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操作要求.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PLC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操作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操作要求.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LC 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 说明书 天津大学过程工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天津市睿智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 录.错误!一、安全与环保 错误!二、实训目的 错误!三、实训原理 错误!3.1 传热的基本方式.错误!3.2 传热原理.错误!3.3 传热设备.错误!四、装置认识 错误!4.1 装置流程.错误!4.2 主体设备.错误!4.3 测量仪表.错误!五、技能训练1传热装置的开车操作 错误!5.1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错误!5.2 正常开车.错误!六、技能训练 2 正常操作.错误!七、技能训练 3停车操作 错误!八、技能训练4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错误!九、技能训练5换热器的切换及串联操作 错误!9
2、.1 换热器的切换操作 .错误!9.2 换热器的串联操作 .错误!十、技能训练 6 换热器的维护与检修.错误!十一、技能训练 7 PLC 控制运行模式.错误!10.1 系统启动步骤(教师机上).错误!10.2 监控启动步骤 .错误!10.3 监控界面.错误!10.4 手自动控制说明.错误!附录 1 物料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
3、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附录 2 变频器的使用.错误!附录 3 仪表的使用.错误!附录 4 仪表与传感器连线电路图 .错误!PLC 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 一、安全与环保 火警电话 119,报警电话 110,急救电话 120 个人防护 化工单元实训基地的老师和学生进入化工单元实训基地后必须穿戴劳防用 品:在指定区域正确戴上安全帽,穿上安全鞋,在进入任何作业过程中佩戴安全 防护眼镜,在任何作业过程中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化工单元 实训基地。行为规范 1.不准吸烟 2.保持实训环境的整洁 3.不准从高处乱扔杂物 4.不准随意坐在灭火器
4、箱、地板和教室外的凳子上 5.非紧急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消防器材(训练除外)6.不得靠在实训装置上 7.在实训场地、在教室里不得打骂和嬉闹 8.使用后的清洁用具按规定放置整齐 用电安全 1.进行实训之前必须了解室内总电源开关与分电源开关的位置,以便出现用 电事故时及时切断电源。2.在启动仪表柜电源前,必须清楚每个开关的作用。3.启动电机,上电前先用手转动一下电机的轴,通电后,立即查看电机是否 已转动;若不转动,应立即断电,否则电机很容易烧毁。4.在实训过程中,如果发生停电现象,必须切断电闸。以防操作人员离开现 场后,因突然供电而导致电器设备在无人看管下运行。5.不要打开仪表控制柜的后盖和强电桥架
5、盖,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电器的维 烫伤的防护 本实训装置导热油循环管线中的物料温度很高,应注意防护,以免烫伤。由于装置使用蒸汽,因此凡是有蒸汽通过的地方都有烫伤的可能,尤其是 没有保温层覆盖的地方更应注意。疏水器的排液温度很高,不能站在疏水器排 液出口处,以免烫伤。蒸汽发生器的使用 按照国家标准蒸汽分配器为压力容器,应按国家标准进行定期检验与维护,不允许不经检验使用。环保 不得随意丢弃化学品,不得随意乱扔垃圾,避免水、能源和其它资源的浪费,保持实训基地的环境卫生。本实训装置无三废产生。传热,即热量传递,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过程。热 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地方,就必
6、然有热量传递,故在几乎所 有工业部门,如化工、能源、冶金、机械、建筑等都涉及传热问题。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尤为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 作,都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为 此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移出热量以使其达到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化工设备的 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应用以及废热的回收等都涉及传热问题。所以,化 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强化过程传热,如各种 换热设备中的传热;其二是削弱传热过程,如对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损失。二、实训目的 1.认识各种传热设备的结构 2.认识传热装置流程及仪表 3.掌握各种传热
7、装置的运行操作技能 4.学会常见异常现象的判别及处理 三、实训原理 3.1 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 传热,但根据具体情况,热量传递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以两种或三 种方式同时进行。在无外功输入时,静的热流方向总是由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 1.热传导(又称导热)热量不依靠宏观混合运动而从物体中的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的过程叫热传 导,简称导热,热传导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发生。2.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由流体内部各部分质点发生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因 而对流传热只能发生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遇见到的对流传热 有热
8、能由流体传到固体壁面或由固体壁面传入周围流体两种,对流传热可以由强 制对流引起,亦可以由自然对流引起,前者是将外力(泵或搅拌器)施加于流体 上,从而使流体微团发生运动;而后者则是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形成流体 的密度差,从而使微团在固体壁面与其附近流体之间产生上下方向的循环流动。3.辐射传热 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与热传导和对 流传热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可以在完全真空的地方传递而无需任何介质。工业上经常遇到的是两流体间的换热问题。换热 器是化工生产传热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右图为 简单套管式换热器,它是由直径不同的两根管子同心套在一起组成的,冷热流体 分别流
9、经内管和环隙,而进行热的传递。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管程流体),而另一种流体在壳 与管束之间从管外表面流过(壳程流体),为了保证壳程流体能够横向流过管束,以形成较高的传热速率,在外壳上装有许多挡板。视换热器端部结构的不同,可 采用一个或多个管程。若管程流体在管束内只流过一次,则称为单程管壳式换热 换热器的传热一般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等方式来实现的,传热的快慢用传 热速率来表示。传热速率 Q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其单位为 W。热通量则是指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其单位为 W/m2。由于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可 以用圆管的内表面积、外表面积或平均面积表示,因此相应的热通量的数值各
10、不 相同,计算时应标明选择的基准面积。3.2 传热原理 图 1 套管式换热器示意图 1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根据传递过程普遍关系,壁面与流体间的对流传热速率应该等于推动力和阻 力之比,即 若以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为例,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t t dQ i t tw dS :dS 式中,dQ局部对流传热速率,W dS 微分传热面积,m2 t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C tw换热器的任一截面上与热流体相接触一侧的壁面温度,C:-比例系数,又称局部对流传热系数,w/(m2 C)2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式中:打一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
11、,W/(m2 C);Q管内对流传热速率,W;S管内换热面积,m2;=tmi 平均温差,C。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tmi 二 tw-(如)2 式中:til,ti2 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C;tw 壁面平均温度,C。管内换热面积可由下式计算:S=兀 di Li(4)式中:di传热管管内径,m;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Qi Si 式中:qv,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h;qm,i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质量流量,kg/h;8冷流体的定压比热容,kJ/(kgC);p冷流体的密度,kg/m3 8 和p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垢如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2 3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12、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 i=A Re i m Prin 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 Re与Ng,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 A和 m的值。4.蒸汽冷凝传热 蒸汽冷凝作为一种加热方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蒸汽冷凝加热过 程中,加热介质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与低于其温度的冷壁接触时,将凝结为液 体,释放出汽化潜热。在饱和蒸汽冷凝过程中,气液两相共存,对于纯物质蒸汽 的冷凝,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恒压下只能有一个气相温度。也就是说,在冷凝给热时气相不可能存在温度梯度。在冷凝给热过程中,蒸汽凝结而产生的冷凝液形成液膜将壁面覆盖。因此,蒸汽的冷凝只能在冷
13、凝液表面上发生,冷凝时放出的潜热必须通过这层液膜才能 传给冷壁。可见,冷凝给热过程的热阻几乎全部集中于冷凝液膜内。这是蒸汽冷 凝给热过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冷凝液在壁面物性数据入、Cpi、p 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卩可根据疋性温度tm查得。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idi Nu A Reim Pri04(8)由热量衡算式: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Qi=qm,icpi(tj 2-1)(5)qm,i qv 3600 其中:Nu 上的存在和流动方式有两种类型:膜 状和滴状。当冷凝液能润湿壁面时,冷凝液在壁面上呈膜状,否则将成为滴状。呈滴状 冷凝时,冷凝液在壁面上不能形成完整的液膜就将蒸汽与壁面隔开,大部分
14、冷壁 直接暴露于蒸汽,因此热阻小得多。但是,到目前位置,在工业冷凝器即使采用 了促进滴状冷凝的措施,也不能持久。所以,工业冷凝器的设计都按膜状冷凝考 虑。工业上通常使用饱和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饱和蒸汽有恒定 的温度;二是它有较大的给热系数。由于蒸汽一侧温度恒定,因此以管程冷流体为基准计算传热系数。3.3 传热设备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 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 和再沸器等,应用甚为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 理和方式基本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
15、热器中,间壁 式换热器应用最多。这种换热器是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从 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冷却器。喷淋式换热 器的管外是一层湍动程度较高的液膜,管外给热系数较沉浸 图 2 喷淋式换热器 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数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传热推动力的作 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 U 形弯头连接而 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 的流速,故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对数 平均推动力较大。图 3 套
16、管式换热器 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事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 优点,在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 300MPa 的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 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 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 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 束的
17、壁面即为传热面。图 4 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挡板。折 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 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 为广泛。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为提高管内流体的速度,可在两端封头内设置 适当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这 图 5 流体的折流及折流挡板的形式 样,流体可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 外流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多壳程。在管壳式换热器内,由
18、于管内外温度不同,壳体和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两 者温差很大,换热器内部将出现很大的热应力,可能使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 上松脱。因此,当管束和壳体温度差超过 50C时,应采取适当的温度补偿措施,消除或减小热应力。根据所采取的温差补偿措施,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 型:1.固定管板式 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即两端管板与壳 体制成一体的结构形式。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壳程清洗困难,要求管 外流体必须是清洁而不易结构的。当温差稍大而壳体内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 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小热应力。2.浮头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中两端的管板有一端可以沿轴向自由浮动,这 种结构不但完全消
19、除了热应力,而且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和检 修。因此,浮头式换热器是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尽管其结构比较复杂、造 价亦较高。3.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的每根换热管都弯成 U形,进出口分别 安装在同一管板的两侧,封头以隔板分成两室。这样,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而与外壳无关。在结构上 U 形管式换热器比浮头式简单,但管程不易清洗,只 适用于洁净而不易结构的流体,如高压气体的换热。在传统的间壁式换热器中,除夹套式而外,几乎都是管式换热器。但是,在 流动面积相等条件下,圆形通道表面积最小,而且管子之间不能紧密排列,故管 式换热器的共同缺点是结构不紧凑,单位换热器容积所提供的传热面
20、积小,金属 消耗量大。随着工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不少高效紧凑的换热器并逐渐趋于完善。这些换热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管式换热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另一 类则根本上摆脱圆管而采用各种板状换热表面。板式换热表面可以紧密排列,因此各种板式换热器都有结构紧凑、材料消耗 低、传热系数大的特点。这类换热器一般不能承受高压和高温,但对于压强较低、温度不高或腐蚀性强而必须用贵重材料的场合,各种板式换热器都显示出更大的 优越性。图 6 螺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由两张平行薄钢板卷制而成,在其内部形成一对同心的螺 旋形通道。换热器中央设有隔板,将两螺旋形通道隔开。两板之间焊有定距柱以 维持通道间距,在螺
21、旋板两端焊有盖板。冷热流体分别由两螺旋形通道流过,通 过薄板进行换热。螺旋板换热器的主要优点如下:1.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和定距柱的干扰,流体湍动程度高,故给热系数大。例如,水对水的传热系数可达 20003000 W/(m2C),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 10002000W/(m2C)。2.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流体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被抛向螺旋形通道的外缘而 被流体本身冲走,故螺旋板换热器不易堵塞,适于处理悬浮液体及高黏度介质。3.冷热流体可作纯逆流流动,传热平均推动力大。4.结构紧凑,单位容积的传热面积为管壳式的 3倍,可节约金属材料。螺旋板换热器的主要缺点:1.操作压力和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压力不超过 2
22、MPa,温度不超过300 400 C。2.因整个换热器被焊成一体,一旦损坏不易修复。四、装置认识 认识目标 熟悉装置流程、主体设备及其名称、各类测量仪表的作用及名 称。认识方法 现场认知、老师指导。4.1装置流程 传热操作实训装置见图7。4.2主体设备 根据对装置的认识,在表1中填写相关内容。表 1 换热设备的结构认识 位号 名称 用途 规格 V101 导热油炉 提供实训所需热量 400 x 800mm,36KW P101 导热油泵 使导热油循环供热 BRY-20-20-125,流量 3 1.5m/h,扬程 22m P102 热水泵 为换热器提供热流体 DW2-60/075,流量 3 2.0m
23、/h,扬程 44m P103 冷水泵 为换热器提供冷流体 DW2-60/075,流量 3 2.0m/h,扬程 44m V103 烝汽发生器 提供蒸汽 400 x 800mm,盘管面积 0.75m2 E101 套管换热器 换热设备 外管133x 3mm,内管 89 x 1mm,换热面积 0.55m2 E102 浮头换热器 换热设备 壳程108 x 3mm,管程 12X 1mm,换热面积 2 0.35m E103 列管换热器 换热设备 壳程108 x 3mm,管程 12x 1mm,换热面积 0.35m2 E104 螺旋板换热器 换热设备 2 换热面积 1 m E105 冷淋器 换热设备 热流体管3
24、8 x 1mm,冷流体管32 x 2mm 图 7 PLC 控制传热综合实训装置流程图4.3测量仪表 根据对流程的认识,在表2填写相关内容。表 2 测量仪表认识 设备名称 介质 温度测量 单位 压力测量 单位 流量测量 单位 入口 出口 入口 出口 套管换热器 蒸汽 TI07 TI08 PI02 PI03 纯水 TI09 TIC10 PI04 PI05 FIC01 列管换热器 冷水 TI17 TI18 PI13 PI14 FIC05 热水 TI15 TI16 PI11 PI12 MPa FIC04 3 m/h 浮头换热器 冷水 TI13 TI14 C PI09 PI10 FIC03 热水 TI1
25、1 TI12 PI07 PI08 FIC02 螺旋板换热器 冷水 TI21 TI22 PI17 PI18 FIC07 热水 TI19 TI20 PI15 PI16 FIC06 冷淋器 冷水 TI25 TI26 X X 热水 TI23 TI24 五、技能训练1传热装置的开车操作 训练目标掌握正确的开车操作步骤,了解相应的操作原理。训练方法在实训设备上按照下述内容及步骤进行操作练习。5.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各种换热器传热的基本原理;2.熟悉汽-液、液-液传热实训工艺流程、实训装置及主要设备;3.检查公用工程(导热油、水蒸汽、电)是否处于正常供应状态;4.检查流程中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开车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LC 控制 传热 综合 装置 操作 要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