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证专业考试题'汇总(真命题和模拟题-).doc
《2014年教师资.格证专业考试题'汇总(真命题和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教师资.格证专业考试题'汇总(真命题和模拟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育学部分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D 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
2、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
3、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共 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
4、普通教育学 。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课程任务方面: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5、程。 课程实施方面: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
6、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心理学部分 四、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
7、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 “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8、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把答案
9、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 、 、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 。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 和的需要。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 44结合
10、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部分四、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五、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 41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
11、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 的发展。 42 (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2009 年河南省各地区招教考试试题汇总 一填空: 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 和有关规章制度。 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 1903 年
12、,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癸卯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精神是。 291912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 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 301922 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学制,又称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壬戌学制、 “六三三制” ) 31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1951 年。 (1951 年) 321958 年 9 月 19 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的方针和“” 、 “”的 具体原则。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
13、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 34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的生理和心理特 征。 (典型的、本质的)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具体任务包括、。 (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 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教师的劳动特点是、。 (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 性、示范性;) 3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作用。 (领导者、主导作用) 39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作用。 (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教师的素养包
14、括、。 (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教学是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以,全面安排。 (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 43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 (指导性文 件) 44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 学大纲、教科书)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发展 学生的,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教学过程是
15、一种。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 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和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 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 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 (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 质教育论) 47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规律。 (教育性) 48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 49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和。 (启发式、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它
16、是由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提出来的。中国在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 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 年、京师同文馆) 51课的类型分为和。 (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 、几部分。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3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 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 (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17、) 56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和。 (平时考查、考试) 57考试一般有、和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另一类为等。 (百分制记 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品德、政治教育、思想 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品德是。 (社会现象、个体现象) 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 的过程。 (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
18、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知、情、意、行) 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我国 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原则,英国洛克提出,法国的卢梭提出,德国赫尔巴特提出,美国 的杜威提出的原则。 (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 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 实际锻炼、陶冶教育、
19、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的教 育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自愿、灵活、实践) 70三结合教育指的是、。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 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也是沟通学校与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 (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
20、有、等。 (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 二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
21、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A.十五大;
22、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 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A.1985 年;B.1986 年;C.1987 年;D.2006 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
23、.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教师 专业 考试题 39 汇总 命题 模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