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运动的快慢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课标要求】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
2、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 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过程 与 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
3、瞬时速度。2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媒 体教 具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运动的快慢 练习题 基本题 1、一辆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2 小时通过了 54 千米的路程,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米秒 2、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 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5:3,则速度之比是 。3、甲、乙两辆车均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450 米路程用 30 秒 乙车通过 9 千米路程用 12 分,则_车速度大 4、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 10 秒内通过
4、150 米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 _米。它在最后 5 秒内的速度是_米秒。5、一位同学第一分钟走了 300 米,第二分钟走了 200米,第三分钟走了 250 米,则这位同学前二分钟的速度是_,后二分钟的速度是 _,整个路程的速度是_.6、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 10 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 3 时半到达,全程 1050 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千米时。7、某同学跑百米所用的时间是 12.5 秒,他的平均速度是_米秒,合_千米时。学生自己解答 教师纠错 学生自己解答 教师纠错 学生自己解答 教师纠错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 学生解答 8、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在 8
5、 秒钟内匀速通过 320 米,则此物体在第 5 秒钟时的速度是_米秒。此物在前半路程中的速度是 _米秒。9、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 1.2 米秒 B.12 米秒.1.2 厘米秒 D.1.2 千米时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直线跑道百米的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提高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6700米的隧道,用了 6.9 分钟,问此火车经过隧道时的速度为多大?2.2007 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行速度约为 146km
6、s 3.75ms 4.2ms 6、60 7、8 28.8 8、40 40 9、A 10、D 11、B 12、A 13、D 提高 1、60kmh 2、5 小时 3、A 4、85 3 5、车 0.2 7、120 秒、0.5 米秒;8、96 厘米,板 书设 计 习题讲解过程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册 教 学反 思 八 年级 班 物理 实验课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 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 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
7、总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懂得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教 学 内 容 实验 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原理 v=st 实验 器材 刻度尺、停表、长木板、木块、小车、金属片 实验 预设步骤 指导操作 修改栏 步骤 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8、,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经金属片的时间 t1;测得的 s1、t1,利用公式 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 所用的时间 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实验注意的五个问题:1 试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2 斜面支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3 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小车。4 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试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5 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的
9、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不是斜面的长度。学生预习并开始准备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测量 教师指导并纠错 学生分析:过高会使小车速度过大,不已记录时间,过低会造成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作业 课后习题 1、2 布置 课后 反思 课题 第一章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序数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课标要求】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内容分析:从知识体系上讲,本章内容主要对应的是力学中一个很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1.3 运动 快慢 教案 新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