。南京长江隧道特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具有如下特点:隧道周边水压大。隧道埋深最大位于江底60米处,地层透水性极强,所有水头压力均直接作用在隧道上,给隧道的防水层带来很大的挑战。隧道埋深小。江中长150m的冲槽地段,江底盾构隧道上方覆土厚度不足1倍洞径*(约10.79m,仅为开挖直径的0.72倍),且地质为粉细沙层;盾构机始发
7、和接收段,盾构隧道洞口段上方覆土厚度仅5.5m(约0.37倍开挖直径),在同类隧道中埋深最浅。赋存地质环境很差。隧道在江底穿越淤泥、粉细沙、砾砂、卵石和风化岩层,透水系数是粘土层的千倍以上。分析上述特点,由于局部地段隧道埋深很小且所处地层软弱,长江水位的变化、泥砂的流动以及往复的交通流等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有较大的扰动,同时考虑到隧道结构为纵向刚度相对较小的管状结构物,隧道结构在纵向上的差异变形将比较突出,且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增长,隧道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也将暴露出来(见图2-1图2-4)。从上述观点出发,进行隧道运营期的检测监测,特别是隧道建设通车后缺陷期内的检测监测非常有必要。其中主要的监测项目如
8、下:隧道差异沉降监测;隧道横向差异位移监测;隧道扭转变形监测;隧道断面变形监测。同时,从建立隧道结构健康数据库的要求出发,需要对隧道防排水系统、衬砌裂缝、隧道静空断面进行检测,搜集隧道零状态下数据。差异沉降差异沉降 图 2-1 隧道纵向差异沉降示意 隧道中心线差异水平位移 图 2-2 隧道横向差异位移示意 *扭转角度 图 2-3 隧道扭转变形示意 图 2-4 隧道断面变形示意 3 监测及检测工作程序与方法 3.1 工作依据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
9、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2008)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相关施工技术及设计资料。3.2 工作程序 本服务工作的程序如下图3-1所示:*图 3-1 监测检测实施程序图 3.3 工作内容、方法、试验频率 3.3.1 隧道变形监测 3.3.1.1 监测内容 南京长江隧道缺陷期内将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监测:沉降;横向差异位移监测;扭转变形监测;断面变
10、形监测;变形缝间差异位移观测。3.3.1.2 监测断面的布设 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与变形缝的协调,变形缝的设置如下:监测检测与有关方面关系协调 决策 判断 数据采集、分析 监测检测工作的实施 测点安装 编制监测检测方案 现场调查,收集基本资料*梅子洲岸边段,共15节,两节之间设变形逢;浦口岸边段,共14节,两节之间设变形缝;中间箱涵与管片基本一一对应,边箱涵、防撞侧石变形缝纵向间距不大于40m;盾构段东西隧道各设变形缝25条(隧道两段与工作井连接处按相隔1、2、4、8环的要求各设置1道。隧道下卧层软硬厚度变化较大处设置变形逢,隧道纵向大约500m设置1道变形逢。)。综合以上内容,监测断面采用均
11、匀布设,方法如下:将测量不同变形的测点(除变形缝位移测点外)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梅子洲岸边段和浦口岸边段尽可能保证每一节上有一个监测断面,该监测断面内布置扭转变形测点,并利用此段测点与盾构段内沉降测点与隧道外水准基准标连成附合水准测量线路。盾构段40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该监测断面内设有沉降观测测点(顶、底)、扭转变形测点、断面变形测点。变形缝相对位移监测断面间距约 40米,以实际变形缝位置为准。在工作井处,为加强观测,在出井口和入井口分别设一个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实际新布设断面布设见表 3-1。监测断面布设后设置标志,并通过全站仪测量断面坐标。表 3-1 监测断面布设一览表 结构形式 里程 长度
12、拟设断面数 备注 东线 LK 江北敞开段(U 形)LK3+182.468LK3+402 219.532 11 江北明挖暗埋段 LK3+402LK3+575.387 173.387 江北工作井 LK3+575.387LK3+600.000 24.613 1 主江盾构段 LK3+600.000LK6+622.025 3022.025 83 江南工作井(主线)LK6+622.025LK6+644.029 22.004 0 江南明挖暗埋段 LK6+644.029LK6+871.831 227.802 14 江南敞开段(U 形)LK6+871.831LK7+088.703 217.52 *合计 隧道长度
13、 3469.831 109 隧道建筑长度 3906.883 含敞开段 西线RK 江北敞开段(U 形)RK3+182.468RK3+402 219.532 11 江北明挖暗埋段 RK3+402RK3+575.387 172.813 江北工作井 RK3+574.813RK3+599.421 24.608 1 主江盾构段 RK3+599.421RK6+614.181 3014.76 79 江南工作井(主线)RK6+614.181RK6+636.185 22.004 1 江南明挖暗埋段 RK6+636.185RK6+864.392 228.207 16 江南敞开段(U 形)RK6+864.392RK7
14、+082.57 218.178 合计 隧道长度 3462.392 108 隧道建筑长度 3900.102 含敞开段 3.3.1.3 沉降监测 测点布设 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同时方便测量,圆形断面段(盾构段)、矩形断面段和U型断面设测线1条,位于隧道内侧的防撞石上(图3-2、图3-3和图3-4)。在靠近出口的适当位置(初步考虑工作井内电瓶车吊装口或盾构段道路结构上吊装孔(检查孔)设置转点,使圆形断面段测点与矩形断面段测点形成测线,并与基准点形成测量回路(附合水准测量回路,见图3-5)。工作井与隧道接合增加布设测点,见图3-6。*图 3-2 沉降测点布置示意图(圆形断面,单线)测钉测钉 图 3-3
15、 沉降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图(矩形断面,双线)测钉测钉 图 3-4 沉降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图(U 形断面,双线)工作井工作井水准点水准点测线(顶底)图 3-5 测线纵向布置示意图*工作井工作井增加布点圆形断面圆形断面矩形断面 图 3-6 增加布设测点示意图 图3-7 现场布点及测量 监测频率与精度 隧道沉降监测的周期为每季度1次;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等要求实施。监测仪器 隧道底部测点(B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测量(图3-8)。*图 3-8 自动安平水准仪 Topcon AT-G2自动安平水准仪望远镜全密封的防水结构特别适合在隧道环境中使用,其镜筒内密封干燥的氮气可以有效防止
16、雾气或水珠凝结;仪器在360度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水平微动使照准目标 的速度大大提高。见表3-2。表 3-2 投入使用的水准仪参数 标准名称 型号规格 精度 mm/km 自动安平精度 放大倍数 水准仪 AT-G2 0.7 0.3 32X 隧道顶部测点(A点)采用全站仪和单棱镜(或微型棱镜)进行测量。图 3-9 拓普康 GPT-7501 全站仪*(a)单棱镜(b)微型棱镜 图3-10 棱镜 Topcon GPT-7501全站仪采用WinCE操作系统,彩色触摸屏,TopSURV测量软件,无棱镜距1200m。具有双光学系统,模式一为无棱镜模式下的窄光束测量,模式二为有棱镜模式下的宽光束测量;即使在热闪
17、烁条件下,长距离测距时该光束仍很稳定,可提供精密测量。表 3-3 投入使用的全站仪参数 标准名称 型号规格 精度/补偿方式 最小对数 全站仪 GPT-7501 1 双轴补偿 0.5/1 监测方法 从隧道的一端基准点开始至另一端基准点返回,构成附合水准测量线路,沿途测设各沉降测点的高程。底部测线通过水准仪测量;顶部测线通过全站仪测量(顶部安设单棱镜或微型棱镜)。两端基准标采用等水准精度纳入城市等水准网同步观察整体平差。3.3.1.4 横向差异位移监测 测点布设 测点布置在内侧防撞侧石上,见图3-11。*测钉 图 3-11 水平差异位移监测测点示意图 监测频率与精度 监测频率每季一次。观测精度按工
18、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等要求实施。监测仪器 精密全站仪进行观测。监测方法 采用观测点设站法进行测量。将仪器架在位移点上,通过测得测站上两端固定目标的夹角变化,就可以计算测站点的位移量。3.3.1.5 扭转变形监测 测点布设 测点布设在隧道两侧防撞石上,见图3-12图3-15。*测钉测钉CD 图 3-12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圆形断面,单线)测钉测钉测钉测钉图3-13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矩形断面,双线)测钉测钉测钉测钉 图3-14 扭转变形监测测点布置图(U形断面,双线)工作井工作井水准点水准点测线(防撞石)图3-15 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监测频率与精度 监测频率每季度1次;观测精度按工程
19、测量规范变形监测等要求实施。监测仪器 采用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进行测量。监测方法 分别测定C点、D点的沉降量,通过沉降量之差与两点间水平距离之比来确定扭转角度。LCDtan 式中:扭转角度;CD测点C、测点D间的沉降差;L测点C、测点D之间的水平距离。3.3.1.6 断面变形监测 测点布设 采用全站仪进行断面变形监测: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横向布置测点(防撞石处,可以利用扭转变形测点),测量时布置棱镜,与顶部沉降监测预埋棱镜构成三角形,使用全站仪分别测量测点三维坐标,通过计算判断隧道断面变形,见图3-17。*挂钩挂钩 图 3-16 变形监测测点布置示意(收敛计)微型棱镜微型棱镜微型棱镜 图 3-1
20、7 变形监测测点布置示意(全站仪)监测频率与精度 监测频率为每季度1次;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变形监测等要求实施。监测仪器 全站仪及微型棱镜。监测方法 横向形变监测,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横向)相减即为变形量。竖向形变监测,前后两次测量所得值(竖向)相减即为变形量。*3.3.1.7 变形缝间差异位移观测 测点布设 差异位移的观测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在管片之间安装固定的位移计(见图3-18)。该位移计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固定杆,一个套筒,通过膨胀螺丝或者化学锚栓固定在管片上,通过游标卡尺测定固定杆顶端与滑动套间的位移来观测管片间的差异位移。为简化差异沉降的测量强度,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三角
21、板简单测量(见图3-19)。该法对三角板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材质宜为不锈钢,其次靠在管片上的一边宜加宽,使三角板垂直于管片之间。滑动套变形缝管片固定杆 图 3-18 变形缝间差异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一(位移计)管片三角尺变形缝 图 3-19 变形缝间差异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二(三角板)*监测频率与精度 每季度1次;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达到0.02mm;使用三角板测量精度达到1mm。监测仪器 三角尺、游标卡尺。监测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或三角板进行测量。3.3.2 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 由于受地铁施工影响,长江隧道南区收费站右线和右侧加油站出现变形,长江隧道公司委托我院对该部位进行了沉降观测。其中在右线
22、道路主线上共布设了 5 个断面,40个监测点;收费站地下通道布设 4 个断面,4 个监测点;在加油站围墙 4 个关键断面布设了 4 个监测点;立柱布设了 2 个断面,4 个监测点;各个油泵布设了 10 个监测点,共计 58 个监测点和 4 个立柱倾斜点。测点布设如图 3-20 所示。图 3-20 南区加油站、收费站测点埋设示意图 本项目组于 2013 年 3 月 28 日完成了监测点和立柱倾斜点全部布设工作,对各观测*点进行了初始测量,取得初始值。4 本阶段监测成果与分析 4.1 监测成果 南京长江隧道共新设置缺陷期沉降监测断面左线109 个,右线 108 个,沉降监测点434 个,本次取得初
23、始值;缺陷责任期布设的 54 个沉降监测断面,108 个沉降测点,目前存在 101 个点,本次取得了数据;老收敛变形点由于反光片无光泽,本次无老点监测数据。本次在左线、右线各新布设了 96 个收敛变形断面,本次采集了初始数据。隧道老点沉降监测成果见图 4-2图 4-5、附表 1 和附表 2;隧道新点沉降监测成果见附表 3 和附表 4;南区加油站、收费站监测成果见附表 5附表 9。水平收敛变形监测成果见附表 10 和附表 11。4.2 本次监测结果分析 4.2.1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 由于越江盾构隧道的特殊性,目前工程技术界已经普遍认识到盾构隧道运营阶段监测的重要性,但目前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尚无
24、相应的允许变形值定量指标,设计文件也未提供运营期监测预警指标,故本项目监测预警指标只好通过工程类比法来确定。工程类比主要参考了以下工程:(1)武汉长江隧道 从盾构穿越地层、高水压力等工程地质状况以及盾构规模、施工方法等技术条件来看,南京长江隧道与武汉长江隧道比较类似,因此武汉长江隧道运营阶段监测所采用的报警值对南京长江隧道沉降及变形监测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武汉长江隧道建议报警值如下:a、隧道沉降累计变化值3cm,变形速率0.1mm/d。b、衬砌结构变形:计算直径变形0.3%D(D 为隧道外径)。(2)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作为我国第一条盾构法施工的公路隧道,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早在 1998
25、年就开始了沉降监测工作。该隧道下卧土层为接近砂性土的隧道段,在长期使用的 16 年中,沉降增量只有 4050mm;而下卧层为松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的隧道段,其沉降增量大于 100mm。(3)境外隧道监测经验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盾构隧道长期监测经验来看,对处于密实砂土、硬粘土等土质较好的土层中的隧道来说,其隧道沉降一般都能较小,一般都能控制在 20mm 以内;对于淤泥质粘土、松砂等土质较差的土层中的隧道来说,其隧道沉降较大,常出现 35mm以上甚至更大的沉降,见图 4-1。0510152025303540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测量长度(m)沉降量(mm)1234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隧道 运营 监测 检测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