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 方法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同学回答)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同学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二: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同学回答)我们这节课就依着这四大因素来分析亚洲复杂的气候类型。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 讲授新课 读图:图 6.2 亚洲的范围。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
2、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N 附近)读图: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同学回答)各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图:活动:读图 6.10 回答: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 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 20以上。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3、。读图:图 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面的气候类型。(同学回答)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读图 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二者
4、基本位于同纬度,但哈尔滨离海洋较近,能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乌兰巴托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得到的海洋水汽少,所以全年降水很少。读图:图 6.9 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同学回答)教师更正: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同学讨论)教师提示同学: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 6.10 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同学讨论后得出结论:活动:看看 30N 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1.30N 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学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同学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3
5、.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同学回答:高山高寒气候。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同学们看图,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齐全。那么你们知道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同学讨论)教师: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东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而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
6、。冬季风的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活动:对比三幅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教师: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
7、易造成水灾。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进一步强调亚洲复杂的气候。第一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东亚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夏季陆地增温 ,比海洋气温 ,气压 ,风从 吹向 ,冬季则相反。2.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 气候,那里终年高温 ,植物茂盛。3.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 气候,这里一年分为 季和 季。4.南亚属热带 气候,每年 69 月盛行 风,为 季,10月至次年5 月,盛行 风,为 季。5.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为 气候,沙漠广布。6.读图分析:(1)日本的气候,北部为 ,南部为 。(2)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 ,夏季较 ,降水较 。(3
8、)分析图,简答日本降水比较丰富的原因。7.比较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差异:季节 时间 风向 降水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雨季 旱季 参考答案:1.快 高 低 海洋 陆地 2.热带雨林 多雨 3.热带季风 旱 雨 4.季风 西南 雨 东北 旱 5.温带大陆性 6.(1)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暖 凉爽 丰富 (3)夏季,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掠过暖流,给太平洋沿岸带来大量降水;冬季,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掠过日本海和暖流,给日本海沿岸带来大量降水;春夏之间的梅雨和夏秋之间的台风,也给日本带来大量降水。7.季节 时间 风向 降水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雨季 每年 69 月 西南季风 丰沛
9、 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或风力过强,雨水过多,形成涝灾;风力弱,降水少,造成旱灾 旱季 10 月次年 5月 东北季风 很少 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35月,气候干热)板书设计 亚洲复杂的气候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读图 6.12,并与图 6.9 作比较,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提示: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备课资料 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10、。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一、亚洲季风漫谈
11、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 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 105E 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一)季风的形成 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气
12、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海陆表面热量状况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活动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产生和维持了季风现象,加强了大气南北输送;另一方面,说明季风的作用不仅限于低层,而是整个对流层的大规模现象。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作用。(1)青藏高原的机械作用 由于青藏高原面积很大,且海拔高度平均在 4000 米以上,因此,
13、它对气流的东西移动有加强、抑制、分支作用。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加强作用 由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山都近于南北排列,有利于东部平原上冬、夏季风的南北方向冷暖平流的加强,同时,东亚季风都比同纬度季风强,造成这一地区各气象要素的年较差特别大。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 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直接侵袭,在印度缅甸一带,即使在隆冬都比其他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气压也相对较低;而在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 风,很难逾越青藏高原进入西北地区,因而这里气候十分干燥。青藏高原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分支作用 夏季当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向北推进时,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作气旋型弯曲变为东风,维持印度半岛北部的低压;另一支沿
14、横断山脉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给我国源源不断送来水汽,成为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2)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由于终年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又因为高原陆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上覆空气强得多,因而高原陆面对其上空大气加热程度也比自由大气大得多,从而使高原主体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冬季时高原上气流的下沉运动,加强了大陆高压的稳定程度;夏季时,高原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很大,使大陆的夏季风在东部平原地区更为活跃。这样,青藏高原不仅加强了冬夏季风的交替,也扩大了夏季风的活动区域。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如印度季风,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
15、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南亚南部的东北风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时,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再加上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成为南亚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二)季风的特征 南亚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且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东亚季风主要表现在盛行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随着风向的改变也形成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由于各地所处高压位置的不同,各地冬季风并不完全相同。由北而南,依次为西
16、北风、北风、东北风。由于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东亚的夏季风。(三)季风的活动范围 1.季风的来源 南亚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即热带季风。冬季风是大陆冷高压前缘的东北气流。而东亚的季风主要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之分。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北太平洋,西南季风主要来自赤道地区的印度洋上,冬季风则源于西伯利亚的冷高压。2.季风的活动过程 南亚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季风(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此时,印度半岛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对西
17、南季风有强烈的吸引力,加剧了西南季风的程度。然后自东南向西北部延伸,速度比较快。从 5 月末到 6 月初在印度南部开始,到 7 月中旬影响到印度全境。而东亚的夏季风来临却是渐进的,一般在 3 月中旬影响我国华南,但一直到 7 月下旬才到达夏季风的北界,为时约 4 个月;同时我国夏季风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两次急进,一次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一次是华北雨季时。这时华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随着冬季风的建立,夏季风的撤退较为突然。(四)季风气候的特点 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风速约大两倍。夏季降水来自两支气流,一支由阿拉伯海到印度西海岸进入印度,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另一支由孟加拉湾北上到喜马拉雅山后向西北,故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下册 第六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课时 教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